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100句)

2023-05-06 01:35:31 0 59

一、讳疾忌医

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说明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依靠真知灼见,莫听啧声烦言,除病与知政都是同一个道理。

2、那什么是药呢?《说文解字》的解释非常朴素,“治病草也”。药是一种草,它的特点是能够治病。所以传说说神农尝百草。神农尝百草,一方面是什么呢?看哪种草能够吃,它是粮食。另一方面,尝百草也是去找什么呢?哪种草能够治病。所以草药、草药,我们的中药是什么呢?是从百草中挑出来的。

3、[典故出处]邹韬奋《论文、杂感、随笔硬吞香蕉皮》:其实错了就老实自己承认,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过饰非是最苦痛的勾当。

4、那又过了十天——我们看这过了多少天,过了得一个多月了——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扁鹊见到蔡桓公,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以往你见着我都说我有病,今天你见着我,你有病啊?你见着我你就跑?你怎么那么奇怪?

5、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6、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7、对自己的(疾病)症状避之不谈,或有所隐瞒。对医生不相信,或者不去看医生 蔡桓公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后来扁鹊再来时,现其已病入膏肓,只得转身而退,并连夜逃往秦国去了,结果没多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中学课文《扁鹊见蔡桓公》中的“蔡桓公”

8、讳疾忌医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中写道:“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后人在使用中将“护”改为了“讳”。全句意思是:人有过失却不喜欢别人规劝,就像有病害怕医治,宁可毁灭其身也不愿悔悟觉醒。该东方典故的意思:现形容隐瞒缺点错误,不愿接受别人批评帮助。

9、▶本文为《杏林趣事》专栏第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

10、讳疾忌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要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善于接受别人的规劝。

11、还有些人因为害怕查出问题,索性就不去体检。好像只要没查出来,就等于没问题似的。还要给自己找个像样的理由:太忙了,没时间去体检。其实,你永远不会忙到做不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事。说白了,就是讳疾忌医。

12、讳疾忌医最早见于《周子通书·过》,书中写道: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今天书生文中提到的,并非患者不愿医治,而是有意无意中对于看医生这件事的准确性打了折扣。

13、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而今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

14、不相信扁鹊良言的齐桓侯过几天后果然病重,这时才想到派人去请扁鹊,但是扁鹊早知这时已经无能为力,逃离了齐国。齐桓侯不治身亡。由此便有了“讳病忌医”这一典故。

15、今日互动话题:你如果是扁鹊,会怎样和齐桓侯说呢?

16、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就没办法了,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17、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译为:现在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们定的规矩,比如患病了不看医生,宁愿消灭自己的身体但是还不觉悟。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18、点击上方绿标开始听故事

19、部分患者患了糖尿病,往往采取一种漠不关心、不检查、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不清楚该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发生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截肢等残废或过早死亡。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患者对糖尿病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不去接受治疗,那么势态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得知病情后毫不在乎或者惊慌失措,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20、患答:不知道啊,我平时爱嚼口香糖。

二、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谁

1、总编:张小贝责任编辑:陈思思版式设计:李艳萍

2、结果过了几天,齐桓侯果然病重而死。

3、你的点zan和转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4、蔡桓公那个时候没有感觉到不舒服,说,我没病,不治!那扁鹊就走了。走了之后蔡桓公还讽刺他,说医生专门爱给那些健康人看病。为什么?他本来是健康的,你给他一看好了,你觉得自己医术高明,没什么了不起。

5、扁鹊说:“疾病刚侵入体表,用药物敷熏就能够治好;疾病侵入肌肤,用针灸还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汤药能够治疗;如果病侵入骨髓,那就只有听任命运的安排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没有必要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

6、医生是要开药的,医和药是紧密配合的。药这个字,我们看,在小篆中写成这个样子,上面是草,底下是一个乐,这个乐在古代也读成yào。这个药是个形声字,从草乐声。

7、“讳疾忌医”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事情的祸端也有开始,所以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免得生出更大的祸端。

