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衬动的例子的片段(100句)

2023-01-24 09:15:06 0 59

一、以静衬动的例子的片段

1、提示学生要选好观察点和视觉角度,把观察对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按一定顺序对目标进行定点观察。

2、这段精辟的议论,借用《篱笆·女人和狗》插曲中的歌词,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由感性升华到理性,深刻认识到生活是充满矛盾的,需要人们去搏击,非常警人。

3、欢迎订阅2017年《中学语文教学》

4、“诗眼”作为课程知识(教什么)的要点

5、乙:这简单。我先给你说说怎样把动的写静吧。你听:葫芦飞船在层峦叠嶂间穿行,在明媚的阳光间飞舞,向着大海,向着希望奋飞而去。风声在耳边呼呼作响。一座接一座山峰、一道连一道山谷、一片又一片的树木飞快地向身后跑去。

6、还有音乐教室后面的桃树,旧教学楼上的燕子窝,在屋檐上跳来跳去的小野猫……

7、(3)重分析,辨文章主次

8、开头先描写出租车司机的胖、懒、邋遢等,给人不好的印象,这就是抑;再描写司机用自身的事例,如孝顺父母、尊重妻子等,对“我”进行善言规劝、教导,司机是一个好人,这就是扬。文章描写人物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刻画出这位中年司机心地善良、孝顺明理的鲜明个性,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9、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0、以静衬动,就是通过写静反衬躁动特点。如:球场上热闹非凡,突然一号球员凌空跃起来了一个高空扣篮的优美动作,顿时球场一片寂静,一点声音都没有,过了好一会,人们欢声雷动,疯狂鼓掌、高喊。

11、(1)下水文,为选材指路

12、夏夜,一场大雨刚过。窗外,稀稀拉拉的雨滴声还不时传来。但,明显的,天气一下子变得凉爽起来。我赶快打开各个房间的窗户,竭力地想让室内燥热的空气散发出去,而让那凉爽沁人的带着草木气息的清新空气光临这久违了的空间。啊,多么爽神怡心的空气呀。它把我一天来闷在屋子里的烦躁不安,稍稍消淡了一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靠着阳台的窗口,凝望着这凉爽的静谧的迷人的夏夜。远处,电视塔静静地矗立。朦胧的黄与荧荧的绿组合的轮廓,犹如一支彩色的蜡笔插在了灰黑色的天幕中,像在诉说一段遥远的心绪;近处,北濠桥路上,守候在雨夜中的一盏盏路灯,默默地闪着黄乎乎的光轮。光圈下闪闪发亮的路上,不时有几辆小轿车,公共汽车,“哧哧”地一滑而过……。

13、“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14、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15、同时,如果站在课程知识构建的高度看,“诗眼教学法”就不仅仅是“妙手偶得”的教学技巧,而是可以推而广之的教学理路;就不会只是随机而零散地“偶一用之”,而是可以选择更多合适的诗作,构建“诗眼”单元,发挥多篇教学的合力,让学生建立起“抓诗眼、品诗眼”的古诗鉴赏意识。

16、水塘里出现一片两片、三片四片圆嫩的叶,在水上柔柔的飘着,碧绿得不似人间色彩,叫人怀疑是仙女下凡沐浴时遗忘的手绢。

17、开始进入林中,几棵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天地间,真像是支天的柱子,一阵风吹过来,松树摇头晃脑,松针互相摩擦,发出“簌簌”的响声。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松针,走上去就像踩在地毯上似的,软绵绵的。

18、五年级课文《祖父的园子》,我在园子里铲地、玩耍的事情是详写的,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还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出祖父的园子给童年的自己带来的自由、快乐。

19、当然,记叙文也可以用标题悬念法,如“哥哥真是捡来的吗?”“请扔掉它”等,这些标题抓人眼球。读完文章才知道,哥哥不是捡来的,“我”才是捡来的;“请扔掉它”中的“它”是指烟,即戒烟,此题比“戒烟记”有吸引力得多了。

