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100句)

2023-03-17 09:22:12 0 59

一、论语读书笔记

1、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骄,是对人之大忌;吝,是对己之大忌。低调谦虚但不可固步自封。

3、28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4、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5、“奥”喻君主,“灶”喻权臣。

6、有了过错能够自己明白,已经很难;自己明白后能够深深自责,更是难上加难。多数时候不仅不自责,甚至是自我安慰、自我辩护,以使自己的内心和行动统一起来。

7、为政虽然要法令严明、令行禁止,但是在制度的框架内,解释制度和执行制度的当权者要以宽和为本。其道理何在?

8、一种说法是人只知出必由户,而不知行必由道,故怪而叹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出入不由户的,然而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人的生活起居无处不是这样的“道”,人们遵照其执行而并不感到他的存在。后一说法更像是老子式的解读。

9、一种说法是:“未若贫而乐”后面有“道”字,也就是说:不是“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仍乐”。

10、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11、“今日仕则过门不入,明日隐则箪瓢陋巷,无可无不可,即义之与比。”

12、子贡善辩,所以孔子这样告诫他。另见里仁第四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3、本句隐含对庸俗处世哲学的批评。同时也需要反思的是:孝的价值观,是不是要求对长辈和颜悦色(后文还要讲到“色难”的问题)?巧言令色与和颜悦色之间是什么关系?

14、程子:“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15、孔子为何从窗户外面握着冉伯牛的手说话?一种说法是伯牛患的是恶疾,不欲见人;一种说法是伯牛以君王的礼仪待孔子,孔子不受,故不进屋;一种说法是孔子在给伯牛把脉。

16、“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一种理解是“犬马帮人干活也是养人”。另一种理解是“人也能养犬马”。第三种理解是“犬马这样的禽兽也知道反哺”。第四种理解是“犬马一样的不肖之子也能养父母”。不管是哪种,里面都没有一个“敬”字。

17、制度是对情理的类型化。有制度的,要按照制度办;在制度之外,要按照情理来办。在没有制度的场合(为其母请粟),不考虑具体情理(周急不济富)地一味多给,不合适;在有制度的场合(俸禄制度),违背制度地考虑情理,也不合适。

18、“以尊临卑者易以简,当有节文。以下事上者易以欺,当尽其心。”反思自己,有时给年轻同事布置工作时,确实较为随意,让ta去整理一个这材料、搜索一个那问题,相当耗时耗力,其实小题大作。甚至有时还“朝令夕改”,布置完任务后又随意改动要求,大幅增加其工作量。说到底,还是不够尊重别人的劳动,以为人家级别低,就得围着自己转。有时甚至非常享受这种状态。如果我遇到这样的领导,我会对ta有好感吗?显然是一肚子怨气。上级对下级没有“礼”,下级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就不会尽心尽力。这是人之常情,工作中要时刻注意,不要因为随意之举而把同事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

19、《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20、孔子因为一件“小事”而批评宰予过于严厉,以至于宰予成了千年来不爱学习的负面典型。于是有人从别的角度解释这一则,说“昼(晝)”乃“画(畫)”字,也有人说宰予故意这样做,以启发他人。

二、论语读书笔记5000字大学生

1、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2、最后写出 对孩子的期待以及对学校的建议等

3、“言”既包括说出来的话,也包括写出来的话。“以文件落实文件”,就是不耻于躬之不逮承诺的内容成了承诺本身。

4、“时”是什么意思?

5、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8、立,一解为“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不知礼,无以立;一解为“立于道”;一解为“立志”。

9、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11、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12、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3、犯而不校,与以直报怨是什么关系?

1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心为形役,身为物役,不得自由,何以论道?

16、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7、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18、两种极高贵的品格。一方面,见到贤良的人物和行为,并不认为这是不世出的、常人难以企及的,只剩下了仰视、羡慕、尊敬,同时心里暗暗画条线“人家不是一般人,我跟人家没法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把贤良定位为少数人的品质,也就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说他人自我的人往往自己也很自我,说他人不节制的人往往自己就不节制。谴责他人之前要先反躬自省:自己是不是、或者会不会成为我们所鄙视的那种人?

19、“觚”在此句中所指,一种说法是“酒器”,另一种说法是“木简”。但后一种指代出现在秦汉之后,所以孔子本义应为“酒器”。

20、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三、论语读书笔记1500字大学篇

1、思考:这段话我有点不理解,但是我觉得它是非常重要的,要保存下来反复思考。

2、有子是谁?为何称“有子”为“子”?