8、讳疾忌医主人公:蔡桓公、扁鹊。讳疾忌医,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jíjìyī,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出自《周子通书·过》。成语解释: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9、华佗——麻沸散的发明者

10、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11、讳疾忌医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12、张仲景,汉代名医,张仲景有一篇非常有名的著作叫做《伤寒论》。我们今天的中医看病,很多药方还是出自《伤寒论》。孙思邈是唐代的“药王”。除了这些人之外,我们知道还有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等等。中国历史上还是名医辈出的。

13、讳疾忌医,出自《韩非子·喻老》,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引用:“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权威答案请君好评

14、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15、防微杜渐即防范于未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扼杀坏事物,要从微细处着手,不让其有质变的机会,否则就会像齐桓侯那样悔之晚矣。

16、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人都会犯错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别人给你提出批评,积极接受,主动改正,不能讳疾忌医,脑袋扎在沙子里头,做那个埋头的鸵鸟。

17、华佗给人刮骨疗毒,那相当于是小手术,手术的时候就要有麻药。所以相传华佗最开始创造了麻醉药,叫做麻沸散。这个药喝下去怎么样呢?你就跟喝了麻药一样,动不了了,然后给你做手术,给你割肉。这个麻沸散很有意思,里头重要的一个配方就是酒。所以你看,医生和酒是密不可分的。

18、讳:隐讳。忌:害怕。隐讳疾病,害怕医治。典出《韩非子.喻老下》:战国时,蔡桓公有病,名医扁鹊见到后,对他说:“你有病,如不及时治疗,会越李越重。”桓公不愿听到别人说他有病,生气地说:“我没病。”士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就是喜欢没病以治病。”后来,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清.钱谦益《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19、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深入肌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更加深入体内。”桓侯不予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将会进一步加深。”桓侯又不理睬。

20、另一种说法蔡桓公指的是蔡桓侯,他是春秋时期蔡国的君主,姓姬名封人。蔡桓侯为蔡宣侯的儿子,继承了蔡宣侯的君主之位。蔡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姓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度的封地属国。因为受封于蔡,建都于蔡,因此被称为蔡国。可以说蔡国在春秋时期跟周王室的关系应该是很亲密的,因为是同姓宗族。但蔡国却一直默默无闻,蔡桓侯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中几乎无所见,只知在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三、讳疾忌医成语故事

1、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就医,现比喻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愿改正。《韩非子•喻老》:名医扁鹊三次见蔡桓公,都看出他有病,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是蔡桓公不肯医治,后来扁鹊见到蔡桓公就转身逃走,因为这时蔡桓公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了。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也记载了此事。

2、我爸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是复旦的教授,搞了一辈子科学。但在对待自己的健康,却非常不科学。59岁时,他全身黄疸。我和我妈都催他赶紧去医院。他却坚称,是家里黄色的灯光印的……无语吧。最后,他因为肝硬化早早过世了。直到现在,每每说到此事,我妈还是非常的不理解。

3、前面我们给大家讲了酒,我们知道酒是从酉的。酉这个字虽然是一个地支,但是如果你看它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你就知道了,这个字其实就是酒坛子的象形。

4、译为:现在人们如果犯了错,不喜欢别人指出来,这就好像隐瞒疾病,不愿医治一样。宁愿毁灭自身,也不愿意改正错误。

5、文中深刻揭示了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也应像对待疾病一样,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虚心听取别人真诚的建议,及时改正。若一意孤行,则可能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后果将不堪设想。

6、我做医生时,有一回管床上收了个车祸导致股骨颈骨折的病人。40多岁,开摩托被汽车撞的。一进病房就两种情绪。首先,抱怨:他们开车的,从不拿我们摩托车当机动车,老是这里别一下,那里挤一下的。然后,就是焦虑:这可怎么办啊!医生,我还站得起来吗?以后会不会长短脚啊?——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安慰他:没事的,隔壁病房一屋子骨癌,你比他们幸运多了。明后天开完刀,下地走回家。其实,我当然知道远没那么轻松。

