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式微(100句)

2023-04-26 10:25:18 0 59

一、乡土式微

1、乡下人在城里人眼中是“愚”的,但是作者认为,乡下人只是不识字的而已,而文盲并不等于“愚”。因为愚指的是智力上的缺陷,乡下人不识字并不是因为智力上的问题,而是没有机会学习或者不需要学习识字。费老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城里孩子学习比乡下孩子厉害得多,是因为有易于识字的环境;而乡下孩子有在田野里玩耍的技巧远远高于城里孩子,是由于城里孩子家教顾忌多,而在玩耍的时候放不开手脚。

2、这首诗描写统治阶级带给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一般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劳动人民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生活负担加重,天黑之后,人们还无法休息,因此劳动人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的情绪。

3、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

4、18世纪末,随着清帝制走向穷途末路,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这种长期变革在趋于相对稳定之前,历经了多个错综复杂的历史阶段。或许,在许多新生代的中国青年人看来,短短四十年前的中国社会就已然是一个遥远、陌生的时代。而这种陌生感不仅源于对以往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无知,还源于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语)定位之不解。

5、人们总是凭借直觉认为,自己所见和所感的都是真实的。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看不见的大猩猩”告诉我们:事实上,即使最明显的信息也会被我们漏掉。在当今这个信息和新事物大量塞满我们生活的时代,生活中的“大猩猩”更是无处不在。

6、(载自《博览群书》2017年第五期。)

7、从旧金山到慕尼黑,从海法到多伦多到纽约,本书跨越半个多世纪,从四个六岁孩子的视野,讲述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

8、在“首届中国游戏产业高峰论坛暨e游小镇电竞大赛”上的发言

9、和社会发展有关。以前农业社会,资源欠缺 社会发展慢,大多数从事和土地相关的行业,宗族老乡观念,紧密报团。

10、(朱赢椿镜头下的申村)

11、国外精英们爱读的书是否符合你的口味呢?!你想看什么书?说出来,我们买给你!

12、(朱赢椿设计的“瓦匠”二字以一片窄而硬的纸片写成,颇像瓦匠的瓦刀。这本书的设计相当用心)

13、社会的规律需要人遵守,规律的内容要人明白。而人的规律的学习难免不得不加以强制,而强制就发生权力。文化性的强制就包含这种权力,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变化少的社会,文化稳定,生活是一套传统的方法。社会没有政治,只有教化,而乡土社会就很靠近这种社会。稳定的文化是教化权力的有效保证,所以在传统社会,逢年长都得恭敬。而乡土社会中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14、岳剑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

15、弗兰岑着眼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以充满思考和力量的文字,“记录”各个人物在一个肤浅的娱乐世界如何挣扎着去学习生存、找寻意义,体察人类滔天的欲望和无边的痛苦,描绘出一幅格局磅礴的时代画像。

16、马特·里德利集作家和商人身份于一身。他认为,纵观历史,人类进步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火花的过程。在2010年TEDGlobal大会上,他强调:真正重要的不是个人智慧,而是集体智慧。

17、乔纳森·弗兰岑《自由》

18、乡土风格现代人对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的强烈回归意识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使人们将思乡之物、恋土之情倾泻到室内环境空间、界面处理、家具陈设以及各种装饰要素之中。大量木材、石材、竹器等自然材料以及自然符号得到应用,自然物、自然情趣的直接切入,室内环境的“原始化”,“返朴归真”的心态和氛围,体现了乡土风格的自然特征。此风格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收起

19、乡土题材小说为何走向式微?

20、在这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

二、乡土观念日渐式微

1、农业和游牧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土地的,不能同游牧业和工业等一样可以四处飘荡,是不易流动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在这样一种受土地制约的情形下,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我们是安土重迁的。但是这种不流动并不代表乡村人口是固定的,它是从人与空间的关系上说的,指的是组团之间的孤立与隔膜(耕种活动不需太多分工合作,故而无需许多人住在一起)。

2、理查德·克拉克和罗伯特·克纳克《网络战争》

3、乔治·阿克洛夫《动物精神》

4、投稿&商务合作1282747366@qq.com

5、这是作者身在病榻时于《纽约书评》连续刊载的回忆文章所集结成的作品。可以在亚马逊淘宝看看。**************************************************************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6、4月23日就是世界读书日啦,你最近读书了吗?

