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唯美文案130句】

2023-11-17 10:08:35 0 59

一、朱熹

1、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有唐进士薛补阙,官兼侍读开元末。

3、进到五夫镇,溪边廊下,两个青年女子挥着一人高的草药在冲洗,当地人说这儿也是柳永故里,就是那个宋朝被皇上喝令去填词的柳永?那年月,凡有水井处,皆能咏柳词,当地人说:是。宋朝最有腔调的词人在此镇竟然找不到痕迹,到处是朱熹的朱子巷、跟朱子有关的过街楼名和朱子的兴贤书院。

4、黄淮(1367~1449),字宗豫,号介庵,出生于永嘉城厢育材坊(今鹿城区府学巷,原人民大会堂东南一带),是明朝内阁初创时期的重臣。

5、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

6、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他认为人心有了私欲,就会危殆,而道心是天理,所以才会精致,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的。

7、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8、(上款预售)(虞云国教授上款+签名本)《从中州到钱塘:虞云国说宋朝》(精装)

9、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10、首先,他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程朱理学”被奉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他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并且“理”是善的,它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11、➤“与世界握手‘ILoveWenzhou’”启动,快来和外国朋友打卡温州之美

12、宋宁宗本有八子,但均不幸夭折,于是立沂王的儿子赵竑为太子,但赵竑对当时权臣奸相史弥远的专政极为不满,为此,史弥远废赵竑太子之位,改立赵昀为皇位继承人。宁宗去世后,在史弥远的挟持之下,赵昀继位,是为理宗。宋理宗继帝位之后,史弥远派人逼赵竑自缢。赵竑死后,宋理宗时常忧心忡忡,“惑于鬼神之理”,以为赵竑为含冤而自缢,死后变为厉鬼,夜间出来扰乱作祟。叶味道读出了理宗的心事,用“阴阳二气聚散”的原理来解释“鬼神”现象,劝说道:“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理宗皇帝由此受到启发,除却了心魔。

13、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14、方斵,何许人也?据郑公鲤《韦溪先生祠堂记》称,他字宗璞,号子木,又称韦溪先生。平生守志固坚,潜心六经,在宋高宗绍兴年间就已成名,“蔚为诸儒领袖”,时人也有称他为“东南学者表正之师”。他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受特科进士,后终至嘉州文学。

15、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南渡君臣》等专著;学术论文结集为《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史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从陈桥到厓山》《书砦梁山泊》《三声楼读记》《水浒寻宋》《宫花寂寞红》《立雪散记》等。

16、朱熹(1130—1200),字元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原人。三十一岁时正式拜李侗为师,李侗是程颐的三传弟子。他通过李侗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使“程朱理学”成为儒学的主流。朱熹生于福建,并长期在当地从事学术活动,其思想被称为“闽学”。朱熹是孔子以后我国封建社会最博学的学者,也是孔子以后我国封建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学大师。他在传统儒学思想中,熔铸佛家、道家思想,建立起庞大而严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在所有的理学家中成就最大,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的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最重要的,他著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朝指定为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他的注解,被明清两朝规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17、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18、朱熹在此行走四十多年,那些土墙应当见过他的身影吧。

19、据《新编朱子(晦庵)年谱》的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建州(闽北)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绍兴元年(1131年)朱熹两岁,春二月,朱熹之父朱松带着一家人离开原居住地尤溪县的南溪别墅前往闽东避乱。秋间辗转到长溪(时福安属长溪县),寓居龟龄寺。(见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合编《考亭紫阳朱氏总谱》,第4455页,2000年)为纪念朱松父子此行,福安人后在龟龄寺设立朱韦斋祠,祀朱松(明万历《福安县志》第二卷、第六卷)。朱松在长溪期间还拜谒了廉村薛令之故居,写下一首《题薛补阙故居》诗,表达对薛令之的敬意:

20、上月去了一趟武夷山的五夫镇,对朱熹的敬佩又升了一级,他不但是国家层面上的大儒,有两千万字的著述,还在《朱子家训》中告诉每一个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最关键的,他还是个建筑师!

