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楚泓之战
1、在匈奴骑兵的压力下,制弩技术在汉武帝时代发生了一次技术革新,与秦弩相比,无论在射程、强度还是在射击精度上都有着很大的提升,这也可以视作西汉军工业对匈奴骑射优势的一种极有针对性的回应。在李陵军的最后时光里,弩成为了他们最后的倔强,五十万支箭射尽之后,李陵军方才溃败。
2、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3、領讀内容(以《里耶秦簡(貳)》爲主)
4、时间:鲁定公四年(前506年)
5、在战略上,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攻击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因此人和上鲁国占优势。在战术上,曹刿正确依据形势采取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因此鲁国虽然实力弱于齐国,但是却能够取胜。宋楚泓之战,双方军事实力相当,宋大败,主要原因在于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6、癸酉(六月十七日),师陈于鞌(济南附近)。邴夏御齐侯(齐顷公无野),逢丑父为右(骖乘,勇武有力,保卫主帅。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居左;如无主帅,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晋解张御卻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不给马披上甲而使劲赶马进攻晋鲁曹卫联军)。
7、“兵者,国之大事”到底是什么事?很多人严重误解了!
8、说“伤国君有刑”,都把郑伯故意放走了;栾鍼追上了楚国令尹子重,只为两人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好整以暇)而请求晋侯允许派人向子重敬酒,晋侯竞欣然允诺,子重也“受而饮之”然后再操起鼓槌,擂鼓再战。可见那里的战争,还有一定的规则存在,并非一片腥风血雨。
9、当作为赵军最大军事强点的骑兵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反而进入了最能彰显秦军纪律性和兵力优势的步兵军团战斗模式,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失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10、窝阔台攻宋之战版图窝阔台继位时,蒙古、大宋联合起来消灭大金后,宋军趁着蒙古军北撤,派兵向北收复了西京、东京和南京,虽然被蒙古国打败,但蒙古国军队骁勇善战,长期驻扎在漠北地区,更是善斗,窝阔台以此为宋违背盟约为借口,趁机攻打大宋,想要一举拿下宋朝
11、为保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君必须要掌握稳定丰厚的财税来源,也就是要尽可能掌控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12、参战方:晋国一方,楚、郑为一方
13、关于晋国之起源,一般会从叔虞封唐说起。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庶子,周成王的同母弟,《史记。晋世家》记载了“桐叶封弟”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比较可疑,恐怕更主要是因为河东之地对周来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封叔虞于唐纯为“屏藩宗周”的考量出发。
14、广陵之役:219年曹操去世,在他统治下的青州和徐州势力,想乘机发动政变,曹丕对之采取安抚政策。曹魏政权稳定以后,逐渐将二州的兵权收回。同时,曹丕两次发动广陵之役,名义上是针对东吴的军事行动,但是两次都没有同吴军的主力交锋,实际上是借由攻打东吴为名,整肃青、徐二州的豪强势力,以达到消除叛乱的目的。
15、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 将“礼”丧失与男女之间,男女之间的事不能称为“礼”。
16、国内租车业虽有发展,但与美国、澳州相比,还是颇不方便,大都出在信用体系缺失上:比如高昂的押金(信用卡刷预授权),异地还车极其不便(未必有连锁店,且收取异地还车费用,提高用车成本)。好在我于侯马不需要异地还车,没有这个麻烦。
17、秦漢簡讀書會研讀參考資料《岳麓書院藏秦簡(陸)》
18、(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贪婪吝啬)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杜预注:“皮,以喻所许秦城;毛,以喻籴。言既背秦施,为怨以深,虽与之籴,犹无皮而施毛。”)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
19、就像哲学家罗素所说的:战争无法裁定哪一方是正确的,只能确定哪一方幸存了下来。
20、为了躲避弟弟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
二、宋楚泓之战原文拼音
1、宋襄公以为石陨、鶂退,是祸福的启示,所以聘请周国的内史叔兴来到,宋襄公问叔兴:“是什么祥兆?吉凶如何?”
