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神赋赏析
1、收藏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2、《洛神赋图》将曹植《洛神赋》的主题思想表达的完整而和谐。顾恺之巧妙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辞赋中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画面奇幻而绚丽,情节真切而感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3、邮编:710061乔乔
4、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5、此图取材于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賦》(《感甄賦》),描绘曹植在洛水边遇到宓妃的浪漫故事。颀恺之以手卷的形式,用连续的画面,艺术地展现了原賦的内容,表达了曹植抑郁惆张的感情,成功地传达了洛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动人姿容。这幅画在内在气质上和曹植的《洛神賦》达到了珠联璧合的程度,是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精品。
6、我们学习小楷,通常都是先从大楷入手,待待具备了一定的大楷基础之后,再写小楷,也就比较易于掌握其用笔方法了。初习小楷,宜先选取古代名家墨迹,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前人精微细腻的用笔之法。而魏晋小楷,立意深远格调甚高,遗憾的是多为刻本,不便于被初学者所理解。所以说,学习书法,尽管提倡“取法乎上”,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还需适当变通,循序渐进。比方说,学书者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先选取宋代米芾小楷《挽皇太后词》墨迹,元代赵孟睢堵迳窀场沸):汀都橱龃芬约啊抖热司罚鞔恼髅鳌⑼醭琛⒆T拭鳌⒍洳热说男)宕躅煨)栋闲判徐Ρ纺5鹊龋ü傧澳#蛳乱欢ɑ『螅蚩捎纱俗蕉晕航)瘫镜难芯垦吧侠矗庋梢员苊馍僮咄渎贰
7、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8、《洛神赋十三行》被誉为历代小楷第观其用笔劲挺遒美,章法大小参差错落,爽朗多姿,典雅自然。诚如《墨林快事》所论:“笔画劲利,态致萧疏,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仔细品味《洛神赋十三行》刻本,确有一种简穆虚和、灵秀绰约之气韵扑人眉宇,字里行间给人们传递着一种潇洒流丽、劲峭峻拔的古澹讯息,使人能够有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这就无怪乎自《玉版十三行》刻本问世以来,人们研习小楷,一般都将此帖奉为圭臬,还是自有一番道理的。
9、17学堂美术学习阵营,考教师必备的笔试、面试干货这里全都有!
10、《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11、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12、《洛神赋图》的构图基本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特色,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山石、林木、河水等背景,将画面分隔成不同情节,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现,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使画面既分隔又相联接,首尾呼应,和谐统丝毫看不出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迹象。
13、确认过眼神阿美是对的人
14、《洛神赋图》这幅画的用笔洗净古朴,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用笔细劲古朴。在这样宏伟的横卷场景中,以山水、花鸟、人物画法技巧为隐喻,正是顾僧的不同凡响之处。洛神女脚下的洛河水,水纹处理完全融入透视的处理,背景树木近而具体精细,远而概括模糊。远山的处理也很简洁。
15、看完如果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点下再走呗
16、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17、二是此帖结构宽绰,小楷结体虽与大楷相类,但却并非大字的缩小。小楷字形虽小,但要显得开阔而舒展,宽绰而有余。要给人一种“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故文征明在《停云馆帖》中说道:“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优秀的小楷作品都具有间架宽绰、点画舒展的艺术效果,但同时必须在笔势的管领下使整个字的结构能够浑然一体,无松散不聚之弊。王虚舟《论书膡语》曰:“作蝇头楷书,须令笔势纡余跌宕,有寻丈之势乃佳。”也就是说,书写小楷要注意字的结构不宜过于平正,否则就会流于低俗,要贵在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借助点画和偏旁部首在位置与角度上的巧妙细微的变化,既使字的结构发生变化,还能够生发笔势,以使行气更加流畅贯通。
18、《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19、一是点画清峻丰腴,锋势备全。此帖由于字小,笔画比较细,运笔当中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字的形体之美。故用笔首重一“清”字。这个“清”就是指点画要爽朗峻利笔画清晰,起笔与收笔、点画与点画之间要务必交代到位。尽管一点微若粟米,也具有三过俯仰向背之势。小楷点画较细,而细则易失之于薄,薄则俗弱。因此用笔尤须讲究丰“腴”,“腴”即是指浑厚饱满,丰润圆融。反之则会骨气顿失,神韵全无。
20、曹植的《洛神赋》最经典的一段: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二、洛神赋赏析论文2000字
