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100句)

2023-04-15 00:31:33 0 59

一、李凭

1、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穆旦

2、这乐声美妙得,就像昆仑山的玉碎掉啊,像凤凰开口鸣叫啊,像芙蓉花在哭泣啊,像兰花在笑啊。

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

4、玛吉阿米——仓央嘉措之歌·竺子

5、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6、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7、阅遍纷纭终淡然,披尽黄沙始到金——工作室迎接市中期评估小记

8、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九届刻字展、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全国黄河杯书法大赛优秀奖,辽宁省第一届、二届、四届书法兰亭奖,辽宁省首届、二届书法探索展,辽宁省第一届书法临摹展,辽宁省首届、二届篆隶楷书法展,纪念辽宁省书法协会成立20周年晋京展,辽宁省第二届篆刻展等国家、省级展览。

9、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10、《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11、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12、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1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乐声美妙清脆的,就像是昆仑山的玉石被击碎,就像是凤凰在鸣叫一样。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而笑。

15、品读经典,书香育人——梁冬青老师赴融水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16、而箜篌,尤其是竪箜篌,其聲音又如何呢。首先是前文論及的,音量不會太大。於是作爲彌補,他的音調似乎是突出地高,風格近於尖細而清激。無論是李賀「吳絲蜀桐張高秋」,還是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中詠箜篌的一首「高張苦調響連宵」,都不謀而合地強調了箜篌琴絃的緊張。同時箜篌的聲音常常被比擬爲鈴,如張祜「千重鉤鎖撼金鈴」,顧況「一絃一絃如撼鈴」,不難想見那種纖瑣脆促。並且彼時箜篌用甲彈奏,如張祜《楚州韋中丞箜篌》「甲光纔觸一時醒」,《箜篌》「向月輕輪甲」等,更覺肉臞骨峭之態了。

17、吴刚拿着斧子在月宫里砍桂花树,听到李凭的音乐,他停下斧子,忘了睡觉,靠在桂花树上,侧耳倾听。月宫里的玉兔,也乖乖地趴在那儿听到忘形,露水打湿了它,它也一动不动。

18、整本书之思辨读写——2019年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

19、前文已經提及,「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場合。城牆之中,是一個極寬汎範圍,但有「宮中」「室中」,就不會有「國中」。正如庾信《鏡賦》「暫出園中也自隨」,所謂「出園中」不是到園之外,而是從閨中走到園中罷了。

20、李凭在行书的学习上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一直浸淫了近二十年,近年书路做了调整,专攻汉隶。书道崇尚融汇贯通,二十年的行书筑基,功力深厚,眼界亦自是不凡,可谓识见既高,品诣尤至。在汉隶的学习过程中,李凭博瞻约取,汉碑佳刻、简帛遗迹无不临习揣摩,真正体味康南海“观千帖方能帖”之箴言;同时又能用长舍短,师古不泥,加之绘画功底深厚,熟谙笔墨之道;又考汉隶源流之别,探赜钩深,以求达合己意。

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一等奖

1、五一节在家读罗振宇的《阅读的方法》,中间有一段介绍唐朝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

2、临死前的严监生·吴敬梓

3、辽宁省第二届篆刻展等国家、省级展览。‍

4、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5、这乐声美妙得,把长安城十二个城门前的冷光都融化了,那二十三根丝弦都打动了天上的玉皇。

6、罗振宇说,《李凭箜篌引》这首诗好在哪里,就两个字,张力。

7、《李凭箜篌引》全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8、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在李凭箜篌引中,第一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第二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三句用典或者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9、我们的节日·中秋·湛江朗诵艺术沙龙102期活动纪实

10、史上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赶紧收藏!

11、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2、“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13、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14、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

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16、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17、(老人回答同期:都好的。)

18、(扬武镇赵米克小学老师李凭:在乡村里,我见到了好多老人,有的老人老有所依,而有的老人老来无所依。看到他们一张张苍白而憔悴的脸,于是,我把感恩的心,带到了社会,带到了我所见到的这些老人身边。有空的时候,我经常和这些老人谈谈心。交流思想感情,从这些老人身边,我发现社会需要有爱心的人来关注。)

19、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20、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太绝妙了!

三、李凭箜篌引朗读

1、读罢这首诗,我仿佛从诗人的文字中听到了箜篌发出的美妙乐声,看到了听者那如痴如醉的状态。我感觉到诗人李贺其实就是一个大导演,把他所感受到的影响和声音,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2、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箜篌,第一次见到有人演奏这种古老的乐器。

3、《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4、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5、原创美文(按作品音序排列)

6、第二届“沙孟海碑”全国书法篆刻展

7、《李凭箜篌引》的后面一段,也是用这种手法。

8、这位正在和老人交谈的就是李凭老师,和他说话的老人叫张秀华,今年已经92岁,李凭每次来到村子里,必定会去看望她,而每次和李凭聊天,老人都会笑逐颜开。

9、假设是今天,一个流行巨星在万人体育场演出,你是负责转播的导演,你会怎么设计镜头?

