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100句)

2023-05-06 01:39:49 0 59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

1、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2、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3、钟磬(qìng):指钟、磬之声。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5、(3)对比手法。动态的钟磬之音和静态的万籁俱寂两相对比,更让人心头为之一震,也才会有佛家顿悟的感觉。

6、《如梦令》LikeaDream

7、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

9、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10、《乡村春节掠影》ASketchofRuralSpringFestival(No.7)

11、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12、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13、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14、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15、(1)白描。比如作者对山光、鸟性、还有深潭、曲径……都是信手拈来,让人感觉浑然天成,很是形象生动。

16、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17、赵彦春,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翻译研究出版主任,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ngChina主编,国际汉学与教育研究会会长、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18、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19、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20、《鹧鸪天》PartridgesintheSky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译文

1、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2、“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代〕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一作:俱寂;但余一作:惟余)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4、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5、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6、尾联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这与王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7、简介:常建(708年—765年),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8、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9、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然而到了尾联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作者到底想写什么呢?最后半句话,但余钟磬音。钟磬,指的是佛教召集众僧的时候所敲打的一种乐器。尾联中,作者听到了钟磬的声音,于是他闭上了眼睛,默默的感受着仿佛周围都是寂静的,唯有那象征空门的钟磬之声能够像潭水一样使作者的心灵的污垢得到荡涤,使之更加清净。原来作者是想借着此情此景寄托其遁世无门的情怀。

10、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11、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12、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13、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14、初日:早上的太阳。

15、赏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6、CADDA

17、“悦”“空”该怎么解释?悦,使恰然自得,形容词作动词;空,使空,形容词做动词;悦”“空”两个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排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此情此景,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禅院空门愉悦的奥秘,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18、点击音频条,收听诗文讲解!

19、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20、《松花湖》PineFlowerLake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原文及翻译

1、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2、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分)

4、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可以想象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诗意的境界呀!

5、颈联中“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

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版性,潭影空权人心。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诗文解释)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词语解释)禅房:僧侣的住房。万籁:各种声响。(诗文赏析)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7、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清晨:早晨。

8、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9、《式微》It’sDark

10、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11、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12、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13、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SeeingDuFuOfftoHisPostinSichuan

15、《浣溪沙》(TotheTuneof)YarnWashing

16、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17、《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18、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19、“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都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20、《高阳台·次孟女史韵写法源寺丁香》LilacinDharmaSourceFaneinReplytoMissMeng’sRhymedVerse

四、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

1、《清明雨中》PureBrightnessDayintheRain

2、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3、高林:高树之林。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4、《春晨》ASpringMorning

5、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7、《雁门太守行》ThePrefectofGoosegate

8、相同点:①都是以香积寺景观为描写对象的五言律诗,②都抒发了诗人恬淡守静,忘情山水的隐逸胸怀;不同点:①作者不同,②前者为题诗,后者是吟哦;③《诗境浅说》: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此咏寺外幽景,皆不从本寺落笔,游山寺者,可知所着想矣。

9、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10、《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的诗句是:,。

11、原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2、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13、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14、钟磬: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结束。

15、晨游山寺,看到幽静的竹林、清澈的水潭,青山焕发、鸟儿欢唱,袅袅的钟磬声时隐时现。如此清幽的环境使诗人顿去杂念,心中豁然开朗。全诗虽咏禅房寺院,实抒寄情山水及隐逸之情。

16、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17、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18、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1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0、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译文简短

1、《春日南游归途寄诸友》ToMyFriendsontheWayBackAfteraSpringTripintheSouth

2、(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语言古朴,意象深微;构思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引人在平易中进入胜境。

4、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5、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扩展资料原文:

6、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7、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它的尾联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合奏。结尾两句,正是这一禅理意趣的反映。此时,古寺万籁俱寂,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那回荡在寂静山林中的阵阵的钟磬声音,更加使人感到了禅院生活的宁静幽寂。全诗风格清丽,意境幽绝。另外: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8、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9、代表作品:《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

10、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1、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12、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13、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1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5、ByCHANGJian

16、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弯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曲径通幽”之美学在中国古典园林上有广泛运用。

17、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18、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9、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0、(配图、编辑:孙巧霞)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