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说【唯美文案141句】

2023-12-15 10:04:13 0 59

一、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说

1、人呐,最难改的就是本性,自己要跟自己做一辈子的斗争。

2、禽滑厘思索了一会后说道:

3、现在在网上流传最广的出处,就是佛教《十善业道经》,甚至有的还具体说明是出自于《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并且还有原文:“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4、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所谓的“为己”其实就是害己。

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正宗论:

6、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

7、第二种说法,是来源于《论语》中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里的“为”,读二声,是修为的意思,意思是说古人学习是为了修为自己,提高自己;现代人学习是为了别人,为了在人前卖弄。所以有人就说这句谚语的“为”,也是二声,也是修为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又变成:人要是不修为自己,就会天诛地灭。这种说法,当然也解释的通,也是现在大家极力提倡的。

8、反派坏蛋猛吸了一口烟,然后振振有词地回答道:

9、关于对这句话的出处,网上还有另外两种说法,比较靠谱一些。

10、为己,是真正的为己,为那个真己。没有把这个看清楚,那真是麻烦大了:

11、“人不为(音:维)己,天诛地灭!”

12、人性体现的是一种最原始的一种思想状态,人们只在乎自己,就像有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这些名言警句充分的体现出人本性的自私。

13、但是一个不孝顺的孩子,天地和邻居都厌恶。

1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人如果不先自己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15、好多人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

16、“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意

17、感悟是,人活到一把年纪了,那是江山难移本性难改,看不惯地速速退散远离吧。

18、暂时定于明晚8点直播,不过最近身体不是很好,到时候也可能会改时间。有些原则先说明一下:

19、这之中其实也是有其逻辑合理性的。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我修养,德性太差,往往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甚至还会被周围人讨厌,于此处处碰壁。再加上自己不注重心性修养,自我调节能力不大行,碰壁又多,于是行事艰难,仿若“老天都和自己过不去一般”。这样的人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很可能墙倒众人推,这种时候,可不就近乎“天诛地灭”?

20、有朋自无锡来不亦乐乎,更何况是新春佳节期,于是乎呼朋唤友,小茶、小酒、小牌娱乐起来。席间,有人问友:“这些天有没有抽空回家看一下老母?”友笑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呵呵,真是乐不思蜀了。

二、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的句子

1、如果解释成:人不为自己着想(谋利),老天会诛杀他。这句话就讲不通,而且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而不可能流行开来的,而现在的某些人却用来标榜成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座右铭,不是呜呼哀哉吗?

2、“为”念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意思是,如果人不修身,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如今很多人将其错误解释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

3、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

4、也有人,张口闭口仁义道德。

5、为了一点小事大吵大闹死不罢休,真的是为自己吗?

6、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可以发现原来人们都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而且这句古语也没有大逆不道,只不过是大家不了解其深意而已。

7、那么该反派坏蛋到底引用得对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到底是不是他所认为的那样呢?

8、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中,为己则是要求人遵循道德法则。以此看来,为己的己,与一般人理解的私利并不相同涵义。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

9、我们应当知道,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三观”还是很正的,含有利己意味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显然与我们祖先的质朴善良的气质相悖。而事实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面目”,更多是在告诫人们要懂得“修身养性”,这里的“为”取“二声”会更合适一些。

10、“我站在中间,既不认为杨朱对,也不认为墨子错!”

11、在这个桥段中,反派坏蛋对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解,似乎就是:我之所以要拿那本不属于我的钱,就是为了我的私欲,虽然你认为我这样做不对,但我却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天地都会不容我。

12、有一天孟子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开篇便提到了杨子(即杨朱,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贵已”,“重已”;就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什么事情首先得要从自身利益出发),他说: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觉得杨朱“贵已”,“重已”的哲学思想有问题,于是便向他提问道:

13、有心者不用教,无心者教不会。不要轻易心软,不要选择原谅,不是本性难改,是真的改不了。

14、作家莫言这几句话一针见血,深刻揭示世界上有的人心之险恶。

15、不当好一个老板,可能企业被淘汰。

16、“他律道德”是什么意思呢?“他”指的是“客体”,来自我之外的一个客体,如法律、习俗、传统、宗教等。“律”指的是法律、约束。像我们国家的法律,就是典型的他律道德——“他”在此指的是国家宪法。比如国家的各条具体的法律条规,若是有人不遵守,知法犯法、触犯法律,就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会被判刑。触犯哪一条法律,就用哪一条法律来惩罚这个人。这就叫“他律”。即外在给人一个强有力的规范、命令,强制人们必须遵守,一旦有人不遵守,马上就会给予种种惩罚,这就叫“他律道德”。他律道德源于我们之外的法律、习俗、传统、宗教等对人们的强制规定和要求。

17、那么,怎样解决死亡问题?“明明德”。我们必须真切地彰显内在的心性(自律道德)。内在的心性一旦彰显,我们就会从内心最深处洞察到死亡的虚幻,从而不再畏惧死亡、超越死亡。人是无法欺骗自己的,你假设自己不畏惧死亡,那是没有意义的,而是要真正地看穿死亡那种海市蜃楼的虚幻性,你才不会被海市蜃楼的表象所迷惑。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明明德”,不断地做“明”的工夫——“明”是一个过程,在此处作动词,意为彰显、发明、实现——“明”什么?“明”我们内在的与生俱来的道德——自律道德,直到我们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自律道德彰显出来。这就叫“明明德”。

18、(1)一个“多音字”引起的“全民”误读

1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此乃被误读的千古真理。潘麟先生和盘托出其真实内涵:不为提升自己的品德、心性而学习,必将人格涣散、认知颠倒,处于“天诛之,地灭之”的混乱与黑暗之中。唯有走上“明明德”“亲民”的内圣外王之道,彰显自律道德,才能走上自由、光明、幸福的人生之路,即儒家所说的德化人生之路。现将先生讲学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20、学生充虞曰:“我认为墨子说得对。”

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情说说

1、“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虽然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为自己利益而奋斗,但也没必要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形容。

3、不久后,学生子莫忽然又回答道:

4、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年龄、性别,无论身份、角色都要懂得提升自己,提升自己内在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让自己时刻保持进步。如此,你才能立足于家庭,立足校园,才能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天地之间。才能被天地所容。

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出处以及其真正所要表达的含义

6、而常人总是在逃避死亡、恐惧死亡。差别就在于我们常人没有“明明德”,即没有把我们本有的内在道德性开发出来,没有走上彰显内在本有道德性的人生之路,而是走在远离本性、远离内在的道德性的路上,因此常人的人生是不断小人化的过程。而圣人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内圣(彰显自己的内在道德性)的过程,圣人的人生是不断大人化的过程。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当然也不同。

7、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无论你挣了多少钱,拥有多少房子,你的身体修好,你的心灵没有修好,到头来还是一场苦,一场悲。哪怕投机之王利弗莫尔,最终是一个悲剧。

8、“持中间态度就是息事宁人,当然也不对,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顺应天意,依道而为......而要做到顺应天意,依道而为,人便要不断地修身养性,学习进步,这样才能了解更多,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最后才不会被天地所淘汰......”

9、“一根汗毛怎么可能让天下人得到好处,你这不是说笑话吗?”

10、一说,出自孟子的《尽心上》中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11、其实谈钱不俗气,张口闭口只有钱和利益,才是俗气。

12、每天无节制地吃喝玩乐是为己吗?

13、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得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主要的作用是奉劝世人要注意修为。

14、其实谈仁谈爱都没有问题,仁和爱是用来标榜,那么这个仁爱就不是仁爱了。

15、真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渡己不渡人,教导别人不如教导自己,本性难改,呵呵。

16、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便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17、只要世人正己行天道,才不失道,才能得道,得道者得天下!

