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神文书范文【唯美文案109句】

2023-07-31 08:58:44 0 59

一、祭灶神文书范文

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2、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3、知扬州任上,苏东坡57岁了。他的性格进一步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他不断地唱和陶诗看出来,那就是他的心性越来越趋向平和与冲淡。那是一种经历了大绚烂之后的平和,也是一种沐浴了大风雨之后的冲淡。

4、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

5、初到黄州那年,苏东坡就和儿子苏迈探访赤壁。等到日渐习惯了黄州生活后,他更是经常驾着小船,漂流于赤壁之下,长江之上。

6、答案:B解析:“平治天下,舍我其”谁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民贵君轻”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7、现在,我喜欢欣赏美景。期盼春节的原因又变成了春节到了,春天也就来临了。春天是一个绿色的世界,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鸟语花香,莺舞蝶飞,草春桃艳,这便是春天的特点。春风吹来了,它是春姑娘的使者,带着各种颜色的颜料,染红了桃花的腮,染白了梨花的脸,染黄了迎春的发辫儿。它还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湖水也泛起了笑容。春雨飘来了,它是春姑娘手中的丝线,一针一线,绣出了一片碧绿。春天百鸟争鸣、百花齐放、风和日丽,冰雪消融。古人说“人在画中行”,真是一点不错。

8、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9、点拨隋废郡存州,州的长官除国都长安所在地的雍州称“牧”,其余均称刺史。唐代沿置,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

10、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1、杭州,西湖,一个雾雨天,在苏堤上看西湖里的两粒舟。新华社发(林清源摄)

12、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3、③班超投处好追寻,放逸真闲摅雅致。

14、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

15、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16、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17、C.“科”是古代戏曲中角色敲打乐器时的动作,又称为“介”。

18、西湖既是苏东坡的闲游之地,也是他的垂钓之处。他一个人提着鱼竿到湖边钓鱼。可能垂钓手艺太一般,很多时候一无所获,但他仍乐呵呵地乐此不疲。有一天,他在湖中钓到一条很大的鳗鱼,就兴高采烈地提着鱼,跑到詹范家里和詹共同分享。这种亲密无间的友谊,于苏东坡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到惠将半年,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

19、一生热情歌咏西湖的苏东坡,不可能让这座西子般的湖泊日渐荒芜。为此,他两次上书朝廷,请求拨款治理。给朝廷的公文中,苏东坡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朝廷批准了苏东坡的报告,并以发放度牒(本是唐宋时官府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官府亦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的方式拨付了工程款。由于工程庞大,苏东坡还从邻近的秀州(今浙江嘉兴)抽调人手前来帮忙。一时间,西湖成了一座喧嚣忙乱的工地。

20、(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送灶神文书

1、点拨赋,讲究文采和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例如《阿房宫赋》《赤壁赋》。

2、⑤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3、B.“赠”,一是指把东西给别人,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亦叫追赠。

4、缺少酒食,苏东坡屈指算着时日,明天是邻居祭灶的日子了,他一定会给我端来祭品,可以一饱口福:“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5、除了上路,苏东坡别无选择。命令是以陛下的名义发出的,除了谢主隆恩,他又能说什么呢?

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

8、苏东坡很有成就感,他在诗里兴奋地写道:“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9、答案:B解析:为木偶。

10、到达常州前,苏东坡曾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游金山寺,他在寺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早年的一幅画像。细看年轻时的模样,再想今日老病之身,乐观豁达的苏东坡也不由悲从中来。他提笔在画像上写了几句诗,这几句诗,完全可以看作他留给这个冰冷世界的人生总结:

11、姜子牙丨直钩钓鱼,将脑残艺术演到极致!(外一篇)

12、《祭灶》的作者是晚清诗人罗昭隐,他生活穷困,怀才不遇,对现实非常不满,特别是对人世间“文章不值钱”极为反感,愤愤不平。他写了这首《祭灶》的诗,即反映了他这样的心态。

13、点拨唐代即有人制定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有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回到大陆后,苏东坡一路北行。到达英州时,朝廷下诏,恢复他朝奉郎的级别,提举成都府玉局观,外军州任便居住。按宋代惯例,一般会安排去职后的大臣提举道教宫观,但并不需要真的去这些宫观,而是据此领一份俸禄。这也就是说,多年没有俸禄的苏东坡,又可以名正言顺地拿一份薪水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随便选择居住地。

15、A.“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解说: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叹词、形容词)

1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自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17、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蹴鞠④荡秋千

18、下面古诗词句子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请依此写出传统节日名称。

19、接到朝廷调令是1074年九月,苏东坡知山东密州。宋制,通判作为知州、知府的辅助者和监督者而存在,两者级别相同。不过,毕竟知州或知府才是真正的主官,苏东坡调往密州,算升迁。

20、解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三、民间小年祭灶神文书

1、惠州西湖(1960年)。新华社资料片

2、B(古代称土神为社,谷神为稷。)

3、“短褐”是用兽毛或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不但重、无光华,而且不暖。对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则为平时所穿的衣服,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4、解析:韩愈的名与字不是相互解释与补充,而是意义相反。

