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古诗【唯美文案94句】

2023-11-13 09:21:06 0 59

一、春晓古诗

1、《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2、⑤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

3、雨余气清润,迨我送客时……

4、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5、末句写诗人由“风雨声”自然联想到“花落知多少”的问题,写诗人对花的关注与爱惜,实际上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与生命的关注与爱惜。而末句“花落知多少”的猜想,也是对首句“春眠不觉晓”的一种呼应,诗人醒来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花落多少的问题,可见诗人衣食无忧,情趣高雅。

6、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7、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8、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9、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0、(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

11、《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著名之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1)短短的二十个字,流传广泛,人人皆知。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12、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13、春晓古诗词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14、“处处闻啼鸟”。“啼鸟”是承首句的“春”字而来,并紧扣了“春晓”的题面。窗外啼鸟争喧,还能“处处闻”之,一方面表明诗人的春宵酣梦已经被繁密细碎的鸟声所唤醒,一方面也意味着天晓和晴朗。诗人用这得以“处处闻”的鸟啼声把读者从诗人的芝兰雅室引向广阔的大自然:春天雨后清晨充满无限生机,这里是花鸟的世界。花有迷人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鸟有宛转的歌喉和翩飞的形象。旖旎的春光,烂熳的春色,渗透着诗人欢畅喜悦之情。

15、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

16、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

17、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18、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19、《春晓》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20、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

二、春晓古诗的意思和翻译

1、此诗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了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2、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

3、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5、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6、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春晓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是一首惜春,看似极为口语化,却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跌宕起伏.作者以“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不知清晨,但是却知道报晓的鸟儿鸣叫;知道春风春雨的光顾,却不知道落英多少.诗人就是这样在反复周折的句式中来描写大好春光的.全诗以清新活泼、明朗畅晓的语言来描写春天的秀丽景色,抒发诗人内心萌发的深厚春意,墨淡而意浓,景美而情切,并且给人留下鸟啼无意,而落花有情的不尽韵味.

9、起句扣题写春晓,强调在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这充分说明诗人的田园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并不是所有的田园诗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譬如陶渊明就经常失眠,以至于“披褐守长夜”,“造夕思鸡鸣”,甚至埋怨“晨鸡不肯鸣”。因为他要坚持自己的政治操守,对刘宋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断了主要经济来源,所以生活负担与心理负担都很重,以至睡不着觉。而孟浩然作为庄园主,对田园生活还是非常适应的。

10、“春眠不觉晓”是说,人们已经习惯了冬季的生活,对春天的到来,一时还不大适应,所以多为春气所困,酣眠而忘晓。这是人们几乎都有的但未能以诗的语言道及的经历和感受,一经诗人道出,即能心领神会,感到异常亲切自然。这是一层意思。再者,由于夜间风雨,诗人担心春花被摧残、打落,或者为这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的降临而欣喜,一直未能安枕,直到雨止天晴才朦胧入睡,所以酣眠而不知晓。从中可以见出诗人的雅兴和清致。有的注本将“不觉晓”解释成“不知不觉天已破晓”,则兴味萧然矣。

11、——自然而无韵致,则流于浅薄;若无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迎风户半开”,让读者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

12、(鉴赏1)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原诗描写好梦方醒,聆听悦耳的鸟语,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动人。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春晓》的这首古诗,是唐代孟浩然写的一首表达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一首诗。

13、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14、孟浩然(689至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5、春梦缠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醒来之后只听见处处是鸟儿的欢声鸣叫,昨晚一夜的刮风下雨,谁知道有多少花被打落了

16、春梦缠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醒来之后只听见处处是鸟儿的欢声鸣叫,昨晚一夜的刮风下雨,谁知道有多少花被打落了

17、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18、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

19、缤纷的落花铺满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20、译文:春天气候宜人正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到处都听到鸟叫声。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风雨声,不知道打落了多少花呢。

三、春晓古诗赏析

1、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2、“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3、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4、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

5、“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8、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9、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10、《春晓》古诗的意思: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以《春晓》为标题的古诗有很多,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陆游有五首《春晓》初见天窗一点明……喔喔鸡号野,昏昏月挂楼……强寻残梦苦难成……雨余气清润,迨我送客时……山杏溪桃续续开……宋代毛滂也有四首,另外:元稹、司马光、欧阳修等多位诗人都有。比较有名的《春晓》约有几十首。

12、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13、(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14、春晓朝代:唐代作者:元稹原文: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15、喔喔鸡号野,昏昏月挂楼……

16、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17、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18、《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19、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0、《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

四、春晓古诗配画

1、春晓翻译: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

2、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说:“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可见他过了而立之年,曾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考取。他一辈子都没当过官,这也成全了他,使他成了唐代最典型的田园诗人。其《过故人庄》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说的是故人,大致也反映了他自己田园生活的状况与情趣。《四库全书》收《孟浩然集》四卷,《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又两句。

3、春天的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里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吹落了多少呀。

4、《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5、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晓

7、本书以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为序,对《千家诗》中每一首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每篇赏析文章将作者介绍、词语解释、文本考辨、作品分析熔为一炉。作者介绍突出了各诗的写作背景,词语解释扫清了各诗的文字障碍,文本考辨为准确理解各诗提供了可靠依据,作品分析既对各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又对各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

8、作者简介: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9、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10、《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下面带给大家的是春晓书法作品楷书,希望你们喜欢。

11、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

12、《春晓》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古诗赏析《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13、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4、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15、(本文节选自《千家诗赏析》,中华书局出版。标题为编辑所拟)

16、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

17、《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

18、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19、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20、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五、春晓古诗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2、(韵译):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3、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4、《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

5、春:春天;晓:天明时,即早晨。春晓:即春天的早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

6、(意思1)春天夜里,好睡得很,直到黎明时刻,仍在床上迷糊地睡着,丝毫不觉得外面已是天光明亮了,此时只听见户外处处是小鸟的叫声;便想起昨天晚上的风雨非常大,树上的花朵不知飘落了多少呢?

7、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8、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9、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10、《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此诗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扩展资料此诗,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

11、作者孟浩然(698年—740年),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

12、《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1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4、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