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入世的诗句(100句)

2023-03-30 08:57:35 0 59

一、苏轼入世的诗句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2、以前的我,觉得在漫长的岁月中,快乐是多于痛苦的,所以我每次遇到痛苦的事情,就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4、人生就像是一座旅店,我只是匆匆过客。

5、李泽厚先生曾说:“表面看来,儒、道两家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以致于协调。不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经常是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苏轼正是这种“儒道互补”人格模式的典型,当挫折失意之际,老庄思想上升,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6、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7、苏轼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积贫积弱。

8、(2)田姝.苏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

9、翻译:各位天神散花百神喜悦,是因为知道了圣人刚刚出生。

10、置身高楼,凭高看去,中秋的月夜,长空万里无云,显得更为辽阔无边。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11、人生在世,悲欢离合,用心体验就好了。虽然你到最后什么也带不走,但你可以选择在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留下你给予的美好与温暖,留下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留下的就是自己的另一种存在。

12、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13、痛苦的经历不是财富,但是对痛苦的思考一定是财富。不想在这里灌鸡汤,只说一下我的认知。

14、——你看,还在期盼能和苏辙携手还乡,像两只鸥鸟,没入烟波浩渺的大海。

15、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16、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是也。

17、初在凤翔为官,也不时惦记此事:

18、该词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上阙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阙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苏轼仿佛在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美学的盛宴。苏轼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在老庄思想的排遣下,苏轼豁然开朗,心中的波澜也平息了。

19、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2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二、苏轼出世与入世

1、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2、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4、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5、苏轼也是我最喜欢的人,因为他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同时在苦难中有一份潇洒的彻悟,懂一个人需要岁月,我想我会越来越喜欢他。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苏东坡就是这样的人,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吧

6、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7、终其一生,在积极入世的同时,苏轼其实还是一个对官场与功名利禄毫不留恋的心灵隐者。

8、“清”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简单的美学生活。柴米油盐,一日三餐,你内心平静安乐,一切都是淡淡的欢愉。

9、苏轼知密州时看到蝗灾泛滥,亲自到田间指导和帮助灭蝗;还提倡减税、兴修水利。不到一年,密州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发展,百废俱兴;他离任时,密州百姓恋恋不舍,“遮道哭泣”。

10、钟睒睒丨曹德旺丨“中国阿甘”陆鸿丨张昕宇&梁红

11、■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1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3、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和,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之知,不忍欺天负心,欲具论安石不可施行状,以裨万一。——《杭州召还乞郡状》

14、别想太多,一切都是浮云,活在当下。

15、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他被贬到黄州。这件事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他却能身处困境而老当益壮,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16、这首诗揭示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17、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拓展资料):译文:

19、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20、离京后数度调遣,中年苏轼悟老庄

三、苏轼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1、王定国是被苏轼当年的“乌台诗案”牵连最深的一个人,他被贬时,歌妓柔奴毅然选择跟随他,义无反顾。

2、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家庭的苏轼年轻时学孔子,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深以为然,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引导,他积极进取。在文学上,苏轼是一个天才:七岁知诗书,十岁有“当时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为他指引了一条十分明确的入世之道。苏轼二十一岁同父兄进京应试,一举创下了北宋科考最高分的惊人成绩,受到欧阳修、韩琦等重臣的赏识和器重,欧阳修曾赞叹:“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次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4、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

7、“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8、②改火:古时钻木取火,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后来以“改火”指一年。三改火:即过了三年。《论语集解》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③“无波”二句:化用白居易《赠元稹》“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句。古井无波:古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节:竹节,比喻人之节操。筠:坚韧的竹皮,引申为竹之别称。

9、生活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是限量版。

10、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11、一到黄州,还没下车呢,吃货特质又藏不住了:

12、但身陷逆境,苏轼却总能在满目疮痍的日子里挑出快乐,将他人眼中的苟且,活成自己的诗和远方。

13、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一个从前安坐翰林院的待诏学士、尊崇无以复加的帝王师,到如今海岛流放、栖身不避风雨之茅草屋的待罪犯官,这一番人生境遇的差别,不啻云泥,而苏轼却始终能处之泰然,以极大的热忱投入生活,不正是靠着心灵归隐的力量吗?