二、朱熹在二程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

1、叶味道在南宋淳熙十年(1183)随朱熹学习时,他说自己“少年失去双亲,基本失教;壮年拜陈傅良为师”,很喜欢读朱熹所编的《论孟精义》。可见,与陈埴一样,叶味道最初接受的也是“永嘉学派”的思想教育,后转拜朱熹为师,为晚年病重的朱熹亲持汤药,情如子侄。朱熹对他评价也很高,将他与自己的得意高徒、女婿相提并论。

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4、朱熹自己记载修的是三仓一亭,怎么就看见了一个仓?我突然想到了三个小门,其实是三个仓门,它们各自独立,中间有长巷相隔是为了防火。门扎在一堆,是为了共享那口水井。从门的台阶来看,单立一墙的门有三个台阶,墙最高,肯定是最大的,中门有两级台阶,右门一级,各自的大小一目了然。

5、菱花看向波中落,桂影才从镜里移。

6、陈埴(1176~1232),字器之,号木钟,举进士。始学于叶适(1150~1223),终师于朱熹。历任丰城主簿、湖口县丞等职,以通直郎致仕。有《木钟集》11卷存世。

7、据说,桐江书院不仅经常邀请朱熹前来讲学,而且还承袭了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制定的《朱子书院教条》为本院学规,具体内容有5个方面:一是像尧舜时代那样实行“五教”,即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教学目标(教之目);二是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五要”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学之序);三是向学子们提出了日常修身治学和为人处世的三方面要求,即以“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以“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可见,当年的桐江书院受朱熹影响之深。

8、提示:点击上方"瑞安发布"↑↑↑关注我们

9、燕享乡闾与亲族。商山高躅不可攀,

10、对那些跨界的高人,我一向心存敬佩。

11、(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1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13、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

14、朱熹故里在尤溪城南毓秀峰下的别墅西厢房,使这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朱熹诞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美丽的童年,并留下了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七岁以后,跟随父亲朱松迁居建州。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

15、在哲学、经学、经济、政治、史学、文学、佛学、乐律、道学、伦理、逻辑乃至自然科学中都有专门的论述和涉及,如《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所著之书被元、明、清三朝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他的《四书集注》及朱子学的经学注释在元仁宗时就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明初所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朱熹的著作是主要内容。朱熹也是颇具文学修养的理学家,但是他对前人多有抨击,尤其是对唐宋古文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16、《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本据魏国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其后,尹起莘等又为此书阐明义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进一步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17、据学者考证,朱熹的温籍弟子,除文中朱熹临终时最后一次问学问病的三位及徐容外,还有戴蒙、叶任道(叶味道弟)、蔡璵、周僴、黄显子、蒋叔蒙、沈僴、林善补、林武、包定、钱谥之(子升)、钱木之(子山)、张扬卿、陈芝等18人。有这么多的温州弟子,朱熹乾道9年来温,无论访友、讲学、收集文献,都是便宜之事。

18、月白洞门花落尽,天华表鹤气飞双。

19、然而,当地人说,这不是紫阳楼,有碑记载,这是清朝移来的。我们被带到200米外的旧址,水塘边有一栋宋代儒巾顶的小土楼,靠山侧有一汪清泉,旁有朱熹刻的“灵泉”二字,这就是天下人都知晓的“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源头?在场者争饮活水。

20、综合清光绪《福安县志》和坂中步兜山朱氏宗谱的记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朱熹直系后裔朱熉就任福安县训导,后定居步兜山,成为开基祖。步兜山朱姓现有六百余丁。

三、朱熹

1、瑞安书院盛于明清,清末逐渐废止。原为藏书修业之所,后以讲学、考课为主,兼藏书和祭祀,分官办、私办或地方捐资兴办。据《瑞安市教育志》记载,瑞安自宋至清,主要书院(塾)有35座之多。其中在瑞安县城中的,又以筼筜书屋、菉竹书院、玉尺书院、心兰书社(书院)等最为著名。

