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涵说说别人必评论
1、生(齐读):从《说“木叶”》一文,可以看出林庚先生与“历代的诗人们”一样,钟爱“木”这一诗歌形象。甘棠文学社有成员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木”不够好,“树”要更好些,他更倾向于钟爱“树”这一诗歌形象。对此,你支持谁的立场呢?
2、(学生暂时没有人举手)
3、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晚安早安物语”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观看晚安早安物语最新资讯。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4、闲来无事,让我揍你一顿吧,正好我手痒,你又欠揍。
5、类型化。尊作提到了评论家对作家的归类,别具慧眼:一个作家早期的作品单纯清新,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开阔、思想的成熟,写作的选材、内容、角度、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等等,逐渐有了相对深刻的变化,但在有些评论家眼里,他早已定型:如果他笔下的人物比早期的扁平有了复杂、比早期的单纯有了丰富,他们不会说他的思考有了深度,而会说他写了一个“反面人物”,在“鞭挞”这个人物。这样的好心,与作者的原意南辕北辙,对于一个渴望理解渴望知音的写作者,这是莫大的悲哀。
6、把这些隐藏问题找出来后,我们还会觉得这一组问题是重复的吗?其实作者通过问答排除了古诗词不用“树”字,因为诗人追求文字简练,这或许只是诗人们一种无意识的选择,是偶然发生的现象,等其他对现象的解释,留下了诗人钟爱“木叶”正是因为“木”字的奥妙这一结论。
7、发现了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闹的女孩有人疼。一般太懂事的姑娘,运气都不咋地。
8、你这个逼装的很有创意,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展现了你独特的装逼技巧。但是却少了一丝质朴与内涵,但我期待你的成长,希望在下一次能看到你更好的表现。
9、生:昨天我在做批注的时候关注到这首诗,之前我们也学过这首诗,它的背景是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杜甫已年过半百,漂泊困顿,体弱多病,然后重阳节他独自登高,百感交集。这里既包含了他对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有老病思愁的悲哀,思念亲人的急切,国破家亡的痛心和忧国忧民的忧苦,整个诗风是沉郁顿挫的。历史上有人评价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八层含义的,就是说它蕴含的情感非常复杂,此时的杜甫是百感交集的,他所有情感累加起来就是沉郁顿挫,萧瑟凄凉孤单的,所以我觉得刚刚同学读得特别好。
10、煽情是娱乐活动的初级手段。艺术如果仅仅停留在让人泪奔或傻笑,那么塞万提斯、拉伯雷、莫里哀和卓别林最多只是出色的滑稽明星,而不是世界公认的经典作家、艺术家。
11、心不能虚。——清· 刘开《问说》
12、老师找小明谈话,问:“最近怎么安分,少见捣蛋了?”小明一脸老成地说:“阅尽世事沧桑,看透世态炎凉,不想做出头之鸟了!”老师:“说人话!”“最近强冷空气过境,气温骤降,外面风大怕感冒!”
13、“树叶”与“木叶”不过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却一字千里,这种一字千里的差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下面就分析诗人为何钟爱“落红”“落英”而很少用“落花”的原因。
14、代表“谦虚”的意思
15、人到中年,就是一部西游记!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身材,老沙的发型,唐僧的磨叽!还TM的离西天越来越近了。
16、来过,就无悔,一些念,终将消失于岁月,一些美,仍然在春天里兀自葱茏;那些悸动的情怀,青涩的时光,在光阴的背面,幽幽飘香;曼妙了生命,深情了时光,依然安然初衷;或许,那些拥有的,珍惜的,心痛着,快乐着,这许是,真正的人生。
17、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这一反问开启了对关键的分析。再看看这一句:“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分析“木”字。为什么?首先要关注场合,因为语言的运用不可脱离语境,而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也就自然引出了“木”的第1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18、师:怎么样同学们?非常有见地。
19、自信天下一支笔,文也纵横,武也纵横,纵横天下论英雄。
20、爱一个人就像在海滩上捡贝壳,不要捡最大的也不要捡最漂亮的,就捡你最喜欢的那一个,捡到了,就永远不要再去海滩。
二、经典说说别人必评
1、去年的今天,那个人早已不在
2、师:这种家国情怀,“爱”而不得,非常痛苦。好,请坐,感谢。
3、(3)“木叶”与“落木”
4、别总是抱怨生活不够幸运,是你欠了生活一份努力,每一个你讨厌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未来美不美,取决于你现在拼不拼。
5、师:好,大家抓住关键词了吧,她们认为,“树”所涵盖的意蕴更广。这一组同学还有补充吗?
