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想到这儿,杜甫“白头搔更短”。他本来头发就白了,头发白了以后就该掉了。他头发一直掉掉掉,掉得长头发都掉完了,就是掉短头发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短"呢是少、稀疏的意思,“白头搔更短”就是他一直不停地挠头。为什么呢?他能不闹腾吗?他心里难受,他屈,是不是?短到什么程度呢?短到、稀疏到那簪子都插不上了。簪子是什么呢?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3、安史之乱爆发后一年(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尊还蒙在鼓里的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昭告天下。永王李璘觉得大哥既然可以随意登基,便去庐山请了李白出山,准备造反。江陵长史高适则看穿了这一切,迅速报告了唐肃宗,并完成了反制永王的部署。
4、古义:信;今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5、⑤诗人喜得想要发狂,他不仅漫卷诗书,他还想干什么?
6、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7、教学小结,创新作业
8、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9、个别学生范读,教师正音。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11、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12、年轻时的杜甫曾经骑着马儿到处游玩,写的诗也都轻快豪迈,到了中年遇到战乱,他的诗才变得深沉忧郁起来,这首《春望》描写的就是国家残破后苍凉的场面,整首诗格律严整,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茂盛的草木,鲜艳的花朵,莺莺的鸟鸣,这些看似美丽的场景,没有一个不浸透着诗人的眼泪,让人读了也要陪着诗人一起流泪,多么真挚感人的一首诗啊!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忍受着战争的伤痛,杜甫才真正成为人民的歌手,道出人民的苦难,成为当之无愧的一代“诗圣”。
13、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1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16、(12)胜:受不住,不能。
17、同学们知道了杜甫是怎样的诗人,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回顾全诗,带着杜甫对国家的热爱与担忧之情有感情重读此时,配乐朗诵(男齐读——女齐读——一起读)
18、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19、在教学这首诗时,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培养他们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以期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20、读出难以排遣的愁苦。
二、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他怎么不喜欲狂呢?再用“喜”的心情读这两句。(生齐声读四两句)
3、◆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读最后两句。
4、所以呢,你可以说诗圣的作品今天读起来不那么合口,但是别拿诗圣的格律诗开玩笑。
5、“国破”和“城春”两意相反,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6、这句话的意思是: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都流下了眼泪;内心惆怅、对离别感到痛恨,听到鸟鸣反而觉得心惊胆战。
7、接下来,“烽火连三月”。这“三月”有好几种理解。一种是说,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唐肃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的六月,安史叛军攻克了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到鄘州羌村安置他的家人,之后投奔唐肃宗。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转过年头来的三月份,那么这个时候离叛军攻克长安已经达九个月之久。
8、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9、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10、白头:白头发,搔:抓短:稀疏浑:简直胜:禁不住(“胜”在古代读作shēng)
11、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1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13、师:在诗人愁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14、因此花和鸟的溅泪和惊心只是人的移情。历来称赞此诗人移情于景的手法新颖,但它能够感人还是得力于开头两句的深刻含蕴。
1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16、诗人内心痛苦,眼前的春天越是美好,心情就显得越是伤痛。
17、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18、◆师:而今,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放眼望去,看到的是杂草丛生。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
三、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师:在诗人忧极的时候,可以写出——
2、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3、整首诗画面与情感交融在一起,感情深沉又写得含蓄简练,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4、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很简单,那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家国破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皇帝,也就是唐肃宗,灵武在宁夏中卫县。在这之前杜甫就已经向朝廷请假,安排自己的家人一路向北,把他们安顿在了鄘州羌村,鄘州就是现在的陕西富县,现在当地还有杜甫的故居。
5、acute;ng·dù fǔ
6、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7、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8、生:(生齐声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9、(明确)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10、一望无际,意思是指一眼过去,看不到发际线。出自宋·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11、⑥美好的春光,可以伴随我更好地回家。回家要经过哪些地方?
12、②这个喜讯来得太快了,听到这个喜讯,诗人表现得怎么样?