20、看,一位学生写爱读书的爷爷:天微微地亮了,田间的庄稼仍蜷缩着身子沉浸在睡梦中。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已戴着老花镜,理首于一本厚厚的书中。风儿在他耳边轻轻吟唱,他却浑然不知。

二、以静衬动的段落

1、乙:我这就是通过错觉把不动的东西写动的。

2、在随文练笔中,有的是片段的借鉴,有的是整体类型或结构的移植,写的片段有长有短。较长的语段有时也可以采用“生生”合作写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篇章的构成方式,对过渡之法亦有涉及。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是对类型文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可以创设“秋天的落叶”情境让学生仿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师生归纳,把文章框架定为:目睹落叶时情态(摹景),疑惑落叶(心理),询问落叶原因(对话),追根求源(动作,心理),小组组员分块描写,再凑零为整。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中,要讨论如何使文风协调;如何过渡自然;如何适当删减补充,以突出重点。大到整体布局,小到描写妥帖都得契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相互修改,把拖沓变成精练,把干巴变成细腻。

3、教学设计,最主要是考虑两件事:教学内容的提炼(教什么)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或创造(怎么教)。

4、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5、师:在中国,杜甫的诗歌广为传唱:“国破(生: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生: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生: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写尽了家国之难、战争之苦、百姓之悲、士人之愁,留给我们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他是为时代、国家、百姓代言的“铮铮铁汉”。而铁汉的沉郁顿挫所寄托的对象很广泛,除了战争、吏治等,还有春雨、泰山,甚至是亭亭的美人。沉郁之中还有柔情。沈德潜说:“写昭君诗,此为绝唱。”何为绝唱?我们一起来领略。(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推举同学来示范朗读;教师示范;学生再次深情朗读,进入诗歌情境。)

6、为适应学术期刊文献信息传播现代化,推动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化,扩大学术交流,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法规文件的规定,自2017年第1期开始,凡投稿至本刊的教育教学论文,需提供150字左右摘要、3~5个关键词。摘要必须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四要素。以提供梗概为目的,不对文稿内容做评论。另外,所有引文必须加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给出详细出处。

7、“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紧扣学生的学段特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探询习作技巧的不足,确定其可延伸处,从教材中挖掘习作因素,最大化发挥教材文本的功能。使读写实践得到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8、就是在记叙到适当的地方,用一两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譬如佳作《生活是一首歌》,开篇在叙述了生活中的“苦”后,篇中来了一段点睛的议论:“但是我知道:‘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怎能没有酸甜苦辣。’我有什么理由怨叹生活的不公呢?”

9、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五年级九班吴雨奇

10、确定对象,补充题目

11、神态描写是指关于人们面部表情的描写。用来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有两个字的,如安详、诚挚、羞涩、傲慢……

12、入选教材的文本很多是从“原著”中选编或改编而来的,有着丰厚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立足“节选文”,利用单点对接、同类比较、想象、追问、练笔等方式,帮助学生走进“原著”,激发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界,提升语言品质,丰厚文化积淀。

13、往期图书打卡参考习题:

14、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它的外形和习性有什么特点?

15、赠送12本优秀童书打卡问题,可为孩子收藏、打印!

16、请你以“自述”的形式写一种身边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也可以是器物。

17、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表现在根、干、枝、叶、花、果等方面。观察这些特点,应该有顺序,有条理。观察它们可以用眼睛,可以用耳朵,可以用鼻子,可以用手,还可以用心去思考,去想想能不能用上比喻句和拟人句。有时候,还可以把静态的植物和动态的植物结合起来去观察,去写,也就是“动静结合”。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有变化的,还可以写出它的变化。有时候,某种植物身上还有某种精神,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个或某种人,这样我们还可做到“托物寓人”,升华主题。

18、如果请你按时间顺序来写美丽的景物,你想写哪里?你能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的修辞方法,做到动静结合和多感官观察?