15、此时他充满了为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且看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16、其实,这也正是苏轼对功名利禄之态度:

17、你看,面对如此身家性命倾危的祸患,连硬汉韩愈也不免失态至此,哭哭啼啼,要死要活。

18、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19、自古出仕为官,谁人不想出人头地,博个功名富贵,缘何苏轼却一直心存归隐之念?而既然想归隐,为啥又不真正辞官还乡呢?

20、陈景润丨陈独秀丨汪曾祺丨丰子恺丨李叔同

四、后人写苏轼的诗

1、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2、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4、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要知道,王安石变法之初,急于搭建变法班子,凡趋炎附势、赞同新法者,升官就像坐火箭。比如曾布,因参与谋划新政,三天之内居然升了五次职。

7、苏轼的人生是出世的。仕途顺达时,他疏浚河道、修筑长堤,受到百姓欢迎;而仕途坎坷时,他吟诗作画、纵情山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8、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9、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10、为政之勤勉,可见一斑。

11、其实,“客少”还有另一层意思,当时的苏轼已成为罪人,其处境十分堪忧,或是苏轼不想牵连友人,或是友人不愿登门,所以,苏家才会门庭冷落。是怎样的情况,能让诗人在秋夜里写出如此萧索之词呢?苏轼创作时一定是孤单寂寞的,满腔愤恨无处抒发的情况下,他只能与明月“对影成三人”。

1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13、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14、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仕途高光时刻,苏轼内心的归隐情结依旧毫无淡却:

15、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16、这一套书中还有一本《辛弃疾词传》。

17、(4)余秋雨.山居笔记(M).上海:文汇出版社,19

18、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9、翰林学士从中唐以来就有“内相”之称,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由此职位晋升至副宰相。

20、黄家驹丨李雪健丨王力宏丨许嵩丨于和伟

五、苏轼的入世和出世

1、其实,聊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无非是,才华之外,苏轼身上之所以还具备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或许正因为这一份“心灵归隐”的智慧——

2、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3、面对大自然的风雨,同行“皆狼狈”,苏轼独“一蓑烟雨任平生”,泰然自若、笑傲人生风雨。“也无风雨也无晴”,大自然阴晴风雨变幻无常,人生亦然。只要你心中无雨无晴,就会宠辱不惊、超然物外。整首词表达了苏轼豁达、洒脱、乐观的态度。

4、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5、1069年,苏轼被贬儋州,任琼州别驾。初到时暂租公房蔽身,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时一夜三迁。当地官吏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上级得知,将东坡赶出。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

6、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7、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8、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9、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

10、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1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2、而宋代不杀文臣,窜谪岭南已是最惨之处境,从宋真宗朝起,70多年来,苏轼是第一个被贬到岭南之人,却能镇定如斯,怎不令人高山仰止!

13、第一份工作到岗途中,跟苏辙分别时,又不忘絮絮叨叨地提醒:

14、时任开封府尹的蔡京(后来带歪徽宗的那位),知道司马光要恢复差役法,便在五日之内拉来千余名百姓充当差役,力证此法可复。后果得司马光称赞,顺利升官。

15、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兼容的民族,儒道释三家思想是中国人思想的源泉。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苏轼是一位集诗、词、文、赋多种成就于一身的文学巨匠,可是,他的人生并是不顺遂无忧的。波澜起伏、忧患拂逆的人生旅途并没有使苏轼颓废,反而成就了他超脱和旷达的胸襟,他接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洗礼,畅游其中并有机融合,形成了他内儒外道、超越佛老的复杂人格。苏轼各个人生阶段创作诗词所体现出来的儒道禅情怀,很好地诠释了他的心路历程,他融儒、释、道为一体的达观的人生哲学,展示出卓异非凡的生命精神。

16、(8)徐定辉,冉阳.武陵学术(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1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8、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19、黄庭坚也常合制香品,苏轼对黄庭坚的香品十分赞赏。黄庭坚也曾以他人所赠的《江南帐中香》为题作诗,写道:“百炼香螺沈水,宝熏近出江南。”苏轼则和之为:“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2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前赤壁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