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用典故的诗句(100句)

2023-01-19 09:05:23 0 59

一、反用典故的诗句

1、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语辞,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杜甫这首诗多么有力量,化用典故又是多么不着㾗迹。

4、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无法任职。

5、全本文学小说《无法悲伤》整理汇总

6、抱柱相传古代名为尾生的男子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最终淹死在水里。后以“抱柱”比喻坚守信约。如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7、“正用”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所用典故的原意保持一致。比如前面说到2008年浙江卷考查的《日暮倚杖水边》,屈原正直爱国,白居易忧民忧时,作者以被贬异乡的屈原、白居易自况,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仿佛一从中表达高洁秉直的信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就是“正用”。

8、“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中,“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周颙隐而复仕,连山中的鹤猿都怪怨他。辛弃疾却反其意而用之,他说“鹤怨猿惊”是因为自己仕而不隐。——潘文杰,《宋词用典方式举隅》.(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9、所以作者最后寄语同时诸人,早日绝裾而去,免受覆巢之害。

10、“荒谬几人称陆贾,忠诚何处觅包胥?”

1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反用典故。张季鹰之事,《晋书》记载:

12、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3、所以唐朝之后,用典就越来越流行了。(当然,这绝不是说唐朝之前就不用典故)

14、(原宪甘贫)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原宪甘贫每自开,子春伤足少人哀。”

15、辛弃疾用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心情,同时也告戒朝中当权者: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得宠一时,也归于尘土了。

16、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17、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8、好啦,诗词中的典故就说到这里,总结一下:

19、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思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它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20、应该是陈元龙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三国时陈登,号元龙。现在辛弃疾反用典故,说纵然是青壮年时期有扶世济民之志的陈元龙,如今老了,也不妨过几天高卧的生活,夏日有一壶冷饮,一领凉席。“高卧”本是陈看不起求田问舍的许汜,辛弃疾是说我现在已经这把年纪了,是不是也应该不再管天下事,过两天舒服日子就是了。

二、关于反义词的古诗

1、张季鹰“见秋风起”,“遂命驾而归”。而辛弃疾此处反其意而用之,纵使西风吹拂,自己又怎能像张季鹰那样回归故里呢?

2、文后对“上有青枫林”注释道:《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注意到了这一点,就能答到“借典故写愁”这一采分点。

3、这其中“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就是对典故的加工升华。屈原《九歌.山鬼》有句:“余处幽篁(竹林)兮终不见天”,所以杜甫见两岸的竹林就想象山鬼在里边。《九歌.湘君》中有句:“搴芙蓉兮木末”(搴念千,拔取,木末,树梢),这句意思是在树梢上采辛荑花。杜甫看到两岸的花树,就想象湘夫人一定是在树下。这就不是简单地引经据典,而是生动化用,体现了精妙的创造思维,展现了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4、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

5、(贫原宪)杜甫《寄岳州贾巴州严两阁老五十韵》:“弟子贫原宪,诸生老伏虔。”陆游《杂赋》诗之三:“家业贫原宪,年龄老伏生。”

6、(戈挥日)赵翼《南苑大阅恭纪》诗:“风云卷阵戈挥日,烟焰腾霄炮震雷。”

7、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意而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二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9、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0、潘文杰,《宋词用典方式举隅》.(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11、暗用,即在文中不加说明,化典入文,但读者通过自身的阅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能明白此处使用了典故。

12、《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4、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5、名师解析:《奔月》是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两个典故改编的小说,但与原典故的内容和主题大相径庭,作者集中叙述羿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无奈之中又遭遇“逢蒙射羿”“嫦娥弃家奔月”等尴尬处境,表现了羿的孤独、困窘和软弱的人性,传达的是一种跨越亘古的心心相印之感。

16、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远;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语辞,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蕴藉、更委婉。

17、一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18、化用,即在不改变典故原义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编、续写等再创造,给老故事融入当前社会中的新内容,使其具有更深刻的寓意。

19、译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0、亦有陈东泣上书,陈东心似武陵渔。缘溪行为求鱼计,冒死谏成得意初。荒谬几人称陆贾,忠诚何处觅包胥?茫茫大陆沉将了,寄语诸公早绝裾。

三、用典反用的诗句

1、(典源)《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cí,以草盖屋)以生草,蓬户(织蓬草为门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以瓮为窗),二室,褐以为塞(用贫苦人所穿的衣服塞窗户以避风),上漏下湿,匡(正)坐而弦(弦歌)。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用典”包括“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

4、在诗词创作中用典故,并非是一开始就流行的,像早期那些五言古诗,句法就很接近于散文,就这么平铺直叙下来,比如《古诗十九首》这首:

5、《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一句现今多用来感怀“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6、(原宪室)李白《白马篇》:“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7、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8、正用典故指正面运用典故,作用为通过典故的表达表达出了自己所说。

