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者【唯美文案51句】

2023-11-13 09:49:48 0 59

一、晁错者

1、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旋提晁错为内史(皇帝秘书),后迁御史大夫(副丞相)。晁错(死于公元前154年)是献身于帝国大业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155至前154年曾任帝国三个最高职务之一的御史大夫。据说他个人曾使《书经》免于亡佚,所以他不能绝对地被描述为反儒家的人。他比贾谊更坚强,是一个能有条理和系统地分析当时问题的务实的政治家。他劝景帝勇敢地对付诸王的挑战;他总结了影响与匈奴关系的战略和战术;他力主采用为国家增加农业生产的措施。与贾谊一样,他也很清楚秦的错误和缺点。

2、对下列各句中标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4、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5、弘治五年,召为大理右少卿。南京守备太监蒋琮与兵部郎中娄性、指挥石文通相讦,连数百人,遣官按,不服。中锡偕司礼太监赵忠等往,一讯得实。性除名,琮下狱抵罪。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寇尝犯边,督军败之。引疾归,中外交荐。

6、大意是:将军这个身份,是国之爪牙(即保卫国家的骨干力量),所以不必被一般的礼节所约束,重要的是在千里之外建立兵威。所以你摘掉帽子光着脚来向我请罪,并不是我所期待的事,还是统领你的军队,迎接右北平的秋天吧。

7、汉明帝一读班固的书,就发现这人是宣传战线上的顶级吹鼓手。因为班固特别善于弘扬正能量,而且手法不做作,煽情不浮夸,看起来就是客观理性地叙述事件,实际上就能让你的思维,不知不觉跟着他的节奏走。

8、(书生意气的政治家)晁错为颖川(今河南禹县)人,本来是学习法家思想的,但阴差阳错,整理了儒家的典籍《尚书》

9、B.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10、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適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於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11、了解班固的特点之后,也就很容易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后世有士大夫情怀的史家,提起班固的为人,往往极为不屑,而班固地下有知,却可以指着后世一部部正史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毕竟,古代中国的文网语阱,大趋势是越来越严密的。嘴上夸两句司马迁容易,真的像司马迁那样写历史,却很容易死无葬生之地。

12、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汉章帝即位。到建初四年(79年),班固参加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学术会议:天下最顶级的儒生大会白虎观,对各种经学(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而紧密结合大汉时代潮流的学说)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后班固按章帝的旨意,将会议记录整理成《白虎通德论》(或称《白虎通义》《白虎通》)一书。这是汉代经学集大成的著作,也是《汉书》之外,班固最重要的作品。

13、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

14、班家兄弟因此结交了一个好朋友,就是王莽。——班固谈到祖父辈的这层关系时,既要炫耀荣宠,又要极力撇清的复杂心态,洋溢在字里行间。

15、1986年我参军到山城重庆北碚,因喜爱读书周日总爱跑书店,也留意那套书,可总也不见。第二年春节可以探亲,恰逢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影印本《资治通鉴》,不是20册的版本,仅两册,黑皮金字,两块城墙砖一样沉甸甸,记得标价为30元,那时,我一个月津帖不过十几元,我毫不犹豫买下来送给了父亲。

16、但王莽篡位时,班固的祖父班稚非常明智地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因此在新莽时代,班氏虽不显赫,也无灾难。而王莽失败后,班氏则可以仍然以汉朝忠臣自居。

17、“这人是秦将冯无择的儿子。虽然挺贤能,但还是不能挡得住我的灌婴。步卒将领又是谁?”

18、读精选时文思辨评论写文章串联当代文化

19、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难:反对

20、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二、晁错者,颍川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文采出众能言善辩

1、久之,太仆王音举武贤良方正,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②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武每奏事至京师,圣未尝不造门谢恩。

2、晁错也是汉初政治家,曾在文帝、景帝时期任职,主张中央集权。散文《论贵粟疏》论述了农业的重要性,见解精辟。

3、就这样,时间到了永平五年(公元62年),就是说,皇帝已经是汉明帝刘庄了。这时候,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修国史”。

4、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馀人载!”於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5、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贫寒)因调南和尉,有惠政。

6、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7、〔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⑤羝,公羊。

8、即使最偏袒李广的人,大概也会觉得杀霸陵尉这事,飞将军确实做得不地道。可是你看汉武帝这个处理:第他宽恕了李广,可见他对李广还是很爱惜的;第他含蓄地谴责了李广,作为皇帝基本原则不能丢;第他对李广作了极其文艺而有力的勉励,达成“使功不如使过”的效果,真是最顶级的战前动员高手。