7、弗兰岑以悲喜交织的手法,戏剧性地刻画了拥有太多自由带给人的诱惑与负担。无论是满怀情感纠结的家庭主妇、坚持当好人的丈夫,还是精神飘荡不定的摇滚歌手,以及叛逆、迷茫的青春期孩子,一个个鲜活而又现实的人物跃然纸上。自由带给我们的,原来是幸福之外的一切……

8、在世界一流的组织行为学家、畅销书《粘住》的作者希思兄弟看来,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

9、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1984年乡村户籍人口可以“自由出入”城市的政策一旦开始施行,乡村原有的生活样态便会迅速瓦解,而乡村进城务工的人数会以几何倍数疯狂增长。这种规模的人口大迁移,在人类历史上恐也罕见。而其直接后果便是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愈发凸显、贫富差距逐渐增大。自从迈上这条为了谋生而选择的生存之路,乡土或乡村伦理就将面临着空前绝后的挑战。

10、马特·里德利《理智的乐观者》

11、有海上丝绸之路、造船航海、海商、闽台关系、泉州华侨、泉州的民俗,特色的闽南建筑,宗教文化,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的民俗奥有出行习俗,元宵节,普渡、婚宴,泉州回族的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掌中木偶和打城戏

12、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书中写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存在严重问题。30年来,我们把追求物质上的自私变成了一种美德,事实上,我们的集体目的感所剩下的就是这种追求了。我们知道东西的售价但对它们的价值一无所知。对于一项司法裁决或法案,我们不再问:它恰当吗?公平吗?正义吗?合理吗?这些曾经是政治上的问题,尽管回答起来不易。我们必须再次学会提出这种问题。”

13、这些匠人们都是作者的父辈、祖父辈甚至曾祖父辈。在那个教育普及率不高的年代,除了坚守土地以外,最好的谋生方式便是再学一门手艺。申村的匠人们技术都是过硬的,能够打全村的棺材,磨全村的豆腐,剃全村的头,治全村的病。不多不少,每种手艺只要一个人就够了,这一个人就能让整个村子井井有条,鸡犬相宁。

14、总之,孔子思想形成的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乡土社会格局中的伦常关系,法礼习惯以及“乡土性”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15、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

16、费孝通后来由燕京大学考入清华,成为了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师从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成为中国最早在本土获得社会人类学硕士的青年学者。1935年毕业后又应导师的邀请去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并有幸成为世界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的关门弟子。出国前夕,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应邀赴广西实地调研。而天有不测风云,考察途中费孝通误中瑶人设下的捕兽陷阱,双腿动弹不得,在营救未果的情况下,王同惠独自下山求援,却不幸被山洪冲走,考察也被迫中断。

17、安德鲁·罗斯·索尔金《大而不倒》

18、农业对土地的依赖性

19、这位已故历史学家饱含激情与愤慨地呼吁集体行动。

20、立足“中国乡土”,寻找“富民之路”

三、乡土式微之我见作文

1、为什么人类成就如此集中于欧洲?为什么取得成就的主要是男性?为什么是在1400年后?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本书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2、查布里斯·西蒙斯《看不见的大猩猩》

3、本书揭露了西方社会关于能源、气候最常见的错误结论,为面对全球能源的挑战而提出的建设性科学方法扫清了前路。

4、和社会发展有关。以前农业社会,资源欠缺社会发展慢,大多数从事和土地相关的行业,宗族老乡观念,紧密报团。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外出远离家乡,从事的行业和故土土地关系甚小,社交圈子也围绕工作地,乡土渐渐成为一种思念并可能随时间淡化!

