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语录
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4、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可以说是难得的了,然而还没有做到仁。”
5、·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
7、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9、(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10、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11、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1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3、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4、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5、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孔子诞生于两千五百多年前,那是一个礼坏乐崩、天下大乱的时代,而他穷其一生开创的儒学思想正是试图为那个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重新建立秩序与和谐,并从此深深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几十亿人的生活。
20、译文:腐朽的木头在怎么精心雕刻它也会很快滥掉无法成为雕像。
二、孔子语录论语
1、(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解释: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8、孔子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思想家
9、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10、译文: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14、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
16、(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7、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18、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9、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裕而不骄狂是容易的。
20、·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三、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1、译文:子夏说:“人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还是可以的。”
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5、孔子说:“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8、(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0、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17、释义:孔子说: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译文:子张说:“读书人看见危险不惜牺牲生命,看见利益要想该不该得,祭祀时要想到虔诚,居丧时要想到悲戚,这样就算不错了。”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四、孔子语录恶搞
1、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
2、以约失之者鲜矣。
3、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一个人没有自己充分显露真情的机会,如果有,那一定是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吧。”
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6、(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7、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9、(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0、(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1、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13、孔子语录,是由丁往道精选《论语》中一百则,分为"论仁"、"论礼"、"论孝悌"、"论政"、"论知行"、"论教与学"等十二个主题,将孔子对道德、教育、修身、齐家、治国的看法和他的崇高理想系统地表现出来。每篇均加中文注释、生僻字注音以及全篇英译、白话文翻译;孔子,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14、·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1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6、·德不孤,必有邻。(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邻。
17、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8、释义: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19、(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20、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五、孔子语录被后人称为什么
1、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2、(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3、(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5、(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
7、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同时要坚定志节;恳切发问,同时要就近省思,人生的正途就可以找到了。”
8、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当仁,不让于师。(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是行仁义的事,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11、《春秋》相传是孔子编纂的,他对《诗》(即《诗经》)做过整理工作,记载孔子事迹的书有《论语》《孔子家语》等
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3、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1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5、(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16、经常能约束自己的人,犯错误的时候就少了。
17、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8、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情吗?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