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唯美文案122句】

2023-09-24 09:24:48 0 59

一、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形容能言善辩的成语: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等关于蔺相如的词语:完璧归赵关于廉颇的词语:负荆请罪

2、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动词。如:煤和铁是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3、 从古人诗词上理解。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的人在庐山之中,就是当局者,而在山外的人就是旁观者,却把山看得更全面,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诗意理解。

4、(拼音)(shànjiěrényì)

5、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是二者都需从形式入手分析出所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词语的含义,即这一语句在一定语境中的语境义,一般的有比喻义、双关义、指代义等。而赏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即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

6、一个是多看书,看的书越多,你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量,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很多词语可以望文生义去理解,就是字面意思第对于成语,都是有典故的,只有了解成语出自哪里,你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原意,很多成语和字面意思都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这点要和词语区分开

7、一知半见(yīzhībànjiàn)

8、形容了解的很清楚的成语有:了如指掌(liǎorúzhǐ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9、释义: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10、120(光临莅临)二者都是敬辞,表示他人来访,只是所指的范围有所不同。”光临”称他人来访,所指范围大。”莅临”指贵宾来到、来临,所指范围小,尊敬程度重。

11、118(贯穿贯串)“贯穿”指穿过,连通,对象可是抽象事物,也可是具体事物。如”这条公路贯穿全省个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如贯串着革命精神,如”这篇讲话贯串着民本思想”。

12、253(其他其余)“其他”另外的,既指人,又指事物;”其余”是剩余的意思。

13、(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14、278(权术拳术权数)“权术”指权谋、手段,多含贬义,如”他在官场闯了多年,耍起权术来真有一套”。”拳术”指徒手的武术,如”他在武林里闯荡了多年,拳术非常高明”。”权数”指应变的机智,书面用语,如”他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有很强的权数”。

15、 字面意思上理解。“当局者”,就是正在下棋的人,“旁观者”,就是在旁边看棋的人。正在下棋的人,往往考虑整盘棋的得失,在举棋落棋时,犹豫不定,不知放在哪一处,旁边看棋的人早就看出了,棋子的落脚处,当下棋的人要放棋子时,观棋的人往往说:“不!不走这一步!”弄得下棋的人不知所措。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字面意思,“观棋不语真君子”,不是有一句这样的俗语吗?就是对这句话的理解。

16、128(过度过渡)“过度”是形容词,形容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渡”是动词,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如”这只不过是一个过渡时期”。

17、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18、首先,你要把词语和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每一个字的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容易很多。另外,也可以多了解这个词和成语的用法等。比如,很多成语会有一些典故,当故事看,记忆会刚深刻。

19、(译文):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说的话,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称为雪衣女。

20、多”字的成语:观众多(人山人海)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比肩叠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务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万紫千红)类别多(五花八门)困难多(千难万险)话儿多(喋喋不休)读书多(汗牛充栋)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琳琅满目)!!!!!!!!!

二、理解 词语

1、释义: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2、(3)他终于考上大学,高兴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了。

3、109(公务公物)“公务”指抽象事物,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如”近来公务缠身”。”公物”指具体事物,即属于公家的东西,如”爱护公物”。

4、反义词:模棱两可扑朔迷离强词夺理

5、(解释):善于理解他人的意思,想法。

6、(拼音)(shànjiěrényì)

7、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8、272(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9、123(轨范规范)“轨范”指行动所遵循的标准,如”孔繁森为广大干部立下了行动轨范”。”规范”,①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名词,如”道德规范”;②指合乎规范,动词,如”这个词用得不够规范”。

10、266(青年年轻)二者都是指人的青春时期。”青年”是名词,用作定语时,只能指人或组织,不能指事物,如”青年工人”。”年轻”是形容词,除形容人之外,还可以形容事物,或虽不是年轻人,但具有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如”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

11、出处: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12、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关于分析概括题审题及找点的那些事儿

13、(示例):仅二百数十言,而词家源流派别,~。◎清·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篇》卷一明明白白(míngmíngbáibái)(解释):清清楚楚,明确无误;正大光明。

14、现代其实也有许多成语或谚语出现,比如"小球转动大球"、"纸老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等等,人们也经常使用。

15、270(清静清净)“清静”指环境安静,不嘈杂,如”咱们找个清静的地方谈谈吧”。”清净”指没有外来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16、119(贯注灌注)“贯注”指精神、精力等集中,如”把精力贯注到学习上”。”灌注”指浇进,流人,如”这些成绩的取得,灌注着老师的心血”。

17、269(清冽清洌)相同点:都表示清。不同点:”清冽”表示清冷,清凉,如”空气清冽”;”清洌”表示清,如”清洌的泉水”。,

18、动宾短语是由动词和后边受动词支配的成分一起组合成的短语,其中受动词支配的是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宾语主要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例如:敬畏生命吃包子热爱生活夸奖我爱好文学写文章庆祝回归修铁路安排工作盖房子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改革开放唱歌和跳舞雄伟壮丽讨论并通过聪明、美丽而善良光荣而艰巨

