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囊的诗句(100句)

2023-01-16 09:39:54 0 59

一、关于香囊的诗句

1、▲各种馅儿的粽子,小诗妹都爱吃~~

2、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宋代:陈克

3、香囊绝对是百妹的浪漫首选

4、霸都文艺的“文艺百工计划”,就在寻找民艺“新手艺”的手工艺人,关注这些让人惊奇与感动的一批合肥新兴文艺工作者,进行城市青年文化更新的专题研究。

5、香囊由古人用于收纳随身物品的佩囊演变而来,又因为其中常常盛放香料而得名。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人们在社交场合佩戴香囊的记载。像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就在名篇《离骚》中数次提到随身佩戴香草与香袋,这也象征着佩戴者美好高洁的品质。

6、最著名的所谓合香手串或朝珠,便是使用多种中草药,捣碎成细末,混合搅匀变成药泥后,再制成一颗颗大小均匀的药丸,串缀而成。由于多味药材按比例混合,不仅可以作为佩饰,还可以用于增强体质。

7、香囊的工艺和材质更加奢华

8、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9、中华传统中,香囊是香文化的一种载体及具象表现,而中华文明中的“香”文化,同样具有古老的渊源及传承。

10、唐代随着佛教的传入,焚香、熏香更进一步成为了人们普遍的爱好,香囊的材质和形态也得到了拓展。工匠不仅会用当时流行的金银材质进行制作,还开创了很多精巧的香囊构造,比如图中这件著名的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圆形的球体外壳镂空雕出了精细的纹样,内部装有轴承,使得香囊不管怎么滚动,内部小盂的熏香都不会洒出,可以说兼顾了外观和趣味性。

11、图14清镂雕和田白玉香囊

12、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黄公绍《潇湘神》

13、用什么表达我对你的殷勤?套在我指上的一双银戒指。

14、图18达拉干沉水沉香香囊(沉香世家作品)

15、薰衣草15g,檀香5g,白芷5g,共粉碎为细面,装在预先缝制好的布袋内,制成香囊,挂在胸前,或随身佩戴。功能:疏肝解郁、理气和胃。适合于少阳甲型体质者,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的城市知识女性日常佩戴。

16、在南方等地,香囊还是用来酬谢爱情神灵的器物。《广东新语》卷六《神语》:“有急脚先锋神者,凡男女将有所私,从而祷之,往往得其所欲,以香囊酬之,神前香囊堆积,乞其一则明岁酬以三四。”急脚先锋神掌管爱情与婚姻,古时南方多有信奉。

17、香囊,又称“香包”,可香身、辟秽。用于盛放香粉、干花等香品,以便随身携带或挂佩,多为刺绣丝袋,也常把绣袋再放入石、玉、金、银等材质的镂空小盒,放在身上散发香气的香具。

18、图21飘花翡翠福袋香囊(沉香世家作品)

19、大梅常常会在换季或者节气的时候推出适时材料的香囊,例如端午节前后的驱蚊防虫香囊,秋冬的防流感香囊,还有安神效果的薰衣草香囊等等。

20、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二、描写香囊的唯美句子诗经

1、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2、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文天祥《端午感兴》

3、让人眼花缭乱的丰富材质

4、在举手投足的细微之间,

5、译文:回忆在苏州的那段日子,经常一起在夏日去吃宴席。粽子的粽叶香气扑鼻,竹筒饭鲜嫩滑口,烤好的小鹅鲜美无比。

6、译文:粽子的叶子香气扑鼻,香飘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对杯喝酒。

7、屈原曾比德于香草,爱国诗人陆游自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古人用香,首先是道德修养的需求。

8、为了更好的功效,大梅还咨询过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做配方方面的参考。从相关的中药书籍中汲取知识,希望自己能够在香囊最精华的部分做到更专业。

9、香囊成为正式的礼仪用品

10、古装剧里信物联盟妥妥的

11、这也许也正是民艺的特殊之处,不需要特定的引导,在家庭的周边的环境影响下,我们自然地去欣赏去接受。因为其中有着直击心灵的东西。

12、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13、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14、译文:全身心弹奏着琵琶,调试着琵琶的全部音准,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弹奏。

15、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16、由于农历五月,气候不利于人们的健康,而古时医药不发达,人们就把具有杀菌作用的雄黄、艾草、菖蒲等研成粉末,用布包起来,戴在胸前,利用它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夏天的虫菌不来侵扰。

17、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就有了焚香祭祀的礼仪;居家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焚香。

18、金塘雨过犹疑梦,翠袖风回祇恐仙。

19、满庭芳(秦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20、大梅的工作室还会接到线下手工教学的活动,她对此感受很深。她之前去给有一些障碍的孩子上课,他们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身体,穿针之类的也显得困难。但是他们都特别执着地想学会,大梅耐心地教了好久,回家还拍了视频给他们反复学习。

三、描写古代香囊的古诗

1、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一作:数点)

2、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3、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4、至于「碎冰纹」背后的含义——“寒窗苦读”,则可以看作是我对自己作为新时代小学生的一种激励。

5、《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宋代张孝祥

6、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7、像当年杨先让一行人考察黄河流域所记录的《黄河十四走》,记录了沿途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民俗。考察途中他们感到民间艺术的消亡犹如潮水,除了感叹和惋惜,无能为力。但是这一走,展现了文化的新脉络,民间艺术研究、发扬的无限远大的可能性,就在于实践地去发生。