9、(挥戈退日)朱德《赠友人》诗:“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

10、“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1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之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弟子”。

12、我们在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中,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以往的典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13、(日挥戈)赵翼《感兴和放翁韵》:“寿命谁看天倚杵,身谋俄想日挥戈。”

14、点击添加关注,及时订阅图文信息

1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被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6、写作议论文时,可明确引用前人之言或事,以引出观点,或证明观点;写作游记类散文时,可以引用名人故事、名人诗文、神话传说,以彰显所写之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写作历史文化类小品文时,常常需要广征博引,明用典故。

17、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19、**************************************

20、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了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一句的诗意。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四、诗歌中典故的正用反用

1、这首诗颇受欢迎,也基本算是逐句用典了,看起来很简单,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这些玩意儿有谁不懂啊。但是,李商隐的诗就有这么个特点,哪怕逐字逐句给你讲清楚了这些典故的来历和含义,你还是很难理解诗的本意。

2、(典源)《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通“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3、(鲁阳戈)薛道衡《奉和临渭源应诏》:“微臣借暮景,愿驻鲁阳戈。”司空图《有赠》诗:“试问羲和能驻否?不劳频借鲁阳戈。”秦松龄《杂感》诗之一:“坐算几闻黄石略,战酣谁奋鲁阳戈。”

4、首联前半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相见”,语出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原本表达的是恋人之间,相别容易,难的是相聚,感叹恋人相别的频繁与相聚的短暂。但李商隐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感慨相见固然很难,可是分别之痛更使人难耐,将恋人的恋恋不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高飞宇,《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用典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第7页

5、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写过两句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见〈登金陵凤凰台〉)意思说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说:“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站得最高。”

6、胡说八道húshuōbādào(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秘魔岩主擎个义儿,胡说乱道,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结构)联合式。(用法)含贬义。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正音)说;不能读作“shuì”。(辨形)胡;不能写作“糊”。(近义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胡说乱道(反义词)有凭有据、言之有据(辨析)~和“胡言乱语”;都有“毫无道理地瞎说”的意思。但~多用于口语;“胡言乱语”多用于书面语。(例句)(1)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2)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听那个主教的~;也是一件苦事。

7、直接用典故叙事,比如辛弃疾的《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就是用了汉武帝和阿娇的典故。

8、“茫茫大陆沉将了,寄语诸公早绝裾。”

9、潘江陆海:钟嵘《诗品》:“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作为成语,一般写作“陆海潘江”。这里用来形容众宾客的文才。

10、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11、关于“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12、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鲙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4、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5、贾岛,字阆仙(一作浪仙),年轻时因考试不中,曾出家当过和尚,法名无本。后来又还俗应试,到底没有考进“进士”,只做过“长江主簿”等小官,医生穷愁潦倒。他的诗风格清丽,非常注重锻字炼句。《隋唐嘉话》、《唐诗纪事》和《苕溪渔隐从话》都载有他的这样一则故事:贾岛因赴考到京(长安)。一天,骑着驴,一边走,一边吟诗,忽然得了两句道:“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6、(穷是病)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诗之一:“世俗何知穷是病,神仙可学道之余。”

17、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以“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8、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9、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20、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五、反语古诗名句

1、QQ:江南一叶(12027800)

2、原宪华冠(戴樗木皮缝制的帽子)縰履(穿没有后跟的鞋。縰,xǐ),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遵循世俗)而行,比周(密结朋党)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依托仁义之名而行奸恶之实。慝,tè,邪恶),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5、“云中谁寄锦书来”典故出自《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

6、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然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诗句新的意义。

7、“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8、但是到了唐朝,近体诗(格律诗)开始发展,古体诗那种近乎于散文的句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因为律诗既要讲究声调,又要讲究韵律,还要讲究对偶,在不破坏格律的基础上,还要用四句八句,甚至一句一联,来表达出整段思想感情。

9、(释义)鲁阳公以戈挥日,使快要落山的太阳向后退了三座星宿的位置。后遂以“鲁阳挥戈、挥戈鲁阳、鲁阳回日、挥日、回日、鲁人回日、戈回日、戈挥日、日挥戈、挥戈退日、回天倒日、鲁日、挥戈再昼、鲁阳戈、鲁戈”等称誉雄伟的气势、气魄;或表示珍惜时日;用“太阳贪战”表示时间过得甚慢。

10、辞第西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如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11、(戈回日)李德林《从驾还京》诗:“峻岭戈回日,高峰马煦天。”

12、那么问题来了,诗人为什么爱用典故,用典又是怎么兴起的呢?

13、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5、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含蓄地表达自己象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

16、青眼相传三国时魏国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如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7、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8、反例:岳飞北伐的时候被秦侩污蔑谋反、赵高和李斯合谋谋反,最后成功了,赵高找机会把李斯杀了

19、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20、正例: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了、还有典出>: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