6、请珍惜每一次在一起的时光
7、我有四个愿望:不劳而获,不学有术,相爱无伤,狂吃不胖。
8、修改。这个步骤,是所有步骤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到完美,修改就给我们提供了接近完美的机会。不管是书评还是其他文章,只有经过修改的文章才会杜绝最基本的错误,不至于让人觉得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抱着随便的态度。修改文章的理想状态是在写完初稿之后,将文章放一放,最好能过个一两天,再来修改就最好不过了,那时更能清楚的看到自己写了些什么,但现实却限制我们,有时候甚至修改的时间都没有。
9、(朗读)第四段最后两句话
10、一字之差:原意是只相差一个字,用来比喻相差的很少。
11、余生没那么长,不用一味的付出,去惯得寸进尺的人,请忠于自己,活得像最初的模样。
12、生:我觉得在林庚这里,“木”可以是“目”而不得,就是表示“眼睛”的“目”。
13、生:第五段的“木叶”相比于“树叶”,“木叶”更能体现叶的质感和疏朗的意境,“木叶”的颜色性更加加强了秋天爽朗的气息。
14、第五句: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15、没事多赞赞别的好友QQ聊天的时候稍微透露下你想被赞的心情还有就是多发说说最好一天一次发的说说最好是有点内涵的谢谢采纳
16、人生很多事,就像智齿。最佳的解决方式,是拔掉。而不是,忍受。早安!
17、生:这个“木叶”到底应该作何种深层次的解释?
18、”生活在农村,大家相互关系亲近,往来联系密切,每天清晨结伴去地干活,傍晚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的回家,相似的生活也让大家感情十分的要好,当然这里不仅有淳朴的人情,更有许多城市里学不到的知识。之前在农村,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少,有许多都是靠父母传输知识。
19、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20、师:后面是三道作业,同学们任选一道完成。
三、搞笑内涵说说别人必评论
1、生活需要自己去思考那些积极的因素,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生活里注定有风雨,有抱怨,有悲观,谁都想好好的生活,却往往盲从了自己的个性与固执,生活的方式却偏偏是自己的心痛自己治疗,自己的幽怨自己化解,不能突破,便成心结。人生也就成了一场自己的对话。
2、“落英”“落红”与“落花”相比,前两者雅致,后者通俗。
3、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测未来,唯一能做的,只有把握现在。人生的幸运或不幸,都是在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行动中形成的。
4、你被什么保护,就被什么限制,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早安!
5、为了博取他人眼球而捏造事实真的是比背后乱嚼舌根的人还low。不知道我的故事,就不要随便乱嚼舌根。没有经历我的事,就不要一味的评论。我不坚强、不伟大,你也没有资格说三道四。最讨厌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还是对着小孩子说,拆穿了还死不承认。还说我爱记仇斤斤计较、真是奇葩。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有。有些人嘴贱是天生的,也有可能是故意就想让别人不舒服。没空跟你吵架,因为别人看到我跟非人类吵架,会以为我脑子有毛病的。
6、感觉自己得了健忘症,具体表现就是,一旦开始买东西就忘记自己没钱的事实。
7、师:预习时老师要求大家认真阅读文章,认真批注,并梳理文章信息。刚刚同学们上台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都批注得很认真很仔细,那接下来我们进入讨论环节。先分组,这两个小组是支持我们文学社成员的观点,认为“木”不够好,认为“树”更好一些。这边两组则赞同林庚先生的观点,是钟爱“木”,认为“木”的形象更好。大家可以基于文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8、写初稿。写初稿的时候,可以把你想说的话按照一定的组织架构,全都写出来。既然是初稿,那就说明还有修改和改进的空间,所以在写初稿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一边写一边改,一股脑把你的想法都写下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及时把你思考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而且还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有时候能给你带来惊喜。
9、师:大家抓住她发言的关键点了吗?语速太快了,我想请你用关键词再把你说的话总结一下。
10、原创丨感谢那一年邂逅了你
11、傍晚,天灰蒙蒙的,像个委屈的孩子,眼里噙满了泪水;
12、今天在路边听到一个淫*荡声音“小美女快来玩呀”我内心冷笑“看我今天不弄死你”,我掏出一块钱硬币,骑在她身上……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灰太狼……
13、然而,如果在一个媚俗成风的浮华时世,这样的叙事显然难以产生轰动效应。而一个真正忠诚于艺术的小说家,是能够保持足够自信的。
14、让问题引领我们的思考,这是我们完成单元任务三的关键。那么今天第1项作业。就是借鉴《说木叶》一文能体现的问题意识,完成单元任务三。第2项作业也是完成练习册的第345题.让我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课,这也是空中课堂第3单元的最后一堂课。“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5、不表白可以做朋友,做朋友可以借钱,借了钱再去表白,被拒绝变成了陌生人,那么就不用还钱了。
16、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可是,我就想知道,一个人如果一直运气很差,不知道怎么笑得出来。
17、师:有一种失望,大家能明白她的意思了吗?