19、这篇短文把月光写“活”了。月光从窗外探进来,特别明亮,联想到月亮是被爽朗的雨洗白的,月亮成了湿月亮。一个“湿”字,就把月光由“光线”变成“流水”,把静态变成了动态。这一变化也与后面的感觉(捧在手心,感觉清悠悠,一直凉到脚底)达到了一致。月光如水一般地流动着,给人清爽纯净的感觉。

20、(《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第4期)

三、以动衬静 动静结合的例子

1、事物静止不动,称为静态;事物处于活动变化的状态,称为动态。课文《鸟的天堂》先描写了大榕树的大与茂盛,抓住榕树枝、叶、干、根的形态来表现,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这是写鸟的天堂静态的美。然后着重写了鸟——鸟声、鸟影、鸟欢,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是写鸟的天堂动态的美。课文有动有静,构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赞美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写文章时加强事物的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可以通过两相对比,使文章更生动具体,景色富有变化,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动静组合式。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月夜》这篇文章中,有这样的描写:“天色逐渐暗下来,大地笼罩着一片朦胧的夜色。月亮姑娘悄悄地露出了它那圆圆的笑脸,俯视着辽阔的大地,村庄、山川、田野好像一座逼真的玉雕,庄严而美丽……”“奔腾了一天的小河,在月光下慢慢地流淌。晚风吹来,波光粼粼,就像无数的小鱼在水面追逐、跳跃……”这里的前一段是静态描写,突出了月夜的清柔、美妙,而后一段是动态描写,则显示了河流的欢跃,这样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回家想起晚霞,印象最深的是那奇幻的变化,好像一个万花筒一样,无论是色彩还是形状,一直都在变,有时像一匹金黄色的骏马,不知疲倦地奔腾在空中;有时像一只金红色的雄鸡,在报晓黄昏的到来;有时像一个羞涩的少女,在天空中漫步。有时又像条彩色的丝带,漂浮在空中,又悄悄地飘进了我的心里。

4、“挑逗’一词,贬词褒用,体现紫藤萝花地活泼可爱和烂漫情趣。

5、荷,就以这样美好的姿势站在夏天,站成一片清香的风景。

6、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7、他冷静地带球到了禁区,面对对方一名高大的后卫,不慌不忙,把球往高处一挑,就过了那名队员。他快步来到门前,一脚怒射,只见球像一发炮弹一样向球门右上角轰去。

8、(3)生写后自己读一读,自评自改。

9、(案例)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学生深刻认识了严监生吝啬的形象特点后,笔者插入“原著”中的一段文字,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10、用以“提挈”的关键处,可以是教师提出的纲领性问题(如宁鸿彬老师的经典课例《故乡》《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篇内容”),也可以是文本自身的关键词句,即通常所谓的“诗眼”“文眼”。李晓翠老师执教的《咏怀古迹(其三)》,就是一个运用“诗眼”教学法的成功课例。

11、我和爸爸慢慢后退,虎妈妈发现“危险”解除,然后才俯下身体,搂着小老虎一起躺着睡觉。

12、以静衬动:以静态的景物来反衬动态的.

13、有四个字的,如大惊小怪、兴高采烈、面红耳赤、从容不迫、垂头丧气……

14、……大树扎在土里的根被表面的养分欺骗,不愿向下深入……在狂风之下,轰然倒下了。

15、说,仁者静,智者动。常见心气浮躁的人,举止轻佻,多不能够长寿。古人认为,砚台用世来计,墨用时来计,笔用日来计,这就是动与静的区别。

16、甲:远处看大海,感受应该是这样的。这样写不错,真实,忠于自己的感受,不是想当然的写法。还有把动写静的方法吗?

