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唯美文案62句】

2023-11-12 10:06:10 0 59

一、捕蛇者说原文

1、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2、29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

3、柳宗元忍不住落泪,感慨道:“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异蛇虽毒,但更毒的,是横征暴敛啊!”

4、许应把这条蛇妖拖回家,丢进大缸里。天色已晚,他来不及把蛇送到衙门交差,只好等到天亮了再去。

5、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6、以:是如果的意思。原文为: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分号都是并列的关系来描述这个蛇的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到人了没有能抵抗的

7、34几(jī):几乎,差点儿.

8、许应也不知道修炼这东西有什么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早上练一练,也无须花费多少时间。

9、我很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10、85有:生产出来的东西。

11、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

12、“这玩意儿没啥用,只能尿得远。”许应曾经对此嗤之以鼻。

13、蒋家田祠堂中,神灵暴怒,拍案喝道,“我一个月只吃你们两顿饭,你们孝敬的食物,甚至让我吃不饱!你们蒋家田,还想不想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触怒神灵,便不怕我降祸给你们?”

14、父亲和祖父姓蒋,许应姓许,七年前许家坪大火,祖父从火场救出许应,带着许应来到这里。

15、有一个姓蒋的,享有捕蛇免租的好处已经有三代了。我问起这件事,他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差事上,如今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已经十二年,有好几次也差点被蛇咬死。”说着,露出很悲伤的神色。

16、这门拳法是武道法门,修炼者并不一定是牛妖或者象妖,无论什么种族都可以修炼。当然,蛇妖想要修炼,须得先变化成人,有了四肢才好修炼。

17、《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湖南零陵)时(唐宪宗元年),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而且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病死在柳州,仅47岁。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8、其实他不是老爹亲生骨肉,而是祖父捡回来的。

19、33为之:做捕蛇这件事。

20、文章从多角度进行对比,从各层面揭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死亡与生存的对比: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乡邻的痛苦是“旦旦有是”;而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诸多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

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原文

1、他的本事,并非祖父或老爹所教。

2、乎:相当“于”,对。

3、以:假设连词,如果。啮(niè):用牙咬。

4、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5、名师课堂|余映潮《三峡》课堂实录

6、柳宗元动了恻隐之心,道:“我与刺史是好友,可以让刺史免去你这份徭役,恢复你的税赋。”

7、明末清初藏书家、文学家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四:“只就“苛政猛于虎”一语,发出一篇妙文。中间写悍吏之催科,赋役之烦扰,十室九空,一字十泪,中谷哀猿,莫尽其惨。然都就蒋氏口中说出,子厚只代述得一遍。以叙事起,入蒋氏语,出一“悲”字,后以“闻而愈悲”自相叫应。结乃明言著说之旨。一片悯时深思、忧民至意,拂拂从纸上浮出,莫作小文字观。”(3)

8、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但这是以他祖父、父亲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为代价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既然这样,好心的作者准备帮他解决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蒋氏“大戚”,并“汪然出涕”,开始了沉痛的陈述。蒋氏的这番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恢复他的赋役将会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长达六十年,亲眼看到同村的人因为缴纳赋税,背井离乡乃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为捕蛇才得以侥幸生存下来;三是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时飞扬跋扈,到处叫嚣,到处骚扰,弄得鸡犬不宁;四是说自己愿意一年当中冒两次生命危险去换取其余时间的安乐。

9、余悲之:我同情他。

10、名师课堂|余映潮《陋室铭》课堂实录

11、许应这些年不仅捕捉蛇妖,还有其他妖物,方圆数十里的妖怪几乎都被他捉过!

12、柳宗元刚想到这里,突然窗外黑风呼啸,一条长着黑白相间环状条纹的毒蛇,从水沟里冲到街道上,所过之处,草木飞速枯萎!

13、隳(huī)突:骚扰。

14、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15、突然,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后方冲来,一拳轰出,拳风激荡,宛如一股大风呼的一声将毒雾吹散。

16、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

17、缶(fǒu):瓦罐。

18、许应眼圈一红,道:“柳大人,我捕蛇还可以活下去,若是恢复税赋,只怕要不了多久便会饿死。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冒着性命危险去抓蛇妖呢?”

19、许应在三年前便已经将太一导引功修炼到极致,一身气血行如奔雷。

20、许应把经书揣到怀里,在蛇妖后颈轻轻一捏,道:“我拜神归来,你若是还没走,我便把你蜡干了交差。还有,不要害人。”

三、捕蛇者说原文朗读

1、永州之蛇之异.永州之人争捕蛇当入.蒋氏陈述捕蛇之利.作者感慨: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写此说的目的.以第5件为主.

2、15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4、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5、许应放它下来,问道:“你是怎么成为妖怪的?”

6、预读第一章完,四月六日各位书友起点见!

7、租,是王室赖以活命之本;蛇,乃王室借以保命之物。纳租,属于王事;征蛇,出于王命。由于蛇和租在王家的利益上一致,这才出现了“当其租入”的措施,将两种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结起来。这一联结,也就为永州人冒死捕蛇埋上了伏线,为将蛇毒与赋毒比较立下了伏笔。

8、除此之外,这门武道拳法会让人的身体在瞬息间膨胀起来,比平常时期高出数寸乃至尺许!

9、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章,花纹。

10、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是,代词,这件事。

11、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12、34几死者:几乎要被蛇咬死的情况。

13、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

14、非…则…:不是…就是…。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

15、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件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16、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17、80弛然:放心的样子。

18、在第1段中,作者着力去写毒蛇之毒、捕蛇之险,但因献蛇可以顶替交纳租税,所以永州人就争相捉毒蛇。通过这一对比,已暗示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第4段中,为了说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之不幸之甚”这一情况,作者又把捕蛇和纳税作了一系列对比。例如:文中写出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通过具体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19、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暴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根据蒋氏的遭遇来看这句话,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所以(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20、蹙(cù):窘迫。

四、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2、那少年许应停下脚步,见是永州司马柳宗元,便连忙见礼,道:“柳司马,此蛇蜡干之后,可以作为药饵,能医治大风、挛踠(luán/wǎn)、瘘疠(lòu/lì),去死肌,杀三虫。刺史说,谁能捕捉这种蛇,便免了他的赋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