10、问道寻美言收获,切磋揣摩竞舞台——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天活动纪实

11、这乐声美妙得,女娲本来在炼石补天,听到这乐音,补天的石头都失手坠落,老天一惊,洒下了漫天的秋雨。

12、然后高潮来了,突然来了非常朴素的一句:李凭中国弹箜篌。

1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4、箜篌是古代一种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开始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

15、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16、《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

17、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18、一首好诗,一篇妙文,一段神曲,带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19、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晓音

20、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四、李凭箜篌引是什么诗体

1、李贺就像一个大导演,先用一双巨手帮李凭布置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有多大?吴丝蜀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是在空间上给你撑开了一个极大的疆域。然后“啪”地向上一抛,用一个“高”字来形容秋天,天高地广,中国古人能想象的最大舞台,就这么摆开了。

2、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3、很多人在讲《李凭箜篌引》这首诗时,都觉得这首诗好就好在这几句:这种想象力!这种修辞的奇妙!

4、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5、“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6、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7、中国书协隶书千人千邮展

8、「融冷光」似乎也可以是一個水的比喻。堅冰融為水,水又更化成光。這種二次方的修辭在李賀這裏並不覺得突兀。像「歌如珠」和「露如珠」這樣的話,三流詩人都是寫膩了的。但「歌聲春草露」,李賀外就不容易作第二人想了。碎玉、鳳凰、芙蓉、香蘭,這些具體的意象在迫近的同時,也變得交融而虛靈了。當然還是保持著幽冷的底色。

9、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10、引乃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引与吟、曲、叹、篇、调等均属于“乐府歌行体”,这中间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别。

11、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12、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13、「夢入」句,方登天謁帝,忽又下入深山。但下降而並不落入凡俗,故而不憚一句中兩用「神」字。或有版本作「夢入坤山」,又是更側重於下降的一面,大體並無出入了。「神嫗」的典故用得也是極爲貼切。「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弦歌,輒便起舞。」不止彈箜篌,且又下起「老魚」一句。

14、因为李凭确实是当时有名的乐手。所以写来赞叹他的技艺高超。

15、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16、———————————————————————————

17、《李凭箜篌引》诗中,六两句是正面描写乐声。六两句即:“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句是以声喻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摹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正面描写的诗句,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摹声的修辞手法。“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就像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李凭箜篌引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19、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

20、诗人把笔一放,没了,结束了,那些个乐音飘啊飘啊,你能听到多少余音绕梁,经久不息,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五、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1、李凭在朝阳书法界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性格朴实敦厚,做事“一根筋“,耐力非凡。当年朝阳市书协办班,喀左书友极少,每次都有李凭的身影,齐先生总说:“喀左如果剩一个写字的,那就是李凭!”由此,李凭对书法艺术的坚持可见一斑!李凭当选为喀左县书协主席后,克服各种困难,整合起一支书法创作队伍,进行内部培训、对外交流,书法活动搞的风生水起。功夫不负苦心人,近几年喀左的书法水平显著提高,书法队伍也不断壮大,这与他的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可谓功德无量!

2、谈感受之前,还是先把这首诗给简单过一遍:

3、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

4、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5、我是一片飞舞的雪花·映山红

6、有了舞台还需要观众,天空中的云朵和传说中的仙女,分别来自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这个时候把观众的胃口全部吊足了,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大幕拉开。一句平淡“李凭中国弹箜篌”,大师默然出场,积攒的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

7、III结识更多书友III

8、——李凭书法艺术简析文:刘云生

9、李凭注重用笔,追求如屋漏痕,得用笔“留走“之妙趣。他深知过多的强调”留“则笔锋易滞,线条易迂缓,腕下迟疑,则神气难现;过多强调”走“,则笔锋易飘,线条易失之浮滑、简单。观其用笔,总是笔势欲右,则抗之使左,反之则欲左掣之使右。一波三折,线条苍润且有弹性,沉着而不浮滑。他能深悟此理又能拿捏到位,当属难能可贵!谈及用笔,必兼及用墨,因墨法之妙,亦由笔出。他经常尝试用宿墨作隶,虽墨迹洇化,却不见污浊,益显清华。通篇枯润相间,虚实自现,逸韵天成。在章法上,巧拙互用,巧则善变,拙则浑古;虚实兼顾,虚则灵动,实则千钧,合而参之,自无轻佻浑浊之弊。

10、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11、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12、关爱陌生老人,不是一个教师的工作范畴,然而,李老师却喜欢和老人结缘,一有时间他就会去这些老人家里,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李凭老师在哪里任教,就把爱心带到哪里,村委会、家里、路上都是他传递爱心的地方,山寨里的人都记得他的好。

13、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14、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15、乐师李凭马上要在都城的中央弹箜篌了。

16、我的南方和北方·赵凌云

17、辽宁省第四届兰亭展

18、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几句都能表现出来。

19、空白:一作“空山”。《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20、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