9、读过《史记》的《李将军列传》再读《汉书·李广传》,你不一定会减少对李广的同情,但一定会增加对汉武帝的谅解。至于导致司马迁遭了宫刑的李陵事件,《汉书》的相关篇章,更是既充分彰显宽容,又牢牢把控导向的,堪称值得宣传部门组织学习的范文了。

10、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11、《世祖本纪》也即是汉明帝的父亲汉光武刘秀的传记,这是眼下本朝最重要的形象工程,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本朝在后人眼中的历史地位。班固把主旋律演奏得如此动听却又真切可信,这么优秀的人才,无论如何赶紧要利用起来。

12、班固笔下,班婕妤和她的几个兄弟,都是好学而高尚的形象,这当然不妨是事实。不过同样重要的是,班家从此进入了汉朝外戚的圈子。虽然班婕妤很快失宠,但新皇后赵飞燕和其他新得宠的女人都不被太后王政君喜欢,班家和王家的关系,反而结合得更紧密了。

13、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邓公为城阳中尉。

14、袁丝公直,亦多附会。揽辔见重,卻席翳赖。朝错建策,屡陈利害。尊主卑臣,家危国泰。悲彼二子,名立身败!

15、但以袁盎为首的一些重臣都很讨厌晁错。汉景帝刘启登基后,任命心腹大臣晁错为内史。景帝作太子时就很宠信晁错,登基称帝后更是对他言听计从。举凡晁错上书陈请之事,无不被采纳。他被升为御史大夫后,上书建议就诸侯所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

16、窦宪最著名的事业,是出塞三千余里,击溃北匈奴。班固参与了这项事业,并创作了《封燕然山铭》,刻石勒功。后来又撰写《窦将军北征颂》,称颂窦宪的威德。

17、徙太子中庶子,拜翼正都尉。兄修亡后,表母不肯事修母,表谓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统家事,当奉嫡母。母若能为表屈情,承顺嫡母者,是至愿也;若母不能,直当出别居耳。”表于大义公正如此。由是二母感寤雍穆。

18、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下令在众同姓王中推行“削藩”政策,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晁错所更定的“削藩”法令有三十条,利益受损的的诸侯们都叫嚣着要诛杀晁错。晁错的父亲听说消息后急忙从颍川赶来。

19、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封壖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①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壖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20、班固的父亲班彪,最著名的作品是《王命论》,这是一篇雄辩论证汉朝皇帝是天命所归的文章。班彪还正确选择了依附对象,投奔河西大将军窦融,并积极促成了窦融尊奉刘秀为天子。当时天下云扰,窦融坐拥河西五郡之地,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三、晁错者颖川人也译文

1、迁南阳太守。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2、C.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3、汉明帝严苛但绝非残暴,他智商极高,而且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所以皇帝立刻就判断出,班固的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截然不同:书写同样一件事,两个人都没有歪曲事实,但展示出来的气场却截然不同。班固有时仅仅是把司马迁的作品拿过来改动了几个字眼,就把原作中的阴霾一扫而空,昂然正气却喷薄而出。

4、这就看出班固叙事的笔力了。比如他在萧何的传记里,补充了这样一个细节:

5、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6、汉明帝证明了自己不愧是个英明的皇帝:他立刻赦免了班固,任命他做兰台令史,也就是给了班固合法修史的资格,但他要求班固把写作西汉史的事先放一放,而是马上参与到《世祖本纪》的修撰工作中去。

7、《孔子世家》之前的世家,都是诸侯国的编年体历史记录,和人物传记的写法,是截然不同的。但从《孔子世家》开始,世家大多就是些大人物的传,写到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只是附带提及而已。

8、(1)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内、外”名词作状语1分,“始”“窃”各1分,句意2分)

9、(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10、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做了校尉,讨伐吴楚军时任将军。回朝来,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皇帝。皇帝问:“你从军事前线回来,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罢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几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恼怒,以诛晁错为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况且我担心天下的人都将闭口不言,不敢再进言了。”皇帝问:“为什么呢?”邓公答:“晁错担忧诸侯强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议削弱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师,这是万世的利益。计划刚刚实行,竟然遭受斩杀,对内杜塞了忠臣之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以为陛下不该这样。”景帝沉默了好久,说:“你说的对,我也为这事悔恨。”就任命邓公做城阳中尉。

11、按照传统,修撰史书,应该是天子所任命的史官的特权,班固没有史官的身份,也就没有修史的资格。而之前司马迁写《史记》,坦白的叙事和辛辣的酷评,大约也让汉朝皇帝心里很有些阴影。所以班固可谓犯了大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