19、274(情势情事)“情势”指事情在一定阶段上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形势,如”见情势不妙,立即收兵”。”情事”即情况、现象,多用于法令文件。

20、科普读物一般都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三、与理解有关的成语

1、在小树林的动物大讲堂的课堂上,森林的成员都全部坐在下面,小动物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年长的熊猫讲着江湖中的传说,难以置信的是平时热闹的森林此刻却万籁俱寂;两百岁的乌龟讲着它当年的怒发冲冠为红颜,学业半途而废,困难望而生畏,颓废不足为奇;熊猫妈妈却一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教育着尽管长大却还不懂事的小熊猫,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熊猫最后也慢慢成长,开始懂事,最后成为了古今中外第一的武学大师。小动物们都惊呆了。

2、言语理解常考词语与成语辨析

3、271(清新清馨)“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如”空气清新”,”版面清新”。”清馨”即”清香”,如”鲜花盛开,送来阵阵清馨”。

4、例句:他的儿子犯了罪,他给法官送去了一份厚礼,其目的是~的。

5、111(共通共同)“共通”指通于或适于各方面的,如”共通的道理”。”共同”指属于大家的,彼此都具有的或大家一起做的,如”大家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6、273(情义情意情谊)“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间相互应有的感情,如”他待我很有情义”。”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深厚”。”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如”情谊似海”。

7、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8、似懂非懂(sìdǒngfēidǒng)

9、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除了经史典藉、诗词歌赋之外,在语言中,还有一个宝库,就是成语、谚语等一个数量庞大的精彩的常用语言元素。成语多来自诗词歌赋和历史故事,人物,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迷人的小故事,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形容一段很复杂的事,而且分外精彩,所以很多人使用成语,而谚语则是人类经验的总结。

10、263(切实确实)“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11、115(雇用雇佣)二者都与引进人力有关,但词义不同。”雇用”,动词,指雇进人力加以利用,不含贬义,如”雇用女工”。”雇佣”名词,指用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引申为缺乏主人翁态度与责任感,按酬付劳,含贬义,如”雇佣劳动”。

12、一知半解yīzhībànjiě(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结构)联合式。(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辨形)知;不能写作“智”。(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反义词)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博古通今(例句)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13、一篇事业单位综合概括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技巧!赶快分享给小伙伴~

14、(示例):只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闻一多《冬夜评论》洞若观火(dòngruòguānhuǒ)(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15、这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16、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17、106(竿子杆子)“竿子”竹竿,截取竹子的主干而成,如:钓竿、百尺竿头等。”杆子”有一定用途的细长木头或类似的东西,如电线杆子。

18、望文生义(wàngwénshēngyì):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造句)有的人读书,只从表面看,不弄清背景,因此望文生义,无法深入。

19、拼音:(lǎoyùnéngjiě)

20、但是比较起来,确实不如古代的多。原因有以下几点。

四、成语并理解

1、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2、108(工效功效)相同点:都表示效率。不同点:”工效”主要指工作效率,如”我们上课要注意提高学习的工效”;”功效”指功能、效率,如”药液注射后,很快就产生了功效”。

3、言语理解常考词语与成语辨析600组

4、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能愿动词。如:学习必须刻苦。②表示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

5、一马平川:纵马驰骋,快马一鞭,不用喘气能跑得很远的平地。指广阔的平原。结合上下文解释:内蒙古大草原一马平川,就不能把上述意思原封不动地移动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后边,那就不成话了.而是结实为:内蒙古大草原平坦辽阔,一望无际.这就是根据"内蒙古大草原"的具体情况的的贯穿和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

6、一孔之见(yīkǒngzhījiàn)

7、近义词:简单明了老妪能解下里巴人

8、形容感受很深,理解的很彻底的成语有

9、112(贡品供品)二者都指献出的东西,但献给的对象不同。”贡品”指古代臣民或属国贡献给帝王的物品,如”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或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如”摆上供品,以供鬼神享用”。

10、如指诸掌(rúzhǐzhūzhǎng)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11、261(强制强迫)“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强制”的施动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强迫”除”强制”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强迫”除组织、集体外,也可以是个人。

12、变幻——是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规则的或奇异的变化,不能带宾语。如:风云变幻、情绪变幻无常。

13、(出自):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4、横行 古时是指驰骋疆场,纵横天下,为国立功的人,没有贬义。现在是指横行霸道,或行恶的人。

15、(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16、扫码回复“考前”,获取事业单位考前30分

17、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8、256(启事启示)“启事”是常用文体的一种,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动词,也可作名词。如”从他的发明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启示”年春季高考已考)