18、我们平时一讲道德,就会觉得这是束缚和教条。事实上,让我们感到束缚、压迫的道德是他律道德,像来自外在的法律、习俗、传统等,是这些让我们感到束缚、压迫。比如在一些农村或者山区里,有一些经过千百年传下来的恶习就是很束缚、很压迫人的。我从小在农村生活,我们当地农村有很多小伙子家里穷一点就娶不起媳妇。为什么呢?因为娶媳妇的彩礼太贵,当时就已经要十万、二十万,据说现在都要百万了,漫天要价,高到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你只要能出得起十万、二十万的彩礼,才能把闺女娶到你家去;出不起彩礼,那就没门了。彩礼本身是中国古代婚嫁的一种礼节,这种传统已经有千百年了,在一些地区已经渐渐地演变成一种恶习。在农村,类似于这样的恶习还有很多。他律道德的结果就是束缚。

1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应该读成wéi。每个人都要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没有什么吃苦不吃苦,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20、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自认为“冠冕堂皇”的理由,意思就是说:你们看,古人都这么说了,我怎么能不这样做呢?

四、不为自己天诛地灭说说

1、原来重蹈覆辙是本性使然。知道这样不对还是这样做,死性难改,所以摔死在同一个坑里也可以理解。

2、《道德经》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但末学也曾读过这部经典,原文中根本就没有这句话,当时还以为是出自本经的其他翻译版本。但今天专门查了一下,就目前知道的,也就两种版本,一部是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所译的《佛说十善业道经》,一部是北宋异译的《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这两部经典上,都没有出现这句话。

4、钱是我们的工具,这个工具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

5、人渣,早知如此悔不当初,本性难改,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没有任何意义,2021年必须分开,受够了。

6、“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修为自己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都刚刚好。已经开始的朋友继续努力,继续精进。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朋友,也要赶快行动起来。比如,你可以从《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开始学起,也可以从“四书五经”,里的“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开始学起。照着古代圣贤教给我们的这些知识、道理及智慧,一点点来修正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7、请做好你该做的:丈夫、父亲、孩子、员工、老板等等角色吧。

8、强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内求。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节奏,不受他人影响,这点利弗莫尔和稻盛和夫相比,差了好几个档次。

9、为,阳平。磨炼,作为,力行的意思。

10、那么违背、触犯内在的自律道德的人,将会获得什么样的惩罚?这种“天诛之,地灭之”的惩罚在每个人那里,表现得还不一样。除了每个人千差万别的惩罚之外,也可以进行一些概括,大致归纳、概括为几点:

11、佛家讲究修行,为,发第二声,就是修行。人要好好修行自己,不好好修行,那么天诛地灭。

12、不仅佛家发现了这个因果律(因果报应),或者叫道德律,儒家也发现了自律道德,而且儒家所有的思想、学说都是建立在自律道德之上的。儒家将这种内在的、先天带来的道德法则、道德律令称为“德性”。儒家认为,德性是与生俱来,不是我们后天培养的。儒家为自律道德起了很多别名:最常用的一个别名就是“仁”,孟子称之为“良知”,《大学》里面叫“德”或“明德”。“自律道德”是我们现代哲学的称呼。

13、德化人生就是不断地把我们自己融入自律道德之中,我们的身心言行就成为了自律道德的一个显化器,我们就是自律道德的化身。自律道德在儒家又有一个别名,叫“仁”。因此,“自律道德的化身”也可以用“仁的化身”来表达。那么,历史上,“仁”的化身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孔子。孔子就是仁的化身,仁与孔子是分不开的,孔子就是仁,仁就是孔子。我们要想理解什么是仁,请看孔子一生的言行,孔子一生的言行加在一起,就叫“仁”。“仁”通体贯穿于孔子的一切身心言行之中,孔子的每一个身心言行,都是“仁”的外化、“仁”的具体化。也就是说,孔子把“仁”活了出来。

14、“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又是何意?又当如何解释?

15、圣人视死亡如归,常人却视死亡为最大的恐惧。二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因为圣人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死亡,圣人视死亡为人生的一次大结局、大圆满、大升华、大回归,所以圣人非常高兴、非常愉快地去迎接这个人生的终极圆满、终极回归的到来,也即死亡的到来,就像我们去迎接最想念的人那样。

16、很多时候,这句话是一些自私自利或者当我们为了获取某些功利的东西,但是又要做破格的事情的时候的一个借口,好像说出这句话,我为了自己牺牲或者损害后打擦边球,都是自然而然了。

17、且听我细细道来......