3、也有人说这是社会的进步,不时兴“那一套”了。

4、子贡的回答,已经阐明圣与多能是两码事。

5、《康注》:“公冶长以才高好奇取祸,南宫以言行修谨保家,二子性行不同,孔子皆取之。”

6、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7、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0、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互参。

11、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2、首先,加以管制乃至施加惩罚总是一种“恶”(纵然是正义之“恶”、不得不施加的“恶”),更别说这种“恶”有时还可能是用错了对象、方向和力度(所以要有疑罪从无、“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的理念)。

13、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14、(译文1)孔子说:“只要是主动地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15、朔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华夏心理近期课程

16、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7、与“父母唯其疾之忧”互参。不要让父母因为疾病之外的事情还担忧思虑你。在交通、通信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是尽量不远离父母,二是如果迫不得已要远离,也要告知你的处所,一方面是使父母安心,另一方面是如果父母有需要时可以联系到你,以便及时返回父母身边。

18、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19、愤、悱说明主动思考且思考深入。只有思考深入才能感到刺激、产生疑问。能提出好的问题就说明一个人的思考已经相当深入。

20、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四、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孔子表面是讲好学,内里是讲执著。只有树立至高、至纯之理想,才有可能不断发愤前进,乐此不疲。

2、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其次,制度只能管束理性的人,而有些越轨行为不是人靠理性所能节制的;即使是理性人,也免不了天生的劣根性或者后天的感性和激情,这些不是靠“严刑峻法”就能矫正的。当权者要正视这一点,节约用权、有效用权。

5、夫子在别处讲“有余力则学文”,此处又把学文放在第一位。《困学纪闻》:“四教以文为先,自博而约。四科以文为后,自本而末。”

6、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7、一种说法是,“三年无改”特指“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

8、(我注)网上字典,申申也释义“和舒之貌”,与夭夭意思一样?都是说孔子日常在家的时候,很自然放松的。如果申申释作齐整,意思不同,就是孔子衣冠齐整,但很放松自然。

9、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这条给我的启示,不是儒家对生命的轻视,而恰恰相反,是儒家对生命的重视和珍视。如果死之前居然没有闻道,那是多么遗憾的事情!但是白云苍狗岁月不居,我们必须把人生的每一天都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每一天都要有“夕死”的警惕,都要追问自己“夕死可否”?要以这种态度来不断地、紧迫地问道、寻道,提升自我修养。

11、“参也鲁”,忠恕就是他体认仁、实践仁的方便法门。《中庸》讲“忠恕违道不远”。可见忠恕不是道本身,但是通过忠恕可以认识和实践道。

12、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3、由此可见孔子的痛苦。没有孔子的志向和情怀的人,不配有这种痛苦。

14、“文章”这里指礼乐法度。

15、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对其的解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非学也。”

17、无德可称,是为至德。

18、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9、第一种理解是“攻击不同于你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意思是对不同于自己的观点要包容。

20、孔子回答的第一句针对吉礼,第二句针对丧礼。两句似为互文,但是也有区别,比如说,孔子并没有说丧礼要俭。丧礼本于人情,不是奢俭所能评价的。

五、论语读书笔记2000字范文

1、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2、立志是第一步的,并且要立大志。不立志,或者立小志、立容易满足的志,都不可能成就大的事业。

3、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4、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蔡地产占卜用的大龟,故称此种龟为“蔡”。

6、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一个教师本身的魅力在教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陶行知曾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师躬亲共守。”以此来鼓励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社会培育出言行一致的人。

8、古之学者为己为道,他人不知,何怒之有?

9、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10、“劳”,一解为“忧”,一解为“劳苦”。

11、前者是“鲜矣”,后者是“未之有”,程度有差别,何也?

12、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3、“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4、一种观点认为,“邪”指“虚”,“无邪”指“无虚”。

15、钱穆:“本章不可二字非禁止意,乃难为意。犹如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6、君子就是这样,他们重视的是按照规则办事。当争的时候,不管能力有多强、结果会如何,必须全力以赴;不当争的时候,即便自己有那个实力,也不会去争强好胜。

17、广泛接受好的东西,并且努力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不排斥,也不崇拜,而是接近、吸收、弘扬。

18、正的是篇章,还是乐曲,有不同说法。

19、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20、不拘一格,不成一名,故谓之“无所成名”。

上一篇:论语诠解(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