2、陈埴和叶味道学术“开喉奶”均为“永嘉学派”,两人之后共同师从朱子之学,两者交融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形成学派。全祖望《宋元学案·木钟学案序录》有言“永嘉为朱子之学者,自叶文修公与潜室(陈埴)始。”

3、朱熹的建筑都有浓烈的理学味道。他建的第一个建筑是寒泉精舍,是39岁时专为母亲守墓而建,朱子社仓是为减灾救民而建。他48岁去找樵夫,寻到白鹿洞书院废址,修复并制定了中国书院的教育模式。53岁在武夷山建武夷精舍,64岁重建了岳麓书院,晚年建考亭书院。

4、鹊结柳梢惊寒蝉,鱼潜萍毯畏垂丝。

5、宋朝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巷子远方,屋顶错落着一些打开的折扇般的廊檐,这是宋朝的典型民居式样,有些率性的围廊不对称地绕屋而建,给民居街巷伸出一扇扇翅膀,空灵而实用,给雨多的福建山区多了些晾晒的空间。

6、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7、➤锁定“两个健康”!温州10个单位负责人踏上“考场”,现场接受“阅卷”

8、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论语序说、学而第为政第八佾第里仁第公冶长第雍也第述而第泰伯第子罕第乡党第先进第颜渊第子路第宪问第卫灵公第季氏第阳货第微子第子张第尧曰第二十。

9、满目玻璃夜静时,天心水面两相宜。

10、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书童仍然有些不满,说:“可是您大老远来看他,客人出门他却不来送一送。”朱熹笑着说:“他送到草堂门口,就已尽礼了。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做学问的人,每分钟时间都很宝贵啊。”

13、而被误为叶味道之子的叶采(1197~1264)是朱熹再传弟子。他是地道的建安人,与叶味道无关,也与温州无关。

14、经过数代发展,“木钟学派”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浙东、闽北地区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15、仙岩书院藏书丰富,是瑞安最早的书院藏书楼。陈傅良《迁仙岩书院于屋西怀同志》诗云:“作屋皆三楹,藏书可万家”。叶适在陈傅良的墓志铭中也曾说:拥书如城,其乐欣欣。

16、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

17、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

18、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20、《宋元学案》是了解和研究宋元时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参考书。

四、朱熹名言

1、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2、这又要从方干说起。方干与仙居人孙郃是好朋友。“尝过郃里,爱其山水佳秀,挈家寓焉,后世子孙遂家于此”。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孙郃家乡仙居的山水让方干留恋不已,他就带着家眷侨寓到皤滩板桥。但事实上,方干最后隐居在会稽,死后,宰相张文蔚上奏朝廷赐进士。后来,直到方干的第八代孙才真正回到方干曾经侨寓的地方,并定居于此。因此,方干的第八代孙,也就是方斵的父亲方英先生才是今仙居山下、板桥两村方氏村民的始祖。

3、当地人把我们带到凤凰巷,三个小门立在尽头的两面墙上,中间的门上有“五夫社仓”四字,左侧门呈直角开在另一面两层高的墙上,右侧门开在中门的同侧,门前有一口方井。井外侧一步有一道明晃晃的黄色大条石,和青色的地面形成反差。这是干什么的?当地人问,我们答不上来。当地人得意地说:这口井是消防用水,黄石有反光,用来夜晚显示位置的。我们一阵惊叹。当地人说,这口井还有内容,里面半人高处有台阶,可以站人,水位低时,站在里面打水。

4、徐重对于在门下读书的黄淮多有奖掖,令黄淮念念不忘。徐重去世后,黄淮为之撰写了墓志铭,文中回忆了徐重和自己旧时的读书时光。

5、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71岁的人生有四十多年在讲学和著述中度过,并与福安有着不解的情缘。