5、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

6、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7、据申赋渔说,这本书连采带写写了五年,五年中采访了十几位老人,但到书成之后仅余一两位还健在。书中所写到的传奇匠人们在上世纪中后期接连死去,死于天命或死于非命,都带着他们的手艺和传奇故事葬入泥土。如同机器时代大规模到来后,织布匠的儿子在父亲死之后烧了织布机,匠人们的死和手艺的失传纷纷昭示着乡土社会的式微与手工时代的凋零。

8、远至鲁迅的未庄,近至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以一个村庄为缩影来观视和投射国族,这是以乡村为根基的中国社会所固有的表现手法,也是转型期中国所特有的表达需求。《匠人》无疑是属于这一序列的。只不过,比起《中国在梁庄》和《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之社会学研究来,它在纪实性中掺杂了更多的文学性和故事性,甚至虚构性,从国家的经济历史转移到了人的生活史上来。

9、在乡土社会,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血缘是稳定的力量,“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地因缘固定了。地域上的靠近反映血缘的亲疏,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地位”一词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位置)。费先生在书中提到,血缘与地源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费老是吴江人,虽然10岁就离开,但是一直在各种文件上写的江苏吴江,生在云南的孩子也是如此,所以他认为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10、是《诗·邶风·式微》中的诗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同时也表现征夫的痛苦和反对徭役.诗句的意思是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式”是语气助词,无实义,“微”表示黄昏,字面意思是天渐渐黑了.

11、站在刻薄的现代文明观立场上说,这种生活方式或许是“非文明”的,但其自有一种现代人难以企及的天真的诗性在其中。当我们远离村庄搬到城市,高楼与雾霾切断了神鬼自由的来路,我们开始变得没有了信仰,也就没有了传说。

12、第九章,介绍乡土社会的法礼习惯。

13、按照她的说法:“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无法’却有秩序的‘礼治’社会,其秩序维系并非依靠国家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而是主要依靠以村规民约代表的各种传统礼俗来解决各种冲突和问题。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法治开始进入乡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乡村社会礼治秩序的约束力出现了弱化趋势,而‘送法下乡’则随着‘依法治国’之一治国方略的提出而成为法治大规模进入乡村的表现形式。”在分析了礼治与法治的冲突之后,她最终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希冀以‘礼’拒‘法’,试图通过乡村礼治传统的全面复归而拒斥国家正式法律的介入和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味强调以‘法’代‘礼’,使法治的强制推行因缺少民间土壤而丧失其应有的社会基础和权威地位。”

14、《乡土中国》里提出“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概念。法理社会有明确、公开的行为准则,依靠国家权力来推行,而礼俗社会的行为准则更多是不明确的经验和惯例,寄希望于靠传统来推行。但也正因为如此,礼俗社会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是无法存在的。

15、西谚有云,“城市是人造的,乡村是神造的”。《匠人》中的申村似乎确是有股子神性。人情网络交织背后,总有些不可解释的非理性力量,在冥冥中操控着一人一家一族的消长生息、兴衰存亡:木匠的大锯会在人死之夜铮铮作响,豆腐匠用烟锅砸了鬼火后第二天就一病不起,人动不动就会遇到鬼打墙和鬼上身,说出些惊世骇俗的预言来。最神秘莫测的还是秤匠纵火烧了木匠的家后,有道士对秤匠说他们家以后会出三世呆子,这可怕的预言后来真的应验了,像是上天降下来的复仇方式。和所有老辈人一样,申村人遇事也总喜欢乞灵于神仙祖宗、和尚方士、阴阳先生等,好像没什么一定的信仰,却又好像处处是信仰。

16、不论在何处,你都能看见人们走到一起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

17、毋庸讳言,对于当代乡村而言,伦理问题是严峻而又紧迫的,其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因物质财富或金钱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社会基本益品(primarygoods)之物质财富既是维系人们日常生活的前提与基础,又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必要手段与工具。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乡村却普遍过于贫困。贫困的理由则是多方面的,难以言状。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但粮食价格极低,且需缴纳农业税费,农业生产不仅无法挣钱,还存在入不敷出的风险。因此,当人的基本生存难以维系之时,谋生的动机无疑将占据乡村居民的内心,“活下去”无疑优先于“怎么活”。