17、从那厚厚的叶子地毯中,我拾起一片来仔细观察,发现它的颜色淡黄,还夹杂着一些淡绿色和棕色,叶子的前端是弯弯曲曲的。细小的叶脉一条一条的,就像我们体内的小血管。要是你循着叶脉抚摸的话,是滑滑的感觉;你要是不顺叶脉抚摸,是一种涩涩的感觉。拿住它的叶柄,摇一摇,真像一把小小的金扇子。

18、全文写两颗种子的成长,一颗生长于逆境,一颗生长于顺境。生长于逆境的种子最后在暴风雨中存活了下来,而生长于顺境的种子最后在暴风雨中轰然倒下了。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既点明了主旨,又升华了主旨。

19、(案例)《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就围绕“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展开。学生在“一茎灯草”多耗油与他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对比、交流中,进一步领悟了严监生吝啬的人物特点。在教学即将结束时,笔者又抛出了一系列问题:

20、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

四、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举个例子

1、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

2、参考有关“诗眼”的诗学知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3、(案例)教学《草原》开头。初读文字后,一般学生未能读出作者游玩草原的特殊心情。因此,笔者将“原著”的开头“复位”,共同研读。

4、让孩子爱上阅读写作何时开始?有何方法?

5、紫薇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开花的梦的?四月暮春的天,它还一副沉睡未醒的样。别的植物早被春光唤醒,争先恐后地兜出自己的好颜色,争奇斗艳,一决高下。独独它,光溜溜的枝干上,看不出一丝显摆的迹象——它真是沉得住气。

6、有以静衬动的写作手法。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三句都直接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惟第二句则从静态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瀑布倾泻喷涌的动态之美,尤其是动词“挂”字更为传神,偌大的瀑布,谁能有这样的伟力将它挂起呢?

7、以动衬静式。就是将动景作为衬托,以突出所描写的静态景物的特征。史铁生《我与地坛》有这样一段话:“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飘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段文字看起来是在描写园子的动景——蜂儿飞舞、蚂蚁疾行、飘虫升空、露水坠地,但它要反映的却是园子里的荒凉、寂静。连露水坠地都能听到“轰然”的声音,草木生长的窸窣声都清晰可辨,可见园子的安静程度了。

8、“小”指小题材,“大”指大主题,即用生活中的小事、琐事,来表达深刻意义的大主题。正如“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样,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题材往往能反映深刻的主题。例如,佳作《义卖》从一男生捐书义卖写起,写出了爱心的细微,以及细微的爱的传递:老师、同学捐出了自己的一片片爱心,也收获了一片片爱心。爱心是可以产生共鸣的,他们用爱回报爱,更希望用爱心温暖那些需要抚慰的心灵。

9、生读。师:这是——山林即景。有静静的明月、松林,也有流动的清泉、喧响的竹枝、摇动的莲叶,动景更衬出山间的空幽。

10、爸爸带我到动物园参观,恰好听说虎妈妈前不久刚刚生下一对虎宝宝,于是我就拉着爸爸的手,迫不及待地去“老虎山”去看虎宝宝。

11、一二年级目前打卡的是全彩注音版的《爱心马戏团》,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一部短篇童话集。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关注儿童心灵成长,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小朋友阅读。

12、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

13、刘学,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大崔庄小学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热爱阅读、渴望亲近语文,向着阳光,努力自生长。

14、习作中虎妈妈的“动”跟虎宝宝的“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处看,“阳光洒在虎妈妈和虎宝宝的身上,轻轻柔柔……”脚步惊动了虎妈妈时,抓住“抬、立、转动、瞪、拢了拢”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它的警觉,而此时,两只虎宝宝“照旧在妈妈身体下边安稳地睡着”。更接近虎妈妈时,它越发加戒备起来,“腾地站起”,“迅速含起”,“扭头就走”,“转来转去”,把虎宝宝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此时“虎宝宝继续睡着”。离开“虎山”时,又出现了开头那幅温馨恬静的画面,照应了开头。虎妈妈的一举一动都是为了保护虎宝宝,虎宝宝因为有虎妈妈的保护而安心地做着香甜的梦,本文动静相结合,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15、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6、“对不起,请让一下!”

