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100句)

2023-04-11 09:14:11 0 59

一、华罗庚的故事

1、华罗庚在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

2、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3、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4、Nicetomeetyou

5、三是要独立思考,不怕困难。

6、华罗庚(1912—1912),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7、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8、★更多内容可点击文章标题下“龙门书局”按钮,并“查看历史记录”来了解!回复关键词“目录”还能查看往期精选!

9、这样。你又会觉得书变“薄”了。“由薄到厚”是学习、接受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吸收的过程。

10、欢迎收听“听我‘数’说”第二期

11、华罗庚的太过专注与勤奋常常不被人理解,但是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越不被人理解就越要坚持。他承受的磨难比常人多得多,也正是这样能吃苦的精神使他成为天才数学家。

12、(3)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

13、★在最新添加的菜单(首页最下方)中,我们还设置了龙门攻略、龙门学堂和龙门客栈三个特色空间,想知道里面有什么有趣又有用的内容吗?快去点一下吧!

14、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

15、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

16、他以科学家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看了华罗庚的事迹我们将努力克服团难,为祖国的发展建设付出献。

17、他失学回家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继续自学数学。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父亲白天帮人收购蚕丝,晚上算账。有一天晚上,算来算去账上错了一千多元,把父亲急得满头大汗。伙计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还是没算清。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气,就出来说“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开始还不相信儿子有这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推。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

18、他说:“古往今来,许多有建树的人,并未受过完备的教育……只要下决心励志自学,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针对一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

19、片中的华罗庚坚持自己的信念,顶住巨大的压力。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现实中的华罗庚也是如此。这种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他能够在书中的每一个细节中专研到底。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迎难而上,在华罗庚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20、  那一年,华罗庚把夫人和孩子们也接到美国团聚,潦倒奔波了半生,这是他第一次过上恬静的生活。

二、华罗庚的故事200字

1、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3、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4、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5、但这还不是懂的最后形式,最后还有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咀嚼,反思,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的问题来。

6、一是要坚持自学,从严以终。

7、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建议或意见

8、(4)特别令人难忘的是1946年夏,华罗庚刚从苏联访问回国,又即将赴美访问。这一去尚不知何日归来,他特地回乡一行。这时,他的恩师韩大受与李月波也在金坛,他立即登门请安。当时金坛各界特别举行了欢迎韩大受与华罗庚大会。会前有人专程前来邀请华罗庚参加大会并讲话,华罗庚第一句话就说:“韩大受先生、李月波先生都在金坛,理当请他们两位讲话,否则哪有我说话的余地!”

9、内容: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儿童书城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数学研究所中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他们中间滋长着自满情绪。对此,华罗庚语重心长地说:“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

11、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开始计算起数学题来……

12、(2)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

13、 国际数学大师。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作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14、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5、 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16、1979年之后,华罗庚提出。治学之道应该是“宽、专、漫”。就是基础要“宽”,然后对专业要“专”,并且还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当初他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举。

17、1978年。冯克勤到北京医院看望他。发现已身背氧气瓶的他还躺在床上计算分圆单位,寻求新的恒等式。他一直坚持工作到1985年,因心肌梗死倒在东京大学的讲台上。

18、灿青教育微刊是献给中小学老师的新闻日报。致力于国家学科与社会新闻体系融合,以最便捷灵活的方式发布最专业、最权威的教育新闻、政策解读及专业资讯,实时分享学科热点,准确传递社会信息,丰富教学生活的同时,成为广大师生身边的教育资讯专家。

19、华罗庚说,真正懂得前人的成果或书本上的知识。不一定要会逐字逐句地背诵。华罗庚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公式:薄――厚――薄。首先是“由薄到厚”。

20、在邻居还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学习了。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出去乘凉,他却躲在屋子里喂蚊子,只因对数学太痴迷。在寒冷的冬天,他把砚台放在脚边,一边磨墨一边做练习。每到了逢年过节,他都不去走访亲戚,只会在家里埋头看书。勤奋到了这样的地步也是一种境界。

三、华罗庚的故事心得体会

1、华罗庚是数学大师、科学巨匠,也是小π心中的偶像,他鼓励着小π在学习上努力奋斗。身为数统的一份子,小π想把心中的偶像与你们分享。

2、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演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他便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车师傅见了,便让他坐车追,后来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3、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4、听完华罗庚的小故事之后,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不是提高了很多呢?那就动起来吧~向着数学更高点进发!