18、本次的读书会分享,有很多同门师兄姐都刚好选择了与中国城乡、土地权力相关的书进行讲述,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次从我读的《乡土中国》开始,拉开了一个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认识;然后接着是费老的《中国内地的农村》,以内地农村为对象,分析了农村的土地权、农业经营模式以及农村中资本的流动;接着DSJ分享的《小镇喧嚣》,以基层政治舞台上演的一幕幕生动的事件为窗口,展示了基层的政治运作与基层各种角色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的复杂矛盾,对于理解真实基层的复杂性有很大裨益;最后周其仁的《城乡中国》,作者介绍了过去几十年间国内的变革变化,形成了一个中国城乡土地制度的演进脉络,对了解城乡土地政策应该有不少的帮助。

19、雨夜,一个男人主持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20、印度的未来远远不止依靠简单的经济增长,而同时取决于公众生活各领域的改革与创新。这位杰出的印度企业领袖对印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出明确、原创且具有远见的解读剖析,并探讨了国家所要面对的里里外外的挑战。

四、乡土式微下载

1、曾获得2006年《上海文学》佳作奖,2014年度香港诗歌协会《圆桌》(诗刊)诗歌评论奖。著有《开往春天的地铁》《你不必来找我》《重构非虚构》《破局》《网络文学创作与研究概论》等。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若干。

2、乡土社会的知识经验

3、查尔斯·默里证据确凿地表明,上个世纪中,人类获得伟大成就的速度在减缓;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思考框架,让人们认识到,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类精神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4、韩艺宽|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5、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美国政坛风云变幻,驴象之争此起彼伏,但是其军事政策的根本性设想始终没有改变:要维护美国的安全就必须保持美国(且只有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永久性驻军,必须时刻准备对遥远地区发起军事行动、对任何地方进行干预。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小布什,都毫无疑问地坚持这一信念。

6、书中写道:“在美国为攻击性网络战争做准备的同时,它正继续推行使之不可能有效保卫该国免遭网络袭击的政策。”

7、聚集一群人并使之行动原本对资源有极高的要求,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群体努力都被置于一种制度的垄断之下。今天,全球分享与合作的工具终于交到了个体公民的手中。

8、申赋渔的故乡是一个叫做“申村”的村子,位于苏北,长着密密的银杏树。600年以前,一个叫申良三的人从苏州阊门来到这里,就此落脚。到第17代传人申赋渔出生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有好几万人的大村。

9、历史可以给研究金融危机的人提供许多经验,本书揭示了几百年间金融的跌宕起伏规律,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政策的讨论和制定,注定会成为一本重要的书。

10、2010年8月末,弗兰岑的第4本大作《自由》(TheFreedom)在美国出版。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所经历的梦想与失败。

11、立足文化自觉,追求“美美与共”

12、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

13、位于地铁东庙前站边上,步行至东大门市场仅15分钟距离的“乡土美味人家”是一处首尔市内性价比很高的烤韩牛店。在这个肉类价格不断走高的城市,店家还是一如既往地精选营养价值丰富的韩牛及肉质鲜美的优质母猪肉为原料。韩牛饲养讲究,因而韩牛肉较一般肉质柔软精细,与品牌旗下的江南分店相比,同样的食料,东庙店的价位可是实惠不少。韩国人最爱的新鲜排骨和五花肉当算是店里的人气单点,入乡随俗地配上一杯“看似水,后劲却特强”的韩国烧酒,想想就是个让人垂涎欲滴的画面!对于计划地道品尝韩式烤肉的吃货,完全不用担心与店家的沟通难问题,这里既有会中文的服务员,也准备了贴心的中文菜单方便你就餐。

14、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改变。

15、曾出版《逝者如渡渡》、《一个一个人》等散文集的南京作家、记者申赋渔在他的新书《匠人》中如是写道。这大概就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了。这本书在新浪中国好书榜6月榜中拔得头筹,通过写一个一个匠人的故事,写“屋前屋后”,作者试图在忘记之前努力回忆起“故乡的样子”。