18、我们都听说过老祖宗留下的这样一句话:“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这是一句被严重曲解的话,而被曲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的“为”字,被读成了四声(wèi),成“为了自己”,导致整个意思被曲解为:“人应该为自己考虑,为自己打算,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如果不为自己考虑,就会被天诛杀,被地消灭”。老祖宗一定不会教我们这样的话。只是“歪嘴的和尚把经念歪了”而已。为自己自私自利,不择手段的借口找的说辞罢了。

19、近些年,各路“国学大师”兴起,为了博眼球赚快钱,自然就会各种瞎解释,这才使得原本人人都懂的一句话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了。很多人学习知识不问源头,喜欢吃快餐,不喜欢刨根问底,这就导致这类“国学大师”市场越来越大,充斥着各类媒体之中,让人难以分辨。实际上,只要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这类“弱智”骗局就会被轻松击穿。

20、不过笔者对第三种说法有点新的想法新的理解,不知是否与您苟同。假如我们把“己”理解成个体即“自己”即自己的衣食住行,不也行得通吗?也就是理解成人如果不为自己的衣食而忧,那怎能生存呢(就会天诛地灭)?这是人的第一需要啊,不能没有吧!假如把“己”理解为群体,如“自己的子女”,“自己的父母”即自己的家庭,不也讲得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啊。再如把“己”理解为“自己的团队(组织、集体)”,“自己的国家”也就是人要爱(为)集体,爱(为)国家。

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下一句怎么说

1、事实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本身在古籍中并没有出处,“为”字在古汉语中也没有修炼的意识,无论是《康熙字典》、《汉语大辞典》,还是比较权威的《辞源》都没有这种解释,因此,我个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其实就是“人如果不为了自己,就是天地所不容的事情”。

2、还有一种道德叫“自律道德”。自律道德从哪里来?来自内在,来自主体(不来自客体),来自我们生命的内部,来自我们的心性、本性——所以,“德”后面要加个“性”,叫“德性”,简称为“德”。就是说,在我们的心性之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规范,这种与生俱来的道德规范被儒家发现了,也被道家、佛家发现了,就连西方的基督教也发现了。

3、其实这句话,还有另外的意思,关键就是"为",为可以解释和修行。这也不是我随口胡诌的,如图:

4、人不为己,理解为了自己,其实毛病也不是很大,但是如果觉得为了自己,就是做自私自利的话,只能说是太短视了。我们在这个社会生存,某些方面来说他是一个无限游戏,不是说这件事做完真的和你没有关系了,你今天坑了人,你的形象就坏了,生意不是一次就行了,这个世界其实很小。

5、成语发音:rénbùwéijǐ,tiānzhūdìmiè

6、备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7、研究表明,人类主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有序化规模,也就是说,主体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为已”,如果主体失去了“为已”这个内在动力,那么,任何主体都必然会自发地灭亡,就必然会“天诛地灭”。

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中,有对当今世风日下的感叹,有对拜金主义、利己分子的蔑视,但是,多数人不知道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吧!

9、“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有个多音字,因为这个多音字,导致这句话被人们错误理解了许多年。

10、而以四声的“为”来理解杨朱的“为我”,则是反过来说,即人人都有高的修养、身心和谐,还需谁去拔一毛利谁呢?杨朱此处的“为我”蕴含着一种“期待”,有期待“人皆尧舜”而“天下自定”的意味,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内涵。此处明显比孟子的“利己”意味更高一个层面。

11、还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真理?