1、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
2、《洛神赋图》取材于魏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曹植在《洛神赋》诗篇中,以神话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失去爱情的痛苦,反映了曹氏家庭矛盾的尖锐,同时也反映了因礼教束缚而给男女青年带来的精神上的悲苦,题材很有意义。顾恺之利用绘画手法,再现了文学原作的主题,更加生动感人。画卷从曹植和他的随从在洛水看到洛神起,到洛神离去为止,全卷交织着欢乐、哀怨、怅惘的感情。由于构思巧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十分细腻。曹植依依难舍,怅然若失,浸沉在沉思默想之中,而宓妃的回眸顾盼,含情脉脉,与那种神采飞动的境界,是相互生色的。作品所达到的境界,正如画家自己曾说的“悟通神化”的地步。
3、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4、地址:西安市雁塔区朱雀大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活区启德书院
5、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6、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7、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8、三是章法要自然,不管采取“纵有行,横有列”的形式还是“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均要力求使全篇具有萧散简远,风神洒落之韵致。四是富有意趣,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若乏意趣,则无意境,无意境则如“经生、胥吏”之书,终落俗套,不足为贵。
9、《洛神赋图》中山水画法也未脱离前朝的影响,通过树木的穿插来表现空间,呈现出明显的装饰趣味。勾叶柳形态有高低、向背,俯仰之别,空勾树身,随株出干,随干发条,以势度之,略显迎风摇摆之意。圆弧结顶,在勾柳条的基础上双钩树叶,工而不板,拙中寓巧,以汁绿为底,略见石绿重色,这种画法成为柳树内在生命表达的程式符号,静穆古雅,别有韵致,这种工勾柳树的方法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后来勾柳树的方法基本是在此基础上完善起来的。蒲扇树从图卷右边起从头到尾,近坡远岸遥相顾盼,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审时度势,错落有致,节奏分明,也运用了图案化的造型,空间意识完全摆脱了一般自然理性法则的制约。这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树丛造型,使画面充满了浪漫神秘的色彩。
10、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年间,曾经有人于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得到这块刻有《洛神赋十三行》的端石,后于康熙年间被移送至北京内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圆明园惨遭洗劫,刻石又流落民间,辗转至上海。
11、文字/声卡/谭小胖美育空间|
12、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13、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14、2022/05/30星期一
15、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16、《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17、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18、《洛神赋图》的画者在忠实于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想象力与绘画本身的特性。文本输入的、交织在丰沛的自然界、人界和仙界中的信息,在绘画里输出为大量的意象,密集的形象,三界之间关联的展示,人神之间感情的传递。
19、今天:晴,21℃到32℃
20、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三、舞蹈洛神赋赏析
1、您的每一次赞赏都是对我的鼓励!
2、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3、《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表现为画面上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随着画卷展开,观者在画家的思路的引导下,思想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物的心情或惊喜或悲痛。
4、东晋时代,士大夫们日益参与到绘画活动来,方便携带和鉴赏的卷轴画也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洛神赋图》就是一件由当时士大夫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卷轴画作品。
5、顾恺之曾经说过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通过对顾恺之作品的解读和他画学理论的研究,和图文搭配使人们有机会和古代大师的精神对话,在人物、形象、神态、色彩、山水、思想创造等各个方面上都有了心得领悟和收获。中国古诗画所传达的思想不仅仅沉淀着传统美学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奋发不息、乐观向上民族精神的体现。
6、《洛神赋图》的画者在忠实于原著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自身的想象力与绘画本身的特性。文本输入的、交织在丰沛的自然界、人界和仙界中的信息,在绘画里输出为大量的意象,密集的形象,三界之间关联的展示,人神之间感情的传递。
7、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8、点击上方↑↑↑三秦书画轻松关注!
