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用典的诗句(100句)

2023-01-19 09:03:54 0 59

一、古诗词中用典的诗句

1、和正用相比,反用比较少。反用就是“反其义而用之”,典故的意思同作者本人的意思正好相反。如果说正用通常起比喻影射的作用,那么反用则有衬托、对比的效果。比如,金农的诗《柳》“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显然化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他的意思刚好与贺知章的意思相反。再如,庾信《哀江南赋序》里“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也是反用的例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庾信却做了北周的官,所以说“遂餐周粟”,庾信不能和伯夷、叔齐相比,用这个典故只是衬托他自己的处境,话说得委婉而已。

2、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3、骕骦在御臣的卢,郭家师子诚仆奴。(释宝昙《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马御墨亲题其下》)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故人心尚永,故心人已变。

6、至于用典的意义和作用,只要联系作品的背景、主题、语言环境等因素,解答就会化难为易。

7、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8、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9、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蓑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连用了檀道济自比长城和诸葛亮鞠躬尽瘁两个历史故事,抒写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要干一番伟业的理想。再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诗人在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下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0、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11、哲理: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旧事物必将被取代,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12、《行路难》(九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小雅·车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楚辞·离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15、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李益《统汉烽下》)

1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7、典故:“燕然”,山名,今蒙古国的杭爱山,指前线。据《后汉书·窦融列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18、作用:诗人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而亡国,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对晚唐时期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

19、2高考议论文基本模式及变体(下)

20、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二、关于用典的诗句

1、千古荒台遗旧址,西风残柳集寒鸦。(明·王绂fú《黄金台》)

2、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3、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4、典故:“天狼”,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5、典故:“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6、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

7、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指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8、作用:通过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景,描写出征前的壮观场面,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9、其他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渊羡鱼”的典故。《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10、作用: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悲凉的气氛,传达出诗人为朋友不幸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11、进入新群视为放弃旧群!

12、①.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3、例1:“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析)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14、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15、其他诗句: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

16、典故:“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意境恢宏。借此反映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17、典故:“衡阳雁去”运用典故,“无留意”反映出边塞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也暗写戍边将士的内心: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伤感。

18、《使至塞上》(八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诗词中的用典可以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20、意思: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三、用典的古诗词名句

1、《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其他诗句: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清纳兰性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4、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5、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6、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7、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8、其他诗句: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边望,射天狼”

10、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1、①孙仲谋:孙权,字仲谋。孙权(182-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4、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5、古诗词中的典故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常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

16、典故:“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徕天下贤士。“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17、《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1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9、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20、专题丨2021高考备考:伪“精致主义”话题导写

四、使用用典的诗句

1、《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4、2高考一轮复习——小说人物性格、形象、品质等常用词语集锦

5、专题丨2020年高考状元文精编9篇:一览众妙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7、其他诗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

8、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0、作用:诗人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同时,暗示自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希望南宋有更多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

11、作用:表面上说周瑜侥幸胜利,实际表达自己胸怀大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3、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14、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15、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16、古诗词中的“用典”的作用

1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8、②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19、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0、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五、用典 古诗

1、解决用典问题,关键是要学会识别用典。不会识别,其他诸如典故的意义和作用等等,就更谈不上了。

2、典故:“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5、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6、典故:“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无知音而落泪。

7、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8、《无题》(九上)“蓬山其次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说到典故,就要说到成语,人们通常都将典故与成语连称。其实,典故与成语尽管有交叉之处,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成语没有典故义,不是典故。有的典故固定为成语,也仅仅是它的某一表现形式。例如,“守株待兔”既是典故又是成语,但这一典故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守株”、“株守”、“守兔”等,不过它们就不是成语了。成语是语言的固定组合,是从形式说的,而典故是就内容说的,它的语言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往往不是固定的,有的融化在一句或两句中,有的甚至不是一句话,而只是简单的两个字。

11、花丛乱数蝶,风帘立双燕。

1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高中古诗词中常见典故

14、典故,或称用典,古人叫做用事。欣赏古代诗词,绕不开用典。弄清用典,就是为欣赏古代诗词扫除“路障”。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7、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1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9、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20、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李白《发白马》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