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氏檄文(100句)

2023-05-09 08:07:00 0 59

一、讨武氏檄文

1、无疑,这篇《檄文》是相当成功的,湖南各地大小乡绅、地主、读书人、农民都加入到了镇压太平军的行列之中,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轰轰烈烈的局面,好不壮观。

2、武则天从临朝称制到称帝的一路上本就饱受天下人的诟病,但她依旧凭借一个女人的身份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位置上。骆宾王的这篇《讨武曌檄文》不仅以其文笔和内容名传天下,其背后的故事还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面对暴政时的真实想法。

3、骆宾王(原文)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唐)骆宾王《讨武檄文》节选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可见这篇檄文煽动力之强了。

4、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5、《牧誓》给后世文人提供了一顶坑人无数的大帽子——沉迷女色。生活作风问题真是兼容并蓄妙不可言,第一有莫须有之妙,取信于人的难度异乎寻常的低;第二容易引发群众的羡慕嫉妒恨,美女是稀缺资源,总是人人向往的;第三有众口铄金之效,下三路的八卦,人人爱听爱传。

6、三国之后500年,初唐四杰之首的骆宾王,为反抗武周的徐敬业写就了文垂千古的《讨武氏檄》。不过徐敬业比之袁绍更加提不起,败得稀里哗啦毫无悬念,实在对不起骆宾王奔流而下气势如虹的文笔。

7、曾国藩越想越激动,趁着高昂的情绪,稍稍理了一下头绪后,挥笔一气呵成了针对太平军的《讨粤贼檄》(以下称《檄文》)。写好后,他命人大量誊抄,在大街小巷四处张贴,不管是喧哗的闹市还是偏僻的乡村,几乎人人皆知。

8、因此,太平军内部有些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后来加入的“新兄弟”,心中的不平和嫉妒越来越强烈:同是天国的兄弟姊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老兄弟”的待遇,这为太平军最后的内讧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当一个组织内部出现问题时,是十分危险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洪秀全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根本就没在意,此刻的他在深宫有美女相伴,有佳肴供着,根本就无心关心这些事情。

9、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象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的坟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被贬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事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末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郡,让大家都知晓。

10、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鹅,与同类者争胜。有射武后斗淑妃,抢后位之嫌。

11、第以卫道面目出现,争取封建士人,号召知识分子起来捍卫孔孟之道。

12、当年后晋的史臣尚且在书中加上个前提,说这件事是他自己的看法,并没有证据,而到了宋朝修订《新唐书》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时候,这件事却被坐实。

13、人们谈起大唐盛世的时候总会把目光聚焦在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其实就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来说,建国前五十年都只能说是初期。这也是为什么初唐四杰大都生活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代的原因,到了唐玄宗时期就是李白、杜甫、贺知章这些大诗人们大放光彩的时期了。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初唐四杰的作品,骆宾王的《咏鹅》更是被作为儿童启蒙诗句,再往后就会学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但是让骆宾王声名显于后世的却不只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咏鹅》,还有著名的《讨武曌檄文》。

14、比如最出名的就是替川妹子郭姑娘出头写了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长诗,痛斥卢照邻的朝三暮四和移情别恋。

15、武则天读到这抬头惊问:“我去,这特么谁写的?!”

16、你猜的没错,这个网红BOY正是初唐四杰中最具传奇色彩的骆宾王。

17、而骆宾王给出的答案是,必须有关系!

18、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19、最后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发出号召,先让百官自惭自励,再从正反两面痛陈利害得失。

20、说简单点,王皇后对于武则天早就没有了实际的威胁,武则天根本不用牺牲亲女儿。

二、讨武氏檄文朗诵

1、接到道王爷的通知后,他不但不高兴反而上起了火,义正言辞地在《自叙状》中写道:

2、宋之问听了十分惊讶于老僧的才学,受其启发一气呵成吟完了全诗:

3、很明显,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非造反宣传队队长骆宾王莫属。

4、闻一多先生评价骆宾王说:“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5、其实,这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不伦不类的拜上帝会自然不是有数千年的孔孟文化的对手。没有根基的太平天国就这样悬在半空,一阵风都能把他吹走。

