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注释(100句)

2023-02-12 09:58:53 0 59

一、促织注释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字

2、D.操童子业,久不售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①萧萧:风声。②动:打动。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捉。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⑥篱落:篱笆。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5、成以其小,劣之:形容意动,认为……劣

6、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末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7、正是有意设计了相似的情节高潮,才凸显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8、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9、《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10、FFF文学社评点小分队

11、(3)而翁归(4)虫翘然矜鸣

12、《促织》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言文短篇小说,《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它的情节离奇曲折,描写生动细腻,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很值得高中生一探究竟。

13、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14、作者对《促织》进行了笔记式评析,这里则做一些“笔记的笔记”。促织影射出蒲松龄所处的清王朝,庸者见繁华,智者窥中衰,文人被高压的政治环境制服,于是刺穿社会现实的笔锋不免扭曲在《聊斋志异》般的故事里。故事又不得起得太大,不然立马便落入中心不明的文学陷阱里。《促织》便就以成名——平凡人写起,以“特例之喜”写“普象之悲”。因此,它无一处不暴露“大酱缸”似的民族命运,以及身陷其中的个人遭际。《促织》这样阐述了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联,为少数的喜酿造多数的悲,少数喜了便不顾多数的悲喜,芸芸众生亦不过斗盆里一只只用于压榨出喜的促织。作者指出了这出个人悲喜剧后冰冷的现实。(文学社特评·广绅)

15、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6、“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秋上心头使人愁”,更能传达诗人当时客居在外,乡愁满怀的心境。

1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8、情节曲折,构思严谨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因此形成的艺术传统是,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善于营造跌宕起伏的曲折性和起承转合的完整性。《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

19、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20、我的父亲名为成名。几年前你们或许听都没听过他的名字,如今却都要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地唤一声老爷。真是难以想象,风水轮流转,今年福祉就到了我家。

二、促织注释蒲松龄

1、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

2、(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3、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4、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5、全版十篇文言文、两首古诗鉴赏

6、[1]福斯特.小说美学经典三种[M].方土人,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2

7、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8、之后的故事,口耳相传间你们早已经知晓了七七八八。我成名后被送入宫里,与比我大得多的蟋蟀角逐,九死一生。皇帝去哪都带着我,我在比蟹白栗黄奢靡千百倍的宫廷生活里,却只担心自己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我注意到总有几张熟面孔在我为生存殊死搏斗时冲皇帝大献殷勤,几次害我险死。

9、原来真正使得成名一家命运跌宕起伏的并不是那只小小的蟋蟀,而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以及为图谋权贵阿谀谄媚、欺上瞒下的贪官虐吏们。在这些人的统治下,老百姓时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在可悲可叹!

10、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让成名的命运(独是成氏子以蠹贫(操童子业,久不售),以促织富。)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11、此物故非西产:名作动,特产

12、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3、c.虚构的情节本身,也具有特定的讽刺意义。官员受奖升迁,成名得功名成巨富,完全取决于皇帝因一己之私而生的喜悦。未正式登场的人物“上”(皇帝)实际上正是看不见的魔掌,是笼罩一切的阴影,是一切罪恶的渊源。

14、“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15、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即使捉到三只,也是又弱又小,款式上不符合。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16、B.申言始忆之/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17、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前面我已经讲过,中国古代小说十分注重情节性,甚至到了刻意的地步,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略显不足。但《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

18、b.这样虚构,不会削弱作品的批判性。“神示”与人化促织,其现实的不可能性尽人皆知,故而故事虽以喜剧结束,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悲哀。

19、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夜书所见》。

2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促织解释词语

1、未几,成归。未几:没多久。

2、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少间:一会儿。

3、(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4、①回头看,如“成顾蟋蟀笼虚”(《促织》)

5、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6、高考模拟思乡怀人诗的感情与手法题40首

7、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促织,即“虫”)

8、(注)①疟鬼:古人不了解传染病疟疾的病因,认为是疫鬼作祟,故称疟疾为“疟鬼”。传说疟鬼是五帝之一颛顼(水帝)的儿子。贞元21年春,韩愈不幸在郴州染上疟疾,滞留了三个多月。②熏灌:拔火罐。

9、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0、据姜夔《齐天乐》咏蟋蟀的小序,张鎡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在张达可家与姜夔会饮时,听到屋壁间蟋蟀声,两人同时写来交给歌者演唱的。

