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100句)

2023-04-30 09:54:57 0 59

一、曹植的七步诗

1、为此,我写信给书法家张宗敬先生,问他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版本。他把从网上找来的资料寄给我,内中提到,曹植的《七步诗》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该资料还说“《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

2、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3、可以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超级天才曹植在百度百度里面,简直是脑子进水故意找死。

4、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阵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为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灭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曹丕听之,被驳得无话可说。

5、(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由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写。表达了曹植对哥哥曹丕的强烈不满,以及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曹植自幼聪明,深得曹操宠爱,曹丕称帝后,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以没有及时吊唁先父为由将他招入宫中命令他在七步内作诗一首,做不出来就治他的罪,曹植心知曹丕故意刁难,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七步诗》总共六句,经过后世删改,现今只留下四句。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成为劝诫兄弟和睦的经典名句。

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9、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10、持:使用,用来。羹也:用肉或菜做成糊状食物。漉:过滤。其意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通常称作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釜:锅也。燃:燃烧。煎:煎熬。本:原本。

11、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12、文革之前,查看四角号码字典,无论是骚人墨客的一些文章里论证,或者一些老师的嘴里,同感共鸣,曹植的七步诗是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4、宋词里的冬天,美到心醉

15、曹植的种种表现让曹操非常失望,最终选定次子曹丕。曹丕上位后,对他这个才华横溢的三弟,是一千万个不放心,总想置其死地而后快。

16、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不提供制作预览。所有文章在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同步发表。发表20篇以上文章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17、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8、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深受他父亲魏王曹操的宠爱。曹操多次想立他为太子,继承王位,后来,听信谗言,让曹丕当了自己的继承人。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日后势力壮大,威胁自己的宝座,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阳来,想找个借口杀掉,以除后患。

19、因为曹丕是一个非常小心眼,做起事情毫无顾忌的人。

20、对这三方资料的看法是:应以《世说新语》的为准,且已经出书的《世说新语》版本可信度大些,因网上一些资料的可信度往往比书本的逊色。

二、曹植的七步诗属于什么灵感

1、唐代监门卫设有左右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左右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左右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所属有监门校尉、中郎将等。

2、后来在《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中,这首诗又改为了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是必然有说长道短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二者各有短长:“繁简二本并佳。多二语,便觉淋漓似乐府;少二语,简切似古诗。”(《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可谓持平中肯之论;不过如果从文献角度着眼,则自当以六句本为基准。

3、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4、史料记载,寇准七岁时,一天,父母在家中摆宴,宾朋满座。酒至三巡,有人向主人提议:“闻令郎善诗,请即席吟一首。”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自己与曹丕本系一脉所出,却手足相残,“相煎何太急”沉重悲愤,透露出曹植的无奈与悲痛,以及对哥哥的讥讽之意

6、曹丕正好如偿所愿,借文武百官之口,决意趁早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假控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曹丕道:“弟弟有所不知,据我朝重臣之意,闻今日事件起谋者你也。是与其于你所作为?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谋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如此罪行令吾何以担当?望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你在七步内作出一首咏颂吾与你的情分之词,但词内不可见兄弟二字。不矣,休怪吾大义灭亲了!”“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你既言如此,吾们一言为定!”

7、从历史的背景看,曹操最属意的自然是那位善于称象的曹冲,可惜13岁便夭折了。后来曹操似乎有意在继室卞氏所生的曹丕、曹彰、曹植中寻找接班人,还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曹丕会有怎样的心思,也就不难明白了;他掌权后,曹彰在黄初四年来京述职期间,不明不白地“暴薨”;和曹植颇有交往的丁儀、丁廙被杀甚至绝了后。因而人们宁可相信这《七步诗》。

8、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9、《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10、如果你没读过历史,靠百度百科去理解的话,会有如下的解释:

11、我倾向于后者。豆与萁同出于豆根,无谓再来“是”与“否”的判断。“本自同根生”(本来从同一条根生出来)这样陈述已够清楚的了。

12、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13、注释漉豉以为汁: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14、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反之,跳出百度,只要略懂历史就算会明白,在当时的语境当中,曹植的七步诗中,每一个字满满的都是求生欲。

16、《漫叟诗话》(这是宋朝不著撰人的遗篇,仅有六十一条目,资料来源于百度网站)其中第十二条如是说:“一句辩: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向釜中燃,豆在釜中泣。’其工拙浅深,必有以辩之者。”

17、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18、其“本是同根生”与“本自同根生”:

19、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诗名叫什么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自幼就才华出众,极受父亲的疼宠。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担心曹植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就想设计谋害他。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记载,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朗声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为限制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以《三国演义》为代表,诗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作文

1、见面后,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内,吟诗一首,以“兄弟”为题,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但又要表现出“兄弟”关系,如能做到,可免一死,否则决不宽恕。