18、时兴多年的各级各类文学评奖,对于推动文学繁荣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评奖只是一种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更不是最高的标准。文学的最高标准奖只能是时间和读者。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些卓有才华的作家,他们从来没有获过任何奖项,却并不影响他们受到大量读者的喜爱;而多年来被遗忘甚至根本就不被注意的获奖作家的作品不知几许。不久前在某个经济发达地区参加文学活动,当地一位同行提及本地的另一位作家连续获得过三次鲁迅文学奖,一众外地作家都一脸懵圈,闻所未闻。这样的获奖就不如不获奖,以免难堪——我因为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刻骨铭心。
19、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20、人民性。人民性是由作品的接受主体决定的,不在于自我标榜或客观树立。文学史上,无论描山水还是抒人文,也无论唱赞歌还是发悲鸣,那么多千古绝作的作者,都没有自封为人民的代言人,也没有御赐旌表,但是谁能否认他们的人民性?
四、有什么内涵别人的话
1、晚上啪啪啪,白天也啪啪啪,吃饭的时候也啪啪啪……那么多的鞭炮,你能不能别放了。
2、记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我的底线,否则,别怪我再一次修改底线。
3、骚人墨士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4、觉得没什么可评论的呀不评论又不代表不爱是吧难道为了表示爱你你发的每条说说他都要评论吗或是引你吃醋
5、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们永远都不会分手对不对?
6、这笔精神财富近20年来一直隐居在北京大学燕南园里。上世纪80年代林庚从北大退休,便一直居住在这里。他在园子里种了花草,学生们从门口偶尔路过,能看到在那扇油漆有些脱落的大门里,林庚先生正静坐在藤椅上,看着花丛思索,阳光洒在他身上,他的侧影清癯而安详。
7、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却TM偏偏有无缘无故的胖!
8、生:古代的“木叶”和现在的“木叶”到底有什么不同?是因为现代对“木叶”的理解和印象不够深刻了,古代用“木叶”,现在多用“树叶”了?
9、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10、师:“木”背后是悲伤,是愁怨,大家能懂吗?
11、(PPT出示学习目标: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说的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理论。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
12、师:屈原的《九歌》在这里引用了2次。那杜甫的诗句在这里又出现了几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是怎样叙述的?
13、当你觉得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就打开电脑放一部鬼片,一会你就会觉得厕所有人,厨房有人,房间也有人。
14、明确目标。不管你写任何东西,你首先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希望达成什么目的。写书评的目的是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这本书有多成功、多有趣,同时是否建议读者阅读。
15、师:再看下一段“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从屈原到杜甫,他们的诗句中都有“木”的元素。刚刚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是哪一个视角?
16、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17、万物会轮回。一个季节总会代替另一个季节。当繁华落尽,秋已渐远。那迷人的秋天就像一首静默的别离诗,满地落叶在簌簌得抄写光阴,很像当年,慌乱而葱郁的青春,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静默逝去。
18、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胸有成竹,那么我们先站在林庚先生的视角说一说,小组派一名代表站在舞台的C位汇报,其他同学别忘了拿起笔圈画、批注、记录。
19、师:刚刚我们这位同学总结了一下,认为二者没有可比性。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站在甘棠文学社的视角认为“树”更好的时候,大家的理论依据往往在课外;然后另外两组同学多数在文本中挖掘,也挖掘到了相关的论据。大家主要关注到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呢?
