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教案
1、曾子(zē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罔(wǎng)
2、反复诵读,勤于归纳。借助相关工具书,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把握其规律,活学活用。
3、⑨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4、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7、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1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
14、学《诗》以扩充识见。
15、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16、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合作研讨,概括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1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8、寓意: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才能学得更好。
19、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2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二、论语十二章教案ppt
1、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2、(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诚信)
3、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5、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7、(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在回顾温习旧知识中,可以反思好的方法,融会贯通)
8、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
9、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10、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11、(1)学而时习之(温习功课是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
12、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14、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15、管俊霞陈丽马文佳杨明格
16、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17、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别人的行为,还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结构,地基等等内容)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领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栖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现了“学”的重要性。领悟了新的精神就够了吗?在甲骨文中“习”写成在太阳之上鸟飞翔的样子。
18、在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愿遇见最美的你!
1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20、生乙: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
三、论语十二章教案第一课时
1、《〈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几方面的内容?
2、理解儒家立身处事的规范性原则,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
3、教师小结: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凉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的,彬彬有礼的君子。
4、(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有骨气,有志向)
5、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6、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查找《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章句,翻译章句后,创制个性化的图表来展示二者的区别。
9、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10、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11、⑵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3)结合自己生活,通过自编故事,说出自己对各章的理解。
14、难点:目标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15、(2)“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这些人会从远方而来?从甲骨文来,“朋”的原意是指货币的单位,两串钱为一朋,缺一不可,说明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亲密无间)“友”为两只手,也可以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做生意。而做生意最根本的原则是什么?(诚信)因此,“朋”说明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与孔子之间是互相信任并且亲密无间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信任孔子呢?“朋”的另一种解释是“凤凰”,凤凰一出现,百鸟就会追随它飞翔,为什么?(物以类聚)。
16、⑤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8、(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孔子自己就是这头麒麟的化身,生非其时,一生屡遭打击,从没有获得过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一年后,孔子预感到自己死期将至,望着远道而来的学生子贡,他又咏叹出一首辞世之歌:“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孔子预言了自己的死亡,也在总结自己一生坎坷的命运。七天后,孔子去世了。
20、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四、论语十二章教案高中
1、川上:河边。川,河流。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3、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
5、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6、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8、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10、赏析:贤哉,回也!(断句)依次解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陋:在别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变他乐观的态度,多么令人敬佩。(断句)贤哉,回也!解释:反复手法的运用,加强赞美。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第二章: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第三章: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第四章: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3、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15、通过结合注释、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义。
16、智育花香,满园芬芳。在这里,国家级、省市级语文名师、语文教学专家,有潜力的教学新秀,热烈浓厚的教研氛围,灵动有趣的课堂,优雅清新的教学……让语文的世界春暖花开!
1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18、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9、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20、(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五、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4、(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5、④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7、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8、还有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9、③“好学”应源自人的内在力量。
10、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11、《论语》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士人所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以及在追求的过程中至死不易的信念。
12、小结:一个人内心的安定与高洁是最重要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贫困中不能坚守道义,应有承受贫穷的勇气,拥有努力奋斗的坚强意志。这也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意义,使我们尽早建立君子仁爱情怀,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一种无愧的交代。
13、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14、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5、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16、C类、抄写这两章与注释包括课上的补充。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孔子何乐之有?(学生回答)
19、月馀,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史记孔子世家》)
20、(11)饭疏食饮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