2、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3、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但是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4、又譬如甄氏,就是那个当年曹丕从曹操手中抢到的妹子,也是曹丕儿子魏明帝曹睿的亲妈。可就因为不得宠而在诗中流露出一些怨恨,便被曹丕遣使赐死,死后还将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根本不顾及甄氏背后河北大族们的态度,以及河北河南门阀之间的制衡,甚至都不顾及宝贝储君儿子曹睿怎么想。

5、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作品赏析

6、史青,零陵人,聪敏强记。开元初的一天,史青向唐玄宗上表自称,曹子建七步成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臣五步之内,可塞明昭。”唐玄宗见表,十分称奇,当即下诏相召。

7、诗人在诗中形象地阐明了时光如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人顿生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之感慨。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听罢,大为惊讶,爱才的李隆基当即授史青以左监内吏之职。

8、《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唐玄宗听了,大赞其才,当即授以“左监门将军”之职。

10、寇准请客人出题。因此地离华山不远,客人即以“华山”为题,让小寇准吟诗。小寇准三步未出,一首绝句已脱口而成:

11、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聪明和沉着。

12、曹氏二兄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最终导致文人相轻,矛盾日益尖锐。内耗的加剧,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久而久之,曹植怎能不有所联想呢?联想到做粥的全过程,恰如其分的借喻。于是乎,诗言其志也,诗也许早已写就,寄存在脑屏中。或许,想到曹丕的残酷无情的迫害,诗的定格,也在情理之中。所以,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13、七步成诗已经很牛的了,但是,有人就是不服气,想挑战七步诗,并且,还真有人挑战成功了,这个人就是唐朝的史青。

14、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15、对这两种不同意见的看法:

16、宕子: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曹植自比“宕子妻”,以思妇被遗弃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

17、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相互残害呢这么急呢?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兄弟之间不要互相残杀

18、不得不说,如果曹植写诗或者曹丕读诗要靠百度百科,那么曹植恐怕早就被曹丕砍了。

19、算。曹丕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曹植的“七步诗”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20、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四、曹植的七步诗是真的吗

1、那曹植的这首诗其实写得很直白,诗人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描写,可是他的这种描写,也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通篇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这也正是曹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七步成诗,但是同样的感人肺腑。

2、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3、全诗条理清晰,音韵酣浓。文宗听罢,大为惊讶,想不到身边这位大书法家,居然还是位诗坛奇才!

4、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5、曹植是魏文帝曹丕的亲弟弟,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植的才华很受曹丕的妒忌,于是曹丕想设法除掉他。一次,曹丕在大殿上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合乎韵律的诗歌,写不出就处死。曹植悲愤满腔,一股难抑的不平之气激发了他的灵感:一步、两步、三步……当走到第五步时便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愤懑、哀怨的诗句立刻使许多大臣发出一片同情的唏嘘声,连曹丕也为之动容,不得已放过了曹植。。

6、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7、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8、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

9、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10、《七步诗》原文煮豆持作羹,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持:用来。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lù):过滤。菽(shū):豆的总称。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本:原本,本来。煎:煎熬。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泣:小声哭泣。何:何必。

11、上文这首《七步诗》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其意自明。

12、漉,过滤也;豉,“用蒸(煮)熟后的大豆黑豆等发酵制成的一种调味食品”谓之豉。而菽,乃豆类之总称。

13、曹植的七步诗已是绝唱,唐代还有个五步成诗的,唐玄宗:立赏将军之职!

14、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5、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16、另一个版本则是有三句,尽管意思相同,但是写得更没有这么简练,不过也是同样的描写的很深情,也非常的悲痛,所以两个版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一样,但是在创作手法,则是又有些许的不同。

17、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18、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五、曹植的七步诗原文

1、快过年了,这几副对联写尽了世态炎凉!

2、曹丕可是跟曹操、曹植一起并列为当时最顶级的文学家,拥有非常高的诗词造诣,因此曹植的七步诗之中,如果有一丝让曹丕隐约感觉到了曹植的不满或者怨恨,能对老婆痛下杀手的曹丕,分分钟就会让曹植下去跟曹操黄泉相会。

3、知道了曹丕连曹氏宗族中最为倚重的曹洪都敢杀,连自家老婆都能下得去手,就会明白真性情的曹丕根本不考虑后面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洪水滔天。

4、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自小非常聪慧,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深得曹操喜爱。

5、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哥哥曹丕不要杀他。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7、这首诗包含着一个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曹丕即位,是为魏文帝,对其弟曹植非常嫉恨,竟逼迫他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不然就“行大法”(杀头)。曹植一步一吟,七步完成。

8、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9、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10、古人过年不能回家,写下这些凄美诗词

11、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2、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13、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许多古诗书上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人教版书上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15、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6、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初年,史青上书皇帝李隆基称自己做诗更厉害,他说:“子建(曹植)七步,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

17、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只有四句,一共二十个字,诗人把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以一种非常的伤感的口吻描写的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使得最终曹丕放过了他,也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18、李隆基见后,十分惊奇,当即下旨相召,以验其实。在金殿之上,李隆基以“除夕”为题,命史青做诗。史青未出五步,即吟诗云:

19、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20、《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