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
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写作《学习仿写》
3、“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
4、(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5、尤侗《西堂杂俎》三集卷三《苍梧词序》:“文生于情,情生于境。”
6、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7、(解释):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8、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9、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0、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12、桃花源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13、(解释)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
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
15、(拼音):yíránzìlè
16、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7、来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成语。
18、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
19、明确:林尽——得一山——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初极狭——复行
20、(拼音):shìwàitáoyuán
二、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及意思
1、豁然开朗: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2、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解释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同。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豁然开朗:眼前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无人问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鸡犬相闻:鸡叫声和狗叫声可以相互听到。
3、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5、朋友,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6、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7、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8、落英缤纷读音:(luòyīngbīnfēn)释义: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阡陌交通读音:(qiānmòjiāotōng)释义:小路交错相通。世外桃源读音:(shìwàitáoyuán)释义: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读音:(huòránkāilǎng)释义: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怡然自乐读音:(yíránzìlè)释义: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
10、(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11、①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12、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3、“市民的家电消费方式几乎彻底改变了:周五买一份《长沙晚报》,参照其铺天盖地的家电广告报价,选择一家专业家电卖场,渐渐成了不少消费者购买家电的习惯。”市民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嘘唏不已。“嘘”指吐气,“唏”是啼哭之义,“嘘唏”的意思是因悲伤而哽咽、抽泣。嘘唏不已:形容因心情悲伤难过而不停地抽泣的样子。如杜甫《羌村三首》之一中写道:“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唏。”“嘘唏”一词是用于人心情悲伤时的。而例文是在说令人高兴的事,不能用“嘘唏不已”,应该改成“兴奋不已”。“嘘唏不已”出处《晋书•后妃•左贵嫔传》:“軟欷不已,若丧所生。”“嘘唏不已”同“欽欷不已”,也可用作“唏嘘不已”。
14、古义:这样,这种情况。
15、(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诗并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6、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把他写进去,表示事情真实可靠,这样进一步渲染了作品真真假假的气氛。
17、(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定)
20、v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三、出自桃花源记的几个成语
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
2、“如此”,包括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由入而出所经历的事情,此处若一一写出来,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托沓冗长。
3、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拼音):jīquǎnxiāngwén
5、桃花源人“皆叹惋”:渔人所说的世上情形与桃花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1)世上混乱不堪,桃花源安静自然;(2)世上苛捐杂税,桃花源怡然自乐;(3)世上战乱频繁,桃花源安泰和谐。
6、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结尾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7、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8、陶渊明,名潜,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此篇需背诵。
9、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10、描写渔人进出桃花源后别有洞天的总体感觉的句子是
11、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
13、(拼音代码):jpxw
14、(拼音代码):hfct
15、世外桃源: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1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17、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18、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19、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儿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四、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什么
1、(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2、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3、(拼音):bùzhīyǒuhàn,hélùnwèijìn
4、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欣然规往(打算,计划)
6、(用法)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7、延古义: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
8、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
9、讨论并归纳: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1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11、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12、如此古义:像这样。如,说如此。今义:这样。
13、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14、桃源人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过着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生活,不愿饱受战乱之苦。
15、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16、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口语交际《应对》
17、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18、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根据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19、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0、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渔人离开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样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互相听到。这中间,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就好像桃源外面的世人。老人和孩子们各个都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五、来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2、本文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写作《说明的顺序》
5、想象训练:(任选一题)
6、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一课《社戏》
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8、绝境:原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9、(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11、文章开始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结尾写刘子骥,使虚构的桃花源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是真实的。
1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语句,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4、找出反映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词语。
15、无人问津:形容事物已被人冷淡,无人过问。
16、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17、“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就是作者记的对象。
18、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后省略宾语“渔人”)
19、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20、无论:古义指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是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