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蝉的诗句(100句)

2023-03-20 08:03:13 0 59

一、有关蝉的诗句

1、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 宋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4、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5、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6、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7、物趣时时改,人情忽忽迁。

8、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9、《早蝉》(唐·贾岛)

10、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11、正是因为在高处蝉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2、9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宋代:辛弃疾

13、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这首词是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通过景物的描写,将凄凉的氛围营造出来。

14、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儒家私塾学堂

15、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16、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17、(释义)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18、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19、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20、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早蝉》

二、有关蝉的诗句 古诗不见雪

1、世间最是蝉堪恨,送尽行人更送秋。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2、(释义)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

3、《蝉》(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4、蝉(唐代李商隐诗作),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早蝉》

7、行经朝雨後,思乱暑风前。

8、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9、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10、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

11、(释义)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2、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13、蝉鸣伊何,时运未与。匪叹秋徂,怨斯路阻。愿言莫从,

14、暂默斜阳雨,重吟远岸烟。

15、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16、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闻蝉(宋)宋祁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17、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18、古人认为,蝉是饮露水生存的,因而在诗人眼中它是高洁品性的象征。又因蝉的鸣叫声极具悲切,特别是寒蝉,因此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蝉生命周期短,终消散在季节更替之中,诗人常借以表达人生如梦,朱颜易逝的悲凉之感。

19、“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是出自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这两句大意是:秋蝉集居在古寺中的树上,发出凄切的哀鸣;寒鸟从池塘上空飞过,水面留下一瞥清冷的鸟影。蝉声鸟影,古寺寒塘,秋意浓重,景物堪伤。描写秋天的村野时,可以借鉴这种寒凉的意境。

20、每天一首古诗(189)|《送友人》

三、有关蝉的诗句

1、在诗人虞世南的眼里,蝉甚至是值得赞颂的,他写下《蝉》这首诗,用蝉来表达自己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2、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3、(1)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4、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5、写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6、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7、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晨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9、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闻新蝉寄桂雍》

10、丛篁间之。思而不见,如渴如饥。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11、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12、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3、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

14、《霜月》——(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1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6、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17、贾岛早年曾出家为僧,据说当时的长安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僧“敲”月下门,推敲之由来),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他的诗“清奇僻苦主”,在晚唐形成流派。

18、此诗中起首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抓住蝉的生命规律,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未写离别,就让人深感“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19、《初秋行圃》——(作者)杨万里(朝代)宋

20、我们都知道曹植是曹操之子,其文学造诣非常高,七步成诗的典故人人熟知,谢灵运评价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篇《蝉赋》是历代诗、赋作品中“蝉”出现最早的、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一篇。曹植以写蝉来感生世,他笔下蝉的命运就是他生世的生动写照。其中佳句尤以这里节选的两句最佳,我记得电视剧《琅琊榜》中朝堂辩论后周老先生与梅长苏长亭相见并问道:“不知足下可知黎兄佩戴此蝉的寓意?”梅长苏就引用了这两句话。

四、有关蝉的诗句古诗大全

1、蝉正是因为它身居高枝之上,才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声音依然能传的远。

2、蝉鸣蝉鸣,幽畅乎而。肃肃尔庭,远近凉飔。言赴高柳,

3、若问此心嗟叹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4、蝉(唐代李商隐诗作)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5、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6、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zhōu)号以遁暑。

7、常见的有关蝉的诗句:《蝉》唐雍陶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8、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9、每天一首古诗(182)|《村夜》

10、每天一首古诗(192)|《新柳》

11、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12、译文:斜阳落日送走最后一声蝉鸣,潇湘江面高悬起银色的明月,黄陵庙边的江水卷起阵阵涛声。楚山的红树笼罩在茫茫烟雨里,烟雨隔断了高唐台下的迷梦。

13、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蝉(唐)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1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联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高”以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的“难饱”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却是徒劳,并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

15、每天一首古诗(191)|《曲池荷》

16、(1)《蝉》这首诗中,蝉包含了()的含义

17、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8、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19、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元稹《送卢诗》

2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自南朝·梁·王籍《人若耶溪》。这两句大意是: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这两句诗很有名,是以动写静的著名例句,其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为仕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林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由于这种反衬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

五、有关蝉的诗句 古诗寓意好的

1、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2、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3、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

4、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

5、蝉,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知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也是常见的创作题材和意象之一。它可以是儿童童趣的体现;又因其“居高枝鸣叫,饮露水生存”的习性,也可以是作者喻其高洁,借以自况……

6、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唐 · 李商隐《霜月》

7、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8、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9、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10、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11、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12、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意蕴丰富的诗歌意象。

13、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5、审校:周敏璐付婷婷/美编:马云

16、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17、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清 · 袁枚《所见》

18、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早蝉白居易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六月三日夜闻蝉白居易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闻新蝉赠刘二十八白居易

19、3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唐代:毛文锡

20、适合年龄:3—15岁上课时间:周六半天或全天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