6、朱子(1130—1200),名熹。徽州(今江西)婺源人。中国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因他生于福建,他所建立的学派称为“闽学”。在宇宙观上,朱熹认为理为世界本原,理生于万物而存在。对理、气的关系,他提出“理气相依”、“理在气中”的思想。在认识这个“理”时,他认为人人心中有“已知之理”,但需要通过再认识事物才能达到。朱熹把自己的理学推及社会和道德领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带有禁欲主义色彩。朱熹的理学给一直以正统自居的儒学带来了又一次兴盛,被元、明、清各代奉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由于此法对官僚地主和高利贷者不利,因而未能广为推行,只有极少地方,如福建建阳和浙江金华等地实行了这个措施。

8、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9、朱熹的学术著作有很多,在哲学、经学、经济、政治、史学、文学、佛学、乐律、道学、伦理、逻辑乃至自然科学中都有专门的论述和涉及,如《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所著之书被元、明、清三朝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书,他的《四书集注》及朱子学的经学注释在元仁宗时就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明初所修的《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朱熹的著作是主要内容。朱熹也是颇具文学修养的理学家,但是他对前人多有抨击,尤其是对唐宋古文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学的发展。

10、相传朱熹在流寓长溪期间留下了许多华章遗墨和故事胜迹,像“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水云深处神仙府,禾黍香时钟鼎家”“留衣韩伯人如玉,解带苏公价值金”等联句至今还为人们称道。

11、我也曾看到,当代作家陆原曾专门写过一篇《八百年的呐喊》的文章,赞美桐江书院有着一种“坚忍不拔地弘扬民族主流文化的可贵精神”。现在,当我们面对已经断墙残垣的桐江书院,内心里同样会涌起一丝追怀历史的伤感。

12、朱熹亲手在书院里种下了五棵树,书院名声鹊起

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4、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金、木、水、火、土五气。

15、朱熹晚年的两位温州弟子在继承朱子学说的基础上开创“木钟学派”,他们就是其中的陈埴和叶味道。今天就来讲讲这两人与“木钟学派”的故事。

16、朱熹唯一传世的大字墨宝《秋日告病斋居诗卷》曾为叶味道所藏

17、《楚辞集注》、《论语集注》、《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等。

18、当年奇迹任人在,景仰先生百世师。

19、朱熹(1130年一1200年),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二程的理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完善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等传世。

20、❖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点击右下角在看❖

五、朱熹的史学思想

1、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2、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3、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理的总体。

4、陈埴后转益多师,投朱熹门下潜心学习程朱理学。他不仅认真聆听老师教诲,还仔细研究二程语录。他敢于质疑,不盲目崇拜,学习中对于不同的见解,都敢于直接提出,以当面咨询或书信来往的方式向朱熹求解。《朱子语录》里记载了不少陈埴与朱熹的这种问答式的教学交流;而在后人编纂的朱熹文集中,也收有朱熹答陈埴疑问的书信。陈埴与朱熹的关系密切,清代学者朱彝尊的《经义考》中载,他是朱熹“传《易》、授《诗》的弟子”。

5、朱熹笑着说:“盐从海来,姜长于山中,有山有海,是尽了大礼了!”书童又接着说:“可是相公这么郑重的请求他,他却连手稿都不看一下。”

6、叶味道曾参与辑录《朱子语录》的工作,在朱子学传播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

7、下一期我们就来说说心极书院,这也与陈傅良有关。明朝嘉靖年间,瑞安县令刘畿于仙岩积翠峰下陈傅良读书台原址建止斋祠,办了心极书院。

8、朱熹被尊称为“朱文公”和朱子。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子”是对大师级的学者的尊称。象孔丘被尊称为孔子,老聃被尊称为老子,孟珂被尊称为孟子,朱熹被尊称为朱子。

9、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10、朱熹是宋代大儒,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他为朱子。文中所写的泗水,在山东省,而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这里早已被金人占据,朱熹终其一生也是不可能去到泗水之滨的,而这里却是当年孔子传道受业的地方,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春光美好,实际上写的是作者对于圣人之道的追求和向往。请朗读。