11、​为啥?我陷入沉思。可能因为在那赋税沉重的封建时代,深夜纺织的女人只有蛐蛐做伴,蛐蛐的叫声如同织女内心的声音:快织快织,赶紧织完今年要交的税。

12、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13、《聊斋志异》全书十二卷,四百八十八篇,通过花妖鬼怪故事,人神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讽刺科举制的腐朽和弊端,歌颂男女青年的纯真爱情,批判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

14、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1)又劣弱不中于款:

16、释义: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8、诗中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19、古代志怪传奇类小说中,大多有些神神道道的内容。

20、即便不是从情节发展的断裂角度而是从小说的整体设计看,以成名之子的自杀行为带来家庭的绝望情绪,确实也把小说分成了前后两部分,而在这两部分中,都各有一处情节的高潮。其一是青麻头死于成名之子的手掌中,其二是不起眼的小促织落在雄鸡的大爪下。正是这后一处情节设计,才让读者想到了生活中的相似镜头第二次出现。同类事件构成的一种意象或者说“事象”,让成名重新遭遇了过去,让他变得大惊失色,读者也遭遇了意象的叠加,人的手和鸡的爪,都足以让促织致命,特别是这种叠加都属于情节的高潮部分,其意义更不容小觑。

四、促织注释及翻译

1、“月洗”五句,蟋蟀声发出的地方。词人首先刻画庭院秋夜的幽美环境。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洗”字传出秋月明净之美用字传神。

2、这首词采用明线结构,所以线索明晰,结构平实,虽运用了几个典故,但并不晦涩难懂。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A.大喜,笼归B.日将暮,取儿藁葬

5、作者借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6、促织原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促织翻译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促织注释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哀音:哀婉的声音。稳:安。亲:近。得:能够。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丝:弦乐器。管:管乐器。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7、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注释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8、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写道此书为“孤愤之书”,而王士祯却说此书“姑妄言之”。两者矛盾吗?请结合作者生平和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9、蒲松龄的自勉诗(科举路)

10、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11、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都是关于女鬼的故事。

12、最大的悲哀——成虫→成名

13、①打开,如“窥父不在,窃发盆”。(《促织》)

14、促织的悲喜(一种改编)

15、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16、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17、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8、《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19、②责任,差使,如“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促织》)

20、以此开启新学期的序幕。(Z先生)

五、促织注释抄写

1、冷暖两分,“寒”“挑”传神。

2、(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3、瘦小的促织最终不但能从鸡爪下解脱,甚至让雄鸡大受挫折,这样的离奇性当然是构成情节跌宕起伏的重要因素,并以其不可思议充分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但只是当读者明白了小促织乃是成名之子的灵魂所化,其内在的逻辑力量才能够从神秘的面纱中挣脱出来,并提供了复杂的阐释暗示。

4、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5、《论语》阅读题之诲人不倦专题练习

6、②看,环视,如“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

7、(1)定语后置句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8、《促织》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优秀传统,十分注重情节结构的营造;又能在语言方面推敲斟酌,做到精炼生动;并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有所突破,使文中的人物都能栩栩如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的短篇小说精品。

9、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10、《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11、您看,这虫儿是不是像诗中所说穿了如绿水一般碧绿的衫裙?那么,它为什么叫“纺织娘”呢?正是因为它的声音,是急促的“梭…梭…梭…”的像纺车一样的声响。小时候,我们一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是它,到草丛里一抓一个准。那么,还有一个问题,“纺织娘”是不是古时候也可以叫“促织”呢?

12、对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义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4、归纳文言现象,把握文言词句的学习规律。

15、C.又起,高于楼阁。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16、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17、教学难点:“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的理解和评价。

18、(1)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

19、辄倾数家之产:动词使动,使……倾尽

20、原来,促织的由来出自一条谚语:“促织鸣,懒妇惊。”(见三国吴人陆玑(陆元恪)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那时,楚人称蟋蟀谓之“王孙幽人”,谓之“趣(促)织”,督促之言也。俚语曰:趋织鸣,懒妇惊。风紧秋寒,过冬的服装不可再迟缓,促织鸣唱即是节气已到,仿佛催促懒情的妇人该做针线女红,织布成衣。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