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写黄鹤楼的古诗
1、读了李白的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老朋友孟浩然向李白频频挥手,一起在那告别了黄鹤楼,他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将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3、欢迎来到蔷薇的诗词星球。说起武汉,你第一个能想到的是什么呀?啥?热干面?小龙虾?周黑鸭?得得得,你们这群小吃货就知道好吃的!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7、古代文人墨客都爱吟诗作赋,那么诗词佳赋究竟有什么魅力呢?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吧~
8、不仅如此,后来,李白还为这一著名建筑写下了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9、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10、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11、这里的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诗人,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常用比兴的手打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著名的《陋室铭》便是他所做,他为黄鹤楼作诗时,正是他怀才不遇之时,为此,他写道:
1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14、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15、其实,在《全唐诗》就有李白唯一一首黄鹤楼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这首诗读来逸兴遄飞,豪情狂放,酣畅无比,但却如此冷门,着实令人费解。且欣赏李白的这首黄鹤楼之作:
16、下面一起来看看其中四首比较常见的黄鹤楼诗:
17、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18、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明代以渊博著称的大才子杨慎,杨慎首先否定了“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李白所作之说,并认为这几句打油诗是几个禅僧在黄鹤楼戏作的联句偈语。既然“捶碎黄鹤楼”是伪作,那么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更是无根之萍的伪作附和了。
19、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也曾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20、虽说李白游赏完黄鹤楼,诗兴大发之际看见了崔颢题于黄鹤楼上的这首《黄鹤楼》,并感慨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这个满怀才思的男人并不甘心就此罢休,于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来了。
二、李白写过的黄鹤楼的诗
1、此词写于1927年春天,这一年将迎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结果。此前,中共党内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不但主张“要缓和反蒋”,还反过来压制工农运动,拒不接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同志的正确主张。这样的决策给我党带来严重危机,革命事业也因之受到重创。毛泽东此时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附近就是黄鹤楼旧址。烦闷之际,他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作词以抒怀。
2、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3、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
4、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5、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6、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7、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8、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9、但是,他的品行跟他的作品又不能混为一谈,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品行不好,就否定他的诗歌创作。
10、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11、我去严君平帘下打探过,
12、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3、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14、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5、在唐代,除了崔颢和李白为黄鹤楼写过诗,还有杜牧、白居易、王维和刘禹锡等人,也为这座著名的建筑写过诗。
16、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出自唐代: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17、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18、这其实是很多人的一个误解。此楼非彼楼。上面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guàn)雀楼》,它描述的是山西省永济市的鹳(guàn)雀楼,而非黄鹤楼。所以下次再有人问起的时候,可别再说“更上一层楼”的“楼”是黄鹤楼了,不然王之涣该哭晕在鹳雀楼下了。
19、滔滔江水一路东去,美丽蛇山沉默不语。青山绿水不再,诗文亘古长存!走吧,不去想它了,喧闹随处都有,只要心里想着那只西去的黄鹤,只想想那令人千古不忘的诗文,哪怕黄鹤楼的周遭再喧闹,都已经无所谓了!
