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唯美文案146句】

2023-11-13 09:48:24 0 59

一、论语十二章

1、(答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择善而从;箪食瓢饮。

2、(7)逝者如斯夫斯:这,指河水

3、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yì)

4、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5、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7、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8、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1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从全书来看,《论语》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有孔子弟子所记,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孔门后学所记。内容主要是记孔子的言行,有孔子应答弟子和当时人的话,也有弟子间相互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言论。

13、译文: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14、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1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6、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8、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19、2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指所有的水)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的重要性的句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èi音频误读)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译文: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5、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答案)(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末期思想教育

8、④[乐]以……为快乐。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11、曾子介绍: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2、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13、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14、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1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7、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9、《论语》十二章为"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主要介绍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为人处事以及珍惜时间等方面的经典论述。

20、(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论语十二章拼音版原文及翻译

1、(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寓意:人应当坚定信念、广泛学习,并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多学、多思、多问。

6、论语十二章中运用比喻,指明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意思是: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扩展资料:《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7、(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9、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疏食饮水:吃吃粗粮,喝冷水。(在上文中不小心打错了)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不舍昼夜:日夜不停。逝者如夫: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

10、(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2、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4、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15、翻过秦岭最高处,便从黄河水系进入长江水系。山就少了严峻,多了慢坡,树就矮小,荆草遍地。有急弯在石峡里绕,绕完了,又是慢坡,看着两面有山,却没有巉岩的怪石,很秀丽柔和的。从北坡上来,人冻的发抖,头顶有太阳,空气却不暖,感觉是到了深秋。下到南坡,风是暖暖的,又回到了春天,只是树木变的五颜六色,枯叶就挂在枝稍上,眼看秋尽了。一条镇街在半山里,街面宽阔,路是斜斜地下去,两边全是店铺,餐馆多,山货更多,门前都支着摊子,满满放着山货,有山核桃、松籽、木耳、花菇,也有熏豆腐干、白豆腐,四处都挂满腊肉,黑红油亮,像在滴油,一种熏香的味道。

16、答案: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像浮云一样。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9、(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0、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答案:举一反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安贫乐道、巧言令色、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择善而从、精益求精。

5、(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8、(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9、寓意:贫困是常有的,但是个人道养不应该被贫困所限制,孔子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0、进,其往也。坚实笃行,死而后已,这样的道路,不亦远乎!

1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论语十二章》中不少内容都是同学习有关的,但是涉及学习重要性的,应当是《为政》篇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段话。不过这段话不仅是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更多的还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相互联系和辩证关系。

13、(8)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6、译文: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17、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

1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字词解释: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五、论语十二章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2、《论语十二章》中,选取了《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一段评价说明了您提的这个问题。这段话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严回能够自己一个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严回却不改其乐,这正是全心修业进德的态度和表现。

3、(答案)(1)是以/谓之“文”也(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6、译文: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7、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像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2)

9、(6)往、离去这,指河水

10、(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11、论语十二章中的特殊句式省略句可以为师矣矣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是以上这些了,如有疑问可以问我!预祝新年快乐!

12、寓意:要端正学习的态度,乐于学习、安贫乐道,无论身处那种环境都应将学习当做一种乐趣。

1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时的士人在齐家治国的目标上努力进取,当今的各行模范在家国理想的感召下奋勇拼搏。

16、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7、(2)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

1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中小学必背古诗文150篇系列,包含小学必背篇目、初中必背篇目、高中必背篇目,以部编版中小学语文课文为蓝本,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语文之用。

六、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答案)(1)什么(2)因此

4、(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体裁)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5、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6、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7、学期伊始,一切归零,一切新发于硎。

8、译文: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13、译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14、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15、(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第一则和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第三则中孔子认为学习要虚心请教。这两则是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适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17、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8、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论语十二章》选取的内容中,谈到与人交往问题的有以下几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这些与人交往的言论中没有要有宽容之心的内。不过,要有宽容之心是与人交往前提或者基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强调。

1、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

2、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3、论语第十二章主要论述“仁”的含义,孔子因材施教,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关于“仁”的问题,给予了不同回答。如:“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忧不惧”,“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译文: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8、有的大臣就据此出来反对,说了三个字:非故也。鲁庄公听了之后,也说了一句话,也只有三个字:君作故。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将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仁”担当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接近“仁”,把这当成自己的本分。这足以称为“弘”,足以考验“毅”,更何况士人们要将仁推己及人、广布天下,把“天下归仁”也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仁,不亦重乎?责任之重大,注定了行“仁”之路的遥远。何远之有?死而后已。“仁”是一条大道,一条绵延不断的大道——它比个体生命的长度更长。

11、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12、《论语》的文体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各自起讫,前后不相连属,也无长篇议论,但文字颇为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整的意思,且每有格言警句式的语言,言简意深,耐人回味。有时还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不同人物的性格宛然如见。

13、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4、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15、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16、(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17、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③[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9、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2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①[川上]河边。川,河流。

5、子在川上①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