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暑金将伏
1、防晒要尽量避免在中午时外出,外出时要打伞或戴遮阳帽,避免在大太阳下直接曝晒。饮食应以适量、清淡为宜,不要过于贪食生冷食物,含糖饮料要少喝或不喝。可以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粥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食材熬成汤或粥消暑,或甜或咸,非常适合在小暑期间食用。另外,每天吃水果、顿顿有新鲜蔬菜也有益防暑。
2、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鸇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3、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4、为了让宝贝们了解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小暑”节气文化和风俗习惯,蜗牛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组织开展了以二十四节气“小暑”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唐朝·元稹
6、开门小立月明中。
7、(赏析):平地变成泽国,天空好像漏了一般,明日是小暑,大雨意味着丰收年。小暑开始,长江中下游易出现高温少雨天气,这时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农谚说:“伏天里的雨,锅里的米。”小暑后的雷雨对水稻生长非常有利。
8、低飞的蜻蜓预示大雨即将来临
9、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10、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11、今日5时50分,迎来小暑。“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12、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13、快来看看老常州的小暑都有哪些习俗。
14、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15、ratv2013@1com(视频)
16、小暑正值初伏前,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桑拿模式”马上开启!
17、(南宋)杨万里
18、●(影像志)罕见!融江上烟雾缭绕宛若“海市蜃楼”
19、佛寺清幽,能摆脱俗虑,自然心静生凉,加上清谈玄理,
20、农谚说:“六月看谷秀。”意思是说,在这一天要注意谷子“秀穗”,即谷子吐穗开花的情况,如果谷子“秀穗”了,就预示着今后会有好的收成。农谚还说:“不怕苗小,就怕蝼蛄咬。”在靠天吃饭的年代,人们“想要虫子少,除尽地边草”之外,是无计可施的,他们只能再一次把目光转向神灵。就这样,农历六月六诞生了虫王节。
二、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的意思
1、武元衡,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2、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3、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5、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
6、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7、《纳凉》——宋·秦观
8、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9、(赏析):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打开门出来,站在月光下,虫鸣声在密林竹丛中响起,偶尔有点凉快却不是风造成的,是这夏夜的静谧给人一点微凉的感觉。
10、(消暑)唐.白居易
11、绿豆芽热量很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小暑时多吃炒绿豆芽,能清热解毒。绿豆芽中含有的核黄素还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绿豆芽性偏寒凉,烹调时配上一些姜丝或辣椒丝,或搭配些偏温的香菜、韭菜,能很好的中和它的寒性。
12、▷▷▷小暑之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使人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维持心态的平静。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喜”就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心静下来了,自然就不觉得闷热了。
13、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14、《喜夏》宋朝·庞铸
15、(赏析):在安静美好的夜晚静静打坐,月光下的河流蜿蜒曲折。修禅时正巧赶上小暑节气,而入秋时则身体有些抱恙。在静室中细细聆听玄理,平静心情可以入山隐居直至白头。每天早上猕猴会献上林中野果,这样闲适的生活让诗人也忍不住效仿。
16、清热健脾。给大家推荐一款老冬瓜煲荷叶老鸭汤。
17、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18、民间小暑有“食新”、“吃饺子”、“吃炒面”等习俗。此外,在农历的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
19、(赏析):一幅很美的小暑时乡村傍晚风光图画:夕阳返照,傍晚的云掩盖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村落,树林中已经满是归巢的乌鸦;晚霞铺开如锦,行人听到城中开始打鼓,而尘土飞上旧衣,很快看到月亮升上树梢,映白了一片芦花。
20、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三、小暑金将伏的意思
1、·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凉风,而是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
2、云玉叶而五色。月金波而两轮。
3、小暑后,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出现雷暴天气,对于种植蔬菜的农民来说,要防御热雷雨的危害。目前,比较好的办法是遭遇热雷雨后很快浇水,最好用井水或冷水塘的水进行喷灌。
4、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5、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6、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q长鹭涛。
7、温风是热风,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
8、热浪吻过的玉米叶蔫蔫的
9、风定池莲自在香。
10、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养生要遵守“春夏养阳”的原则,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损伤阳气。炎热的暑天,一口气灌下一听冰镇饮料,吞几根冰棒,似乎非常享受,但它对身体的危害却无法用这一时的清爽弥补。饭后吃冷饮尤其伤脾胃,因为饭后人体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肠活动相对活跃,如果此时吃冷饮,胃壁黏膜血管收缩,胃的活动减弱,消化液分泌量减少,食物消化就会受到影响,形成饱胀状态,引发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11、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12、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13、对于这样的节气来说,我还真的是弄不明白的,按说现在应该是该近伏天了,那你说的这两个节气就应该是一天的,一般老人们都是会比较懂的
