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唐四杰
1、不知他死前该有何般绝望,也不知他会不会想起当年“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气飞扬?
2、摘要:“初唐四杰”反对初唐时期诗坛上人们普遍效仿的南朝浮靡诗风,认为这种诗风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他们认为真正健康的诗歌应该骨气充沛,所以追求雄壮、刚健的审美风格。本文结合“初唐四杰”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分析了他们雄壮刚健的诗歌风格。关键词:“初唐四杰”雄壮刚健诗歌风格“初唐四杰”生活于唐太宗贞观末年至武周证圣元年的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而他们的文学创作高潮则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执政的二圣时期。在此之前的太宗朝,诗人队伍主要是唐太宗和围绕在其身边的宫廷文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内容比较狭窄。以“四杰”为代表的下层知识分子走上诗坛以后,彻底改变了诗人队伍由宫廷文
3、地是三巴俗,人非百里材。
4、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5、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6、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7、这位一生渴求被重用的天才,终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但他在为官期间,爱民如子,死后受尽百姓追忆与哀思。他用一生证明了自己的才华,用后世数百年的传颂来将自己的姓名,篆刻至所有人心中。
8、初唐四杰是指的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9、初唐四杰领衔人物应该是王勃.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希望可以采纳,谢谢!
10、杨炯(公元650年——688年)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文坛杰出诗人,初唐四杰排在之二。公元685年,杨炯因堂弟讨伐武则天兵败被杀受牵连,被贬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在其任职的3年时间里,思念诗友和知已王勃,当他拜读王勃在彭州用生命的热血和天才的智慧创作的碑文和大量诗词歌赋后,被彭州的山山水水和人文历史所深深吸引。曾多次从三台到彭州实地考察,尤其对王勃在彭州创作的两篇碑文即《益州九陇县夫子庙碑》、《益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由然发自内心的惊叹、并给予超历史常规的极高评价,盛誉为:“宏伟绝人,稀代为宝。”
11、初唐四杰最出名当然是王勃,王勃的《滕王阁序》想必很多人都读过,还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然里面的,海内存知心,天涯若比邻,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里的诗句,丈夫至四方,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句意,但读来感觉他的语言更精炼,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12、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3、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14、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
15、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这四个人怎么记呢?先记姓,简称“王杨卢骆”,再来记名,一下就记住了。然后还需要我们记一下他们每一人的生平。
16、当年骆宾王协助徐敬业起兵,一首《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让武则天都震撼于他的才华。但惜才只是片刻,他的政治立场还是让武则天无法破例放他一马。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也只能落魄跳水逃生,从此不知去向。
1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18、骆宾王(约公元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在初唐四杰中虽排在第但他诗词却流传盛广。
19、他路过江西时,正赶上都督府大宴宾客于滕王阁,本来已暗中定好由都督的女婿作序,以向宾客夸耀,因此“纸笔遍请,客莫敢当”。到了王勃,竟然不辞。都督生气,就借口上厕所避开了,让下吏将写文章的情况不时汇报,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都督惊叹道:“天才啊!”就请王勃写成,尽欢而散。这就是有名的《滕王阁序》。
20、难怪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心中与梦境中,美丽的彭州就像他们心仪已久的初恋情人,令他们心驰神往。难怪他们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愫,或远道而来栖居彭州、或慕名受邀参观彭州、或以华丽的诗句赞美彭州、或遥望梦想关注彭州、或撰深邃的文章指点彭州的未来远景……
二、初唐四杰之首
1、与其说这是杨炯对王勃碑文真诚的赞美,还不如说是杨炯对彭州这一“天门太极”、“灵墟福地”、“禅都妙域”、“道教元都”以及“天帝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太阳神起飞之圣地的无限向往。
2、彭州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西南一带是较为活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代僧人和商贾都频繁往来于此。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领九陇、唐昌、导江、濛阳四县,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设濛阳县,到明初即废,经历七百年之久。正因彭州历史悠久而又多变的奇特现象,对于历代诗人尤其是对历史十分敏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来说,彭州已然成了他们借史明志、以文会友的最佳去处。
3、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初唐四杰的抒情诗(包括咏怀、咏史、送别的诗)内容是大大地丰富了,写景、咏物的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5、出身范阳卢氏北祖,是东汉侍中卢植的十六世孙,唐朝江都尉、临颍丞卢仁朂之子。博学能文,起家邓王(李元裕)府典签,迁益州新都县尉,因病辞官。爱好诗歌文学,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因麻疹疾病,不堪重负,投水自尽。著有《卢升之集》,明朝张燮辑有《幽忧子集》存于世。
6、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7、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8、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9、初唐四杰中()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10、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12、唐如意元年,他出任盈川县令,次年卒于任上。
13、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14、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15、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大国,作为其中一员的我们,就应该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热爱我们的历史文化,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我们也知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所以就带着大家来学习一些关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常识。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知识特别多,需要大家记忆的内容也特别多,但重在积累,积累的多了,自然做题就有信心了。在本文中带大家来积累一个文化常识:初唐四杰。
16、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7、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骆宾王诗作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传世。
18、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歌。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19、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20、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三、初唐四杰之首是谁?