13、这里经常有人认为是花儿也流泪,鸟儿也惊心。其实是过度解读,杜甫不是李商隐,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6、“城春草木深",字面上意思是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草木旺盛。但是诗人在这儿并不是在夸说水草丰茂啊,树木都非常地繁盛,而是说呢,这个地方草木很繁盛,但是人烟很稀少,没人修建,草木杂乱地生长,实际上是配合“国破”这个词来的。
17、好了,我们已经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那现在就让我们结合诗中的意境,一起在脑海中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18、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19、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0、启迪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悬什么
1、师:你的感悟让我不由自主想起诗人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这正是杜甫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呀!
2、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
3、别——为生离死别而激愤,因为作者此时心情感伤、激愤,再美好的事物也不能给作者带来愉悦的心情,所以```````
4、杜甫诗作《春望》诗意: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5、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jiǎnjiào)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颈联转换。战火从正月一直打到现在,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诗人被困在城中,得不到亲人和家中的消息,不能报平安,更加不知道朝廷的状况,这个时候,一封家书,便用万两黄金来换也是值得。
7、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8、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9、(2)简介《春望》一诗写作背景。
10、◆师:看到这繁花似锦的美景,诗人却落泪了,诗人流下的是什么泪呢?
11、当然了,这里边还有一种解释,是把花也拟成人,把鸟儿也拟成人。换句话说,无论是花鸟无论是自然,无论是草木,无论是我自己,在这一刻,在国破家亡的时刻,大家都不再欢欣鼓舞,而变成潸然泪下,而变得什么样呢?心惊肉跳!
12、“沉郁顿挫”这个词来自杜甫的《进雕赋表》,意思是诗文的风格深沉蕴藉,语势有停顿转折。
13、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14、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耐也。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他皆类此,不可遍举。”
15、B.颔联写诗人触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16、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17、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jiā shū dǐ wàn jīn。
18、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20、学习方法建议:观看视频,查阅教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五、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解晓阳,太原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荣誉。
2、一悲一喜,但却表达了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呢?
3、今天的问题是: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4、那就随你喜爱了。不过如果你是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建议读“zan”,虽然不押韵,但是“zen”的发音已经消失,于字典没有记录,那么对于考试这种需要出处的规则性诵读,当然是以书面标记为准,或者说以字典为准。如果你就是读读找诗的感觉,自己摇头晃脑享受下,读“zen”当然更合适。
5、《春望》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草木深的意思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的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如织,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荡然无存。
6、公元757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被洗劫一空,唐玄宗皇帝匆匆忙忙地跑到四川去避难了,其他人呢?也跟着皇帝逃跑了,诗人杜甫也在其中,可他实在是太倒霉了,逃亡到一半,却被叛军给抓住,又给带回长安城了,幸好,当时杜甫的官职不大,叛军们看管不严,所以杜甫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地越狱了,杜甫满心期待地溜出来以后,看到的确是满眼的废墟,只能挥泪写诗来抒发自己痛苦的心情了,他当时所写的诗便是这首《春望》。
7、这首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说的“移情论”.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8、课后希望同学们反复诵《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经典古诗词。
9、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10、战争总是残酷的,人们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无助是难以想象的。从古至今,中国经历过无数的战争,中国古代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战事之后,生灵涂炭,许多爱国诗人以他们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无数传诵千古的“爱国佳作”,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就是其中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11、大诗人杜甫在战争中都相当无力,可以想到一般的百姓只会过得更加凄苦。这首诗反映了在战争下的人们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dǐ)/万金。
14、“国破山河在”,是说国家虽然破败了,但是祖国的山河依然存在。你要知道,这个诗人写诗是非常讲究的,“国破山河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诗。它并不是说国破了,山河就不在了。而是正因为山河在,所以家国重振总是有望可待的。所以“国破山河在"这句诗,短短的五个字里边包含了这样两个意思。
15、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16、(9)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17、这种用欢乐景象表现悲哀感情的艺术手法,在《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也出现过,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18、第三部分(课后)布置作业
19、这个问题其实就类似于这两年国家书面确认“斜”字以后只读“xie”,不再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在古诗中读“xia”。这明明是个多音字,但是和“簪”一样,正是因为没有别的意思来支持这个读音,只是在诗歌中使用押韵,就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而被国家取消了“xia”字发音。那么从这一代起,自然就不会再在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时候读“xia”了,其带来的结果就和我们今天觉得《春望》“簪”字不押韵一样,会觉得《山行》连韵都不押,如何成为的经典?
20、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