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唯美文案143句】

2023-11-26 12:16:33 0 59

一、孔子语录

1、(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可以献身,但不可以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糊里糊涂地被愚弄。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8、译文:礼的作用,以遇事处理得恰当、适中为可贵。

9、>>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己立立人,自利利他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2、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13、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1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安顿父母的方法。

15、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16、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要注意改正。”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20、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二、孔子语录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2、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论语》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4、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6、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

7、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的使命很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他们以施行仁道为己任,不是很重大吗?到死了之后才停止,不也是很遥远吗?”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1、(出处)《列子·天瑞第一》(译文)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等待;都知道厌恶死亡,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

12、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呢?”这位学生回答:“子夏说:‘值得交往的才与他交往,不值得交往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与此不同:君子尊敬才德卓越的人,也接纳一般大众,称赞行善的人,也同情未能行善的人。我若是才德卓越,对什么人不能接纳?我若是才德不卓越,别人将会拒绝我,我又凭什么去拒绝别人?”

13、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1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1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7、译文:子贡说:“君子所犯的过错,就像日食与月食,犯错的时候,大家都看得到,更改了以后,大家依然仰望它。”

1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三、孔子语录十二则

1、译文: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2、译文: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一个人不怕人家不了解你,最怕你自己不了解别人。

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父母的年纪不可不记在心头。一方面为他们添寿而欢喜,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而担心。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女子(指美色)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报怨。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其他人。这句话是孔子所主张的处世原则。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对于普通百姓,只能让他们听从而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13、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14、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是君子吗?”

15、译文: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正派,那么即使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自觉行动;如果执政者自身行为不正,那么即使发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6、·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抛弃的。

1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建树;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越规矩。

1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1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20、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四、孔子语录高中必背

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4、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不学礼,无以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译文: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8、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9、孔子的一生历尽挫折与磨难,他的思想和学说并没有被他的时代接受。然而在他辞世数百年之后,他的思想却逐渐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10、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弄得精神疲倦无所得。”

11、译文: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12、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4、(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这种人真是太难教育了!不是还有赌博和下棋的游戏吗?做做这些,还像个贤人的样子(总比无所事事的强)。

15、(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6、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7、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18、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9、·色厉而内荏(rěn),譬诸小人,其犹穿窬(yú)之盗也与?(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外表严厉内心虚弱,若用小人来做比喻,大概就像个钻洞爬墙的小偷吧!

2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五、孔子语录恶搞

1、译文: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2、(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3、·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经,如果把易经搞通,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4、·小子识之焉,苛政猛于虎也!(出处)《礼记·植弓》(译文)子路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6、(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7、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

8、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让工具好使。

10、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1、这是孔子学生子夏所引的一句古语,体现了一种达观知命的人生态度。这话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流传不绝,并长久流传在人们的口中。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4、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1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19、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0、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六、孔子语录

1、译文:子夏说:“人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还是可以的。”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学习知识后经常用实践来检验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3、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思维敏捷却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被谥为‘文’。”)

7、(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9、(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10、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11、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2、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1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4、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9、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1、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2、释义: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4、·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6、译文:子夏说:“每天知道自己所未知的,每月不要忘记自己所已知的,这样可以说是爱好学习了。”

7、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8、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9、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情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1、(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不怕没有官位,怕的是没有担任官位的才能。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足以让人理解自己。

12、·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心里不愿听劝谏,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3、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有许多,诸如: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译文: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16、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18、·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出处)《论语·阳货篇第十七》(译文)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最难改变。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译文: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3、(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