1、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2、杨炯,代表作:《从军行》《战城南》等
3、(09云南)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个人:
4、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5、我与彭州早已灵犀相通,这种爱是你们无法比拟的,只能用一个词概括……酷爱!
6、出身寒微,少有才名。永徽年间,成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主簿,迁长安主簿。仪凤三年(678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遇赦而出。调露二年(680年),除临海丞,坐事辞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7、他们的诗尽管未能摆脱南朝风气,但其诗风的转变和题材的扩大,预示了唐诗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唐诗的揭幕人。
8、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9、骆宾王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豪情壮志,见闻亲切。骆宾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狱咏蝉》,托物寄兴,感慨深微,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0、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七言)。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11、彭门折坂外,井络少城隈。
12、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1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14、辞采华赡,格律谨严,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15、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16、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7、匆匆人间,不过百年,史书青简,留君一言。
18、贱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
19、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巅峰,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初唐四杰在唐代初期和中期的人气比较高,他们四人都非常的有才华,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了初唐四杰的称号,确实很不容易。起初他们四人在朝中做官,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从官小而名大,可以说是年少才高。四杰在初唐诗坛的地位是很重要,他们不光喜欢作诗,而且还习惯用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从而取得了很不错的成就。除此之外,初唐四杰也为“五言律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让七言古诗的发展有了进步。
20、金貂有时须换酒,玉麈但摇莫计钱。寄言坐客神仙署,
四、初唐四杰杨炯怎么读
1、骆宾王,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帝京篇》《畴昔篇》《咏鹅》等
2、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4、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路,亦号为“四杰”。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
5、这十句诗是骆宾王同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一起到彭州实地游览后,融风景、历史、人文典故于一炉,粹炼出深邃奇绝的宏篇佳作。他将彭州这一古蜀文明之圣地放在宇宙自然之宏观和整个四川广袤疆域来描写的,其意境浩渺飘远,意蕴逍遥无边。
6、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
7、我是无限向往,被王兄笔下的彭州山水深深吸引!
8、诗中驳斥了一些人对“四杰”的责难,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历史功绩。
9、王勃的惊艳年岁都停留在年少时光,当然这也同他短命有很大的关系。六岁能属文,十七岁科举及第,被破格授为朝散郎,跟随沛王李贤,为官一路顺遂。
10、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11、遥遥分凤野,去去转龙媒。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3、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开始了初步的定型。
14、我早已被彭州山水感动,甚至贪恋于此啊!
15、原创作品和朗诵作品长期征稿
16、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
17、他出狱后便似换了一个人,没了当初的意气风发,与之而来的只有病痛缠身与颓废失落。当年的“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已经死在那几年牢狱之中了,与之而来的不再是卢照邻,而只是幽忧子。
18、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等
19、地位:“四杰”拔起于初唐,他们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又以大量的杰作,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杨炯(约650—约693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聪敏博学,文采出众。显庆四年(659年),进士及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年),参加制举,补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
五、初唐四杰分别是杨炯王勃骆宾王和哪位诗人
1、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那年他不过二十有余,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转眼便给后人留下了无尽遗憾。
3、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4、复有翻飞禽,徘徊疑曳属。
5、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
6、初唐四杰中被称为诗杰的是王勃。王勃,少有才名 ,六岁即能写文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堪称一时之最 ,代表作有《 滕王阁序 》等。
7、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
8、B.王勃,字子安,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其代表作《滕王阁序》。
9、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诗人。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著有《卢照邻集》《幽忧子》。
10、一生一死交情处。苍龙阙下君不来,白鹤山前我应去。
11、魂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12、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约生于公元635年,约死于689年。主要活动在高宗、武则天两朝。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足挛,一手残废)所困,虽曾求医于孙思邈,亦不得治。绝望之余,在颍水之滨预筑墓穴,偃卧其中。最后竟投水而死。他一生坎坷,思想上与统治集团不合拍:“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巳废。”
13、卢照邻:沧海一粟,荣华烟云
14、他坚持着与病痛斗争了几年,隐居山林,远离官场。可最终他还是受官场的余威与病痛折磨太久,绝望的投水而亡。
15、畏途君怅望,岐路成徘徊。
16、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17、虚心徒有托,循迹谅无端。
18、常时留雾亦留烟。春景春风花似雪,
19、这首诗是他的福,亦是他的祸。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得罪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自此锒铛入狱,家人几经周折也未曾将他救出。
20、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擅长五律和五绝,著有《王子安集》等。
六、初唐四杰
1、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3、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卢照邻,字升之,幽州范阳(今北京附近)人。约生于公元635年,约死于689年。主要活动在高宗、武则天两朝。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足挛,一手残废)所困,虽曾求医于孙思邈,亦不得治。绝望之余,在颍水之滨预筑墓穴,偃卧其中。最后竟投水而死。他一生坎坷,思想上与统治集团不合拍:“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