17、(课文)“要不——摔跤?”(原著)“你想要枪?咱们打赌吧。你赢了,枪是你的,输了,鞭就归我。敢吗?”嘎子说。“行啊!”小胖墩儿跃跃然了。小嘎子抬头指着墙外说:“上树,看谁先够着树上的乌鸦窝。“小胖墩儿一看墙外那棵大杨树,高足有七八丈,着实高得眼晕,连忙摇头说:“不跟你赌那个,我上不去。”“要不——摔跤。”

18、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落下,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19、荷花是夏的心脏,鸣蝉是夏的消息。夏挥汗作雨,气喘为雷,一路上风风火火。它来到水塘边,不禁“噫”了一声——

20、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

五、以动衬静举例子

1、再看两只虎宝宝,根本没有在意外边的声响,照旧在妈妈身体下边安稳地睡着,它们把四脚松散地展着,把尾巴平稳地拖着,眼睛安静地闭着,一动不动,一动不动,睡得很香很甜。

2、这里是不是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是不是很好地表现出了“他”球技高超的特点?

3、请你针对平时经常见到的一样静态事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再用多感官观察,并用上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一个精彩片段。

4、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巧妙灵活地确定。

5、文章不是无情物,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饱含了作者的一份情感,而这份情感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语言文字。因此,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衔接点,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的内心世界,呈现“原著”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更好地理解课文。

6、这一系列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根据对“节选文”的认知,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严监生一毛不拔,不会做这些事。于是,笔者呈现“原著”中的相关陈述:

7、教材简析:五上第七单元以“自然之趣”为主题编排了《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和《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两篇精读课文以及《月迹》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表现了景致的情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要素与单元课文安排浑然一体,恰是沿着“由读到写”的轨迹,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8、今天读的故事中,嘻嘻兔一开始写的同桌,没有重视语言描写,显得很是平淡,后来在罗比老师的点拨下,做出了改正。请说一说,改后在哪方面加强了语言描写?

9、乙:去你的吧。柳树是你写动的吗?那是风婆婆吹动的。蜻蜓是你写静的吗?那是它自己停在大叶上休息呢。

10、(课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原著)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有过不太好的影响,认识怕到北方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11、“哦,抱歉。”我侧过身子让他过去,忽然觉得这声音很熟悉,回头一望,果然是他……

12、秋天带着它的调色盘来到了果园里,它把苹果染成了红色;把桔子染成了橘黄色;把葡萄染成了紫红色的了这时,调皮的风宝宝来捣乱了,它把秋天刚染好的的树叶打着旋吹了下来天空中飞来了一群大雁,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小鸟们正忙着寻找食物,准备过冬秋天把丰硕的果实留给人间,把美好的祝愿留给人们后,秋天便拂袖而去树枝摇曳,叶儿与追随秋天的足迹乘风而去,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飘然落下留下一个美好的思念和静静的沉思。

13、交流预设:这一段通过形状变化写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动态过程。“溜”“爬”两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这样使月亮的动态变化更生动。

14、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15、逆境诞生的美丽无懈可击。

16、此文采用了虚实法来写。虚——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实——景物描写。文中既有对眼前景物、过往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但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寄寓于“杂草”“桃树”“燕子窝”“小野猫”“数学题”“水笔”等事物,虚实相生,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17、播放落雪的视频,学生边看边思考,这样的雪中即景可以怎么写,按什么顺序写,怎样写动态变化,你在这样的雪中又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18、乙:当然。我还能通过想象,根据自己当时的感受把静物写动。你听:我走在森林深处,觉得身边的树木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地跟在自己身后。这样写能表现我极度害怕的心理。再如,“橘子树背着无数黄澄澄的蜜橘,累得弯了腰,气喘嘘嘘地呼叫:“熟了!熟了!”把静态的橘树写动了,赋予了人的感情、人的行为、人的语言,把丰收的景象、丰收的喜悦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19、提供写作技巧、方法,考试政策,让孩子轻松快乐备战升学。

20、全班展示,师生共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