5、①氓,民。“氓”可指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是男子之代称。()

6、为了纪念这一盛事,苏东坡写了《黄楼赋》,并勒石刻碑。据说,碑上“山川开合”四个字,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手笔,而是出自一个叫马盼的歌女之手——这位美丽的风尘女子,“东坡极喜之”,经常带在身边。马盼于书法颇有功底,专学苏东坡,“山川开合”四个字,就是她模仿苏东坡的笔迹。

7、⑥A.东B.西C.南D.北

8、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

9、点拨项羽破秦入关,把关中之地分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故关中也称“三秦”。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0、苏轼《前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1、C.长揖,是古代的相见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12、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

13、点拨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1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5、点拨如《过秦论》中的“南取百越之地”。

16、赣州是江西南部重镇,章水和贡水在宋代城墙下交汇,始称赣江。站在赣州最知名的郁孤台上遥望,江水浩浩北上,不舍昼夜。在苏东坡时代,赣州名为虔州。今天的赣州市区,有一座草木葱茏的天竺山,也是赣州烈士陵园所在地。900多年前,当苏东坡系舟虔州,登临郁孤台后,又去了天竺山。

17、D.(1)中秋(2)重阳(3)元日(4)除夕

18、以纪传体、编年体的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的史书叫“正史”。(√)

19、《求古录·燔柴瘗埋考》中解释:“血祭,盖以滴血于地,如郁鬯(酒)之灌地也.”

20、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四、祭灶神的祭文范例

1、金山寺下游20多里,有另一个知名去处:北固山。北固山上也有一座古寺:甘露寺。甘露寺不仅有众多三国遗迹,唐代诗人刘禹锡、韦应物、白居易均到访并留下诗篇。

2、梅岭的一株“绿萼”梅。新华社资料片(新华社记者陈学思摄)

3、怨天尤人的不是苏东坡。这个有现代精神的古人,即便把他安置到最艰苦的地方,他也能自得其乐,遑论密州并非后来的黄州惠州儋州呢?更何况,调往京东东路(今山东)也是苏东坡向朝廷提出的。因为,与他既有骨肉之亲又有朋友之情的弟弟苏子由任职于京东东路下属的齐州(今济南)。他希望和弟弟近些,再近些。

4、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

5、点拨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6、答案:(1)元宵节(出自唐代张祜《正月十五夜灯》)(2)端午节(出自唐代殷尧藩《端午日》)(3)重阳节(出自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苏东坡知杭州,最大的政绩是疏浚西湖。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象征,也是江南画图的压卷之作。15年前,壮年的苏东坡曾在湖上留下过无数和风景一样怦然心动的旧游——那个大胆自荐的少妇,那些妙语连珠的友人,那些画船箫鼓,别院笙歌,都已成为永恒的温情记忆。而今,开始步入老年的大师又来了,这时的西湖依旧春风梳柳,夕阳满楼。只是,由于长期疏于治理,湖水干涸得厉害,湖中长满杂草。

8、苏东坡北上时,跟随他的是长子苏迈,其他家庭成员坐另一条船跟随。当家属一行到达宿州时,朝廷要求查抄苏东坡家中往来的书信和他本人的文稿。一群如狼似虎的兵丁闯进船上东翻西挑,小点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等到兵丁们走了,面对一船狼藉,东坡夫人王闰之又惊又怒,她说:这都是写书招惹的祸事,他乱写东西有什么好处呢?把人都吓死了。骂罢,干脆把苏东坡的大批手稿付之一炬。

9、C.舍人在古代的意思有: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官职名称,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

10、苏东坡一直记得,12岁时,父亲苏洵从虔州归家,告诉他说,虔州城外天竺山中,有一座天竺寺。寺里,有一块石碑,上面有白居易亲笔书写的诗句“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如今,他终于寻访到了父亲的旧游之地——其间是四十七载漫漫岁月。当初那个聪慧的少年,已入垂垂老境。令苏东坡失望的是,父亲说过的那块碑,上面的诗句看不清了,历尽沧桑的石碑,独对斜阳草树。苏东坡慨叹,“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泪横斜。”——当一个垂老之人怀念早已亡故的父亲时,他一定像父亲那样,过多地领略了人世的冷暖炎凉。

11、不管是春风得意的顺境(这样的顺境少得可怜),还是身陷小人群狼般的算计,这位智者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而达观。如果不是对生活有着炽热的爱意,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大师在狼狈不堪的日子里仍然活得一丝不苟。

12、海南岛的食粮要靠船只从大陆运来,遇上风浪,岛上往往缺粮。这种尴尬对苏东坡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元符元年(1098年)冬天,他和儿子在缺少食粮的窘境下,已经“相对如两苦行僧尔”。最困难时,他甚至异想天开地研究用食阳光止饿的办法。海南几乎天天骄阳如火,可惜这遍地阳光却是没法止饿的。孤零零的日头下,清瘦的大师如同一株风中的修竹,他被命运流放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孤岛。他无法突围。