7、解释:现在的人有了过错,不喜欢人们定的规矩,比如患病了不看医生,宁愿消灭自己的身体但是还不觉悟。

8、临走,患者吐露真言,“啊,我最近就是要孩子方面有点困难”。

9、五天后,扁鹊发现齐桓侯的病情病情已从皮肤腠理深入到了血脉,但是齐桓侯仍然不相信。又过五天,扁鹊发现齐桓侯的病情已深入到了肠胃,可齐桓侯对扁鹊的良言仍然置之不理。又五天,扁鹊又去拜见齐桓侯,发现齐桓侯的病情已经深入骨髓,于是不再请求为齐桓侯医治,而转身逃走了。

10、部分患者患了糖尿病,往往采取一种漠不关心、不检查、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不清楚该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发生双目失明、肾衰竭,甚至导致截肢等残废或过早死亡。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患者对糖尿病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不去接受治疗,那么势态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得知病情后毫不在乎或者惊慌失措,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11、两者是有区别的讳疾忌医指的是自认为病的很严重,害怕去看医生因噎废食指的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就不敢再去做这样的事情了

12、患一边伸舌头一边说,早上刚刮完舌苔。

13、后至齐国,扁鹊入朝拜见了齐桓侯后,发现齐桓侯身染疾病而不自知,于是告诉齐桓侯说:“您有病,在皮肉之间,不治疗将会加重。”齐桓侯却很不高兴,坚决否认。待扁鹊出去后,齐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就想通过治疗那些本来没有病的人来当作他们的功劳。”

14、 〖示例〗患着浮肿,而~,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15、为弘扬普及中医药文化,杏林大观园在园区中心部位建了一座占地180亩的“国药博览园”,其中转让建设用地12亩用于建造“中医药文化展览馆”,该馆共分为岐黄之术、滇南本草、中华医史、中华药史及少数民族医药五个展馆,兼设一条历代御用经典处方长廊。

16、所谓不要讳疾忌医,不只是在病痛上,在性格上也一样。当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要加以理性分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一味地排斥,又与讳疾忌医的齐桓侯有何区别呢?

17、扁鹊之所以多次劝蔡桓公及早治疗,正是想防患于未然。人食五谷,疾病在所难免,只要及时治疗,就能重获健康,这本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像蔡桓公这样,明明已身染疾患,不及早就医,反而刚愎自用,结果不治而亡。

18、这件事情之后呀,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这个成语,原指隐瞒病情,害怕就医,现在也比喻掩盖缺点和错误,不听批评,不听意见。

19、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20、可是齐桓侯还是不听:“你不许说我有病,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有病啊,我不治病,就不治。”

四、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齐桓公吗

1、有一年扁鹊路过蔡国,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过扁鹊的名声,于是打算召见扁鹊。扁鹊去见蔡桓公,在蔡桓公旁边立了一会儿便对蔡桓公鹊说道:“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蔡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2、秦缓,字越人,河北任丘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创立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中医切脉诊断的奠基人。因医术高超,妙手回春,被尊称为“扁鹊”(扁鹊是上古时期神医的称号)。

3、章(太炎)黄(侃)学派后继学者

4、以前在医院上班,每天早上跟师父去门诊上工,都要路过门诊大厅。师父总是指着挂号排队的那几个老头老太说:20多年了,就是这些老面孔。他们今天挂这科,明天挂那科,翻着花样的捣腾。你看他们颤颤巍巍的,仿佛明天就要不行了。其实,他们且活呢,我都不一定活得过他们。

5、任何犯错误的同志,只要他不讳疾忌医,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还是欢迎他的。

6、(儿童成长故事)互动活动2日一期

7、从“醫”到“医”的简化

8、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蔡桓公:“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蔡桓公不理他。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很不高兴。

9、昨天,一位营销员说,他的一位小客户,2年前因肝功能异常,被公司延期了。如今2年已满,想再投保。公司当然要看最近的肝功能情况,这需要抽血化验,但父母不干。因为医生说过,肝功能指标稍高一些,不打紧。

