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
1、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2、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3、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形容这个时节非常的暖和竹外的桃花已经开了两三朵了并且春水如果一旦变暖和了就是气候回暖了鸭子总会先表示出来
4、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7、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9、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0、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11、《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13、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14、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15、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16、题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年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17、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18、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19、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20、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二、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读音
1、(5)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5、薛钰,活泼灵动情趣盎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品赏(J),古典文学知识
6、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7、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释)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8、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9、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10、“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拟人化,给北去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11、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14、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15、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18、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19、(4)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20、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
三、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拼音
1、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2、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3、图画,是将美好的画面定格在一瞬间,可以让人留住了美好的回忆。不足的是画面是定格的,苏轼通过赋诗,运用他过人的想象力,将无声的、静态的画面转化成有声的、活动的诗境,给画面里的意象赋予了人的感情,将画框内的景物拓展到了画框之外,苏轼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6、惠崇春江晓景二首赏析:
7、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8、这句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全诗翻译如下: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0、“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11、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12、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13、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1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15、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16、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7、宋代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惠崇春江晚景》的诗作,在诗中有这样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那么这句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18、(作者)苏轼(朝代)宋
19、(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20、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扩展资料译文:
四、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翻译视频
1、(答案)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诗到了第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3、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4、(视频:纪录片《苏东坡》第一集雪泥鸿爪)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扩展资料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7、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8、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9、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10、(作者)苏轼(朝代)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