1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2、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13、本书是知名学者、宋史专家虞云国教授的最新力作,分为大势追踪、人物留真、文化掠影、朝代纵论四辑。著者大笔勾勒两宋大势,生动摹写人物影像,深入解读文化现象,高屋建瓴地纵论通贯宋代的大论题,带领读者走近两宋兴亡盛衰的历史现场,堪称《细说宋朝》之后又一部雅俗共赏之作。

14、△题有“开天气象”的牌匾

1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B(解析)试题分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存天理,灭人欲”主要是限制人的欲望,让人都安心的接受封建统治,故选B。AC项是朱熹的做法,是手段,不是目的;D项错误,当时尚未出现民主启蒙思想。考点:宋明理学

16、朱熹的很多传世诗词我们都读过,既语言朴素又富哲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等。陈埴留下的是一首描写温州南雁荡山的律诗。

17、遗墨传说和朱姓繁衍

18、不过,儒家的另一学派“心学”却提出了不同观点,代表人物是明代的王阳明,他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即“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善恶之别。总的来说,朱熹是教育家,王阳明是军事家,双方更有侧重。

19、福安人历来以朱子曾经过化自己的家乡而荣耀,以曾经出过黄幹、杨复、张泳等这样的理学大师而自豪;朱子及其长溪弟子在长溪流域的讲学实践奠定了福安文化教育事业的基础,对福安日后成为闽海文教剧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万历《福安县志·节序》:福安“上元后即从师入学,亦朱子过化之遗也。”南宋百余年间长溪流域共出了70多名进士,可谓人才辈出。它不但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长溪流域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程度,同时也鲜明地折射出朱夫子在这一方沃土上的流风余韵。

20、在介绍“木钟学派”时,我们先来看看“木钟”两字所蕴涵的意思。木钟两字取自《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之意,陈埴所作的《木钟集》,就是以问答形式阐发程朱理学思想,故称所创学派为“木钟学派”。

六、朱熹

1、朱子(1130〜1200年),名熹。徽州(今江西)婺源人。中国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因他生于福建,他所建立的学派称为“闽学”。在宇宙观上,朱熹认为理为世界本原,理生于万物而存在。对理、气的关系,他提出“理气相依”“理在气中”的思想。在认识这个“理”时,他认为人人心中有“已知之理”,但需要通过再认识事物才能达到。朱熹把自己的理学推及社会和道德领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带有禁欲主义色彩。朱熹的理学给一直以正统自居的儒学带来了又一次兴盛,被元、明、清各代奉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培养众多“经世致用”人才

3、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

4、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熹

6、上文说到的三位温州弟子中,除陈埴、叶味道外,还有一位叫徐寓,是徐容(生卒年不详)的弟弟,他们是宋时瑞安义翔乡五十九都仙居(今罗阳镇仙居村)人。两人都从朱熹学。

7、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8、呵呵,周朝人说“匠人营国”那是指营造国都,现代意义上的“营国”指的就是朱熹了吧,为国人的身心营造一块挡风遮雨的地方。

9、朱熹理学以儒家的伦理学说为核心,糅合佛、道及诸子学说,囊括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可谓博大精深。该学说到南宋末年才确定了正统地位,并作为官方哲学支配中国思想界长达六七百年。其积极方面,如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有积极意义。

10、应该说他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宣传封建正统思想,从客观上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阶层的,所以才被历朝历代所追捧。我们看待一种思想学说切不可脱离当时的社会实践,要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在封建社会,朱熹的学说是进步的,特别是他提出的“孝”,在当今社会仍有其进步的意义。

11、庆元6年(1200),朱熹病逝前一日,最后一次对前来“问疾”、“请教”的九位门生进行开示:“诸生远来,然道理只是恁地,但大家倡率做些坚苦工夫,须牢固着脚力,方有进步处。”这九位门生之中,就有叶味道、陈埴、徐寓等三位温州弟子。