16、其实,乡土或乡村伦理在我国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梁漱溟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乡村建设是解决中华民族前途问题的一个有效答案。虽说在传统历史之中,文化精英阶层始终占据着舞台中央,正所谓以劳力求食者,农工商也;以劳心求食者,士君子也。但乡村治理却是任何士君子都极度重视的家国大计,孔飞力就曾经指出:“在中国长期的帝制历史中,没有哪个根本性问题比之什么是统治乡村地区的适当方式引起过更为激烈的争辩了。”此外,以血缘为圆心的家庭宗族无疑是构建我国传统伦理秩序的现实土壤,并且肩负着道德教化的重要职责。而胸怀社稷天下的圣人理想看似高不可攀,但人人皆可为尧舜的修身之道,恰是以家庭与宗族村舍作为实践之起点。在这个意义上,乡土伦理亦可谓我国传统伦理之本、之基、之源。

17、回复你想读的书,并留下你的淘宝名,我们将送出50张50元的天猫读书节购书券。先到先得哦!

18、翌年开春,他来到地处苏南的开弦弓村休整并准备出国,期间通过一系列实地调研(串门访户、走田头、进工厂等)对该村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调查。他在193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英文书名《PeasantLifeinChina》)就是基于此次调查总结出的成果。马林诺夫斯基称该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19、费先生主张,当代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应反映中国社会与中华民族的特点,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际。

20、在《诗经·邶风·式微》式;发语词,无意微(音为昧):通昧,幽暗指天黑现在一般引申为渐渐衰落

五、乡土式微之我见

1、费先生认为,法治是“人依法而治”,人治与法治之别则是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的区别。传统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法律靠国家(或部落)的权力而推行。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因为维持礼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任务,社会的任务是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在乡土社会,人们一代代的积累出一套生活的经验,以应付人生中的各种问题。越是前人生活中证明有效的,越是值得保留,所以好古成为了生活的保障。由于这种“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的心理,也产生了对传统的敬畏。作者强调,礼治或许可以称之为人治,但是不是以个人好恶来进行统治,是传统——整个社会来维持的秩序。

2、或许是有志之士都有一颗济世之心,1928年,高中毕业的费孝通放弃了自己的文学梦,升入东吴大学医学预科,决定学医救死扶伤。但是,年轻的费孝通渐渐发现“人的病痛不仅来自身体,来自社会的病痛更加重要”,于是决心用社会科学去疗治社会。为此,在1930年,他又放弃了曾经的医学理想,转入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3、《人类成就》的作者是查尔斯·默里。出版时间为2004年11月。是一部谦逊却令人大开眼界的作品,是有争议的《钟形曲线》一书合著者对知识的历史发表独特见解。作者以百科全书的方式提出了在各领域对这个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赞美了人类对真、善、美不间断地共同探索,彰显了人类成就。

4、妥协可能是一个伟大的政治美德,尤其为了和平的名义。但作者认为,并不是任何时候为了和平而接受战略性妥协都是正当的,即使是因为和平而妥协也会被某些道德所限。马加利特认为,妥协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和平与正义之间的冲突,而这也是本书的核心。

5、印度的未来远远不止依靠简单的经济增长,而同时取决于公众生活各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6、书里面对街道安全的论述,其中一部分内容其实是讲熟人社会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信息技术和城市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在物理空间上的疏离是越来越远了,熟人社会在当下应该如何构建,或者说在当下的时代在多少程度上还需要熟人社会的存在。对应到建筑专业,如何通过空间的手段去构建这种熟人社会,缓解物理上的隔离?或者是不需要熟人社会的公共交往空间是哪种形式?会不会脱离实体空间进入到虚拟端?这是值得思考的。

7、“给文字筑巢,让梦想成家”

8、日渐式微rìjiànshìwēi日渐rìjiàn:逐步的,逐渐的,慢慢的。式微shìwēi: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天将暮。)——《诗·邶风·式微》日渐式微的意思是: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的衰落。“式微”出自《诗经》,“式”是文言的语气助词,“微”是衰微的意思。“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有书面语色彩。例如:“这里的老式织布产业日趋式微。”反义词:日益月滋飞黄腾达近义词:由盛而衰。