9、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10、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11、引人关注的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顾恺之作品,包括《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和这里所说的《洛神赋图》等,无一例外都是有关女性题材的作品,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究竟顾恺之的时代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女性题材绘画大量出现?这似乎还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2、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13、投稿邮箱:sanqinshuhua@1com
14、画面中的洛神形象不论是出现在水面上、还是飞在半空中、还是漫步丛林、还是乘云车离去、大部分形象都是朝向画面左方前行,回头与岸上的曹植对视,眼神或饱含深情、或无奈感伤、或欲言又止、或依依不舍。
15、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16、《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全文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营造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以及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的情形,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答案)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17、我们认真观察临习王献之《洛神赋》,经过一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研究,就会对晋人小楷加深理解并不断掌握它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小楷创作水平。
18、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缥缈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1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venyx4nATQ5k2cKrarG1g提取码:m5ef《洛神赋图卷》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题材,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遇而恋爱,终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动人故事.画家把人物的神韵,风姿表达得惟妙惟肖,这是前无古人的
20、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人称画绝、文绝和痴绝。
四、洛神赋赏析500字
1、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稱。為南遷琅琊王氏士族貴胄,後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師承衛夫人、鍾繇。著有《蘭亭集序》。
2、文本输入的视觉、听觉效果在绘画内通过颜色、技法、对空间的布置来达到;文本中虚幻的比拟落实为了绘画中真实的景物,俭省的文字在绘画中不得不面面俱到为真实存在的细节,如此一来更是大大加重了绘画中对山水自然的描摹。
3、2019年一期美术系讲精练班已上线,加量不加价!
4、单从画题来看,《洛神赋图》就是一件非常吸引人的作品。诗人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为兄长曹丕所夺,可甄氏并没有在曹丕那里得到爱情,悲惨死去。曹丕在曹植入京朝谒时,把甄氏遗物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自己封地的路上路过洛水,夜梦甄氏前来相会,感悲之余,写出动人的《感甄赋》,塑造出洛水女神的完美形象(后为甄氏之子曹叡出于某种目的改为《洛神赋》)。曹植把爱情与思念寄托在梦幻中和文字里,而顾恺之则在绢素上用笔墨刻画出如丝的柔情。
5、《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
6、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1cm,横58cm。
7、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8、在顾恺之的时代,绘画要通过刻画人物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情思还是很困难的。顾恺之巧妙地通过描绘人物的姿态动作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对应关系,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这就是顾恺之说的“悟对通神”,它是我们鉴赏六朝名画时体验人物情感重要的切入点。
9、塞尚为何被称为“现代主义绘画之父”?
10、有趣的是,此作是采取连环画的方式来结构全画的,洛神和曹植都多次反复地出现在画面上。这一方式既有中国绘画传统的某种因素,同时也照顾到了原赋叙事的结构,形成和文学作品的对应关系。
11、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12、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13、从表现技法上来看,《洛神赋图》中的山石树木风格古拙,结构简单,状物扁平。极少运用皱擦,虽然人和山的空间关系还不协调,偶尔在色彩和形式上出现,但作为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水势、水态、水性却用线条表现的千变万化,绝不雷同。
14、曹植就像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也有一种说法是甄宓被赐死后,曹丕为羞辱曹植将她的一个金缕玉带枕赐给曹植,曹植轻拂着这枕,暏物思人,伤心不已,当他满怀忧伤地返去回自己的封地的路途,站在洛水边上眺望,百感交加,欣然赋笔,写下了这传世名篇《洛神赋》。
15、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16、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17、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18、据说三国时魏国曹植作《洛神赋》,有人以为是因感念甄后而作,其实未必如此。洛神原系宓(伏羲)氏的女儿,称为宓妃,后因渡水不慎而亡,于是就成了洛水之神。由于《洛神赋》一文写得极为优美雅致,因此人们就认为曹植写作此赋,必是情有所托。王献之甚爱此赋,故而就以小楷在麻笺上将全赋抄写了一遍。王献之《洛神赋》真迹在唐代时曾为柳公权收藏,后来流传到宋代即已残缺不全。据载,南宋权臣贾似道先是寻到九行,后来有觅得四行,共十三行。便把这十三行小楷原作翻刻到端石上,因为此端石偏于水苍颜色,故将其誉之为“碧玉”,如此一来,《玉版十三行》的名称就逐渐被传开了。