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左传·子鱼论战》)
3、而到了战国后期,参战人数更是动辄十万起步。所以,才会有白起一人创造杀敌百万的纪录的事情发生。
4、时间: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
5、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尊重规则、守信重诺,
6、为了解决北伐时的后勤运输问题,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如果撇去那些怪力乱神的包装,简单说就是木牛为车,流马为舟,系统性升级了蜀汉的后勤运输体系。
7、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
8、《商君書》之《君臣》《禁使》《慎法》篇
9、这就是中国的长城防御体系在此时诞生的重要原因。
10、乔教授在宋楚泓之战中,和听友们分享了以下内容:
11、高铁车到广州南站,我读完李孟存、李尚师《晋国史》,沉默无语。
12、巨鹿之战:是前207年项羽率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歼灭秦军的一次战役,也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项羽在战争中,破釜沉舟,军队只携带三天的口粮,以决死一战,最终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最激烈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斗,此役的胜利,基本上消灭了秦王朝军队的有生力量,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13、燮父之后诸国君依次为武侯、成侯、厉侯、靖侯(靖侯十七年周厉王导致国人暴动)、僖侯、献侯、穆侯。郑玄《毛诗。唐谱》认为晋穆侯迁都于绛。是否确有其事?绛在何处?
14、馮西西、胡騰允、黃浩波、紀婷婷、李官麗、劉盼、邱洋、孫夢茹、魏振龍、吴紀寧、趙翠翠
15、其晋国地理环境易守难攻,中条山、太行山使其与诸夏各国分开,加之黄河大拐弯,整个春秋时期,只见晋国渡河攻打别人,鲜见别人攻入晋国腹地(仅有的几次也是春秋晚期六卿不团结,导致齐国两三次进攻到翼城、垣曲一带,以及在晋惠公时期特殊情况下秦国曾进逼到闻喜一带)。
16、到战国晚期,为了打击东方六国,秦国更是多次使用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魏无忌、廉颇、李牧等最后一批战国名将与本国国君的关系。
17、城濮之战:春秋时期,晋楚之间发生的一次争霸战争。前632年,楚国北上围攻宋国,宋求救于晋,晋文公率军救宋。为避楚军锋芒,晋军主动退避三舍至城濮。晋文公会同宋、齐、秦等国军队大破楚军。此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确立起霸主地位。
18、滑动长图,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19、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
20、赵国则建立了史上第一支真正的骑兵部队。
三、宋楚泓之战翻译
1、地点:氾南(郑地,今河南中牟)
2、1952年侯马新田遗址就被发现,此后不断发掘,1957年才提出它是晋都新田的可能性,1965年发掘出“侯马盟书”(《左传·定公十三年》“赵鞅入于绛,盟于公宫……”)之后,才最终确定它就是晋都新田遗址。
3、除了讀簡讀書以外,讀書會還舉辦諸如“行萬里路”一類户外參觀的活動。2022年1月2日,楚簡及秦漢簡讀書會成員前往參觀盤龍城遺址博物館和考古工地,並實地體驗考古工地的相關工作。
4、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5、白登之围:前200年(汉高帝七年)匈奴兵围马邑(今山西朔县),南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刘邦亲率大军出击,至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遇伏被困,不得已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开汉、匈和亲之先例。汉朝以公主嫁单于,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匈奴贸易。
6、出版年月:2018年5月
7、“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8、宋楚泓之战,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非要等楚军渡得河来,摆好阵势,杀将过来,才跟人家接战,结果失去机会,大败而归。
9、长平之战时,也正处于钢铁兵器与青铜兵器的激荡更迭时代,相对而言,赵军的铁制兵器普及度要高于秦军,但发展尚不成熟的的钢铁兵器在战场上,对发展完备的青铜兵器并未取得明显优势,因此也不足以成为改写长平之战的变量。
10、我从翼城故城村驱车到闻喜上郭村,走省道费时1小时左右,故亦觉得曲沃不大可能在今闻喜县,当时交通不遍,曲沃小宗动辄出兵攻袭晋国大宗,不可能有如此之远的距离。但曲沃在凤城需要更多考古学的证据。