12、人如果不做好一个人该做好的角色,就可能被世界淘汰。

13、(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4、“杨子之道,表面上看是贵已重已,实际上是自私自利;墨子之道,表面上看是兼爱非攻,实际上是泛爱滥情;我认为都不可取。”

15、古人所说的“为己”和“为人”跟我们今天从字面理解的是不一样的,类似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意就是,人若不好好修养自己的道德,伤天害理,那是要遭天谴的。

16、它不是出自《道德经》,它出自孟子《尽心上》中,"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是一个民间谚语

17、我说几乎没有风险,只是代表风险很低,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特别是短期的风险。

18、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成语,一般认为来源自某古代文献或清朝太后之口,但已无法考证。而这句成语也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人们都为自己着想,不为自己想老天就会诛杀他,而另种解释则是“人不为己”其实是倒装句式,改回来就是“己不为人,天地诛灭”,即只为自己而不为别人着想,老天就会诛杀他。相比而言,后者更符合中国古代恶善有报的文化传统,也更让人信服。

19、至于这句话的出处一说是出自孟子的《尽心上》中的‘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产生的直接成语是一毛不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只是对这话的概括,所以这一种说法不可考;第二种说法是出自《佛说十善章》第二十四集,此种说法基本上也不可信,因为连静心自己都说这是民谚,所以这完全是不懂得人牵强附会加于其身的;第三种说法是明清民谚,这种说法基本上属于猜测,所以可考性也不是很大。

20、二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实不是贬义词,人要想立足社会,一定要学会自私,做什么事都要讲究利益,做一件事,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利益,值不值得去做,做了能得到什么好处?底线是,你不能因为做了什么而失去什么,这样不值得。或者看别人赚钱眼红,故意挡了别人财路,自己却一分钱捞不到,这样的事千万别做!

六、关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说说

1、稍许,孟子问曰:“杨与墨孰是孰非?”

2、注:孟子属儒家,走的是《易经》那一派——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中庸之道。

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为了能够让个人利益最大化,很多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进而实现这个令人不齿的目的。

4、从文化历史角度来说,第二种的思想显然是正解,中国的传统,儒释道里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会提倡人要自私自利,第一种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类似「天地不仁,万物为刍狗」,很多人把「刍狗」理解为走狗一样,都是从字面理解的。

5、“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大概意思为,如果一个人不注重个人修养和修为,那么就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6、(3)带着理性品味中国文化,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情

7、出处:语例里,1939年7月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说:“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这是目前在文字资料所见的最早语例。

8、孟子的:人不为(wéi)己,天诛地灭

9、总结:也就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真正的含义应该是:

10、把自己喝成了痛风、吃成了三高是为己吗?

11、诸如:有的商人,为了谋利,在食品中添加或注入不利人体的东西;有的官员,为了谋权,用公款请客送礼,权钱交易等等;表面看来,都是“为己”,其实是在害己!

12、凡是不曾修行德行的东西,天公地母都将诛杀它。

13、“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中的“为”字,应读二声(wéi),作为、修为的意思。人要提升自己,修为自己,努力做事,让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这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如果不修为自己的品德,不懂得提升自己,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14、现今社会的问题层出不穷,总的原因是因为教育出了问题.孔子的思想指导我们要谦让,要以诚待人,但现代人教孩子们要竞争,要抢夺.这怎么行,刚开始时竞争,再后来就是斗争,再后来就变成了战争.有谁说现在的那些国际争端不是这么引起的.现在的人们只看到了利益,人与人之间认同那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抛弃了根本的人性问题,所以现在是时候该重新拾起古代儒家思想的时候了.有很多人认为那是过时的东西,但事实不是这样,其实古人是最懂教育的了.每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亲都亲自带孩子去学堂,并先给孔子三叩首,然后再给先生三叩首,这样孩子一看自己的父亲度对老师这么尊敬,自己怎么还敢不尊重老师呢,这样孩子对学习有了一种严肃感,让他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15、因为孟子曾经批评过杨子的“为我”学说。根据孟子对杨朱“为我”学说的批评,这里的“为我”,经典阐释便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味。

16、所以,在面对类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读来有歧义的俗语时,我们如果有“追根溯源”的精神、抛开偏见,带着理性去分析和品味中国文化,我们可能就会成为“众人皆醉我独醒”中那个看到祖先文化“真面目”的少数人,久而久之,便会发现其中乐趣,继而受益终身。

17、以此看来,“为己”的“己”,与我们一般人理解的私利并不相同涵义。非但名利不是“己”,连妻子、家庭也不是“己”。按照佛学的主张,真正为“己”的人,必然淡泊名利,超脱物外,举止合度。显然,我们理解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恰恰是它的对立义。