5、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6、怎样才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呢?华罗庚认为:不要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容易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华罗庚认为,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那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好处,可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7、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8、华罗庚从一个初中毕业生成长到一个伟大杰出的数学家,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很难再看到第二个人。但是这样的结果也非偶然。他在坚持不懈的精神与聪明的头脑注定会使他在数学领域留下光辉的一笔。相信大家如果也看了关于华罗庚电影,一定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9、进入会场时,华罗庚坚持要两位老师走在前面,还用了一句数学语言:“百分之百应该是老师走在前面。”华罗庚搀扶着他的老师们进入会场,并安排他们坐在中间,自己坐在侧位。那天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大家都要看看家乡出的这位数学天才。当有人称赞他是一个数学天才。他连忙站起来摇摇手说:“我不是什么天才,我是慢慢学出来的,在座的老师都知道。”

10、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回家后,又演算起来。

11、在一个数学问题上,他常常会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但是在初中毕业后,实在太穷交不起学费,于是华罗庚便退了学,留在家中帮父亲照看杂货铺。辍学之后的他一边帮父亲开普,一边自学数学。他自学成才,只花了五年的时间,便学完了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学课程。

12、比如学一本书,每个生字都查字典,每个不懂的句子都要进行分析,不懂的环节加上注释,慢慢地懂得多了。书也变得更“厚”了。

13、华罗庚不仅对数学肯动脑筋,对语文也很用心。有一次,老师把自己收藏的文学大师胡适的书分给学生,让每人看完后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分得的是《尝试集》,书中流露出作者提倡白话文的得意,认为自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于是在扉页上写了一首《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自古成功在尝试。”

14、这是华罗庚1963年2月11日写在给青少年的《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书序言里的一首诗。

15、有一次,他同别人一块去城郊玩耍,见一座荒坟旁有石人石马,就问比他大的同伴:“这些石人石马有多重?”同伴回答说:“这怎么能知道呢。”华罗庚却不甘心,沉思片刻,说:“以后总会有方法知道的。”

16、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很爱动脑筋,下了课,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17、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8、▨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一

19、《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20、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

四、华罗庚的故事演讲稿

1、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2、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3、(5)有一次,他被叫去看卖棉花的铺子,这时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演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问:“一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下一包棉花走了。

4、带来“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

5、关于华罗庚电影,有一部是关于他的电视纪录片,名叫《华罗庚》。华罗庚是世界顶级数学家,他在数学领域上的成就和贡献教会了我们很多。他自学成才,追求进步。还有一部剧叫做《少年华罗庚》,华罗庚从小就热爱学习。因为交不起学费于是辍学在家废寝忘食的学习数学。在这样失学的日子里,他自学成才,贪婪的阅读着每一本数学书。

6、这首诗充满哲理,可以说是他自学成才及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之谈。

7、华罗庚特别爱动脑,对于一些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往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似乎希奇的问题。

8、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帮忙打理父亲的杂货铺,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在家苦读。

9、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华氏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是我国著名数学家的杰作,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华罗庚的故事吧

10、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先在算盘上打上2×6=再退一位,加上8×6=立即得1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

11、都可以在留言区告诉小π呦

12、  归国途中,华罗庚在香港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

13、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五五数之余七七数之余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14、白天,华罗庚就在杂货铺里干活。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演算草稿纸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演算草稿纸,不让父亲抢走。

