邴原泣学(100句)

2023-05-02 09:48:25 0 59

一、邴原泣学

1、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2、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

3、邴(bǐng)原少孤,数(shù)岁时,过书舍(shè)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fú)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cè)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gǒu)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4、邴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5、邴原泣学的主旨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

6、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

7、2“三国鼎立”指的是、三个国家同时并存。

8、始于春秋,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载,邴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故城址在今河南成武县东。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

9、书舍:书塾。此文中的“书”,都是“学习、读书”的意思。

10、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1、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0《伯牙绝弦》

1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1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请采纳

14、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1《文侯与虞人期猎》

15、出自《邴原泣学》全句: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翻译:你如果确实有志气,我愿意白白教你,不收学费。“徒”译为白白地、免费地。

16、试题答案:小题1:①能够②读书③白白地④即使小题1:①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②略小题1: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②.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17、少孤:年少丧父。过:经过。书舍:书塾。亲:父母。愿:羡慕。中心:内心。恻:心中悲伤。苟:如果。徒:白白地,即免费。资:学费。就书:上书塾(读书)。得:能够。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8、著名史学家裴松之,在注释《三国志》的时候,却特意向皇帝指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华公”,邴原的德才学识不必华歆差。历史影响也是如此。虽然华歆也是个很不错的人,但因为他积极帮助曹操“篡汉”,幽禁汉献帝刘协,又亲自带兵进宫抓捕伏皇后(潍坊市安丘景芝镇人),在历史上不是个正面人物。

19、这两点也是邴原答话的基本内容。

20、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二、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

1、就书:上学。就:靠近。

2、老师和邴原的对话是这篇短文的核心部分,邴原答话的特点在于以情感人。

3、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4、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3《父善游》

5、bǐng yuán shǎo gū , shù suì shí , guò shū shè ér qì 。 shī yuē :“ tóng zǐ hé qì ?” yuán yuē :“ gū zhě yì shāng , pín zhě yì gǎn 。 fū shū zhě , fán de xué zhě , yǒu qīn yě 。 yī zé yuàn qí bù gū , èr zé xiàn qí de xué , zhōng xīn shāng gǎn , gù qì ěr 。”

6、③吾徒相教()④故泣耳()

7、我一是羡慕他们有亲人关怀,一是他们能有书读,内心感伤就不由自主的哭了起来。

8、’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9、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1《滥竽充数》

11、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12、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8《晏子使楚》

13、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14、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15、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

16、”邴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老师,他既是“孤者”(古代无父称为孤),又是“贫者”,诉说中既有失去亲人的伤感,也有没有钱财的无奈,但是却有着对读书的渴望。

17、译文一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8、《邴原泣学》,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看到别人能够上学读书,而自己因贫穷不能读书,于是急得哭泣起来。一个"泣"字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的强烈。这可以启发我们:必须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一心向学,立志高远,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9、1解释:①得②恻然③就学④卒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三、邴原泣学文言文

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邴原泣学,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一个“泣”字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是主动的。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开始是被动的,后来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孙权劝学》表达的是学习可以让人刮目相看,《邴原泣学》表现的是邴原年幼好学的主题。不言而喻,两个语段都有鲜明的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的作用。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3、”邴原泣学,说的是邴原小时候求学的事情。

4、邴原因为父亲去世,家中陷入贫困,因见其他孩子读书而联想到亲情,这是一个方面;家庭贫困也可以就不读书,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邴原又想读书,因自己无法读书而伤心哭泣,“泣”显然是个很特别的行为,表现出邴原对读书的强烈愿望。

5、就书:上书塾(读书)。

6、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国时有个叫邴原的,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在古代孤意思就是指孩子父亲去世

7、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8、老师也被他打动了,说:“只要你有这个志向,我就不收你学费了。

9、②说“苟”:“苟”多作“如果”解释。上文中的“苟欲学,不须资也”,意思是如果你想学习,不需要付学费。又如,“苟利国,何避艰险”,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为什么要逃避艰险呢?“苟”的另一种解释是表示姑且,只顾眼前,如“苟活”,即没有意义的生活。

10、《初潭集》是李贽与道学家展开激烈斗争的产物,他将《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著)和《焦氏类林》(明焦竑著)两书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通过批点、评论来阐发目己的思想。

11、邴原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一个“泣”字形象传神写出了邴原强烈的求学欲望。

12、那些读书的孩子,必定都是有父亲或兄长的。

13、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14、作者采用顺叙的记叙方式,概述了邴原的身世和短时间内取得的成绩。中间利用让人动容的对话描写,记叙了邴原泣学的经过。全文不枝不蔓,言简意赅。