13、古人早说过,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年迈的苏东坡依靠诗歌、酒精和对生命的渴望抵抗命运的荒诞。然而,半醉半醒之际,仍然会有一丝丝伤痛爬上心头,像是年代久远而弥足清晰的初恋记忆,驱之不走,挥之难去。那就是乡愁。

14、十天后,苏东坡来到河南陈州,这里同样风雪交加。驿道旁,苏东坡的弟弟苏子由凄然相迎。此时,因受哥哥牵连,苏子由贬到陈州几百里外的江西筠州任盐酒税监,穷困潦倒的他不得不替哥哥供养暂时还不能随行同往黄州的家小。

15、点拨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汉朝时期,民间广泛流行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唐朝时期,重阳节作为“三令节”之一被官方正式确定下来;明朝时期,每逢九九重阳,皇帝也开始加入登高览胜的行列;到了清代,重阳节的习俗更为丰富多彩,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16、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无论在中国的哪里,它都是历史最悠久,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也称为元旦,在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

17、十二月廿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18、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19、科举考试中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唐代投考进士的考生随地方贡品解送入京赴试,称为解或解送,故后世称乡试为解试。(√)

20、A.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祭灶君文书

1、③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点至3点),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2、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选项对“晦”“朔”的解释颠倒了。

3、第一件让我感到倒霉的事是泡温泉。出发的时候,我还是很高兴的。但是等到要泡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大厅里写着一行字:“今天有很多池都需要维修,不宜开放,不便之处,敬请原谅!”我想了想:既然我今天要在洒店里住一晚,那就明天再来吧!

4、吏部,属六部之掌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绩、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5、焚化元宝或纸钱、酬谢。

6、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反被无情恼。

7、为了寻找临皋亭,我在黄州颇费了一番功夫。如今,和临皋亭有关的地方,至少有三处。一处在黄冈中学校园内。黄冈出版的一些史料上,认为这就是苏东坡临皋亭遗址所在。一处在遗爱湖公园。公园里,建有颇多与苏东坡相关的纪念性建筑。还有一处,在西湖一路附近。那里,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红色大字:临皋亭遗址。立碑者为湖北省考古学会。加以比较,我以为最后一处更可能是真正的临皋亭遗址。

8、答案:B解析:A.诗句的意思是月亮出来了,山里的鸟在溪涧里鸣叫,这是写山间的幽静,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B.“人长久”“共婵娟”是表明希望中秋时节团聚,长长久久,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C.这句诗选自《生查子元夕》,是表明月上时恋人相约,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D.“月似钩”表明是弯月,中秋是满月,不适合学校办中秋赏月诗会。故选:B。

9、(王清铭最新原创文章推荐)

10、点拨“既望”指阴历十六日。苏轼《赤壁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七月既望”即农历七月十六。

11、赴扬州时,苏东坡与儿子苏迨、苏过同行。他曾多次屏去随从,亲自到村落访民疾苦。当时,麦子快熟了,但许多农民流落外地,不敢回家收麦。他询问后方知,每逢丰年,官府就要征收积欠——也就是历年欠下的债务。苏东坡向两个儿子感叹:“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民畏催欠,乃甚于水旱矣。”老虎够凶残的了,水旱灾害比老虎凶残百倍,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又比水旱还凶残。到任后,他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积欠。但朝廷不同意。夏天时,扬州周边瘟疫大作,他再次上书,这一回终于打动皇帝,下诏宽免一年。苏东坡为之兴奋作诗:“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颓然笑阮籍,醉几书谢表。”

12、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3、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句中,“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14、答案:D解析:重阳节,有喝菊花酒的习俗,喝“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

15、③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16、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17、这一年的大洪水,也让苏东坡生出远虑:如果不主动采取进一步措施,悲剧也许明年还会重演。于是,苏东坡向朝廷提出,希望增筑徐州城堤。他在诗中说:“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18、D.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

19、A.等终军之弱冠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C.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20、答案:B解析:(1)“插菊花”为重阳风俗;(2)由“桂花”可见是中秋;(3)旧俗是正月初一喝屠苏酒,“无复屠苏梦”可见此时是除夕夜;(4)“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可见是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六、祭灶神文书范文

1、《再论文字下乡》篇中写道:“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下列行为不属于“习”的一项是()A.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

2、深秋,古道两旁的梅树掉光了叶子,细细的枝条在风中晃动,既像坚硬的铁丝,又像章法凌乱的草书。

3、点拨辞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灵活自由,又比散文相对整齐,句中多以“兮”字来使语气和谐,帮助表情达意。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4、“而立”是男子三十岁;

5、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面关于传统节日的描述,正确的是()

6、三会日和三元日,据说都是五斗米道的节日。但从见存资料看,三元日似乎是从三会日演变出来的。

7、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送灶神上天之日,所以要祭灶神。传说灶神司人间烟火食禄,受天上玉帝管,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帝禀报人间事,所以人要敬灶神,要对灶君好,让灶神上天多讲人间好话,让玉皇大帝多降福人间。所以,借灶君上天之机,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让灶君满意,上天多讲人间好话。到除夕再迎灶王下界归位。

8、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9、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