12、共七十五卷,由南宋朱熹、李幼武撰写,朱熹撰前集十卷,後集十四卷,李幼武撰续集、别集、外集五十一卷。该书汇编了散见於文集、传记中的宋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共收入北宋以及南宋人物二百二十五人。

13、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对于“格物”的含义,朱熹对此做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格物”是落实到事物上;二是“格物”是追求事物的深刻道理。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对格物致知进行了具体的阐释,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知识,首先要接触事物并深入研究它的原理。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而天下万物也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充分认识,致使知识存在某些局限性。

14、当然,他也不是一个完人。他的学说过分夸大了所谓的“天理”,而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是感性动物,人的思想观念千差万别,人天然就有各种欲望,要想一味的抹杀是很难实现的。或许正是受朱熹思想影响太深,我们中国人往往偏保守,就没有西方人那么勇于变革、创新,也许这正是东西文化的差异了。

15、阿爹望汝耀门闾,勉旃勉旃勤读书。

16、临走之前,为了表示感谢,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云礽会梧竹,山斗盛文章”,赠给了郑樵。朱熹和书童出了门,书童就不满的对朱熹说:“那老头子看上去也不是什么贤人呢,对待相公也颇无礼了些。不说拿出好酒好菜,但也不能只拿一碟姜和一碟盐对付呀!”

17、代表作品:四书章句集注,

18、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19、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20、“木钟学派”的影响,不仅时间较久(贯彻元明清数朝)、弟子众多,还体现在清代学者全祖望改黄宗羲《宋元学案》中的“潜室学案”为“木钟学案”。可见当时“木钟学派”的影响力。

1、公元1167年秋天,福建崇安发生大水灾,朝廷派他前往视察灾情,他曾遍访于崇安各山谷之间。由于灾情严重,粮食无收,地方官不认真救济,到次年青黄不接之时,就在崇安发生了饥民暴动。这时,朱熹与知县诸葛廷瑞共同发起,要求地方豪富,用藏粟赈救饥民。

2、在木钟学派中,著名的弟子有彭庭坚等一众学者,并指向黄淮等人。

3、据明万历《闽书·方域志》载,朱夫子曾在龟仙山(仙岫山)受到乡民的饭食款待,夫子因而乘兴手书一联回赠,联曰:“水云深处神仙府,禾稻丰时富庶家。”

4、朱熹(zhūxī)。南宋理学家,朱熹(115—1200.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1)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5、打开抖音扫码关注我们吧!

6、陈埴既受“永嘉学派”影响,又承传了朱熹的学术思想,他在当时的浙东地区聚徒讲学,影响一直持续到元明清。

7、《家礼》是南宋朱熹最有影响的礼学著作。《家礼》内容分为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都是根据当时社会习俗参考古今家礼而成,体现出朱熹因革损益、博采众家的礼学思想特点。

8、社口龟龄寺的后山上有一个叫做岚柄(今写作林柄)的村子。该村主姓章,村口宫庙供奉朱熹的神像和牌位。村民认为,当年朱子曾经到岚柄讲学授徒,甚至有的还说在此教了三年书。该村还流传许多关于朱熹的传奇故事。村中有两口水井,村里人说,因为是朱熹亲自选址开掘,所以终年不竭。这些传说虽然都查无实据,但却事出有因。据清光绪十年《福安县志·氏族》记载,章氏始祖唐时“避乱,由浦城徙居韩阳龟龄。其后分迁岚柄、利岔、白沙。”原来岚柄人是将自村当成了“龟龄第二”。

9、首先,他是“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程朱理学”被奉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他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并且“理”是善的,它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10、他又请求朝廷以“六百斛赈济”,这才平息了饥民的暴动。由此,朱熹便想出了建立“社仓”的办法,并建议朝廷广为推行,作为解决农民在青黄不接之时的口粮问题的机构。他规定“社仓”的任务,是在青黄不接之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20%。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