18、在众人的心目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就是应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就会有损个人利益和人生,事实上这一点在商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9、不断地“明明德”,不断地“亲民”,“明明德”与“亲民”都达到了极致的时候,也就是内圣和外王都达到了极致的状态,就叫“至善”的状态、“至善”的境界。“至善”是对“明明德”和“亲民”而言的,“明”到极致、“亲”到极致,这种极致就叫“至善”,也就是说,“明明德”与“亲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20、而并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应该读第二声:

1、我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可以将青春的热情播撒在边远的山村,只因为那里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他们可以为保护珍贵的野生动物与偷猎者周旋,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2、这句话的本意是人若不为自己,一心利益众生,那么天和地就管不了你了,你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超凡入圣了。”

3、前天某同学在直播间发表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能是,在学习或者工作中,顺便,为他人,提供一些方便。

4、“这个太牵强了......”

5、可能唯一没做好不被淘汰的是:儿子没有当好,不会被爸妈淘汰。

6、人生短暂,多为自己着想!

7、但是这些所谓的正统主流思想是否是其真正的原意呢?答案是我们不清楚。要追求其原意就必须追本溯源,然而这句话找不到源头。百科词条众所周知也是网友们所编写的,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对于这种解释也需要报怀疑态度。

8、禽滑厘闻言,无奈摊开手道:

9、子叔回答说:“我认为是杨子!”

10、“大学之道”中的“内圣(明明德)”就是“为己之学”。一旦“为己之学(明明德)”完成到尽善尽美、止于至善的程度,我们就会扭转“天诛地灭”为“天助地成”,就会过上一种自由光明的、不断升华的、不断创造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儒家称之为德性人生,或者叫德化人生。

11、虽然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一点残酷,事实上人们就是这样做的。

12、我们不以善而不为,也不因恶小而为之,都是为了修行自己,善小积大善,恶小积大恶,所有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我们自身。

13、在家不当一个好老公,可能被妻子淘汰。

14、孔子就不怕死亡,一切圣贤都不怕死亡,为什么?因为死亡的海市蜃楼的本质早就被圣贤们洞察出来了,它再也骗不了圣人。因此在圣人那里,生死如视死如归。什么叫“归”?归就是回家。风里来、雨里去,在外面跑了一天终于回家了,这是一件愉快高兴的事情。但我们常人看死亡不是归,是恐惧,它摧毁了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15、莫言说:一生怕鬼,鬼却未伤我分毫,一生善良,真心待人,人却让我遍体鳞伤,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而是猜不透的人心……

16、这里特别要强调,“利益最大化”具有如下内涵:是长远意义而不是眼前意义的;是整体意义而不是局部意义的;是社会性意义的而不是个体性意义的;是全面价值层次意义而不是单一价值层次意义的;是客观意义而不是主观意义的;是综合性意义而不是片面性意义的;是辩证意义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的。

17、“若是换做我的老师墨子,只要有利于天下,不要说一根毫毛,即使全身的汗毛,甚至豁上他的命,他也觉得值得。”

18、曾,轩辕皇帝问道于广成子,求治国安邦之道,长生久视之道,广成子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19、不是所有的道德都是束缚我们的,只有外在的他律道德是束缚我们的。儒家给我们提供的是内在的自律道德,自律道德是成就我们、充实我们、解放我们的。自律道德与他律道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所以不能用他律道德的眼光来看待自律道德,不要一提到道德,就认为是一种道德说教,就认为是一种很讨厌的东西——一种给我们带来枷锁和束缚的东西。

20、人们就想了,儒家人只让我们学好,只让我们为了别人付出,却不管我们自己的死活,于是就起了逆反心理,为了表示对这种大同的反对,才有了这句民谚的存在。所以这句民谚的意思应该就是,自私是普遍的人性,人如果不知道为自己着想,那就天理不容了。

1、一句话不弄清楚其真实含义,会不会被滥用、乱用、甚至颠倒用了呢?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