20、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三、李白写给黄鹤楼的诗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4、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5、《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此诗,崔颢应该是知名度很高的吧。然而,历史中关于此人的记载并不多,除了与李白搁笔的典故和一句“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
6、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所以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就把黄鹤楼建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7、—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8、那么,这些诗人笔下的唐代时的黄鹤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唐代大文豪阎伯理在《黄鹤楼记》清楚的记载了唐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命名的由来,以及黄鹤楼巍峨高大是景物描写,和他登楼的所感,原文为:
9、不是的,是因为黄鹤楼离他们太近了,就像一棵近在门前的树,你会去仔细观看吗?更何况这棵树还要花钱观看。
10、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11、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12、李白写完,搁下笔后怅然而去。“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故事后来被人们传为佳话,黄鹤楼也因此名气大盛。因为有了这则故事,虽然那座题写了这两首诗文的黄鹤楼在后来被毁,但人们又在黄鹤楼的旁边,修建了一座亭子,并为这座亭子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名为“搁笔亭”。在这座亭子入口正门上,挂着一块写有“搁笔亭”的匾额。在入口处的亭柱上,还写有一副对联:
13、现在我们去黄鹤楼玩的时候,会拜倒在它的宏伟气势之下,感慨中国工匠的技艺,感谢老天爷的仁慈,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文物。尽管不愿承认,但还是要不无遗憾的告诉你们,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楼,它其实重建于1985年,仿的是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
14、"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汹涌奔腾的长江呼啸而来,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气吐纳,大江气象动荡,黄鹤楼于是应运而生。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这,就是"天下绝景",就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15、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16、跨进楼门是一座高达十余米的华丽大厅、雕梁古雅、藻井绚烂;钢制格扇门窗散发着木质气息。巨大的彤形柱上飞瀑般泻下—幅长达20米的长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巨幅陶瓷壁画上,仙人跨鹤吹笛于祥云旭日中徜徉飞舞。置身于斯,我们也仿佛飘然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仙境。
17、在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1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19、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
20、诗的第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四、李白描写黄鹤楼的诗句
1、阎伯理的这首《黄鹤楼记》古诗后来被人们刻写在重建黄鹤楼第二层大厅内正中央的墙壁上,这是唐代诗人中对黄鹤楼描写得最全面的一篇,它偏重于写实景,非常珍贵。
2、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3、小子,等我明天酒醒了,
4、诗意大约是捶碎黄鹤楼,黄鹤仙人无处可依,跑到玉帝面前告状,玉帝却把黄鹤流放江南。而此地太守在重建黄鹤楼。整州人都笑话李白为口出狂言“一拳捶碎黄鹤楼”的狂客,连丁十八也作诗讥讽,班门弄斧,扰人酒兴。并自称笔下生花,妙笔绕云自飞,待明日酒醒,佳诗自成,再与好友去游览胜地,领略春晖!
5、崔颢可以说是凭借此诗一战成名。
6、李白写完,搁下笔后怅然而去。
7、前人有“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此诗前四句看似是随口而出,实际上是一气呵成,没有半点不顺畅的感觉。四句中连用三个“黄鹤”,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只是急着读下去,而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但这是律诗格律上的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我们来看:首联的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此外,诗人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
8、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9、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你说的是这首是吗?这个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小学的时候没学过。你是问哪一年的小学.
10、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1、李白读完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好自愧不如,在崔颢的题诗旁边,随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12、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试与天公比高的毛泽东
15、所以呢,景色要自己去看,新生活要自己去发现,而不是只听别人说喔!
16、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7、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18、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19、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五、关于黄鹤楼的诗李白写的
1、易接道甘久生.崔颢“黄鹤楼”诗与李白“凤凰台”诗比较谈
2、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3、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4、迁客:被贬谪之人。作者自比,一说指史郎中。
5、大家看这首诗,不论是形式还是意境都跟崔颢的《黄鹤楼》有相似之处,也就不怪乎后人说这是李白模仿崔颢之作了。
6、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7、如果说三层是登临黄鹤楼昂扬节奏中的一个间歇,四层便是名符其实****来临前的一个跌宕了。典雅的屏风式幕墙将全层隔成互相独立又相互连通的几个幽室,当代名人的诗文字画含章蕴秀,陈挂其间。当八面来风,飞檐上清心韵耳的铜铃叮当响起的时候;当夜幕垂江,宝顶上航空标志红光喷溢,串串彩灯勾现出巍丽黄鹤楼的轮廓时;当大江初旭,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将黄鹤楼变成蛇山上一座眩目的太阳宫时,你自然会灵感倏来;诗兴大发,这里早有笔墨纸砚伺候,大可一抒激情。
8、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9、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10、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11、毛泽东词亭在黄鹤楼东南方206米处,于1992年建成。词亭的由来源于毛泽东1927年登蛇山时写的一首词《菩萨蛮·黄鹤楼》。
12、嗨,小朋友们好,蔷薇老师来喽!
13、那么话说回来,“狂人”李白是不是真的因为崔颢写了这首诗在黄鹤楼上,就再也没写过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呢?显然不是,不然“故人西辞黄鹤楼”一句又是怎么来的呢?
14、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时,便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七律名作《黄鹤楼》:
15、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著名诗篇。不仅如此,后来,李白还为这一著名建筑写下了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17、白话文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18、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9、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20、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