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洞庭湖的诗句32句集锦

2023-10-16 09:09:27 0 59

洞庭湖的诗句

1、     第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君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且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因为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淡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2、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游洞庭湖五首·其二》,《游洞庭湖五首》是李白来到洞庭湖之后所写的一首组诗,其中一共有五首,今天我们说赏析的是第二首。仔细通读这首古诗,我们就会发现这首古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非常亮眼。

3、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

4、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可见其声势浩大,景色壮丽,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游行此处以诗词赞美景抒豪情。

5、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马戴《楚江怀古》

6、刘禹锡的这首《望洞庭》所描绘的与李白《游洞庭五首·其二》一样,也是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之景。李白的诗句写景浓缩,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并结合自己的奇思妙想来衬托出洞庭月色之美,而刘禹锡这首诗则如工笔作画,描绘出一幅细腻的洞庭月下山水图。

7、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渡 一作:度)

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9、比如他笔下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如他笔下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都是精彩之语。而李白来到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洞庭湖,更写出了水天一色的美景,让我们心生向往。

10、(翻译)咸阳桥上细雨绵绵,像巨大的窗帘悬挂在天空,透过迷茫的雨帘可以看到江上的钓鱼船。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

11、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12、《咸阳值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全文诗句如下: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3、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离家远游之客五更梦醒,更加寂寞忧愁。

14、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15、释义: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16、这就像江南洞庭湖的春光水色,连那雨后的云彩也会飘到岳阳城的天。《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说。

17、《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句如下: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18、(翻译)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无际。

19、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20、(翻译)八月洞庭湖是一派秋色,潇水和湘水缓缓北流入洞庭。不能回家乡,只能在万里之外做返家之梦。

21、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就像白银打磨出来的盘子一样。

2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23、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24、《望洞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诗句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5、白话文释义: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26、接下来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想象了。“耐可乘流直上天”,之前洞庭湖的湖面应该经常有烟雾笼罩,这点点的烟雾就是诗人展开合理想象的基础,但是人可看来可以凭借着烟雾直达天界,去实现天空当中的遨游。

2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诗句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8、其全文诗句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9、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是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30、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写了湖面清澈的湖水与天空皎洁缥缈的月光交相辉映,一个“和”字,将湖面与天空水天一色、融合辉映的意境表现出来,营造出一种静谧、空灵、和谐的氛围,一种通透明彻的韵律感跃然纸上。

31、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