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的诗句(100句)

2023-01-25 09:21:41 0 59

一、唐朝长安的诗句

1、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3、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长安秋望(杜牧.唐)

4、长安城的子时刚刚从兵戈中走过,大唐天子李世民的诗中充满着沙场征战的慷慨,但他同样也期待着长安城里的歌舞升平。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诗歌对他而言只能算是微末之技,但便是这微末之技同样熠熠生辉。这时的诗歌还未脱隋代遗风,声律骈偶也不算成熟,还笼盖在是一片黑暗之中。

5、注释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②强:勉强。③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④怜:可怜。⑤傍:靠近、接近。

6、黄庭坚也见过李白手稿:“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山谷题跋》卷之二》)

7、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9、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代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忆昔二首》唐·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出自唐代李白的《客中行/客中作》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长安古意》卢照邻·唐

10、喜欢此文就赶快关注我们吧!

11、闻一多甚至断言:“两人的性格根本是冲突的。”——可能话说得有点过分:两人的性格虽然不同,但并不一定非要“冲突”。比较起来,杜甫是儒家,其诗歌根源于中原的正统气象,与现实社会紧密结连。

12、嘉汇汉唐书城小寨店三楼

13、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4、流芳发色绣户中。绣户中,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

15、“辉煌的唐代长安城在清晨五点依然保持着她一贯壮丽的面貌。”

16、李白横行的才华和他所呈现的宇宙,一定让杜甫吃惊、大开眼界,获得精神的解放,使之看到了语言的可能、诗歌的可能、人的可能。我没见古今任何人谈到过李白对杜甫的影响,只常见抑李扬杜者的偏心。

17、史料中没有唐朝宰相杜如晦的诗句。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18、诗中的“五门”指的是大明宫的丹凤门。古代百官早朝时,必须在天亮前就赶到宫门,等候皇帝上殿。

19、翻译: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20、殷璠言李白《蜀道难》“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胡应麟《诗薮》言杜甫“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有依傍。”我在此斗胆猜测一下:杜甫如果不曾成为李白的朋友,那么杜甫的创造力后来也许会以另一种风格呈现。

二、长安古意唐诗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绝世名句,直接表达了诗人两次落第后突然高中时心情的喜悦之情。这句诗还是两个词语的出处,一个是“春风得意”,一个是“走马观花”,以此可见这句诗的价值。诗人孟郊为唐朝诗人,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及第,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和民间疾苦,故有“诗囚”之称,为苦吟诗人代表,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2、“白居易在江洲,想念元稹而不能见,便在屏风上写满元稹的诗。”(摘自北溟鱼《长安客》)

3、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西安简称“镐”(hào)即源于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

4、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5、其诗歌和随笔被收入多种选本并被广泛译介,发表于二十多个国家的报刊杂志。纽约新方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英译《蚊子志:西川诗选》(译者LucasKlein),该书入围2013年度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并获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2013年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等。

6、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

7、古巷月高山色静,寒芜霜落灞原空。

8、李白在生前并不是典型的唐代长安诗人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0、中唐元稹可能是较早比较李杜诗风与诗歌成就的人,他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

11、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12、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13、满目墙垣春草深,伤时伤事更伤心。

14、此外,也许更重要的是,杜甫认识李白时自己还不是“诗圣”,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杜甫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杜甫。杜甫是横霸古今的大才,他一定知道李白是开拓性的诗人,他自己也是。

1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6、曾用高级座驾五花马和奢侈品牌千金裘换酒的李大大,就是西市酒家的常客。因此他在游春赏花之后,也定要再去金市酒肆中畅饮一番。

17、  至于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与文学集团,其形成过程也离不开长安的社会空间。初唐四杰、文章四友、吴中四士、大历十才子、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咸通十哲等,多因在长安雅集唱和而得名。

18、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9、  文学活动本身包含了创作、传播、评价与接受等要素,传播作为活跃的因素,渗透在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唐都长安的诗歌史,实际上也可看作一部诗歌的传播史。

20、今来唯问心期事,独望青云路未通。

三、描写唐朝长安的诗句

1、巳时(738—761)

2、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3、唐代·黄巢不第后赋菊/菊花

4、酉时(834—857)

5、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

6、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7、未时的诗风多了凄苦衰飒之声,五律这一体裁已经难以与前辈相并论,唯有许浑、马戴二人力能振起。许浑是一个很“湿”的诗人,他在奔赴长安的途中写道:“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马戴的诗更是与这个时辰的风格迥异,比如他的《楚江怀古》气骨健朗:“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8、途经骊山华清宫,回头望去,林木苍翠,花团锦簇,锦绣成堆,山顶上宫殿重重叠叠,一道道宫门依次打开。

9、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10、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译文:满耳是美妙的音乐满眼是美妙的花,满楼盛妆的少女胜过那美丽的吴娃。这才晓得那无限美好的天上神仙窟,也不过像这无比豪华的人间富贵家。

12、监制/闫东主编/刘铭黄丽君

13、  玄宗是文艺全才,加以开元年间政通人和,尤重文士,因此其在位时期是长安诗坛的黄金时期。在玄宗的倡导下,君臣共同参与的大型诗歌活动屡有出现,长安的唐诗传播亦可为“一时之盛”。

14、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从此,长安城鉴证了大唐近300年的鼎盛与衰败。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共历21帝,享国289年。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火爆荧屏,如果把大唐王朝分成12个时辰,那么大约每个时辰是24年左右。那么,在这12个时辰中,分别诞生了哪些诗人与诗篇呢?