6、曾国藩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主意,不过,灵感总是在一瞬间闪现。

7、自己这次奉旨和太平军作战,一定能取得胜利,绝不是徐敬业起兵所可比的,应当有一篇比《讨武氏檄》更好的文章!文采要出众,气势要宏大,文字要传神,只有这样的檄文才配得上这场战争流芳百世。

8、有个叫李荣的道士在京城长安名头很响,女粉丝很多,此人和一个叫王灵妃的女道士突破了清规戒律后居然不辞而别,一个人躲到了成都。

9、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10、《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是中国古代檄文中的上乘之作,理直气壮,气势磅礴,手法上先抑后扬,使武后的劣行与徐敬业的正义之举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声泪俱下,具有极大的煽动力。

11、文章的最后,更是傲娇爆表:

12、让我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吧,风云际会,击水三千!

13、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问是谁写的,继而感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此檄的锋芒犀利,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14、诸位或者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坟上的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该依托谁!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侍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皇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15、造反是个大工程,第一步就是要师出有名。

16、由于徐敬业战略失误,这场轰轰烈烈的造反不足3个月就仓皇落幕……

17、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18、然而,很快唐朝又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也将骆宾王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

19、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20、历史有趣,诗词很美,来吧,一起听故事~

三、讨武氏檄文解析

1、骆宾王在扬州城楼上畅想的“戎衣平定,歌舞长安”的景象终究没能实现。

2、他活出了最真实的自己。

3、年轻人略作思索,旋即侃侃而谈:

4、骆宾王,你有勇气站到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最心狠手辣的女人的对立面吗?

5、老骆同志不愧是天才啊!不仅文采登峰造极,还是心理战的高手!

6、当时连乌伤县的县长都是骆宾王的死忠粉,他一心想把义乌建设成文化高地,于是下令把骆宾王的《咏鹅》和《玩初月》镌刻在县衙照壁的前后两面,以此彰显义乌人文鼎盛,英才辈出。

7、(PS:上一期有写到杜甫杜大叔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两个家族都是李唐皇室血统,在武则天对李氏宗族的屠杀中,杜大叔的外祖父母所处的两支就都被杀的挺惨,所以杜大叔也没沾上什么李唐血脉的光……)

8、近日,崇庆中学一学生写的一篇《檄小卖部文》。是为批判学校小卖部的。

9、其实,兄弟姊妹只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显得更加亲近,相信太平军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父母是谁。曾国藩这样说自然是别有用心。经过他大肆渲染,引起许多人对太平军的反感。毕竟几千年的封建伦理思想早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10、可惜骆同学不是一般人,而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天才,天才的显著特征就是情商总是不在线,于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11、这首诗,后世之人一直搞不明白骆宾王到底是在送谁,也许,他送别的正是自己。

12、好文章可以不点赞,一定要分享给朋友圈!

13、第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说成是“外夷”的代表者。

14、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造反是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行为,非常容易亏本,而亏本者的结局往往就是一个字:死。

15、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16、武后能上位,肯定是有手段的,大家都看过宫斗剧,此不累述。至此,武后上位已13年了,后位稳固,传常与高宗共论朝政,史上并称二圣。

17、据传,唐高宗看了后,发怒说:“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即认为王勃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并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逐出沛王府。

18、不管对方有多强大,我永远选择站在道义的这一面。

19、的确,对于“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的武则天来说,这点黑料实在不值一提。

20、此时,在扬州,开国功勋徐茂功的孙子徐敬业已经举起了反抗武则天的大旗,老骆于是义无返顾地窜到扬州加入了这支造反队伍。

四、讨武氏檄文拼音

1、最终却发现不是搞错了,而是运气不够好。

2、此文有理有据,慷慨陈词;前段历数武氏罪恶,作为讨武铺垫,中段为李敬业的正义起兵及必胜作陈词,下段号召天下响应,共伐武氏之大义,说服力和响应力都极强。传檄文传武则天手上,武观后并不发怒,而欣赏其文,读完之后赞叹“如此人才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读完后又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果然,后来徐敬业兵败身亡。

3、然而,这些跟骆宾王有什么关系呢?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临海县令,一个60多岁的垂垂老者。

