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间一壶酒下一句
1、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2、好像没有打一字的谜底(答案) 独酌无相亲 追问: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花间一壶酒”的意思是: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表达作者孤单的心情。
3、⑴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4、原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5、这是黄庭坚《寄黄几复》中的一联。原诗为: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瘅溪藤。
6、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7、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8、译文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9、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10、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11、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12、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描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13、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14、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15、以鲜花入酒,在古代由来已久。鲜花清香馥郁,柔和清雅,有的还甘美可口,用来酿酒,酒中糅有花香,花中杂有酒气,便觉人间有味是清欢,令人惬意畅快。
16、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月色,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诗人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17、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8、1忽闻岸上踏歌声,上句第一个字,2花落知多少,上句第四字,3群山霭暇瞩,下句第四字4又闻此语重唧唧,上句第一字。5春风拂槛露华浓,上句第二字。6采菊东篱下,下句第三字。7吾今尚自披蓑笠,下句第一字。希望能帮到你
19、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20、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二、花间一壶酒下一句红包
1、⑷“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2、李白《月下独酌》有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的诗,读之总让人胸怀大畅。他即使是有惆怅,那惆怅也是光华明亮宛如琥珀的。在这首诗中,月下,花间,独坐,独斟,花瓣飘落到了酒杯之中,那酒中便沁满花香。酒芬满衣,花香满身,怕是不醉也难。
3、全文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5、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李白爱饮酒作诗,被人们尊称为“酒圣”、“诗仙”。“花间一壶酒”,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皎洁的月光下,美丽的花丛中,手拿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6、⑿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7、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8、“花间一壶酒”是李白《月下独酌》的首句但《花间一壶酒》好像是《真命小和尚》里的一首歌,记得是曹骏唱得不知你问的是哪个
9、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0、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11、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12、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13、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14、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沈熙乾)
15、花间一壶酒,出自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意思是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
16、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7、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8、PS:最近看了好多有关酒的文章,不得不让我再次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可惜未成年人不能喝酒,也就只能写写过过瘾啦。不过老师就不一样了,不知老师是否有雅趣,酿一壶花酒来喝。不过酒虽好物,也不能贪杯,是吧?毕竟小酌怡情啊。
19、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20、菊花味甘微苦,特别适合入馔酿酒。屈原在《离骚》之中,就曾餐花饮露,他特别偏好食用菊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上喝木兰花上坠下的露水,晚上便食用那缤纷落菊,可谓风雅至极。古代风俗在重阳节里登高望远,佩茱萸饮菊花酒,菊花酒清凉甜美,明目养心,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是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欧阳修曾有词:“更待秋高天气爽,菊花香里开新酿。”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以酿之,自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三、花间一壶酒下半句是
1、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2、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3、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4、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5、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7、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8、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9、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10、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11、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12、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13、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14、又是黄昏牵手的时候我在那棵树下徘徊了很久走上梦中梦中的红楼点点相思堆成无言的愁这一夜我只想一醉方休谁与我共饮花间那壶酒举杯问花花不语风吹衣袖月下影子笑风流又是月上柳梢的时候我还在静静守候她的温柔走下梦中梦中的红楼片片落叶催来恼人的秋这一夜我只想一醉方休谁与我共饮花间那壶酒醉眼看花花落去无情漂流黯然花香为谁留这一夜我只想一醉方休
15、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16、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17、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18、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19、秋季酿鲜花酒,除了菊花酒,还可以酿桂花酒。深秋时节,桂花香飘十里,细小如米粒的桂花却能散发那样铺天盖地的香气。真可谓桂花盈盈,染教世界都香。
20、秋天里酿菊花酒,桂花酒,春天则可以酿桃花酒,杏花酒了。杏花酒,如“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诗句一般,总给人明亮芬芳的感觉。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而把那些细小轻盈的杏花花瓣,细心收集起来酿酒,则又是别样的风致。唐代诗人杜牧曾写有一首著名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问路边的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就遥遥指着杏花村。凄冷之中,因为杏花村的酒家,忽然有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四、花间一壶酒下一句接龙
1、晋代陶渊明,爱菊成痴,曾写有著名的《饮酒二十首》,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了他流传最广的诗句,也是他人格与风骨的写照。陶渊明除了爱菊也爱酒,传说有一年重阳节,他无酒可喝,于是便在家门口的菊丛中摘了一把菊花,坐在旁边惆怅良久。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白衣人向他走来,一问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的。陶渊明大喜,便以掌中菊花下酒,大醉方休。后来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一个温暖的成语:白衣送酒。
2、"花间一壶酒"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第一句,意思是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表达作者孤单的心情。
3、《唐诗三百首》/茶酒/月夜/孤独
4、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5、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6、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所以写下本诗,告诉自己及时行乐。
7、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8、冬天里便是酿梅花酒了,鲜梅花洗净可以直接吃,甜而微酸。宋代诗人杨万里最喜欢鲜梅花蘸蜜食用,他的《庆长叔招饮》诗云:“南烹北果聚君家,象箸玉盘物物佳。只有蔗霜分不开,老夫自要嚼梅花。”收集梅花花瓣入酒酿造,仿佛留住了冬日的精华。梅花浸酒,可以久存。于是古人便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把浸透梅花清香的新酒细细收起,存入瓮中,等到夏天,取出酒瓮,揭开瓮盖,便是清香扑面。南宋夏天,街市上就有出售雪泡梅花酒等饮品。夏天百花盛放,但烈日炎炎,不适宜酿酒,但是酷暑里,古人还可以在梅花酒里,感受踏雪寻梅的缕缕幽幽的冷香。
9、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10、⑸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11、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12、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4、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1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17、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一作:相交欢)
18、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9、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0、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五、花间一壶酒下一句自创
1、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2、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大约是人生苦短,能一醉方休、不理世事的时间也太少。因此,人们才这么渴望一醉解千愁。苏子词中有云:诗酒趁年华。但大多数人,醉过以后,还是要清醒过来,面对繁杂琐碎的人世。四季轮回,有酒相伴,抿一口鲜花酒,闭上眼睛,只觉芳香袭人,恍若一切美好,从未逝去,也从未走远。
3、出塞二首其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这句话来自于网络,没有具体出处。但是这句话是根据李白的《月下独酌》改编过来的。这首诗具体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6、“花间一壶酒”是李白《月下独酌》的首句但《花间一壶酒》好像是《真命小和尚》里的一首歌,记得是曹骏唱得不知你问的是哪个收起
7、“花间一壶酒”的意思是: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表达作者孤单的心情。"花间一壶酒"是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的第一句,意思是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表达作者孤单的心情。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9、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10、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11、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12、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13、《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14、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15、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6、赏析名家诗词,聆听名家心声,领略名家风采。诗词名家,与你一起品读名家诗词!
1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8、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19、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20、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