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
1、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2、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3、“独在异乡为异客”,长安对于王维来讲是他乡,在他乡当然就是个异客,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全凭自己白手起家来打拼,所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强调的就是这个“异”字,这个“异”字就是要突出他的孤独、他的无助,才能引出下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即每次碰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因为我更加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家人。
4、第11首丨第12首丨第13首丨第14首丨第15首
5、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6、“遍插”两个字写出了兄弟们相互插茱萸的热闹、欢乐,与后面的突然想起王维不在身边的难过形成强烈的反差。
7、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8、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9、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
10、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11、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里的“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赏析: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里面。
13、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那么,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诗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14、“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地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质朴的思想感情。
15、重阳节要登高(爬山)。
16、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实感,确实是深知作诗的窍门。诗人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为“忆山东兄弟”。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阳节。
17、赏析:“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18、想到兄弟们也在思念自己,这让王维的想念又多了一分。独在异乡的孤独也得到一点安慰。
19、书写专家:张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20、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二、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3、春节。春节,每一个人都想回到家里,一家人团团圆圆。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回家,一定会感到遗憾、寂寞。
4、释义: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5、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6、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7、创作背景:这是诗人十七岁时在长安所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8、由于“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语极其精警,为人人心中所有,又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来也就引起广泛的共鸣。不过,前两句毕竟是直赋心源,尚须曲折变化,才能余味无穷。于是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9、讲解专家|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0、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11、第01首丨第02首丨第03首丨第04首丨第05首
1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词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忆山东兄弟里的忆是是指:思念,回想,追忆的意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株儒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注释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14、一般来讲,人们写思乡都会写得比较忧伤,人们写思念都会写得比较纠结,但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我们在里面读不出来一点惆怅,也读不出来纠结,而感觉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机。
15、翻译: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16、插茱萸的时候,发现少了我一个人。
17、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18、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19、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汇总更新中......
20、王维在长安出道很早,二十岁出头就中了进士,后来长期在长安为官。而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早期在长安谋生活的时候所写的。
三、忆山东兄弟全诗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4、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⑶。
5、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6、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7、而这里面最妙的是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茱萸,草本植物,实际上是中药,结红色的小果子。这里出现茱萸有何用意,又何以“遥知兄弟登高处”?这就牵扯到他这首诗的“每逢佳节”的“佳节”为何,而其实是重阳节。九九重阳吃糕饼,喝菊花酒,插茱萸,登高,这是唐人的风俗。
8、十七岁的王维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在重阳节里思念着自己家乡的亲人,但他并没有因为这种思念而让自己的情绪变得低沉、变得消极、变得忧伤。因为在这个年龄里头远远有比思念亲人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这件事情就是王勃的诗里所说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他要争前途、他要奔前途,他有更美好和广大的前途在等着他,这恰恰是盛唐时代诗人们表达思念的时候一种特有的情怀,虽然思念并不忧伤,虽然纠结并不沮丧,虽然有离别但是并不因为离别而感到孤独,反而因为这种离别而对前途充满了更远大的追求。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一天上午,我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每遇到佳节,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一定登上每一座高山。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一座高山。真想一下子到兄弟们那里,跟兄弟们一起登上高处。但我看见兄弟们都插着美丽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单单缺少了我一人,兄弟们都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高处。
10、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11、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12、我一个人独自住在别人的故乡里,住的再久,也不是这里的主人。
13、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14、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15、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16、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好,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王维因为要求取功名,一人远离家乡,因此有了思念。但你们认为这首写的是谁思念谁?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的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19、您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古诗的诗意: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0、▲点上方绿色小喇叭即可免费收听♬
四、忆山东兄弟古诗配画
1、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2、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3、九 月 九 日 忆 山 东 兄 弟
4、是王维思念家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王维非常直接地抒发了对家人地思念。
5、这首诗的作者王伟,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6、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7、(这个环节,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根据两首诗的差异来体会,在体会的基础上要多朗读。)
8、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佩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9、jiǔ yuè jiǔ rì yì shān dōng xiōng dì
10、王维是唐代的大诗人、大画家、音乐家,还是一位造诣精湛的佛教徒。王维的这首诗写得比较早,当时他大概才只有十七岁,在长安所写。这里所说的“山东”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山东,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老家在山西太原,具体来讲是在蒲州,蒲州的王姓是当时的大姓,也就说王维的家族在当时还是很有影响的。王维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来长安谋功名、求前途,他的才艺在唐代诗人当中算是比较全面的,他有几样绝活是同时代其他诗人望尘莫及的。
11、“独在异乡为异客”出现了两个“异”字,看似啰嗦,但是仔细体会,是王维强调自己是个游子,是个外乡人,也就是强调自己的孤独。
12、“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1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15、本句释义: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16、译文: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17、(充分让学生讨论,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联系“遥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18、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19、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人皆携带茱萸是否发觉少我一人。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五、忆山东兄弟古诗原文视频
1、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窗户前,
2、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3、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4、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5、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这天有登临高处,佩茱笑、饮菊酒习俗。诗人借着重阳节的经典旧俗把抽象的思念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
6、“月是故乡明”的乡愁总是让人思绪万千,特别是在每逢佳节之日,我们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那么,身处异乡的王维也会如此么?
7、王维的这首诗里,有一句诗真的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成了大家经常引用的俗语,哪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有很多传统佳节,在哪些节日里,我们特别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8、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12、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独自在他乡做他乡的客人,每到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编辑本段)释义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异乡:他乡。倍:加倍,更加。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赏析,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15、(教师补充说明:王维为什么会和他的家人分离呢?王维是山西蒲州人,蒲州在华山的东面,17岁的时候,王维跑到华山西面的长安去了,长安可是大城市,是京城,是当时的“首都”,王维到长安去学习、考试,求取功名。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他算是尝到想念的滋味了,他非常想念在华山东面的他的家人,他的兄弟。诗中的“山东”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华山以东”。)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作者:王维):
1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8、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了作者在他乡的思乡怀亲之情
20、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