11、伴随着战争观念的变化,作战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春秋前期和中期,战争以车战为主。到了春秋晚期,步兵开始崛起,使得步战更加受到重视,车战的战术因为步兵的加入而发生重大变化。两军交战时,交战双方更追求军阵的变化和车、步兵力的合理配置,努力搞好战术协同,武器装备配置,以此来达成机动灵活的特性。由此开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欲取先予、避实就虚、巧妙设伏等战法,受到将领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孙子兵法》丰富的战术思想,正是战争文化孕育的结果。
12、《孙子兵法》开篇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何为“兵”,何为“大事”?有些人将“兵”解释为“军事理论”或“军事研究”,乃至“兵器”等等,怕是未必准确。究竟哪些才能称得上“大事”,值得探讨。
13、比如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战役——城濮之战中,交战一方的晋国兵车仅有七百辆,战士也就两万余人。
14、地点:邲(今河南郑县)
15、由於讀書會參與的主體爲碩士研究生,爲使讀書會能夠傳承有序的进行,成員們採取老生帶新生的傳幫帶形式,上半學年由研二同學主持,下半學年則推選一位研一同學協助主持,並在進入研二之後接手主持。
16、缘由:晋厉公率军伐郑,楚共王亲自率兵救郑
17、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383年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决定性战役。4世纪下半期,氐族建立
18、这是《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有一段记宋楚泓之战的文字(今选本皆作《子鱼论战>。
19、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讀書會主要由朱國雷主持,共完成研讀活動10次。除閱讀楚簡《邦家處位》等4篇以外,另由與會同學分享待刊研究論文,如熊佳暉分享《郭店簡〈五行〉篇的成書方式與書手文化水準探析——由物質性與文本説起》(後發表於《出土文獻》2020年第1期),邱洋分享《清華簡〈厚父〉〈攝命〉的文字風格和抄寫特徵——兼談相關文句的釋讀》(後發表於《簡帛研究》2020秋冬卷)。在何有祖老師倡議下,讀書會將《左傳》閱讀形式由專題改爲編年,此學期研讀内容爲《左傳》桓公元年至僖公七年。
20、最符合《左传》所提倡的尊重精神!”
四、宋楚泓之战原文及翻译
1、缘由:齐侵鲁、卫,鲁、卫请晋伐齐
2、到了靖康时代,金军凭借他们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优势,成就了“女真满万不能敌”的战争神话,为了应对这一压力,岳飞一方面“以骑制骑”,建立了以岳云为核心的岳家军骑兵;
3、在“第一次西炮东传”中,戚继光成为了当时中国军界中最积极的应用者,戚家军成为了明军中装备西式火器最多的军队,甚至作为中国版火绳枪的“鸟铳”也很可能得自戚继光的灵感。
4、太子昭(右跪)向宋襄公(左坐)求救
5、结果:秦军行军中途,路遇郑国商人弦高,弦高一面假托郑君旨意,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送信,及时拆穿了秦军的阴谋。秦军袭郑不逞,顺路灭了滑国,在回国途中,遭到晋军伏击,秦军三将孟明视、西乙术、白乙丙被俘。可惜晋襄公听了嫡母文嬴(晋文公夫人,秦穆公之女)的谎话,放三人回国。
6、参战方:周王、陈国、蔡国、卫国,郑国
7、孙永和在《古曲沃地域考析》一文中认为,“细查上郭村出土铜器铭文,却难以发现与曲沃有明确和直接的关系。参加该处发掘的考古专家也认为,推断这城即曲沃古城,目前的考古资料难以说明问题,而已发现的墓葬规模也远未达到公侯一级的标准。”但曲沃桓叔、庄伯、武公并非公侯,按礼制不可能有公侯一级的墓葬,何奇之有?而上郭城址的规模委实符合《史记。晋世家》所载:“曲沃邑大于翼”。
8、当当、京东、文轩、博库,全国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有售。
9、其晋国的基础条件好:从最初的汾水以东、浍水以北的翼城、曲沃一带,到晋献公时期拓展到运城一带,再到文、襄时期拥有整个晋南地区并拓展到黄河以北的“南阳之地”、西至今陕西华县和洛水流域,晋悼公时期“城虎牢”扩展到黄河以南逼压郑国,晋国一直拥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并有解池产盐之利。
10、王敏,女,生于鲁、长于鲁,现居北京。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以书为业,读书、编书、著书,调词遣字笔耕方寸,寻章觅句编辑人生。
11、宋襄公虽然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过诸侯霸主的地位。他的仁义,道德还是值得赞颂的。
12、缘由:宋、卫、许、滕诸国攻郑,楚伐宋以救郑
13、宋襄公认为楚国一向不讲道理,强横霸道,不能叫人心服,就说:“怕他什么!楚国就算兵力有余,可是仁义不足。咱们尽管兵力不足,仁义可有余呀。兵力怎么抵得住仁义呐!”他就写了回信,约定交战的日期。他一心以为空讲“仁义”,就可以当上霸主,就可以打败强敌。他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绣着“仁义”两个大字,把它当做镇压妖魔的法宝似的,高擎着去抵抗楚军。万没想到楚军不但没给“仁义”大旗吓跑,反而从泓水那边渡到这边来了!
