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100句)

2023-04-13 10:17:07 0 59

一、苏轼的故事

1、喜欢旅行,喜欢四川、杭州、海南。

2、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3、在400分钟的探寻之旅里,邀请你与我们一起,成为苏东坡的走读生,走一走苏东坡每一段路,读一读苏东坡每一个字。

4、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中秋之夜,八月中秋佳节,这是苏轼自来到密州后最快乐的一个盛会。苏轼与同僚在超然台上喝高了,“秉承丙辰中秋,通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就是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张先和苏轼是好友,两人素有来往,经常酬唱,品诗论词。张先八十岁时,纳了一妾,这个小妾只有十八岁,当时张先心里高兴,写了一首诗:

6、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7、等到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猪肉便宜,没人吃。他作了一首打油诗叫《食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8、此诗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宠爱的美妾樊素便溜走了,白居易因而有诗句“春随樊子一时归”。王朝云与樊素同为舞伎出身,然而性情却迥然不同,面对朝云的&#x患难与共,垂暮之年的苏东坡怎能不感激涕零。

9、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10、开封是苏轼的考试之城。

11、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12、“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1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种菜时写下的对联,是写给苏小妹的。

14、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能够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15、眉山的纱縠行苏家老宅,开封的宜秋门南园、大梁门白家巷,杭州的凤咮堂,密州的山堂,徐州的盖公堂逍遥堂,黄州的临皋亭南堂雪堂,惠州的合江楼嘉佑寺白鹤居,海南的桄榔庵,常州的藤花屋孙家老宅。

16、有年端午,门边的桃符一抬头,看见头顶悬挂的艾草小人。

17、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18、东坡被押解上船的湖州码头,大江东去的黄州赤壁,凤翔的喜雨亭凌虚台,徐州的黄楼燕子楼,密州的超然台,杭州的望湖楼,湖州的飞英阁,海南的载酒堂,宜兴的楚颂亭。

19、苏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想添加两个字却又不知填什么字合适。你们帮我琢磨琢磨。”好的你说吧,两个人同声说到。

20、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二、苏轼的故事

1、东坡上风光旖旎,遍布奇花异草,苏轼自是情绪开朗,也变得更加浪漫。高兴之中,苏轼在房前种了一大片竹子,看着自己的竹子雨后春笋,节节生长,自是怡然自得。但是生性刁蛮的苏小妹见状却闷闷不乐,埋怨哥哥浪费地亩,只知道玩乐,不懂生活之艰辛。在他看来,就应多种一些值钱的草药蔬菜,卖了钱,把生活过好,多买些鱼肉吃。于是苏轼就给妹妹写了这副对联规劝妹妹。在苏轼眼里,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得活得艺术一些,作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从不一样方面解读了人生,要勇敢顽强,一片芳心,活出气节,清心寡欲尤其竹子的气节令苏轼景仰。苏轼嗜好画竹,他对竹子的一枝一叶都有深深的感悟,都能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2、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您点的每一个“在看”我们都认真地当成了喜欢!

4、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5、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6、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是个长脸。有一天,苏东坡又和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更不示弱张口就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兄妹俩都用这个斗嘴的方法来演练学习。

7、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肖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这年七月,他客死于租住的房子之内。(见宋费衮《梁溪漫志》)

8、小孩子不畏虎,是因为还不知道老虎的厉害。

9、苏轼,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从历史资料来看,苏轼也堪称美食家。他写的有关美食的诗文很多,而且他也确实喜爱吃猪肉。《说郛》就记载了有关他喜欢吃猪肉的一个故事。被贬到海南后,他在诗中埋怨这里肉菜少:“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10、苏东坡饮酒虽然很少沉醉,但他却掌握了极好的醒酒药,准备随时帮忙朋友。《苏东坡集》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明他醒酒药的来历:

11、“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3、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14、苏轼赫然在列,并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

15、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16、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

17、苏轼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进京赶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母亲给予苏轼的教诲,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苏轼小时候很喜欢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

18、喜欢夜游散步、喜欢做梦,梦见爱人,梦见童年。

19、最后门神只好出面劝解,他说:

20、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抚掌叫好。

三、苏轼的故事20字

1、他发挥手艺,先把骨头煮熟,倒点酒去腥,撒点盐接着烧烤,把羊骨头煮得嘎嘣脆。

2、怎么说呢!我们的王安石属于张居正式的人物,眼里揉不得沙子,苏轼确实也对当时变法的客观因素提出了比较中肯的见解,但是我们的王改革家又是一根筋,所以九头牛也没法拉回来了......再加上一些误解,导致了苏轼的杯具。可以说他们不是政敌。因为根据后来苏轼对司马光的不满可以看到他是个比较客观实际的人,记得有著名人物说过,苏轼自己深受儒、释、道三家的影响,自身即有文人寻求超脱的理想,寻求道家的自然无为,又有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想通过仕途平天下。所以两头都放不开,导致自己处在夹缝中,两边不讨好。

3、▏▎开封:进士考试第二名

4、有个人一出生就双目失明,从未见过太阳。

5、苏轼的故事: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6、苏东坡的下半辈子一直处于不断的贬谪之中,当他来到当时的南蛮之地惠州时(今广东省惠阳县),已经年近花甲,依当时的情况已难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身边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对此,苏东坡颇感叹,作《朝云》诗一首:

7、苏东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洗澡,喜欢着我们喜欢的月亮。

8、苏东坡跟我们一样喜欢宅家独自呆着;

9、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被贬至惠州时,喜欢吃肉的苏东坡不容易买到肉,便和屠户商量,买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来啃。

11、这里是苏东坡的终老之屋、死亡之地。苏东坡在辛巳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离开人世。在这个世间停留了64年,即两万三千四百六十四天。

12、苏轼少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受人夸奖,以致渐生傲气。他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13、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14、“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15、苏东坡就是我们想做的最好的自己。

16、苏轼改联 学无止境

17、痛骂和尚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还死皮赖脸向苏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

18、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19、宋神宗熙宁十年,苏轼42岁了。赴任徐州知州。

20、苏东坡觉得生蚝特别好吃。“食之甚美。”写信给儿子:我从未吃过这样的美味,又取最大的生蚝来烤了吃,我经常告诉苏过千万不要泄密,我就担心朝廷那帮君子们,听说了这事儿,争着抢着走我东坡的路线,到海南来,跟我分享此美。

四、苏轼的故事300字

1、突然一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可两个孩子还是像没事一样在沙滩上玩。

2、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3、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

4、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5、“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6、太阳和钟、箫的差别悬殊,但盲人却并不知道,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

7、当时有一句俗谚叫,“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8、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9、一百四十五蔡卞日临兰亭一过,东坡闻之曰:“从是证入,岂能超胜?”盖随人脚跟转,终无自展步分也。(《紫桃轩杂缀》)

10、满招损,谦受益,别高估自己的位置,也不要吹嘘自己的能力。

11、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12、他决不会茫然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引用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苏轼也会利用机会练习书法。苏轼的书法成就在历史上是很高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13、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14、一百五十东坡镇余杭,游西湖,多令旌旗导从出钱塘门。坡则自涌金门,从一二老兵,泛舟绝湖而来,饭于普安院,徜徉灵隐天竺间,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则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辨讼,谈笑而办。已,乃与僚吏剧饮。薄晚,则乘马而归,夹道纵观太守。有老僧绍兴末年九十余,幼在院为苍头,能言之。(《梁溪漫志》)

15、苏东坡有诗句曰:“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可见他对女人并不太在意,他每次被贬之时,都会将身边的姬妾送人,但始终没有舍得将王朝云送人,由此可见他对王朝云的喜爱和依赖。

16、百姓吃了之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它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回赠肉”即为东坡肉原型。

17、随苏东坡来惠州的是第三任妻子王朝云。一路奔波,朝云已憔悴不堪,苏东坡常希望王朝云美貌常驻,于是用芦荟、西湖莲子等颇有养颜功效的原料,独创成东坡西湖莲这道名菜,常亲自下橱做给王朝云吃。

18、它张开两腮,竖起身上的鳍,肚子鼓鼓的,浮在水面上,瞪着血红的眼睛,绕着桥柱打转。

19、“两位兄弟,不要再争了。我们大家本来就没什么大本事,都是依附在人家的门户上才得以安身,还怎么好意思去争高低上下呢?”

20、“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五、苏轼的故事100字

1、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2、怒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

3、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人头地!”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4、他俩的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请苏小妹自己填字。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而不俗。

5、苏轼本人是个美食家,宋人笔记小说有许多苏轼发明美食的记载。苏轼知杭州时,元祐五年六月间,浙西大雨,太湖泛滥。苏轼指挥疏濬西湖,筑苏堤。杭州百姓感谢他。过年时,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然后分送给大家吃,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曲洧旧闻》又记:苏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鲙;既饱,以庐山玉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6、诗人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诗人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平时,诗人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

7、苏轼知道了这首诗,看不下去了,于是写了首诗调侃张先:

8、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9、有人跟苏轼一见面就套近乎,王弗说:此人不可靠。好得快,背弃也快。后来果然验证了她的判断。有人言辞激烈,王弗说:此人太喜欢走极端,不必听他的意见。苏轼就听从她的意见。

10、一天清早,他对东坡说:“苏学士名扬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苏东坡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

11、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

12、一百四十一公少年与坡公治《春秋》,公尝作论,明圣人喜怒好恶,讥《公》《谷》以日月土地为训,其说固自得之。元祐间,后进如张大亨嘉父亦攻此学,大亨以问坡,坡答书云:“《春秋》,儒者本务。然此书有妙用,学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苟细缴绕,竟亦何用?惟丘明识其用,终不肯尽谈,微见端兆,欲使学者自求之,故仆以为难,未敢轻论也。”(《栾城遗言》)

13、也有一说是的苏轼其实是第一名。因为文章写得太好,让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得意门生曾巩的作品,为了避嫌,欧阳修这份卷子压为第可没想到被压下来的是苏东坡。

14、如果没有那斗酒,也不会有《后赤壁赋》。

15、可小孩们仍对老虎视若无睹,自顾自地嬉闹。

16、2021年第136期·总第691期

17、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

18、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19、苏东坡转身又说:“那么就加‘舞’和‘隐’,成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可好?”

20、我们期待,与你一起,重新认识,我们的苏东坡。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