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00句)

2023-01-17 09:53:35 0 59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诗句意思是,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彼此)像邻居一样。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4、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5、律诗多为五言或者七言,五律规定每句五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

6、八年级地理课程知识精讲

7、(读)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板书:颔联)

8、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9、“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辅卫长安的景象,气象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10、·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向上、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于王勃在长安时期。“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2、“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的情意。诗歌开篇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壮的感情基调。

13、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4、这是一首赠别友人的诗。上路的杜少府显然是郁郁不得志的。从城阙巍峨、畿辅广阔的京都长安,离别亲友,独自去往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的蜀川,此情此景自是难堪的。诗的发端,不但点明地点,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风烟”,写五津僻远,难以望见,也隐含仕途前程,渺不可知。关切之情,在“望”中流露。四句推进一层说,你此去固然如飘泊的孤舟,我也是多年沉浮于宦海的人;彼此分手,我何尝不同样黯然呢!以同情为安慰,已暗用“知己”二字。然后转折出天涯如比邻的情怀。以临别不效儿女态为结,格调极高,使友人的精神也为之振作。

15、(1)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16、《渡荆门送别》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17、·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故为后人传诵。

18、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少府,官名。之任,去上任。之,到。

1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táng dài:wáng bó唐代:王勃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0、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2、(中篇连载)亦舒:独身女人(全篇链接)

3、(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5、首先,由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在老师范读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一下个别字词的读音和每句诗的断句。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7、诗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今四川崇州。诗题意为,送杜少府去蜀州任职。

8、尾联紧接三联收束全篇,劝慰杜少府欣然启程。交情很深的朋友总是不愿分离的,然而“儿女情长”,就难免“英雄气短”。这两句诗,即曲折地表现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又用“无为”排除了“儿女情长”,鼓舞对方的英雄之气。全诗一洗向来送别诗的悲酸之态,意境雄阔,风格爽朗,不愧名作。

9、(2)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

10、(读)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板书:首联)

11、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乐观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主旨是作者慰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悲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14、那么王勃是否在与朋友惜别之时也有如此的叮咛嘱咐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的颔联。

15、(2)分别和要去的地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能看出来这样的特点?

16、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

17、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8、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

19、他自幼聪敏,六岁能文,被赞为“神童”,长大后才思泉涌,妙笔生花,尤其擅长骈文,代表作《滕王阁序》名垂千古。

20、诗歌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勃的朋友杜少府去蜀州任职,诗人在送别路上作此诗对友人表示慰勉,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宦(huàn)游:出外做官。

2、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3、下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4、(1)谁能来说一说首联交代了什么?

5、诗从送别的地点落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站在京城郊外,看到雄伟的长安城为辽阔的三秦之地所拱卫,向远处眺望,在风烟迷蒙的地方便是四川的“五津”,点出杜少府要赴任的处所。

6、在这里,杜甫对“四杰”的推崇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特别是作为四杰之首王勃的这首诗,没有一般应酬的话,也不作无病呻吟,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因而使得诗歌整体格调变得明朗、壮大起来。表现出作者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让我们窥探到这种精神其实是对即将到来的“盛唐气象”的一种反映。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希望大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是自己烦恼时倾听的知己,是自己的患难时搀扶一把的知交。可是朋友之间也会有聚散,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天天陪伴在身边。但只要那份情意存在,我们大可不必感伤,就象诗中所说那样,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只要那份真情在,我们也能感觉到就在近旁,这是做朋友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去玩味。

7、“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会经历离别,等我们都老了之后,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人生最伤感的莫过于,白发苍苍,而知交半零落。朋友啊,走好,道一声珍重,希望来日相见,再续前缘!

8、(3)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9、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劝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10、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1、不是。这个应该算是“送别诗”作者在长安写的,因为朋友要离开长安远行去赴任,并不是陪同朋友一起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同去四川。

12、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之人,虽别而如比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3、指的是你我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板书:同宦游)

14、(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的确,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16、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

17、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掉泪沾湿了佩巾。

18、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19、(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0、(5)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鼓励友人,表现出自己乐观主义的诗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

1、(作者)王勃(朝代)唐

2、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如此的凄凉哀婉缠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板书题目作者)

3、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抱负.

4、说说“海内……若比邻”好在哪里?

5、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6、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

7、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

8、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9、赏析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对方,勉励和安慰友人不要在告别的岔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样用手巾抹眼泪,应该坚强些。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在歧路”,照应题目中“送”字。

10、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

11、·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境界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全无悲伤之情。

12、(解读)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3、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14、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15、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广阔胸怀,远大抱负,使真挚的友情得到升华。境界开阔,气势雄浑,道出了朋友之间的感情真谛,不求朝夕相处,只求心心相印

16、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17、在初唐时期,王勃因博学多才而名声大振,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18、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19、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别之时,像一般小儿女那般悲伤得泪湿衣巾。

2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

1、(解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蜀州:千里迢迢,苍茫一片。风烟迷茫、路途遥远。(烽烟)

3、首联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在作者心中,他对朋友的这份情感似乎能够使他看到朋友一路的风霜以及朋友日后的生活,所以,即便远在千里,也并非远别。(板书:非远别)那么现在大家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

4、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

5、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何特点?从哪句话可理解到作者这种感情?答: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它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告诉人们:真正的友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还概括出了人们共同的普遍的感受。

6、《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进行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7、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让你黯然销魂的,只有离别。那么离别是什么呢?有人说离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国人的绵绵情怀;有人说离别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哀回忆;还有人说离别是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人去也的切切思念。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10、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

11、本首诗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

13、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宕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4、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年仅25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15、那讲到这里谁能来尝试一下这首诗的朗诵?试着体会一下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6、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17、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18、yǔ jūn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

1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诗人的心中,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诗人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首高亢嘹亮的离别之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