15、华罗庚在中学读书时,曾对传统的珠算方法进行了认真思考。他经过分析认为:珠算的加减法难以再简化,但乘法还可以简化。乘法传统打法是“留头法”或“留尾法”,即先将乘法打上算盘,再用被乘数去乘;每用乘数的一位数乘被乘数,则在乘数中将该位数去掉;将乘数用完了,即得最后答案。华罗庚觉得:何不干脆将每次乘出的答数逐次加到算盘上去呢?这样就省掉了乘数打上算盘的时间例如:28×先在算盘上打上2×6=再退一位,加上8×6=立即得1只用两步就能得出结果。对于除法,也可以同样化为逐步相减来做节省的时间就更多的。凭着这一点改进,再加上他擅长心算,华罗庚在当时上海的珠算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16、  1949年10月2日,华罗庚听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0月1日宣告成立了!华罗庚手捧报纸,欣喜若狂,一遍遍地读着新中国建国大典的消息。新中国的成立使他振奋,他渴望着及早回到祖国的怀抱。华罗庚决定回国的消息,使在美的中国人惊讶,更让美国方面难于理解。美国数学界深刻认识到华罗庚的价值,他们不愿意放华罗庚走,提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试图挽留华罗庚。诸如可以加入美国国籍,增加薪金,建立先进的研究所。伊利诺大学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华罗庚丝毫不为所动,他的一颗心早已飞向了大洋彼岸的祖国。于是,1950年2月,他悄然离开了生活4年的西半球,乘上一条不大的邮轮,举家回国。

17、▨数学家华罗庚的小故事二

18、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19、(1)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

20、老师打开华罗庚的数学作业,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涂改,一点儿也不整洁。开始老师很不满意,后来仔细辨别,发现华罗庚是在不断改进和简化自己的解题方法。他的数学才能被老师发现后,老师就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考进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到最后一个学期,家里实在拿不出50元的食宿费,只好退学了。

五、华罗庚的故事50字

1、每天一个小故事,让我们在故事中领悟成长,今天给大家讲的小故事是:《华罗庚的故事》

2、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

3、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

4、每天晚上杂货铺关门后,是华罗庚自学的大好时光。他拿出从老师那里借来的数学书,还有上海出版的《科学》杂志,在昏暗的油灯下苦读钻研。他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把学过的知识化繁为简,触类旁通。华罗庚后来成了令人敬仰的数学大师,一生研究硕果累累。

5、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一流数学家。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6、================

7、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华罗庚说道:“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说到了黄河心更坚。”华罗庚还写过几句勉励自己的话:“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华罗庚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8、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9、这里附上一张林鸿倩同学录音时的照片。

10、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11、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12、华罗庚非常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舍得在基础知识上多花工夫。他说:“在学习时,别人花一小时。我就花两小时。而到工作时,别人花一小时解决的问题。我有时用更少的时间就解决了。”他把练基本功比喻为练拳。“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3、他只写过一系列名叫《高等数学》的书,你放心,这书非常有名,在你所在的城市的新华书店一定有卖的

14、有一次他从老师那里偶然拿到一本杂志,里面有一篇数学论文,于是热爱数学的华罗庚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沉浸在这篇论文中。正是他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他发现了这篇论文中有一个小错误。正当他想要写一篇论文来指出这个错误时,不巧右腿残疾了。最后,华罗庚终于度过了难关,并且顺利发表了论文,大家都对他心服口服。

15、华罗庚精神的体现华老坚持不懈、注重积累、独立思考、科学严谨的精神是我们一生受用无穷的财富。

16、★另外,龙门书局新官网也已上线啦!内容和资源比以前更丰富哦~

17、在店里帮忙的时候,顾客来了华罗庚就招待,没有顾客就又拿起书来看。有时候做数学题实在是太着迷,顾客来了,他也没有发觉。时间久了,父亲就越来越生气,甚至把他做过的练习草稿撕掉扔到大街上。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死死地抱住自己的书和练习,不让父亲抢走。

18、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19、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20、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上一篇:汉赋(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