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100句)

2023-03-16 08:06:19 0 59

一、荀子名言

1、《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用比喻,排比偶句很多,展现出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由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

2、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荀子名言

3、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6、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7、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国》——荀子经典语录

8、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9、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1、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2、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13、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14、(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想要静心学习,就要去图书馆,想要锻炼口才,就应该和喜爱主持播音的人多交流。

1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6、学无止境。——荀子经典语录

17、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8、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荀子·修身》

20、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荀子·荣辱》

二、荀子名言

1、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2、(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3、见《荀子·法行》。本句大意是:好医生的家中病人多。人有病,都希望能尽快治好,所以凡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去上门求医的人就多。本句多用来说明从病人的多少,可以看出医生技术的高明与否;也可用以比喻知识渊博、处世经验丰富的人,登门求教的人就多。

4、(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译文):君子不因为小人的气势汹汹的停止自己的作为。

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7、(感悟)不经历风雨,怎知谁是英雄。

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9、君子加强道德修养没有比“诚”更重要的,达到了“诚”的要求也就到了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了。

10、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11、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16、科学家惊人发现:善恶有报是真正的科学

17、荀子强调积累,不迈出小小的半步就走不了千里路,不从小水流开始汇集就成不了大江大海。再好的马只跑一步,也比不上资质不好的马努力地跑。不注重积累,哪怕朽木头也折不断,坚持不懈地做,金石也能镂空。后天的积累能弥补先天的不足,要成功,就得做苦行的功夫!

18、战国·荀况《荀子·荣辱》。好(hào浩):喜欢。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暧,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这是人求得自身生存的基本要求,因而也是人的自发欲望,属于人的本性。可以用这几句表明衣、食、住、息是人的正常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好利恶害亦属人之本能,只要不损人利己,也无可非议。

19、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20、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三、荀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3、见《荀子·富国》。是:这。蹶(Jué6决),跌倒。这几句大意是: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倾覆的国家。田野为粮之本,仓凛为粮之末;百姓为粮之源,府库为粮之流。只有使百姓安居乐业,勤于生产,田野才能多收粮食,仓藏才能充实;只有百姓富足,国库才能富足。若不惜民悯农,百姓不能乐业,田野不能收获,而强行拽刮,使国库充实,这样的国家很快就会倾覆灭亡。这几句可用于揭露苛政。

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5、(感悟)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你听到的、看到的都有可能是假的,只有你真正去实践一遍,才会得到真实的结论。

6、说明为人应当诚实的道理。

7、战国·荀况《荀子·修身》。非:批评。当(dàng荡):恰当,正确。是:肯定。谄谀(chànyú产余):阿谀奉承。赋:败坏.伤害。这几句天意是: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作为识人、择友、自我修养的格言,~等句仍有借鉴意义。

8、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11、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13、又懒又丑又浅薄的李诞,凭什么一句“人间不值得”就圈粉无数?!

14、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5、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16、译文:礼的制定,上取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中间取法于人,人们共同居住、和谐统一的道理全在这里了。

17、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释: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意思是做事要从一点一滴中做起,才可能有所成就。

19、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2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四、荀子名言青开头的名言

1、见《荀子·大略》。厌:足。本句大意是:学习与求教不应该有满足的时候。这是中国人治学所追求的—种境界。“学”与“问”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获取真知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知识无止境,学问也应该永不满足,它不仅道出了一个规律,而且道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如此,这一名句成为千古习诵的格言。

2、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经典语录

5、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6、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这几句大意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几句看来很简单,实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在一般人看来.有谁不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呢?但在实际生活中,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人太多了。那种指鹿为马的人,那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那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人,无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尽管他们这样作总会找出种种借口,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们是最愚蠢的。这几句蜕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说明人的聪明与愚昧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9、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0、推荐理由:每日分享精彩搞笑视频

11、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12、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13、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1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焉:于此,双音合成词。这几句大意是: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体而细小的工作之中。可用于知识积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15、荀子名况,字卿,赵人。曾游学于齐国,后游秦赵,最后至楚,时春申君当国,使荀卿作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遂在兰陵住家,死于兰陵。时在西纪前二三〇年左右。

16、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7、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18、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19、战国·荀况《荀子·荣辱》。这几句大意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2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五、荀子名言100句

1、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2、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经典语录

3、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5、译文: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义气,所以人在天下万物中最为尊贵。人的力气不如牛大,奔跑不如马快,但牛、马却被人役使,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能结成社会群体,而它们不能。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7、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8、笃志而体,君子也。

9、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

10、战国·荀况《荀子·富国》。下:指百姓。上:指政府、国家。这两句大意是: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1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2、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13、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1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1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16、见《荀子·非十二子》。当(dàng档):恰当。知:明白事理。这几句大意是:话说得恰当,这是明白事理;不说话时也很恰当,这也是明白事理。一个人是否明理,不在于说不说话,话说得多或少,而在于言语是否得当,是否恰到好处。说话时正是该说的时侯,且说得恰如其分,这是明理;沉默时恰好是不应该说的时候,这也是明理。这几句可用于说明言谈必须得当。

17、《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1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20、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