10、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名医。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所谓的四大名医。这四个人是谁呢?扁鹊,春秋时期的扁鹊;华佗,汉末三国时期的华佗;张仲景,也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伤寒论》的作者;还有就是唐朝的药王孙思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医。

11、孙思邈,陕西耀州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2、讳疾忌医:读音为huìjíjìyī,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13、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并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杀死。

1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孟琢

15、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16、我们每次看病或体检,心里总是忐忑的。特别害怕自己从CT机下来,主任说,“来来来,到我办公室来……”,又或是“下午叫你家属来一次……”哪怕确有指标异常,总也希望医生说一句“不要紧”。这样,仿佛自己又逃过一劫,又能闭起眼睛不理会这个异常指标。

17、齐桓侯回应道:“你就喜欢胡说,我哪里有气色不好,不许说,不许说我气色不好!”

18、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9、小朋友们也许会觉得奇怪,我会写医生的医,这个字和酉没有一点关系。你注意,那是因为你写的是简化后的字形。我们看这个字它在繁体字,在古文字中是写成这样的。

20、如此循环挤牙膏式问诊,医生开完了方子

五、讳疾忌医寓言故事的道理

1、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

2、医问:吃饭好吗,胃胀吗?

3、书生评:不可否认,女性爱美是天性,化妆也是展现个人魅力的最佳手段之一。问题在于,向医生提供的信息越准确越有利于疾病治疗。毕竟刮完舌苔的舌头不是你真正的舌头。书生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患者是30多岁的女性公务员,小有成就。她第一次看病时不施粉黛,第一句话是:医生,我来之前卸妆了,就是想让你看看我日常的气色状态。听完这句话说不感动是假的。对比文中患者,对自己的个人情况的了解像个外人,医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又减少一个。

4、部分患者患了糖尿病,往往采取一种漠不关心、不检查。听之仟之的态度,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不清楚该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发生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観肢等残废或过早死亡。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患者对糖尿病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不去接受治疗,那么势态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得知病情后亳不在乎或者惊慌失措,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万不可讳疾忌医。

5、应该是“蔡桓公”,扁鹊只是医生,是蔡桓公得了病才“讳疾忌医”的。全文的主旨是为了通过蔡桓公的愚蠢来说明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

6、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讲给孩子的说文解字》第184讲

7、患答:我也不知道,注意那个干什么。

8、过了十天,扁鹊对他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和血脉里面了。”

9、大树上的朋友|儿童故事

10、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11、(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12、讳疾忌医,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jíjìyī,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疾:病,身体不舒适。成语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13、比喻掩盖缺点和错误,不听批评,不听意见。

14、译文:就好像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宁愿自己灭到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明悟。

15、部分患者患了糖尿病,往往采取一种漠不关心、不检查、听之任之的态度,不了解糖尿病及其危害的严重性,不清楚该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发生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截肢等残废或过早死亡。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患者对糖尿病产生了消极的看法,不去接受治疗,那么势态一定会越来越严重。患者得知病情后毫不在乎或者惊慌失措,都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是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保持开朗、平静的心情,积极接受治疗,千万不可讳疾忌医。

16、书生评:如何向医生提供自己的信息呢?不妨试试这样:先告诉医生你就诊的主要不适,以及现在其他不舒服不正常的地方,不隐瞒不保留,医生问你就答。可能你提供的部分信息跟你主要治疗的疾病没有直接关系,但这个筛选的过程是医生来完成的。

17、过了十天扁鹊又来,一看蔡桓公,说你这个病更严重了,“病在肠胃”,都到你肠胃里头了,如果不治更麻烦。蔡桓公没感觉,不理他。这个蔡桓公也挺执着的,你看人家医生反复地说你有病,你有病,你有病;蔡桓公:我没病,我没病,我没病。

18、华夏文化的精魄、基因与密码

19、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20、历史上有一个很好玩的小故事,叫做扁鹊见蔡桓公。说的是什么呢?扁鹊见到了蔡国的国君蔡桓公。站一会儿扁鹊就说了,报告,说你有毛病,你的毛病在哪呢?在皮肤。你现在要抓紧时间治,不治呢?这个毛病会越来越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