15、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16、建国立都对应着东井星宿,城池从北辰处开始延伸。百姓们都在歌颂太平盛世,共同沉浸于正月欢乐春。黄山树上的冬雪已经化尽,黑水渡口坚冰也已消融。

17、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18、清明时节怀古望今。现览今之地,思古之情。望大家平安喜乐,么么哒~

1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20、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四、唐诗中描写长安的诗句

1、这个时辰实在不是适合诗人出生的,我们甚至只能去方外寻找——一僧一道。僧是贯休,曾写下“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道是陈抟,据说活了一百余岁,书法家最爱写的“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可能就出自他的笔下。戌时,万物沉在夜色之中,贯休念着“阿弥陀佛”、陈抟念着“无量天尊”,和大唐王朝的长安城一起,憨憨地睡去了。

2、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

3、这个时辰的另一个天才叫李贺,年纪轻轻便名动长安。李贺的诗句绮丽而奇崛,像“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当真是呕出心肝来作诗。然而,李贺生命也随着未时的流逝而渐渐消亡,仅仅26便撒手人寰。

4、最喜欢的一首是孟郊的《登科后》,诗的内容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的翻译为过去的困顿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已金榜题名神采飞扬。迎着春风得意地随着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能够赏遍长安名花。

5、大唐的巳时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辰,天宝前期盛极一时,然而盛极而衰,不久便迎来了一场浩劫——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攻破潼关,长安城沦陷在铁蹄之下,无数人骨肉离散、朝不保夕,昔日的辉煌化作一片白骨累累的废墟。这个时辰,杜甫在呻吟、在呻吟、在流离奔走,也写下了《秋兴》《主将》等沉郁至极的名作。

6、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7、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8、秋风萧瑟,吹动着渭水,一片片随风舞动的树叶,布满了整个长安城。诗句描写出了长安城一片秋风萧瑟的景象。

9、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第《全唐诗》卷一八五亦载此诗。从这首信口而出的小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杜之间关系的融洽,因为只有融洽的关系才能包纳戏谑。

10、李白在长安的日子不见得好过。其时与之密切来往的人,可能除了贺知章,再就是几个同样是外来人、同样想在长安谋发展的青年诗人,还有书法家和诗人张旭等。

11、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周、秦、西汉、隋、唐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长安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其辉煌的历史闻名于世。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12、不能舍馀习,偶被时人知。

13、你的想念可以告诉晋昌坊里的大雁塔,毕竟它始终是最讨人喜欢的地方。

14、玉屑舞桐林,云岫山高耸。

15、安史之乱前,李白是外来人,野小子

16、朝代:唐朝|作者:黄巢

1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遍长安花。

18、译文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19、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20、唐朝一开始定都长安,后来又定都洛阳。因为定都洛阳既可以监视关中地区的一举一动,还能逃离关陇贵族的包围,又能对全国地区进行很好的控制。于是,武则天就定都洛阳。既然有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首都,后来的唐朝统治者也就没有更改前人的决定,干脆就用了两个首都,也不再做任何的变动了。这样的两都制一直存在着,直到唐朝灭亡,对后来的影响很大。比如,明朝参照唐朝的例子,就用了两个首都,北京和南京。

五、唐诗宋词里的长安

1、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2、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3、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

4、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5、诗人们的感情是真挚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安的古诗词,不妨留言告诉科教授吧!

6、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7、不要见到长安游乐的地方,就把宝贵的光阴浪费掉。

8、途经骊山华清宫,回头望去,林木苍翠,花团锦簇,锦绣成堆,山顶上宫殿重重叠叠,一道道宫门依次打开。

9、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唐·杜甫《月夜》

10、唐人的写作现场。诗人之间的关系

11、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12、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不计陪都)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建都于此,唐朝鼎盛时期常住人口185万。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

13、在这萧瑟的西风中,观赏着落日残阳,微光照耀着汉朝的墓冢和那破败城楼。诗句描写出了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萧瑟景象。

14、  此条实为因诗得官的佳话。韩翃此诗经德宗金口玉言的“钦点”,辅以本事之传播,遂致身价倍增。

1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1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7、未时的阳光依然耀眼,但盛唐气象经过安史之乱已经不复存在。此时的长安城,就像一个晚景凄凉的老人,对过去的辉煌不无怀念,但更多的是哀伤和无奈。这个时辰最有才华的诗人是杜牧,他写下三首《过华清宫》绝句,记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和长安城的往事,让人唏嘘不已。

18、沈佺期这首诗从长安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着手,描写了长安城的壮丽辉煌,亭台楼阁众多,街道宽阔,城门众多,交通发达。而面对这样一个富丽堂皇、繁华兴盛的长安城,或许不仅对唐代文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也许对今人也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唐代文人对长安的热切追求和崇尚之情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心中能够产生深深的长安情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19、  盛唐诗坛著名诗人王维和李白更是两个显例。王维年未弱冠即来长安,为宗室岐王和玉真公主所赏知,很快融入长安文化圈,年少即得大名,《旧唐书·王维传》记载:

20、可它依然是很多人的心之所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