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离别的诗句
1、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4、兄弟先我没,孤幼盈我傍。
5、辛弃疾的这首《采桑子》,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却又是欲说还休,只说一句,天凉了,秋意正浓。历尽沧桑,辛酸尽在心头,却不必说出。人生种种,只可意会,不宜言传。词人一语双关,既说的是季节的秋天,也说的是自己人生的秋天。年龄渐老,进入晚年,正可谓人生的秋天。人生的无限况味,只有自己知道。
6、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7、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8、编辑|张明月刘海宁马瑞李章鑫
9、有的直抒胸意,如柳永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含蓄婉转,如李清照思念赵明诚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0、这里的第四句是疑问语气。
11、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12、以上这些诗作各有各的章法和妙处,但其句法结构都注重“转换”的运用。运用此种句式转换的还有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李白的《赠汪伦》等。元代诗论家杨载在《诗法家数》中就特别强调绝句第三句“转”的力道。所以当代人在作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诗句语气的转换,这样才能做到在吟诵中达到和谐统一。
13、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
1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美的表达与创造”有这样的要求:“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写作教学也有如此论断:“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诗歌创造虽然游离于核心目标的指向范围,但对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却大有裨益。
16、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19、今 宵 酒 醒 何 处 ?
20、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二、伤离别的诗句 宋词
1、松柏今在兹,安忍思故乡。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而无定性,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
4、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宋)辛弃疾《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译文:分离又有什么遗憾,此别恨匆匆。(宋)曾觌《鹧鸪天·故乡寒食醉酡颜》:钟已动,漏将残。浮生犹恨别离难。译文:钟声响,漏将残。浮生还是恨离别很难。(宋)韩淲《减字木兰花·一杯易足》:词客哀时,不敢愁来赋别离。译文:词客悲伤时,不敢愁来赋分离。
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译文: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即使情感浅薄,好象是飘飘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10、(宋)柳永《雨霖铃》下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1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13、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本是应考的习作却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前四句更是被选入课本,家喻户晓。
1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
16、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1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谢公亭李白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8、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伤怀离别的诗句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寒 蝉 凄 切 , 对 长 亭 晚 , 骤 雨 初 歇 。
3、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5、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6、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石壕吏》
7、人生在世,有相聚,也有离别。相聚情笃,离别恨长,长恨之余,也就有诗歌传唱。之后这些作品就成了千古名篇,留给后人瞻仰。
8、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9、译文: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刚刚圆满就又缺了,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1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2、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
1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自古多情空余恨,此处难觅有情天。情到尽时转无情,无情更比多情累。
14、《诀别书》两汉:卓文君
15、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16、看来,如何让有些人学会进行哀伤,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1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9、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四、伤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2、雨铃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有人说:词,是一种态度。慢师傅很喜欢这句话,也很欣赏这种态度。古人如果没有这种态度,怎会读书痴迷于秦时的明月汉时的灯火,又怎会看蝶儿鸟雀穿的是哪宫的绫罗绸缎。在这个略有寒意的秋季,当天边那一弯月牙还未完全暗下,若隐若现时。静下心来,一起来感受宋词之美吧!
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9、范仲淹的《苏幕遮》感人至深。疏朗的秋色掩不住相思的痛苦。伊人在远方,思念在心头。酒入愁肠,并不解忧,反而更加重相思之情。
10、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不迫不露、句意平远,却用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生动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这首诗悲感无端,反复低徊,让人不免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1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14、此 去 经 年 , 应 是 良 辰 好 景 虚 设 。
15、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16、《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18、这两个字用得很妙,第正是有了“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裁”字,后面的“剪”字才显得妙趣横生且不突兀,第在汉语的使用中,裁剪一词经常作为一个组合出现,出现了“裁”,读者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剪”,而在英语中,“裁”和“剪”并没有这样的用法,而是两个毫无关联的cut和design。
19、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0、狭义的哀伤离别诗专指离别时所作,唐人义气风发,气吞万里如虎,此类送别诗传世最多,也最豪放。典型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自古伤离别的诗句
1、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他的七言绝句绪密思清。就像这首诗,孤山与冰心相互照应,照应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