8、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9、杨先让说过,民间艺术的传承,是由妇女担当,而造成这样的历史,是由于社会组合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像大梅这样的手工业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注到制作的香囊里,让它们变的鲜活生动。其中包括的节气文化、象形的寓意、绣法的使用,都在潜移默化中展现在香囊身上。

10、古时,人们常以香囊作为随身之物。

11、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2、盼望郎君来到我闺房,我愿意在你入室就寝时在一旁手持衣巾。

13、可见,佩戴香囊不仅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与象征意味,在我国也已具有悠久的历史了。

14、我从东门出去游玩,不经意间得亲足下的尘土。

15、《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初座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16、元灰白地刺绣人物花卉纹葫芦形香囊

17、之前我们说过端午节古人会进行一系列祛病避灾的风俗活动,戴香囊当然也是其中之一。古代中国无论地域和民族,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贫民百姓,都有“五月绣香袋”的风俗。据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载端午节:“及分赐后妃诸阁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素、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

18、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对女性伦理的束缚加强、大户人家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风俗形成,在小说笔记中,香囊更多的成为了私情、甚至是偷情的代表,成为“私相授受”、“私定终身”的代表物件。

19、香囊的种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智慧的先人们发展出了各种材质制造的风格各异的香囊,适应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佩戴。

20、这段历史曾一度记载于《艳异编正集·艳异编》及《旧唐书杨贵妃传》中:

四、关于香囊的古诗词

1、网剧《漂亮书生》女主挑选香囊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并且不仅赐给大臣,还赏赐给外国使臣。《清史稿》卷一《志一百三十五》载:“清雍正五年夏四月,葡国遣使臣麦德乐表贡方物。……召见赐宴。於赏赉外,特赐人参、缎匹、瓷漆器、纸墨、字画、绢镫、扇、香囊诸珍,加赏使臣。”

4、唐代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

5、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6、香囊,以锦制作,也称“锦囊”或“锦香袋”。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三国魏朝繁钦在《定情》中诗云:“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唐朝同昌公主的步辇缀五色香囊,每出游芬香满路。由于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囊作为赏赐之物。佩带香囊之俗,也在民间盛行。“榴花角黎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珠门。”这首古诗是描述当时人们欢度端午佳节的种种习俗。端午节前后,人们除了吃棕子、插艾叶以外,还要给孩子们带上香囊。。

7、《醒世姻缘传》第一百回《狄希陈难星退舍,薛素姐恶贯满盈》:“狄希陈还与素姐二三十两银子,叫他随便买甚么使用;又收拾了许多汗巾,丝带,膝裤,手帕,蜀扇,香囊等物,叫他做人事拜见之用。”可见香囊对于古人来说,拿来送礼也是挺有排面的。

8、译文:用什么表达我的真诚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对明珠。用什么表达我的挚诚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0、尽情展现着古老优美的中华传统文化。

11、精于香囊、布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

12、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3、每人含茶水1杯,冰粽1个

14、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5、当人们挖开旧冢,却发现遗体已经腐坏,只剩下香囊仍然完好。

16、农历五月初夏天的第一个午日,仲夏登高,顺阳在上,故称“端阳节”,即我们熟知的端午。

17、总而言之,香囊在古代一直伴随着形形色色的人,出现在各色场合、风行于大江南北。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多人喜爱的小物件儿。

18、(文字配图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1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20、《红楼梦》中,曾有宝黛二人因香囊而生小儿女嫌隙的描写:“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五、关于香囊的诗句

1、你看那个孩子,正神气地骑在父亲的肩头,胸前还佩戴着香囊,他那打扮俊俏的母亲正拿着相机给父子俩拍照呢。

2、百妹也不禁感叹了,斯人已逝,唯留香囊。

3、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4、虽然小诗妹超爱吃粽子,但除了它,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赛龙舟、挂艾蒿、点雄黄、戴五毒绳,当然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香囊。

5、足见在古人眼中,香囊一直是女儿情思的集成物,锦绣纹章之下有芳心暗许,或许含蓄的中国先民对于爱情的最佳释义。

6、而更令百妹感到惊艳的是,任凭外壁球体如何任性转动,由于设计的机环和香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向下,香料绝对不会撒出。有学者认为其转动灵活、设计科学,是对陀螺仪原理的巧妙运用。

7、大人每天多带孩子在外面活动,增强体质。要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小孩不爱吃菜,大人要根据他的口味做菜。换做花样做。每天吃不同样的菜。早上可以给小孩喝豆浆,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就喝牛奶或者是奶粉。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能增强免疫力的食物。我想补品和口服液不能乱吃,小孩如果真的缺什么再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补。因为那其中含有激素。吃多了孩子会早熟的。等他八九岁的时候她会比同年的孩子高大。但是一过了她就不长了。还有晚上不要受凉。保护好肚皮和背心。

8、贾充心中猜到几分,可能是女儿贾午有了爱慕之人,私自将香料馈赠他人。最终,如他所料,贾充得知实情后,将女儿嫁给韩寿为妻。(《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9、民间艺术靠手艺人存活,大梅无意识地开启了合肥关于香囊的民艺复兴之路。

10、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11、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12、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了像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13、醒醒个、无些酒。比目香囊新刺绣。

14、沈约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谁传。

15、▲没有蚊子咬,笑开花的小汤圆

16、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17、图26中草药防疫香囊(沉香世家作品)

18、大梅擅长做各种创意的、样式有趣的香囊。

19、中药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既是端午的民俗,也是一种预防蚊虫的方法。

2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万俟咏《南歌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