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洞庭湖的诗句古诗孟浩然
1、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辛弃疾《水调歌头·寒食不小住》
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4、第四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被誉为神来之笔,极尽山水宏大的气魄,最为历代名家所推崇。“气蒸”写出了洞庭丰厚而有力的底蕴,“波撼”则以岳阳楼为客体,衬托出洞庭湖水的激荡与澎湃,突显出洞庭湖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清代王士祯在《然灯记闻》中提到这首诗的用字,说:“这‘蒸’、‘撼’二字,‘用词何等响亮,何等准确,何等令人惊艳啊’!”
5、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7、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出自唐代:雍陶《洞庭诗》白话文释义: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8、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杜甫《宿青草湖》
9、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张谓《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10、清代张惣《唐风怀》:南村曰:起得最高。当时皆惊“云梦”二语为名句,其气概故自横绝,不知“涵虚”句尤为雄浑,下二语皆从此生。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投赠给张九龄的干谒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
12、出处:出自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4、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15、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16、以诗表意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正是自唐代孟浩然开始,而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正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他是唐朝第一位倾全力创作山水诗的先行者。自他开始,山水不再是具体山水,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因山水而生情,而是将山水风景转化为诗人自己的思想或抱负,与诗人自身的精神、气质融合为一体,这种创作体验,正是以孟浩然为代表的“王孟诗派”所着力倡导的,也是孟浩然所一力践行的田园诗风。
17、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8、近一百年来,洞庭湖由于人为与政策的原因水面逐步萎缩,早已难见八百里洞庭袅袅烟波的盛况,幸而有孟浩然的这首诗,可以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美妙而壮阔的洞庭山水风景。
19、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李白《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
20、五六两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二、孟浩然描绘洞庭湖磅礴气势的诗句
1、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2、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坐观:一作“徒怜”。徒:只能。一作“空”。
3、支持:安徽佑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4、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5、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高空。
6、一二两句写的是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7、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出自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8、⑶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9、这首诗对于洞庭湖景色的描写,一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洞庭”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有云梦、云梦泽、九江等多种别称,并在《史记》《周礼》等书中都有记载。那么,“云梦”是什么意思呢?《汉阳志》中这样解释“云梦”的含义:“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指的分别是两大片比较宽阔的水面。汉晋时期,随着水域面积扩大,洞庭湖水面更加开阔,有了“八百里洞庭”的说法,“洞庭湖”一词才频频出现于后世的诗文中。
10、所以当时,张九龄已经是朝廷的重臣,孟浩然写这首诗送给张九龄,表达了希望得到赏识与推荐之意。
11、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12、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13、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
14、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15、⑹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16、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李商隐《木兰花》
17、由陕西省诗词学会组织专家编写、孟建国会长作序的《常用诗词曲韵谱》近日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18、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9、白话文释义:洞庭碧波荡涤着万里晴空,君山一点仿佛凝在烟波中。山中的美景真是神居仙境,楼阁如玉砌,殿堂连珠影,镶嵌在月轮边上,与明月相映。平湖万顷凝着秋色的清冷,天边闪烁着时隐时现的晨星。经霜的橘林色更鲜浓。听人传说,罗浮山下,有暗道与仙境连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三、望洞庭古诗孟浩然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2、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贾岛《赴南巴留别苏台知己》
3、⑦、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4、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年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
5、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孟浩然以“舟辑”、“垂钓”钩锁含题,却自全无干涉。
6、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7、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8、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9、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刘禹锡《句》
10、孔孟之道国学机K4plus编号:2050
1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12、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13、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14、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15、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16、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17、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18、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刘云:托兴可伤。又云:起得浑浑,称题。“蒸”、“撼”偶然,不是下字,而气概横绝,朴不可易。“端居”兴感深厚。末语意长。
19、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20、洞庭湖边,最有名的建筑就是精巧的岳阳楼,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这样描述美丽的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想像一下那时的洞庭湖,远山如黛,长江旖旎,湖面宽阔浩荡,早、晚、四时景色各有不同,有冷风怒号,浊浪冲天,也有碧波千里,风平浪静。正因如此迥然不同、变化万千的洞庭湖,才带给世人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使范仲淹道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古仁人之心,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四、孟浩然写洞庭湖的诗句
1、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
2、一天一首古诗词,小国带你学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请采纳。
4、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5、试题答案:(答案)①.便引诗情到碧霄②.气蒸云梦泽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萧萧班马鸣⑤.山山唯落晖⑥.苔痕上阶绿⑦.⑧.试题解析:(解析)略
6、宋代蔡绦《西清诗话》:洞庭天下壮观,骚人墨客题者众矣,终未若此诗颔联一语气象。
7、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韩愈《寒食日出游》
8、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9、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10、这首诗一共八句,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洞庭湖烟波浩渺与云蒸霞蔚,后四句委婉地表达了谋求赏识与提拔之意。后人对此诗评价多赞誉有佳,尤其是前四句,气势雄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后四句则借由山水的雄浑壮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希望。当然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清代毛先舒对此诗的评价是“上截过壮,下截不称”。
11、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12、说到这,我要给大家介绍下中书令这个官职。唐代初年,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负责政策制定和决策,中书令是中书省最高长官,初为正三品,代宗后升为正二品。右相、内史、紫微令都是中书令别称。
13、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14、纸刊投稿邮箱:ahhfsk@1com
15、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6、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17、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18、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19、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0、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五、孟浩然写的关于洞庭湖的诗有哪些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4、⑸撼:摇动。一作“动”。
5、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6、明代许学夷《诗源辨体》:浩然“八月湖水平”一篇,前四句甚雄壮、后稍不称;且“舟楫”、“圣明”以赋对比,亦不工。或以此为孟诗压卷,故表明之。
7、朋友,你好!非常高兴与你在诗词的世界相遇。今天我和你赏读一首孟浩然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9、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出自唐代: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10、秋水盛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1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13、⑤、济:渡河。⑥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14、本期配乐剪辑自:查卓西《洞庭秋思》龚一《潇湘水云》
15、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孟郊《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16、本韵谱包括《中华通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等几个常用韵谱以及常见格律诗体式、常用词谱、常用曲牌等内容,对于诗词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和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相比于其他韵谱,本书特点是一方面新旧韵兼备,诗词曲并收,做到了全面实用;另一方面着眼常用韵字韵谱,删繁就简,简明扼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需求,也方便了读者使用。
17、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写法,描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八月秋水涨潮后洞庭湖碧波连天,天空仿佛装在湖中一般。远望天水一色,湖中水气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边的草木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象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的动了起来。这几句写得形象鲜明突出,笔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洞庭湖,体现了诗人自己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历来为后人所欣赏。后四句借景抒情,第六句由湖水的浩阔引出“欲济无舟楫”的感叹,委婉含蓄的表达诗人求荐入仕的愿望和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引用《淮南子》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进一步的表现自己的心迹,希望能为国为民一展抱负。
18、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19、译文八月的洞庭湖水涨满,包容天空于水浑然一体。
20、主办: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