14、每年7月7日前后是小暑节令,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也就是说这个节令还不是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候。
15、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中伏日妙觉寺避暑》梅尧臣
16、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
17、“小暑金将伏”,伏天将至,暑热如韩愈所说是“如坐深甑遭蒸炊”。甑是蒸锅,人在天地间大笼屜中蒸熟,臭汗淋漓,所谓云行都遗湿,独山谷才进风凉。这是夏三月最后一月,郁郁复郁郁难熬,但烦暑会隨步失,檐雨就会霏微来,转眼牵牛花将开,蟋蟀就将鸣秋了。
18、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19、《小暑六月节》——唐.元稹
20、小暑时节,伴随轻盈的风,眺望那含苞待放的荷塘莲田和舒展开的田田莲叶,为这炎热的夏天带来一抹别样的韵味。
四、小暑金将末
1、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2、▷▷▷夏天,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夏日在户外乘凉的人们,尤其是家里有老年人的,要提醒老人常备个薄垫子,如果没有,一定注意不要在木制椅凳上长坐。
3、《安禅逢小暑》——唐.李频
4、(唐) 独孤及
5、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6、小暑前后,虽正处夏季,在东北,人们却称之为“麦秋”。麦田陆续成熟了,一片片整齐的金黄色,孕育着农民丰收的喜悦。小麦收割以后,下茬种萝卜、白菜等秋菜。
7、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8、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唐代:李频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9、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10、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11、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12、今年的“伏天”将于7月14日登场,民间说的“数伏”正式开始了。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人们常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最热?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光接近直射的日子,但由于夏至时,地表湿度较小,地面吸收的热量晚上会散发一大部分,所以并不是最热。而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13、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14、明朝是小暑节,重霉必大有年。——《小暑才交雨渐晴》方回
15、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16、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17、《小暑金将伏》——唐.武元衡
18、凉风迎时北狩。小暑戒节南巡。
19、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玉溪小暑却宜人》晁补之
20、(赏析):“青奴”就是竹夫人,古时消暑用的器具。古人深知“烦夏莫如赏夏”,所以诗人说“小暑不足畏”,用上竹夫人,时时处理公务,听竹林鸟鸣,雨打荷叶,傍晚凉爽,闲暇无事,穿上木屐到西厢去。
五、小暑金将伏唐诗
1、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2、在集中教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每年的七月七日或八日为小暑,了解到了小暑的含义和由来,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得到传承,从小培育民族家国情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真实体验小暑的快乐,同时激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究民俗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3、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4、在野矣,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5、小暑前后,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夹带冰雹,容易造成自然灾害。
6、▷▷▷老常州乡村有句俗语叫“热在三伏逃不脱”,“伏”就是伏藏的意思,这时大家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外出时也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7、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8、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9、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0、小暑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是24节气的第11个节气,夏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7月6日或7日。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天气炎热,小暑还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节气,大暴雨、雷击和冰雹也时常发生。
11、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六月节》元稹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苦热》陆游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秋夜宿重本上人院》李频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独孤及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武元衡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武元衡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消暑》白居易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秦观
12、远处的山依傍着出现,下着雨关着门消愁。此刻我更想东林寺,他的是一流的。
13、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14、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15、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蔼,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16、溢,沁人心脾,诗人心境悠然,气定神闲
17、《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唐朝·独孤及
18、烹制:将汤料洗净,老冬瓜连皮、籽切为厚块;鲜荷叶切块、稍浸泡;土茯苓、赤小豆浸泡;老鸭宰洗净,去脏杂和尾部,切块,与猪瘦肉、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两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19、材料:老冬瓜1000克、鲜荷叶1/3片,土茯苓、赤小豆各50克,老鸭半只,猪瘦肉50克,生姜4片。
20、▷▷▷养生保健离不开饮食,尤其是在小暑的季节。老常州的餐桌会告诉你吃什么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