14、结果: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的计谋,针对虞公贪利的弱点,用良马宝玉贿赂虞公,借道伐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诫,两次借道给晋国,还派兵助晋。结果,晋国灭亡虢国之后,顺手牵羊,灭了虞国。
15、但在长平之战中,赵国骑兵暴露了前马镫时代骑兵的最大弱点,即只适合侦查、骚扰、追击败退敌军和破袭粮道这些非核心任务,无法在大规模战争中正面对抗步兵军阵,从而在长平之战中“隐身”。
16、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宋楚泓之战》,节选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本篇内容记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同楚国争霸的历史,充分描写了宋襄公固守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结果导致宋军在泓之战中惨败的历史过程。
17、时间:鲁成公十六年(前575年)
18、国君的绝对利益边界,因此开始从自己居住的都城拓展到四方边境处。
19、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振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20、当时楚强宋弱,但战争开始时,形式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五、宋楚泓之战原文及注释
1、宋襄公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北,又称襄陵。墓高6米,墓基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墓呈圆锥形,由黏土堆压而成。原葬于宋襄公行宫内,现行宫已不复存在。睢县古称襄邑就是因襄陵而得名。
2、缘由:献公死后,晋国内乱,秦穆公扶植惠公回国即位,晋惠公背信弃义,秦国兴师讨伐
3、国人都责备宋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4、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5、标志着风气转变的代表性战争是宋楚泓之战。由于尊奉古军礼的战争观念作祟,宋襄公在泓之战(前638年)中屡屡坐失作战良机,故而导致战争失利,自己也身负重伤。战后,他为自己辩解: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对手,不俘虏头发花白的士兵,不靠在险恶的地方设伏来阻击对方,决不攻击还没有摆好阵势的敌手……宋襄公所说的这些战法,在后世兵家看来都是违背常理的愚蠢举动,毛泽东曾斥之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上古时期尊奉军礼之风的真实反映和忠实继承。只是当时的楚军已经不愿意陪他玩这一套堂堂之阵,宋襄公只能就此落得个兵败受伤的下场,也由此而沦为笑柄。
6、分析: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襄公的话大概是一种古代确曾存在过的战争规则,而在春秋时就已被多数人抛弃了。事实上,战争总是有规则的,今天也有不能杀降的国际公约。所以,宋襄公其实体现了一种古代的贵族遗风,其精神是可敬佩的。
7、前575年的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军主帅郤至三次遇到楚共王,都先下车行臣下之礼再展开战斗。
8、地点:彭衙(今陕西白水县)
9、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都被杀死了。
10、缘由:周桓王撤销了郑伯的卿士之职,郑伯不朝,周王率领陈、蔡、卫三国伐郑 结果:联军战败,郑军大胜,桓王被郑将祝聃射中,蒙受大辱。
11、除了祭祀之外,另一件大事便是战争。祭祀在五四之后的特殊年代,似乎慢慢不被人们当成大事了,但战争始终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民众的安危,所以始终还是一件大事。《孙子》十三篇也即全部围绕这件大事而展开。
12、位于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两岸台地上的“东下冯遗址”,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其年代经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其陶器与二里头遗址大致类似。有学者认为这里应该是夏墟之地。商人逐夏之后,东下冯文化深受商文化影响,据说可能有一些商代贵族居住在东下冯遗址一带。有学者认为叔虞所封之唐或在此一带,这应该也是唐国参加武庚叛乱的原因所在。当然唐也不一定非要在夏墟旧址,左传未必是精确认定,只要在当时夏邦的范围之内也算了,因此并不排斥古唐国旧地在曲沃与翼城之间的曲村地区。