15、《孙权劝学》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16、故事首先交代了邴原小时候的家境,他11岁时,父亲死了,家庭贫困。

17、——选自明•李贽《初潭集》

18、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19、在私塾教书,本来也就是老师谋生的职业,但是老师决定“徒相教,不求资”,免费让邴原读书,显然也是被邴原的求学精神感动了。

20、①得:能够。②恻然:同情的样子。③就学:开始学习。④卒:终于。

四、邴原泣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由此可见三人的才学和关系。

2、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

3、《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魏略》云:“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友,号为一龙。

4、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3《掩耳盗铃》

5、《邴原泣学》 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6、大意是:邴原是个孤儿,从小给人家放猪。有一天从村里的书塾前经过,听见里边书声琅琅,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老师问他:“小朋友,你哭啥啊?”邴原说:“没爹的人容易伤悲,穷的人容易伤感。这些读书的小朋友,他们都有爸爸,我却没有。我一是羡慕他们有爸爸,二是眼馋他们能读书,所以很难过。”老师听了很同情,说:“你想念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是个孤儿,哪有钱交学费啊。”老师说:“你若真想读书上进,我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很感激,也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7、邴姓远处有二:以封地名为姓。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城邑(今河南成武县东),为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邴豫死后,其后世子孙为纪念他,便以其受封地名作为家族的姓,称邴氏。出自赐姓,属于李姓的改姓。南北朝时期,魏帝在邴殿接见了李广的后代,并赐其邴姓。此后,李广的后代便以邴为姓。

8、《邴原泣学》: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9、①释“孤"。今人说“孤”,多指失去了父母亲的孩子,而古人多指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如“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以芦荻画地教以识字”,很明显,欧阳修虽说“孤”,但母亲还在。又,“其幼孤母以纺绩为生”,意为他幼时即为孤儿,他的母亲以纺织为生。

10、4成语“盖世无双”中的“盖”,解释为压倒;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压倒世上所有的,没有人比得过。形容才能技艺很高,在当世无与伦比。

11、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学弈》

12、史书和当时的人,对邴原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赞扬“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曹操也一直很尊敬他。史书还记载,邴原与当时的名士华歆(聊城市高唐县人)、管宁(潍坊市安丘人),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13、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4、邴原,子根矩,史称是“北海(国)朱虚(县)人也”,今潍坊市安丘人。据“二十四史”中的《魏书》记载,安丘有邴原墓。明朝万历年间编修的《安丘县志》,具体指明,邴原墓在柴埠山,也就是今安丘城西凌河镇西边的李家赤埠岭。

15、bǐng yuán qì xué

16、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17、邴原和管宁是同乡,和华歆也是好朋友。

18、邴原小时候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9、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6《郑人买履》

五、邴原泣学中老师的精神

1、老师的两句话也可以并成一句,现在分开来,“欲书可耳”是说“你想读书是可以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免收学费了。

2、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4、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拓展内容: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5、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6、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7《读书要三到》

7、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8、这篇短文也刻画了这位老师的形象。

9、”最后免费让他读书,其原因与其说是同情邴原的遭遇,毋宁说是因为邴原求学的强烈愿望。

10、3翻译:童子何以泣?小孩子为什么哭啊?

11、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12、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

13、一个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一天、两天并不难,可如能一直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就不易了。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最后却留下了遗憾和笑料。而邴原从小到老都能够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地勤奋学习,实属难得、尤为可贵。

14、邴原小时候失去父亲,几岁时,经过书塾就哭起来了,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同情他,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你,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一个冬天的时间,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5、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16、临别时,师友们都以为邴原不善饮酒,便以米饭、肉菜为其饯行。谁知邴原却说道:“我本来很会喝酒,只是怕因此荒废了学业,所以才戒了酒。如今要与大家离别,诸位为我饯行,我可以破例饮酒一次。”于是,邴原与众师友开怀畅饮,喝了一整天都没有喝醉。

17、①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18、2“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三个国家同时并存。

19、邴辅(生卒年不详):赵国栎阳(今陕西西安)人。其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更是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工艺制作。当时正值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等古代建筑都被毁坏。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模样为赵国恢复了以前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扬名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邴原(生卒年不详):东汉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虚(今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后,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

20、邴原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几岁的时候,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小声地哭泣。老师对他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老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说:“(你)想要读书可以啊!”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如果你有志于读书,我白白地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经能背诵《孝经》《论语》。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