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赏析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2、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3、 《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
4、⑶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观猎
5、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
6、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7、“玄霜绛雪。散作秋林缬。
8、按说雪停了,天晴出太阳了,应该感觉温暖才是,为何反而“城中增暮寒”了呢?大家知道答案了么?通过“写留言”告诉我们吧~
9、《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10、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终南望余雪年代:(唐)作者:(祖咏)体裁:(五绝)类别:(诗词)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11、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1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3、雪梅〔宋〕卢梅坡①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阁笔费评章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译诗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5、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
16、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夕阳余晖闪烁着,晚来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多寒冷。
17、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18、(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19、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
2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作者是谁
1、按说天晴出太阳了,应该感觉温暖才是,为何反而“城中增暮寒”了呢?
2、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3、“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4、这大概是冬日里最安然的事了
5、富琪是东莞为数不多的荣获双乙级施工单位,截至2018年,富琪公司在东莞已设有3家专业的装饰公司+7家建材旗舰店+富琪整装产业园+1个四千平方物流仓储中心。
6、腌制过的肉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
7、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8、lín biǎo mínɡ jì sè,chénɡ zhōnɡ zēnɡ mù hán。
9、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10、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雾色,城中增暮寒作者简介版:祖咏,生权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清丽自然,恬静闲适。其边塞诗则雄浑壮丽,情调昂扬。(诗文解释)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评析):
11、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12、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13、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14、↑《编席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国作品
15、诗意: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16、《zhōnɡ nán wànɡ yú xuě》《终南望余雪》
17、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
18、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19、一句“增暮寒”,出神入化,又是夕阳西下的傍晚,寒意当然也就更深了。或许,这不仅仅表达的是天气,也应该有当时诗人的心意吧……
20、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三、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意思
1、终南望余雪全文拼音版注音:
2、“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3、“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4、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5、《从军北征》——唐代:李益
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7、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屋里屋外的人们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红薯粥香甜可口,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还是一种很好的减肥食品。
8、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9、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10、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11、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3、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14、也要注意自身保暖和疫情防范哦!
15、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