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写竹子的诗(100句)

2023-03-21 09:12:17 0 59

一、郑板桥写竹子的诗

1、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2、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3、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竹石》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4、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5、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6、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7、收藏国际ID:shoucanggj

8、出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9、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10、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12、释文:客舍新晴,晨起看竹,露浮叶上,日在梢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运笔,又是一格,其实手中之竹,又不是意中之竹也。步步变相,莫可端倪,其天机流露,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独画云乎哉?

13、题识:石虽不言,爱此新竹。竹不能言,爱此山麓。老夫满袖春风,为尔打成一局。板桥郑燮,乾隆壬午秋七月。

14、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知足常乐2026 Shanghai

15、出自:清代·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1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7、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

1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9、郑板桥最有名的诗个人认为是

20、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二、郑板桥写竹子的诗大全

1、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2、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4、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5、“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6、释义:竹子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之中。

7、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8、郑板桥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这本是一句家常俗语,但一经和画面上竹园四周的竹篱笆联系在一起,便使这浅近的生活哲理意味更浓。还有一首诗云:“新栽瘦竹小园中,石上凄凄三两丛。竹又不高峰又矮,大家谦退是家风。”在人欲横行的官场中,诗人深感人世间卑污甚多,便转而在大自然中寻找做人的真谛。面对互相“谦让”、决不争强出头的短竹矮峰,诗人的心绪是很不平静的。

9、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10、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1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2、题识:扬州鲜芛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板桥郑燮画并题。

13、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清)郑板桥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竹(清)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题画(清)郑板桥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14、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15、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16、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17、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18、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并全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19、释义:只有竹枝全然不惧怕它,勇敢挺立地和恶风斗争一千场,一万场!《题竹石》年代:清作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年代:清作者: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竹》年代:清作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题画竹》年代:清作者:郑燮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题画竹》年代:清作者:郑燮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清代:郑燮

20、“忆君心似面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

三、郑板桥关于写竹子的诗

1、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诗人郑板桥一生坎坷,50岁才入仕途,先后在山东范县、潍县当过12年知县,这期间的咏竹诗可以反映出他的“为官之道”。他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个下层地方官,对老百姓的疾苦时时不忘,对他们生活中的一枝一叶的小事情能如此关切,实在是难能可贵,后来郑板桥终因为民请命得罪了豪绅权贵,不得已弃官归里。

3、郑板桥有二首咏竹的诗,其一为“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另一首为“题画竹”:“画竹插天盖地来,翻风覆雨笔头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来。”

4、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热情赞美竹子宁折不弯的精神。而竹子的坚强、挺拔、苍劲,又恰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5、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6、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7、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8、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9、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10、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11、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12、郑板桥写诗,题画诗很多,我最喜欢的这几首,写竹诗立根原在破岩中到任尔东西南北风。

13、让语文滋润心灵,积淀素养,成就书香人生请关注“书香语文苑”

14、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15、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6、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17、《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18、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风趣幽默的文人。还可以从“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看出郑板桥虽然怀才不遇但是心性豁达

四、郑板桥的竹子

1、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2、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3、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4、下面三首都是题在画上的诗《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诗云》卫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二十年前载酒饼,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这是他的诗作郑燮(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6、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7、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8、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9、和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到一枝~叶总关情,和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想来夜间思到画到生时是熟时,我最喜欢,第一如任尔东西南北风,写竹实写做人骨气。由竹想到人民疾苦,难能可贵。≡,大道至简,由画竹写做人光明磊落。还有传说是他写的。

10、竹子在中华民族里我们的诗词里地位很高,竹子在中国文人的理想世界里,给它附上了很高的品格。从《诗经》我们知道《卫风》里头就有歌颂它的诗,就是《淇奥》(篇),那么他在赞美一个英雄人物,一个保卫周王朝的卫武公,他就用竹子来起兴,用竹子的整个生长过程来说明一个伟大人格的整个的(形成)过程。中国的文人里面,在晋朝专门讲清谈的时候有七个了不起的文学家,称之为"竹林七贤",因为这七个贤人是在竹林里面的,用竹林来反映七个文人的人品,又用七个人的文采来附丽在竹子身上,人文同自然相互映照。。

11、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12、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13、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你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14、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15、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16、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17、《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

18、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岩石缝隙中。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19、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20、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五、郑板桥写关于竹子的诗

1、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2、磨:折磨,挫折,磨炼。

3、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4、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处理邻里关系和为贵。通过诗,板桥的难得糊涂现好多人实习,吃亏是祖福好多人把他当做座右铭,所以我爱板挢画,更爱板桥诗。

5、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7、郑板桥画了40年竹子,终于悟出绘画须去掉繁杂提炼精髓的道理。

8、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0、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生酷爱写竹、画竹。他写的咏竹诗意境隽永,蕴涵着很强的哲理性,在古代咏物诗中独树一帜。

11、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12、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13、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14、任:任凭,无论,不管。

15、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

16、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名燮(xiè),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17、郑板桥曾自述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这段道出了绘画创作的规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画竹。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对于感觉到的东西,往往是有所激动而缺乏深刻的理解,这需静观默察、纵横比较和冷静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实质。

18、正如他在《竹石》一诗中所写的那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