13、高33公分,上口径20公分,腹通宽25公分;重29公斤。商周时代青铜器风格,楚国之器。
14、在国际上,宋襄公紧跟齐桓公,积极维护齐国的霸权。
15、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16、这里是讲书君的私享与收藏。发现好书,升级认知,欢迎交流。
17、其晋国长期与戎狄杂居,并经常与戎狄通婚,杂交优生(如是总是出很厉害的国君与大臣,比如晋文公重耳就是晋献公娶大戎狐姬所生)不说,还经常调用戎狄军队征战中原,比如全歼秦三军的崤之战(前627年,晋襄公时。我去年曾去灵宝县崤函古道看过),就是晋军与陆浑之戎联军埋伏包围秦师的。
18、缘由:前一年,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留守郑国的秦将愿作内应,请求秦国发兵袭郑,秦穆公不听蹇叔劝谏,执意出兵
19、清華叁《祝辭》、清華九《禱辭》
20、在战略上,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攻击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因此人和上鲁国占优势。在战术上,曹刿正确依据形势采取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因此鲁国虽然实力弱于齐国,但是却能够取胜。宋楚泓之战,双方军事实力相当,宋大败,主要原因在于宋襄公死抱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等的迂腐教条,拒绝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以致殆误战机,惨遭失败。
六、宋楚泓之战
1、参战方:宋国、楚国
2、结果:双方本来势均力敌,巧合的是,晋、楚两军各有一位来自敌方阵营的谋士,而两人献出的计策全然不同。来自晋国的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伯宗被杀,奔楚,任太宰)给楚王一般性地介绍了晋军的动态,而来自楚国的苗贲皇(斗椒之子,其父被杀,奔晋,食邑于苗)给晋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计策,“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开战之后,晋军吕锜射中了楚王的眼睛,自己也被楚王身边的神射手养由基射死。楚、郑联军败退,晋军占了优势。即便如此,双方激战一天,仍然未分胜负。关键时刻,时任楚国中军主帅的公子侧(子反)醉酒误事,楚军“宵遁”,子反随后自杀谢罪。
3、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系统化的军事理论开始形成。一系列军事著作也应运而生。
4、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赵武灵王时期开始到康熙王朝,在这历经两千年、二十多个朝代的时间里,在从未停止过的军事压力下,特别是分裂时间不短于统一时间的军事竞争之下,古代中国的军事科技与战术革新一路高歌猛进:
5、《宋楚泓之战》,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本篇内容记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同楚国争霸的历史,充分描写了宋襄公固守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结果导致宋军在泓之战中惨败的历史过程。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6、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后来发现各个县级博物馆(如翼城县博物馆),都有一个大问题,即上午11:30即闭馆,下午3:00才复开馆,他们中午要午休,但这使得外来旅客很不好安排自已的时间看展,我就因此不得不错过了翼城县博物馆——11:40到达,不可能在那里等3个半小时啊。
7、时间:鲁成公二年(前589年)
8、在蒙古灭宋的最关键战役——襄阳之战中,为了对付宋军的坚城,蒙古军中的伊斯兰兵器专家建造了中国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投石机——“回回炮”,据说抛射的巨石重达150公斤,轰开了樊城,逼得襄阳也开城投降。
9、清華貳《系年》楚國歷史部分,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