4、如果高宗发现了小公主的死是武则天做的,他也绝不会册立这样的女子为皇后。

5、此文名为《讨武曌檄》,但武则天自名“曌”是在永昌元年(公元689年)称帝以后的事,可见此题目为后人所改,此文原名应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6、先说结论,历史上四大讨贼檄文分别是袁绍手下谋士田丰的讨曹檄文。骆宾王的讨武则天檄文,朱元璋的法援习文,天国的北伐檄文。骆宾王和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聚兵十万,准备反抗武则天,并且复兴唐朝皇帝的统治,但是他们的行动最终遭到了惨败。

7、可武则天生下了皇子李弘,其在高宗心中的地位无可动摇,而王皇后与萧淑妃却已落败。

8、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9、大家想象一下,县衙里每天穿梭往来的办事人员一进门看到的不是“为人民服务”或者“同心共筑中国梦”,而是一个几岁孩子的诗,这对骆宾王来说是多大的认可和荣耀。

10、多么希望,这就是骆宾王真实的结局……

11、李敬业组织的这次造反很明显没有成功,甚至都没有再军事史上留下名字,但是这篇《讨武曌檄文》却流传于后世。

12、公元683年,唐高宗一命呜呼。

1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4、用现代的话说,《讨武氏檄》不接地气,太不八卦,毫无槽点。这篇檄文成就了骆宾王的文坛地位,其政治意义却是雷声大雨点儿小,倒是和徐敬业的反武大业差相仿佛。

15、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此时的骆宾王可能不会想到这慷慨激昂的一呼正是他人生的最后写照。

16、西至新疆,南至云南,骆宾王将唐诗从宫廷、台阁引向了江山和塞漠,在文体的改革与创新上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17、王皇后在与萧淑妃的斗争中落於下风,因此出了个昏招,把武则天给弄进了宫里。

18、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19、人常说,看着秃子不要说和尚。只怕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20、理论上来说,这种官职好像也很适合骆宾王这种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人。但是,现实不是演电视,骆宾王也不是包青天,所以既没有江湖豪杰来相助,也没有王朝马汉在身边,就他这种分分钟得罪人的性格,放在现实中那就是著名的2集死啊!

五、讨武氏檄作者

1、反了!武则天,把天下还给李唐子孙,那不是你该得的!

2、骆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

3、宋之问一路小跑来到禅房中想要一探究竟,却已不见老僧踪影。问及其他僧人,回曰老僧俗名骆宾王,一大早已飘然而去,“乘桴浮于海”矣。

4、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5、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

6、在中华大地,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源远流长,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尊崇孔孟。而太平天国却极力反孔,捣毁孔庙、孔像,焚毁儒家经典,这就等于和中华大地的知识分子为敌。

7、古代文青们很容易被王公贵族们赏识,像王勃,王维都是如此,骆宾王后来也经人举荐进入道王府就职。

8、《牧誓》其实是姬发的战前演说,它更注重于鼓舞己方的士气。设身处地地代入一下,两伙儿人开片儿之前,突然得知对方老大是个万事由婆娘做主的耙耳朵、妻管炎,那心底的大男子气概还不立马喷薄而出啊,这酸爽简直难以想象。

9、苍蝇恶得混其声,蟋蟀安能窃其号,有射武后得位不正之嫌。

10、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武则天当年将王皇后与萧淑妃害死之后,将她们做成了骨醉,并且还掐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是个极其残忍阴狠的女子。

11、纵观其一生,以传奇登场,以传奇谢幕,是初唐诗坛上一位别具一格的猛人。

12、也许是上天听到了骆宾王的呼喊,一年多后,唐高宗立英王为太子,大赦天下,骆宾王获释出狱。(跟王勃还真是难兄难弟啊,而且这个当上太子的英王就是让王勃闯祸的《檄英王鸡》里的英王……)

13、千年之后读来仍觉凛凛之生气!

14、面试官看起来很温和:“年轻人,今天的题目就谈谈你对高节之士的看法吧。”

15、重获自由后的骆宾王一度心灰意冷:“少年识事浅,不知交道难。一言芬若桂,四海臭如兰。”

16、高宗原本就不喜欢王皇后,武则天入宫生子后更是如此,而萧淑妃也连带着被武则天给对付得惨兮兮,小公主夭折以前,武则天的地位已无可撼动,她完全没必要以女儿作为代价。

17、“呵呵,施主下联何不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老和尚淡淡回应。

18、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

19、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都问哪里写错了,却很少有人放在大背景下思考。

20、连被骂的人都忍不住击节赞叹,可见这篇大字报写得是有多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