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经典
1、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历代研究十三经的学问称为经学,经学分今文经学派及古文经学派。
2、(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像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4、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论语》
5、(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6、(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7、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11、《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着,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提取码:8sjy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12、受现代平等进步观念影响的现代人,常常不愿意承认有“圣人”。其实,权利上平等的要求,与圣人的存在并不冲突:圣人并不是享有特权的人,而是充分实现了人性,在道德人格和智慧修炼中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
1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
15、〔出自《礼记》·译文〕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16、如今,中国已经在政治经济上站起来了,却面临着文化身份的迷失。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从文化上站立起来,就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年的磨难教训,足以让中国人清醒过来,以一种更明智稳健的态度,来面对传统,面向未来。
17、猜成语,赢现金签到免费听课
18、有人用汉语翻译了首英文诗,看的人都惊呆了!
19、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0、最早为诗、书、礼、易、春秋、乐经共六经,后《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二、儒家经典名句关于读书
1、《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经》、《易经》、《乐经》《春秋》。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
2、欲了解儒家思想,阅读儒学经典是一个必经过程。传统儒学经典包括“四书五经”,后自汉至宋,经历不断调整和丰富,发展为“十三经”。可见儒学经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儒家思想更经历着变迁,并大致呈现出几个阶段:
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论语》
4、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5、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论语》
6、君子容易服侍而很难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不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时,他会按照才干去任命。小人很难服侍而容易讨好。不依正当途径去讨好,他也会高兴;但是等到用人时,他会全面要求,百般挑剔。
7、〔出自《大学》·译文〕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
8、《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9、《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10、〔出自《大学》·译文〕品德高尚的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
11、(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2、朽木不可雕也。——摘《论语》
1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论语》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1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论语》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论语》
19、(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20、不幸的是,一百年前,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一批文化人出于救亡图存的迫切心情,把中国一时的落后归咎于几千年的文化,采取打倒传统、“全盘西化”的激进文化策略,读经的传统因此戛然断绝。读经传统的断绝,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影响至深且巨。
三、儒家经典著作
1、孔子弟子三千,贤者都是一时之俊彦。他们对孔子心悦诚服,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以口才和外交才干闻名诸侯的子贡,则守墓六年才依依离去。师生情深,他们又深知天生圣人之不易。所以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人,就是照亮人间的那颗最亮的星。每一个时代,只要是明智的,都会尊重圣人。
2、(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3、(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5、《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
6、(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7、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简中另一篇《语丛》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8、儒家经典三礼《周礼》—记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书《仪礼》—保存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礼记》—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的书《周礼》、《仪礼》和《礼记》,统称三礼,是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和礼仪理论的总汇。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
9、《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10、(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1、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2、周易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都来自周易。因为周易产生于远古,流传千古至今。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也是儒家经典。
13、(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4、《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1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6、(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7、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8、(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论语》
20、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四、儒家经典四书
1、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2、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论语》
4、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5、〔出自《中庸》·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6、爱读经官网:www.idujing.com
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8、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所以选D、E。
9、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1、(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2、道不同,不相为谋。——摘《论语》
13、“人之初,性本善”,但因气质习性的差异,人的本性并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实现。圣人,就是做人最成功圆满的人,人性在圣人身上的完美绽放,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时,而是凝结为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穿越时空,感动千秋万世。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她的圣人做全体人民的人生导师,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奠基在圣人的思想智慧上,围绕着圣人而展开。
14、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5、(《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6、(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1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论语》
18、〔出自《礼记》·译文〕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19、(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20、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五、儒家经典名句
1、〔出自《中庸》·译文〕仁就是爱人,亲爱亲人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做事适宜,尊重贤人就是最大的义举。
2、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些名字如不灭的恒星永放光芒,为人类指引方向;纵使一时被阴霾遮盖,当云消雾散,它们依然高悬天际,熠熠生辉。
3、(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4、圣人已逝,年代悠远。后人已不能像当年的弟子一样亲炙教诲。但圣人的思想言行,通过圣人的著述以及弟子们的记录保留了下来,它们就叫做“经典”。诵读经典,就是体贴圣人,虽然相隔千年,却依然仿佛侍坐身边,与圣人沟通畅谈。所以诵读经典,是最高明的学习,直面圣贤,一步到位。
5、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却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当仁不让于师。——摘《论语》
7、〔出自《大学》·译文〕所谓使意念真诚,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厌恶恶臭的气味,就像喜爱美色,一切都发自内心的真实,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满意足。所以,君子哪怕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慎重。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点击箭头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读,每日陪你有品位地阅读
10、(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1、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说错了话。聪明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
15、《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
16、(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7、《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
18、〔出自《论语》·译文〕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9、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论语》
20、《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