9、本书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华盛顿共识”,以及美国改变国家安全政策的必要性。

10、由上可见,仅从地域性的因素进行考量,乡村伦理共同体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内就已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城市就像一个黑洞,无止尽地吸吮着乡村的劳动力与生命力。而相应地,城市文化与价值理念也反过来开始影响乡村原初的伦理习俗。按照辩证的观点,这亦可视为:最初城乡二元对立(分)而引发的人口流动,最终又导致了城乡一体化(和)的历史进程。就这个方面而言,物质财富或金钱又带来了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乡村共同体的交往之中,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原本是德才兼备、以德优先的伦理标准,却逐渐被金钱多寡的财富标准所取代。

11、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的那头大象听话呢?希思兄弟从人类的行为出发,通过翔实有趣的案例,告诉我们进行改变的关键要素:为改变找到一个一目了然的目标;为改变找到一个闪光点;为你的改变找到一个情感化的理由。

12、2004/读书会

13、一是工业化兴起,城市化进城加快,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

14、西方的“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主要事务是生儿育女。而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家庭的大小可以根据事业大小而决定,但无论大小差别如何,原则上都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同时,在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不是横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矜持和保留得多,因为事业的需要(纪律)排斥了私情。

15、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16、申村人敬重剃头匠,剃头匠每个月挨家挨户理发,轮到谁家,谁家都会割肉杀鸡好生招待。每到大年每户人家还要上门拜访,带来鱼肉豆腐、馒头香肠之类,这是剃头匠一年所有的收入。“送多送少他不管,这就是一个匠人的生活方式,是他跟人相处的方式,是他自己的一种尊严。”

17、人生派写实小说除叶圣陶以外,主要是由一群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的。20年代前期,在新文学社团流派蜂起的高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小说创作流派——乡土小说也孕育而生了。从总体上讲,它属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大潮中的一支。在鲁迅的影响下,1921年以后,随着新文学作家纷纷突破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以及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和新文学创作题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等。到1923年前后,一个以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未名社的青年作家为主干,充满着清新淳朴的乡土气息的“乡土文学”作家群在文坛上出现了,其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潘训、许杰、玉诺、蹇先艾、黎锦明、许钦文、王任叔等,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乡土文学”最初的实绩。。

18、担纲《匠人》一书设计师的朱赢椿去到申村看了一圈说,申村有种苍凉的感觉。其实《匠人》这本书也是如此,十五个故事从内到外散发着苍凉,像灰烬燃尽之前的一缕残余。

19、作者申赋渔并未掩饰“这颗庞大的野心”。他说,自己一直想“通过一个村庄来写中国的一百年历史”,当时还起了一个名字叫《百年村庄》,有点学习《百年孤独》的味道。为此,他做了庞大的计划和大量的工作,但在写了十万字以后,觉得太像“一个社会调查”、“一个诠释的东西”,总觉得不满意,便放下了。直到有一天,他写了一个手艺人,一个木匠。那是他的爷爷。爷爷有把大锯,相当通灵,只要村里头死了人,大锯就会铮铮作响。此时爷爷便会吩咐两个儿子半夜三更去找人,帮忙打棺材。可惜到了“大跃进”,树被砍光,爷爷愤而“罢工”,放下一生木匠身份,大锯也跟着永远沉默了。这个亦真亦玄的简单故事他出乎意料地写得很顺,于是就接连写下去了:瓦匠、篾匠、扎灯匠……

20、社会变迁常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境的时候。新的环境逐渐需要新的方法,而新的方法必须有人发明或是去学习输入而得到。这个时期往往带来心理上的不稳定,紧张、不安等。这时候提出办法并且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的人就成为“文化英雄”,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从而获得一种权力——时势权力。费孝通认为时势权力不易出现的社会有两种,第一种,社会变迁可以被吸收在社会继替之中,即安定的社会;第二种是领导阶层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从而避免变迁引发的混乱(英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