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愚公移山原文
1、是出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列御寇所作,后被证实为后人假托列子之名所著的伪书,但是还是有相当的文献价值的.这本书很多都是以寓言故事来讲述作者要阐述的思想和道理.
2、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3、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5).河曲智叟劝阻,讥笑。
5、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6、15)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7、20世纪初,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愚公就是一个拼命硬干的人,他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8、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9、《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10、(主题) 本文塑造了北山愚公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11、然后我就转入如何概括这个故事。运用故事的5w解读法,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什么地点?What——做什么事情?Why——为什么做?
12、操(cāo)蛇(shé)之(zhī)神(shén)闻(wén)之(zhī),惧(jù)其(qí)不(bù)已(yǐ)也(yě),告(gào)之(zhī)于(yú)帝(dì)。帝(dì)感(gǎn)其(qí)诚(chéng),命(mìng)夸(kuā)娥(é)氏(shì)二(èr)子(zǐ)负(fù)二(èr)山(shān),一(yī)厝(cuò)朔(shuò)东(dōng),一(yī)厝(cuò)雍(yōng)南(nán)。自(zì)此(cǐ),冀(jì)之(zhī)南(nán),汉(hàn)之(zhī)阴(yīn),无(wú)陇(lǒng)断(duàn)焉(yān)。
13、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
14、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15、(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易):交换。(节):季节。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17、孀(shuāng)——孀妻,寡妇。
18、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9、(21)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20、首先,它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在天人关系上,重人轻天的倾向十分鲜明。其次,愚公在批驳智叟时,关于山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实际上蕴含着进步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生转化的道理。
二、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1、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2、节目内容是儿童通过演绎语文课本剧来感受真善美。节目嘉宾有孟非、金龟子和各大名校的老师。目前确认的录制嘉宾有南京北小的校长孙双金、上海特级教师郑朝晖、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王芳耀。她们还说看了我的很多资料,一直在找我的联系方式,非常希望邀请我参加这个节目。
3、(20)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
4、(其):代词,他的。
5、12)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6、塞(sè)——阻塞。
7、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8、其实愚公还有一个重大的阻力就是智叟。智叟作为一个冷眼旁观者,说风凉话,嘲笑愚公。
9、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0、"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小时候听过愚公移山这首歌,并且跟着哼出来的举个手!
11、夫——成年男子。
1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3、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14、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15、且: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地名。荷(hè):扛的意思。夫:成年男子。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16、(险):险峻的山。
17、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18、②始反一焉(语气助词)而
19、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0、愚公移山译文,注解,解析
三、愚公移山原文图片
1、(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
2、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
4、(箕畚);用箕畚。
5、33)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6、今天的故事是《愚公移山》,选自《幼儿画报》“红袋鼠成语故事”。
7、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10、这都是我脑海里构思的,谁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只分了6个学生,都是《中国有星宝》全国海选过来的获奖者,很多孩子都是明星,有很多粉丝。最小的一年级,还有二三年级的,最大的一个孩子是五年级。文章都看不懂,换成现代文了,“智叟”两个字都不认识,“愚公”啥意思也不知道。
11、且——副词,将近。
12、(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13、我于是就准备课,我的梦很美满,和孩子们好好上一节课,把第一粒扣子扣好。
14、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5、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16、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儿孙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7、86,400,000罐再来壹罐福利在召唤!
18、《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通常被称之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19、愚公移山PK老人与海,更喜欢哪一个?
20、北山愚公者,年且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四、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音
1、《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列御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的郑国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列御寇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
2、(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同“返”。(焉):语气助词。
3、冀州:古地名,包括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一说指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又,东周时有河阳古城,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4、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5、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6、我问她们具体如何操作?她们说,具体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名师上经典课文,第二个环节就是孩子们体验相关内涵,导演组带领孩子们去拜访英雄和劳模;第三个环节是孩子们结合课文和英雄精神演绎课本剧。
7、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8、我一下子慌了手脚,但导演不慌,导演神秘莫测地告诉我,我这里有剧本。我的天,原来不是真正的上课,录节目是有剧本的。我这个大叔,要很快把剧本背下来,还是挺艰难的。
9、列御寇先秦初中文言文寓言故事
10、②且焉置土石(况且)其
11、如果说愚公代表的是勤劳,那么智叟代表的是智慧。《愚公移山》呈现的实际上是人们对勤劳和智慧的态度。
12、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14、勤劳PK智慧,你更赞成哪一种?
15、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6、40)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17、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此外,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18、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19、子子孙孙无穷匮47也,而山不加增,何苦48而不平?”河曲智叟亡49以应。操蛇之神50闻之,惧其不已51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54二子负55二山,一厝56朔东一厝雍58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59焉。
20、所以,《愚公移山》,实质上就是情商胜过智商的一场较量,这种“扬勤抑智”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或者说集体人格。
五、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1、如果放在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时代,放在一个计较付出和所得的效益时代,愚公移山自然是得不偿失,他确乎应该走出大山,干出一番大业。搬家显得比移山轻巧、实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不能忽略,愚公搬家是为自己,移山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却是为他人,为大众。两者在精神境界上不能同日而语。
2、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3、24)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叩石垦壤):(叩):敲,凿。(垦):挖。(壤):土壤。
6、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7、(汝):你。这里指“你们”的意思。
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姓京城的人的寡妇。
10、(2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
11、搬家Pk移山,哪一种更好?
12、(18)遗男:遗孤,孤儿。
13、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14、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15、(23)其:加在“如……何”前面,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16、第一种,赞扬愚公,赞扬他面对灾难或困难,迎难而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大无畏精神,赞扬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愚公精神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康健的、积极的精神。它吹响了一个民族昂扬向上的号角,理所当然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17、(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18、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19、代表海洋文明的圣地亚哥,与代表陆地文明的愚公,成为东西方文明中各自的典型形象。他们所构成的“原型批判”,更加雄辩地说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
20、有利条件呢?杂然相许,这是家人的支持。跳往助之,这是邻居的参与。子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这是客观条件,也是未来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