20、足下虚心。——《汉书·李广苏建传》
五、别人必评论的精辟说说
1、师:他由“木”挖掘到一个关键点是“以小见大”。同学们,这是课本以内的还是课外的东西呢?我们又跳出了课本,有理有据,非常好!
2、前年年初发生的疫情,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之后,我开始检点平生,陆续写了些自省文字。希图经过这样一种远未深刻的自我解剖,尽可能地揭示内在的真实,摈弃曾经的迷误,放下非分的念头,最终让自己得到实实在在的心灵的平静。写了大半辈子了,我最渴望的就是这种平静。
3、一天老师问学生:“用肉眼来看,太阳小还是月亮小?”小红:“月亮小。”老师:“比月亮小的呢?”小林:“星星。”老师:“比星星小的呢?”没人举手,都不知道。。。小明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老师:“那你来说吧!”小明:“比猩猩小的是猴子。”老师:滚出去。。。
4、谢邀问,“有没有好的提升自己的"内涵"的方法?首先得弄清什么是"内涵”?所谓的"内涵",可能指的是"涵养吧?“涵养"指的是身心方面的修养功夫,指的是个人思想品德方面的进修和提高。要想提高"内涵,涵养,首先要加强树立自己的正气和底气,而这正气和底气就是表现在自己对问题的正确看法,正确的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能力,而这方法和能力又是来自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首先又要做到不卑不亢,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多学多问,孔子有“一日三省吾身"的名言,说的就是,一天要检查自己三次的所做所为是否正确?正确的发扬光大,不正确的杜绝改正,多做善事好事,多做到利国利民的好事,来提升自己的"内涵,涵养"的方法。供参考!谢谢!
5、一个肝病患者在病房偷偷喝酒,被漂亮的女护士发现了,女护士责备道:“小心肝!”病人激动地回答:“小宝贝!”
6、生:“木”的艺术特征也暗示着当时的诗坛。
7、从来不相信看见流星可以许愿,我只想脚踏实地的收集龙珠。
8、人与人的缘分,就是这样,四季不断流转,谁会留到最后,谁会一直陪在身旁,不到最后,谁也不能确定。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生命中总是承载了太多的遗憾,尘缘似梦,流年依旧,只愿在容颜沧桑,散尽风华的某年、某月、某天的转角处,再相遇,彼此能够淡然的说一句:好久不见。
9、师:我们这节课的目标基本上达成了,一个是理解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理论,一个是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的特点。
10、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揭晓,文中引用了20处古诗文。我也做了统计,文中引用屈原《九歌》引用了几次?
11、搜集整理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及情感特征。
12、骚人词客 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同“骚人墨客”。
13、(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14、不过,“文革”中林庚曾被选调入“两校写作小组”。这段历史,成为有人指责林庚的罪名之一。但钱理群向记者转述,在一次为一本古书做注的讨论会上,江青曾送给林庚一枝花,托他“转交夫人”。林庚不卑不亢,接过花,随手放在桌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的表情。
15、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上的文字。刚刚我们讨论的“木树之辨”,发现“木”和“树”形成了一组大的对比,是一种“对比论证”。我们在讨论的其实是诗歌语言形象上的暗示性,即“象”,是显于外在的。那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发现屈原对“木”这一形象是钟爱的,杜甫对“木”这一形象也是钟爱的。那么问题来了,屈原为什么对“木”这一形象如此“真爱”呢?
16、只有当一个人的变,伤及到了你,你才会恼怒。所以,当男人疑问,女人为什么善变?他却忘了,在很早很早以前,他所定下的完美女人标准就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进得卧房,这明明是要求一个女人变成三种类型来供他享受。
17、小时候加好多人好像就是为了……偷菜。
18、比如“南浦”一词,也是由屈原在《九歌》中最早使用,后来成为古诗中常见的送别之地。“东浦”、“北浦”、“西浦”都罕见。我们可以问问,这会不会只是是出于用典的习惯,而无关艺术高下。
19、甘于寂寞。作家甘于寂寞应该提倡,但笼而统之地说寂寞是出作品的保证,恐怕靠不住。前提还是要有才华。有才华的作家甘于寂寞潜心创作无疑有可能收获硕果。而类似我这样的资质平平者,寂寞就只能收获寂寞。
20、生:首先是第五段,体现“木”的“落叶”形象。第六段中七行“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