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原文
1、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2、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3、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4、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
5、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从小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四海为家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又爱弹琴读书。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7、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
8、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2020央视开学第一课视频高清回看
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0、(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11、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
1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3、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4、相逢便问今何世,始觉陶潜是恨人。
15、奇踪隐蔽五百岁,一朝开放神奇界。
16、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
17、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18、C.jiān房间jiàn间隔D.shuà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不以语人
19、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0、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二、桃花源记原文拼音
1、(46)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2、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3、草木花开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
4、E.规计划F.遂于是,就A.shě舍弃shè屋舍B.zhuó衣着zháo着急
5、(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6、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桃花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7、(31)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
8、陶诗还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
9、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10、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介词)
11、8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12、“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14、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15、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7、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18、花外云山新换,忽入千家庭院,男女笑声喧。斟酒初开宴,不记是何年。
19、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分别省略主语“小口”“武陵人”)
20、“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三、桃花源记原文朗读视频
1、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2、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
3、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4、作者陶渊明描绘了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突然;开朗:开阔而明亮。
6、桃花源记①只②长寿③有的人④这里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9、俨然:整齐的样子。(古今异义)
10、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3、jìmǐfèizǔrúyí
14、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5、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16、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第21篇汇总
17、便得一山(看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