19、《古文鉴赏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神赋图
五、洛神赋赏析论文3000字
1、不定期享受新品免费赠送活动
2、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3、《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力,表现出《洛神赋》中充满诗意幻想的浪漫意境。画家根据辞赋中内容展开艺术联想,塑造出画卷中嬉戏的众神仙,鹿角马面、蛇颈羊身的海龙、豹头模样的飞鱼、六龙驾驶的云车等这些综合而成的形象,这些奇禽异兽形象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和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4、王献之小楷《洛神赋》有以下几个特点,在临习时要加以注意:
5、书画家推广宣传书画交易美文投稿广告等请联系:
6、许昌新闻第一早班车(第2331期)
7、顾恺之形象而创造性地再现了《洛神赋》所表达的动人情感。从描绘“日既西倾,车殆马烦”、“流眄乎洛川”的情境到描绘洛神出现“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风姿,然后是人神相会、眷念的高潮,最后描写洛神离去,曹植坐船追踪,而后回到岸上“夜耿耿而不寐”的情景。全画以文字为蓝本,把一段人神之恋描绘得令人柔肠百回,感慨万千。
8、简述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的艺术贡献。
9、有问题可咨询17船长(阿美老师)
10、三秦书画平台总编:乔连彬
11、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
12、《洛神赋》纸本,长5厘米,宽16厘米,现今收藏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此外还有说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收藏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的赵孟頫《洛神赋》是真迹。《洛神赋》,写于1300年,当时赵孟頫40岁,用笔圆转流美,充分展示了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收藏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版本后有牟巇跋,是大德元年为张渊(清夫)书,中间有掉行补书,为其他本子所不具。赵年谱中此帖有大德元年为张渊书《洛神赋》一节,又后跋观者署“大德二年八月既望”亦可印证。
13、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14、在洛神离去之后,曹植目光仍望向空茫的前方追寻洛神的倩影,即使坐在归途的车上离去仍然回头张望。人物无言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两者一往情深的真切爱情和相恋而不能相守的无奈悲痛,加剧了浪漫悲凄的气氛。
15、作品规格:纵1厘米,横58厘米
16、《洛神赋》,开启古往今来爱恨交加的主题,美丽掩抑于雾霭,情爱隔绝于人神,相见、相望、相思而不得执子之手,千古哀怨,无穷遗恨,形象而浓烈地漫漶开来,倾倒无数读者,醉了多少有情人!让我们来用心仔细品味这一段描摹美丽女子的文字: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17、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18、《洛神赋图》中浪漫而凄婉的气氛,顾恺之还通过人物精神的表现营造出来。画面中凄婉浪漫的气氛通过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内心深处的心灵变化表现出来,尤其是眼神的描绘。曹植与洛神饱含感情的对望是二者心灵深处的交流和情感表达。
19、授权白云出岫、蓝色百合朗读并网络发布
20、《洛神赋》通过写人与神眷恋相别的场景,把人物内心世界微妙地表现了出来。《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六、洛神赋赏析
1、内容背景:根据曹植著名的诗篇《洛神赋》而作。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艺术手法:人物神情刻画生动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意义价值: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王弟]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3、鉴赏文字作者:潘啸龙,朗读:白云出岫
4、曹在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5、你离成功上岸,只差了一个美术系讲班的距离!
6、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7、明天:多云,21℃到31℃
8、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9、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10、在王献之的传世书法作品当中,《洛神赋》堪称是其小楷代表之作。此帖笔致浑逸,锋势灵动,结体散宕,翩若惊鸿,颇得自然洒脱之意趣,章法顾盼有致,充分显露了王献之独特的艺术风格。
11、《洛神赋图》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观者是从右向左依次观看,在观赏过程中有一个时间顺序,这与叙述故事有共通之处:即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物的状态与所在场景不断地变化,读者不知不觉被带入一个个情节中,使故事很连贯的发展下去。
12、加(阿美老师)提前知!
13、他传世的唯一一件作品是《女史箴图》长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的赋创作的,一共九段,每段包含一个古代宫廷女人的“模范”故事,并在每段前面自己抄录张华的一段赋。原作上面盖满了从8世纪起,历代收藏家和皇帝的印章,后面有金章宗和清朝乾隆皇帝的以及其他人的题跋和乾隆皇帝亲自画的一束兰花。画后有顾恺之自己的签字,这幅画可能是世界上最先有画家签字的画。
14、《洛神赋》是曹植的浪濩主义名篇。原名《感鄄賦》,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王献之以小楷书写的曹植《洛神赋》,名为《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原稿写在麻笺上,到唐宋时就已经残损并亡佚。宋人根据真迹制成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拓本,其中“碧玉版本”较好,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出土,现藏于辽宁博物馆。《洛神賦图卷》是顾恺之取材曹植《洛神赋》而作的连续性的神话故亊画。画曹植从京域回东藩路经洛水时遇洛神宓妃的爱情故事,格调缠绵,情节浪漫。全卷可分为相望、初见。缱绻、惜别四部分。
15、《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16、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17、作者: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之一。
18、本期编审:艾胜利责任编辑: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