19、疼痛猜测奔腾丑陋长久模仿固定寒冷恐惧奇怪整齐漂浮特殊虚假遥望微弱消灭珍贵祝愿缠绕颤抖抚摩拉扯柔软明亮宽敞黑暗破旧美好飞翔挖掘搜索期待盼望祈祷微小捕捉

20、275(屈就去就)“屈就”是客套话,书面用语,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如”要是您肯屈就,那太好了”。”去就”指担任或不担任某职务,如”您去就否“

五、有关理解的成语

1、126(国是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书面用语,如”人大代表在京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可以用于口语,如”每个公民都应关心国事”。

2、254(祈求乞求)二者都有向别人有所求的意思。不同的是:”祈求”指向神恳求,如”每逢春节,这里的百姓有向神灵祈求降福的习俗”;”乞求”是请求别人给予的意思,如”他乞求有关部门给他一次再就业的机会”。

3、拼音:(bùyánéryù)

4、1时间短,建国已70年,从五四运动算起,也只有100年,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其新建语言不会超过历史积累。

5、快来领取西藏事业单位考试考前30分!!!

6、释义: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

7、262(墙角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墙脚”指墙跟,比喻基础,如”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8、105(干涉干预)“干涉”着重于强行参预,横加阻挠,多指用粗暴强硬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一般是给对方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9、260(牵扯牵掣)相同点:都有牵连的意思。不同点:”牵扯”指牵连,有联系,如”这个案子牵扯到三名领导干部”;”牵掣”有两种意思:①指因牵连而受影响或阻碍,如”互相牵掣”;②牵制,如”牵掣敌人的兵力”。

10、4白话文在应用中要实用的多,但不如古文精练,所以以四个字为主的成语数量下降,但名人名言仍然是很多的,仍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11、出处: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12、知己知彼(zhījǐzhībǐ)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13、(译文):回到这位师兄联系达理,请坐下捧茶。

14、257(启用起用)二者都与”用”有关,但所用的对象不同:”启用”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月日始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如”为振兴本厂,厂部决定起用一批离退休老工人”。

15、(1)他给主任送礼的目的不言而喻。

16、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17、252(歧义歧异)相同点:都有分歧的意思。不同点:”歧义”指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理解,如”这个句子有歧义”;”歧异”指意见、主张、观点等有分歧、差异,不相同,如”同是一个问题,立场不同,对它的认识就有歧异”。

18、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19、释义: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20、280(缺乏缺少)“缺乏”强调少或没有,消极色彩浓。它可带抽象事物作宾语,如勇气、经验等;又可带集体概念作宾语,如书籍、布匹、人员、弹药等;还可带行为动词作宾语,如:调查,观察。”缺少”指在数量上少一些,有时指没有,宾语是具体名词,如教师、用品等。

六、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276(祛除驱除)相同点;都表示除去,动词,中性。不同点:除去的对象不同。”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等,如”祛除病魔”;”驱除”指赶走,除掉,主要用于入侵的人等,如”把敌寇驱除出境”。

2、近义词:可想而知一目了然无庸赘述了然于目不问可知不在话下不言而谕显而易见

3、110(恭请邀请)二者都有约请对方的意思。“恭请”是敬辞,感情色彩浓。”邀请”指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感情色彩不如”恭请”强。

4、116(怪癖怪僻)“怪癖”指古怪的癖好,名词,如”长期与他接触,你会觉察到他的怪癖”。”怪僻”指古怪,形容词,如”他是一个怪僻的人”。

5、107(工夫功夫)“工夫”主要指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造诣等,如”抄完这篇文章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的工夫”。”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6、“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

7、(出自):清·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8、释义: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9、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10、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用“多元”的开头塑造“有信心”的写作

11、不需要,只要记住意思就可以,很多成语都是重复性的,多做题,多看自然就记住了,不用刻意去背,太多了你也背不过。要把相近成语刻意区分记一下。

12、扫码回复“真题”,获取行测真题

13、浮光掠影(fúguānglüèyǐng)

14、报告文学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才能吸引读者。

15、121(广阔宽阔辽阔)“广阔”一般指土地面积大,如广阔的田野,又指较抽象的,如境界,前途等,如生活多么广阔;”宽阔”指土地范围广,宽敞,如:穿过宽阔的风门厅,还指其他事物,如宽阔的胸怀;”辽阔”着重指面积大而空旷的地方,如:辽阔土地。

16、一目了然(yīmùliǎorán)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17、(必然·必定·一定)

18、(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了若指掌(liǎoruòzhǐ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9、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20、3现代的任务。现代人比古人担当的任务多百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尽管普遍的文化水平比古代高了不止一点,但科学技术的分工也多了几千上万倍。不可能专攻文学艺术了。

1、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2、浅尝辄止(qiǎnchángzhézhǐ):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造句)他浅尝辄止的工作态度让老板很不高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